<h3> 十年前去過西歐,五年前去過北歐。聽說東歐景色也很美,正巧遇上組團優惠價,5月下旬我們參加了東歐游十二天團,扣除來去路程時間,實際十天游走奧地利、匈牙利、塞爾維亞、波黑、克羅地亞、捷克、斯諾法克、斯諾文尼亞等八國,行程緊張,匆匆而過。為強化記憶編貼備忘,所見古城古鎮和景點按所到國先后順序排列。</h3> <h3> 5月28日下午1:15從香港起飛,經12小時飛行到達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機場停留2個小時再飛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這是我們的飛行路線。</h3> <h3> 第一站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布達佩斯是座雙子城,坐落在多瑙河中游兩岸,布達位于多腦河左岸,佩斯位于右岸。</h3> <h3>漁人堡,素有布達佩斯瞭望臺之稱,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城市全景。</h3> <h3> </h3> <h3> 馬提亞斯教堂,歷任匈牙利國王在此加冕,精雕細琢的石造尖塔與色彩繽紛的馬賽克鑲嵌屋頂是這座教堂的特色。</h3> <h3>坐船游多瑙河,看二岸風光</h3> <h3>國會大廈</h3> <h3>英雄廣場,紀念為國家做出貢獻的英雄們</h3> <h3>國家藝術博物館</h3> <h3> 第二站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貝爾格萊德是塞爾維亞的最大城市,位于塞爾維亞北部薩瓦河和多瑙河交匯處,是歐洲和近東的交通要道,被稱為巴爾干之鑰。這座城市歷史悠久,由于地處重要的戰略位置,歷史上屢經戰爭,城市也屢遭破壞。</h3><h3><br></h3> <h3> 位于多瑙河和薩瓦河交匯處山丘上的卡萊梅格丹城堡。該城堡歷史上曾經多次修繕和擴建,可見古羅馬、奧匈帝國的建筑遺風。</h3> <h3> 前往偉人鐵托墓園紀念館。前南斯拉夫在鐵托的帶領下,農業、工業和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讓南斯拉夫走向了繁榮富強。然而,南聯盟一分為六后,塞爾維亞的經濟狀況相比之下明顯落后,近二十年在加緊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h3><h3><br></h3> <h3> 當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遺址。1999 年 5 月 8 日清晨,美國轟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有三位中國記者在此喪失生命,事后美方解釋是“誤炸”。現場這塊牌子上用中文和塞文寫著:" 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予的支持和友誼,并謹此緬懷罹難烈士"。現原址上正在建造中塞文化交流中心。</h3> <h3> 第三站波黑,首都薩拉熱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在位于城東的拉丁橋,刺殺了奧匈帝國的王儲夫婦,由此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h3><h3> 一百多年過去了,拉丁橋還在那里,人們每天在上面來來往往。</h3><h3> 二十多年前,分屬二個民族的一對青梅竹馬戀人相約在拉丁橋見面,雙雙被士兵槍彈擊中身亡,戰爭毀滅了美好的愛情,令人心寒。</h3> <h3>城內有很多清真寺。</h3> <h3> 巴西查爾西亞老城風情獨特,是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取景地。</h3><h3><br></h3> <h3> 薩拉熱窩不少臨街房子上有彈孔,都是二十多年前國家分裂時戰爭留下的痕跡。</h3><h3><br></h3> <h3> 莫斯塔爾小鎮位于波黑南部的山谷里,內雷特瓦河穿城而過,河岸一側住著波族,另一側住著克族,一座老橋把兩岸連成一體。這座單孔石橋始建于十六世紀奧斯曼土耳其統治時期,已有500年的歷史,小鎮二岸居民幾百年來通過石橋你來我往,大多數時期和睦相處。不幸的是,波黑戰爭爆發了,二族激烈交火,城內大部分建筑物被毀,石橋也未能幸免。現在看到的石橋是在聯合國的干預和支援下按原橋模樣重建的。(看石橋二側)</h3> <h3>站在橋上往下看</h3> <h3>小鎮二岸</h3> <h3>第四站克羅地亞。克羅地亞位于亞德里亞海東岸,擁有很長的海岸線,風光秀麗。</h3> <h3> 杜布羅夫尼克古城依山傍海,風景優美,是歐洲中世紀建筑保存比較完好的一座城市,有“城市博物館”的美稱,被稱為亞得里亞海的一顆明珠,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h3> <h3> 圍繞著古城一圈防御石墻是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防御系統之一,幾個世紀以來守護著老城的安寧。</h3><h3><br></h3> <h3>城門口的“士兵”</h3> <h3> 城內有很多狹窄的巷道如迷宮一般,穿行其中常有柳暗花明的驚喜,整個老城充滿了地中海風情。</h3><h3><br></h3> <h3>碼頭,坐游船從這里進出</h3> <h3>附近海上有劃艇隊在訓練</h3> <h3> 十六湖國家公園(又名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家公園),位于克羅地亞中部的喀斯特山區,197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公園主要由16個相互連接的天然湖泊組成,水色清澈碧綠,周邊植物茂盛,雖然跟中國的九寨溝水景相似,但也有顯著不同之處,這里是臺階式的湖湖相連,水面比較大,沿著步道從下往上一路瀑布流水相伴,水色變化少,不是九寨溝那樣的一個一個色彩變幻的相距較遠的獨立的海子。</h3> <h3> 首都薩格勒布,一個充滿歷史與文化的古城。它既是克羅地亞民族文化的搖籃,也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薩格勒布是博物館的城市,有各種各樣的博物館,其平均面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都多。</h3> <h3> 查資料介紹:城內標志性的教堂是圣馬可教堂,屋頂的馬賽克拼圖非常漂亮,在眾多歐洲華麗的古典絕美教堂中獨樹一幟。我們此行沒看到,教堂正在維修。(網上截圖一張)</h3> <h3> 第五站斯諾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是一個寧靜優雅、生活富裕的城市,游覽當天陽光燦爛,河道二邊建筑色彩明麗,古典建筑顯得特別優雅雄偉,漫步街頭感覺很好。</h3><h3><br></h3> <h3>三重橋是由三座橋梁錯落有致地連在一起而命名。</h3> <h3>著名的龍橋</h3> <h3>街景</h3> <h3> 布萊德湖位于斯洛文尼亞西北部的阿爾卑斯山南麓,是斯洛文尼亞最美的湖區,水質清澈,樹木濃翠,風景如畫。湖心有座小島,島上有一座巴洛克式教堂。</h3> <h3>湖邊石山上有城堡。</h3><h3><br></h3> <h3> 第六站捷克。克魯姆洛夫古城是跨越奧地利和捷克邊境的歐洲最美麗的中古小城,背靠森林, 南面和西面都是連綿起伏的山脈,伏爾塔瓦河倒馬蹄型的河灣,將古城分為城堡區、下游谷地及舊城區三部分。拉丁文和老德文的“克魯姆洛夫”所表示的意思是“高低不平的草地”,指曲折的草地或水面旁邊的地方,正好描繪出伏爾塔瓦河蜿蜒環繞著這片土地的地理風貌。城堡是全城的至高點,我們下午登城堡時光線正好,放眼望去,景色絕佳,令人驚嘆。</h3><h3>查資料:古城在13世紀時由于其處于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上而逐漸繁盛。大部分建筑建于14世紀到17世紀之間,多為哥特式和巴洛克風格。古城的歷史開始于13世紀南波希米亞豪族維特克家族在此建造城堡之時,14世紀時維特克家族消亡,羅熱姆韋爾克家族成為了當地的統治者,到了16世紀,城市一度繁榮至極點,到了18世紀施瓦岑貝格家族開始控制該地區,這些家族在當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古城經過五個多世紀以來的平安發展,它的建筑遺風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因而成為歐洲中世紀古城的一個杰出典范。1992年,克魯姆洛夫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名錄。</h3> <h3> 古堡塔是全城的最高建筑,也是克魯姆洛夫的地標,它是僅次布拉格古堡的捷克第二大古堡。</h3> <h3> 城堡建于13世紀,此后又經過陸續擴建,成為了一個各個時代的建筑風格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大型建筑群。這座東西走向的城堡中最古老的部分叫做“赫拉德克”,就是穿過紅門進入庭院(第一庭院)之后,可以看到有塔的那個建筑。此外,整個城堡有第1~5共五個庭園,第四和第五中庭之間是一座橋。過了橋,就是一個寬闊的庭院。</h3> <h3>進入古堡</h3> <h3>從古堡的院墻窗口向下看古城</h3> <h3>在古堡觀景平臺上看古城</h3> <h3> 捷克首都布拉格是一座充滿中世紀風情的古老城市,雖然久經政局動蕩和變革,卻仍保留了完整的哥特式、巴洛克、波西米亞風格建筑和街道,有“建筑博物館之都”的美譽,是全世界第一個整座城市被指定為世界遺產的城市。</h3> <h3> 布拉格城堡始建于9世紀,經過國內外建筑師和藝術家多次改建、裝飾和完善,城堡集中了各個歷史時期的藝術精華,是捷克較吸引人的游覽勝地之一。城堡過去是皇帝、國王的宮殿,如今是捷克總統為外國元首來訪舉行歡迎儀式和接受各國大使遞交國書的地方。城堡中有幾個大廳,較大的廳為西班牙大廳和弗拉迪斯拉夫大廳,西班牙大廳是總統舉行授勛儀式和國宴的場所,弗拉迪斯拉夫大廳是總統舉行就職典禮等大型政治活動的地方。在城堡上眺望整個布拉格市,美景盡收眼底。城堡內有三個庭院、幾條古老街巷、畫廊、花園,以及捷克較大的哥特式教堂--圣維特大教堂(始建于1344年)。1992年,布拉格城堡被選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h3> <h3> 這是歷時六百多年才完工的圣維特大教堂,彩繪玻璃、半寶石壁磚禮拜堂是國寶級大師恭哈的“新藝術風格”。圣維特大教堂是歷代皇帝舉行加冕典禮的場所,有“建筑之寶”的美譽,如今這里收藏有十四世紀神圣羅馬帝國間波希米亞國王查理四世的純金皇冠、金球及令牌。塔頂有文藝復興式樣的大鐘,鐘樓是俯瞰布拉格市景最美的地方。</h3> <h3>教堂內對自然光的運用真是美妙絕倫</h3> <h3>這是城堡內的第一座教堂</h3> <h3>城堡內的市政廣場</h3> <h3> 黃金小巷,是布拉格古堡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位于城堡區的東北角,黃金小巷狹窄曲折的小道用石板鋪砌,兩米來寬,兩旁色彩繽紛的小巧房舍比鄰而立,像童話故事里的小房子一樣,一間挨著一間,小巧玲瓏,色彩絢麗。游客往往要低著頭才能進屋,幾平方米的小屋子,擺滿了花花綠綠的小商品。黃金巷原來是為王公貴族打造金飾的煉金工匠居住的地方,得名“黃金小巷”,起初屬于煉金士,然后是落魄的學者、狂熱的藝術家,據說捷克大作家卡夫卡曾在此地居住過。后來占居這里的是標志死亡的鎧甲、刀劍和骷髏。19世紀后,逐漸變成了貧民窟。現在將原本的房舍改為特色小店,每家商店內可看到不同種類的紀念品和手工藝品。</h3> <h3> 走到黃金小巷盡頭有一平臺,從平臺上看布拉格老城。</h3> <h3> 布拉格老城廣場是11至12世紀中歐貿易最重要的集市之一,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是群眾集會的重要場所。此廣場是當年熱炒的“CBD”商圈,歐洲各地的富商們在廣場周圍修建起精美絕倫的各具特色的豪宅。這里也是決定國家歷史命運的政治事件發生地。</h3> <h3> 廣場上的老市政廳,建于1338年,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廣場南面有著名的卡羅利努姆宮,它是查理大學最古老的建筑物。</h3> <h3> 廣場上有一座建于1410年的鐘樓,以精美別致的自鳴鐘而聞名于世。導游介紹:凡是到布拉格的游人,總要前往老城廣場觀賞這座古老的鐘樓,路經鐘樓的布拉格市民也常常停下來校對自己的手表。每到整點,鐘上的窗門便自動打開,鐘聲齊鳴,12個圣像如走馬燈似地一一在窗口出現,向人們鞠躬。這個復雜而又奇妙的自鳴鐘,是15世紀中期由一位鉗工用錘子、鉗子、銼刀等工具建造的,至今走時準確,成為人們觀賞的一件珍品。遺憾的是我們去時鐘樓在維修,沒看到上面所說的奇妙景觀。</h3> <h3>鐘樓頂上看老城</h3> <h3> 廣場上有著名的汰翁教堂,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教堂上方的雙塔高達80米(代表亞當和夏娃),似火焰般熊熊向上燃燒的建筑式樣,令人驚嘆,令人難忘。</h3> <h3> 廣場上還豎立著揚·胡斯塑像,揚·胡斯是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偉大的愛國者、布拉格查理大學(中歐最古老的大學,建于1348年)的首任校長。他改革和簡化了捷克語語法,主張高校用捷語教學,反對日耳曼化、教權專制,反對教宗發行腐敗的贖罪券。由于胡斯的主張與羅馬天主教會針鋒相對,因而于1415年7月6日在瑞士的康斯坦茨(今德國境內)被羅馬教皇宗教法庭以觸犯教規、散布異端邪說罪處以火刑,40歲的壯年被送進了熊熊的烈焰。500年后,在焚燒胡斯的原址上出現了他的塑像,塑像于1902年至1915年塑成,于1915年7月6日揚·胡斯被焚五百周年紀念日揭幕。胡斯對于歐洲宗教的影響極為深遠,被馬丁路德視為宗教改革的精神領袖。</h3><div><br></div><h3><br></h3> <h3>一群布道者</h3> <h3> 布拉格市的伏爾塔瓦河上有很多座橋梁。始建于1357年,至1400年竣工的查理大橋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梁,距今已有650 年歷史。查理大橋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建筑藝術成為布拉格最有名的古跡之一。此橋是遵照捷克國王查理四世之命而建,因此得名查理橋,是捷克現存較大的古橋,也是連接布拉格老城、小城和布拉格城堡的交通要道。橋的一端入口處聳立著查理四世的全身雕像,兩側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門樓。橋兩側石欄桿上有30座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18世紀巴洛克藝術大師的杰作,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術館”。</h3> <h3>橋上其中一座雕像</h3> <h3>站在查理大橋上看伏爾塔瓦河二岸。</h3> <h3> 第七站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是斯洛伐克的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城市,位于斯洛伐克和奧地利、匈牙利接壤處,離維也納只有60公里。老城區的房子大多是巴洛克風格的建筑,老城廣場是市中心最大的廣場 ,廣場中央是建于1527年的羅蘭噴泉。沿街隨處可見富有創意的店鋪招牌和有趣的街頭雕像。</h3> <h3>趴在窨井口看著來往人群的管道工雕像。</h3> <h3>帽檐遮著眼睛的拿破侖雕像</h3> <h3>噴水池上的兒童雕像</h3> <h3>去奧地利途中</h3> <h3> 第八站奧地利。哈爾斯塔特小鎮是奧地利薩爾茨卡默古特地區的一個村莊,位于哈爾施塔特湖畔,海拔高511米,歷史上因鹽而富,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小鎮,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h3> <h3> 薩爾茨堡位于奧地利的西部,是阿爾卑斯山脈的門庭,城市的建筑風格以巴洛克為主,薩爾茨河把城區分成新城、舊城兩部分。這里有很多各具特色、歷史久遠的教堂和修道院,有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的園林和千姿百態的噴泉,有充滿中古特色的民居,這里還是音樂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暫生命中超過一半的歲月是在薩爾茨堡度過的。薩爾茨堡也是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的故鄉,電影《音樂之聲》的拍攝地。薩爾茨堡老城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名錄。</h3><h3><br></h3> <h3>電影《音樂之聲》在此拍攝。</h3> <h3>音樂家莫扎特故居</h3> <h3>這座橋上掛滿鎖,是以前戀人們留下的誓言。</h3> <h3>首都維也納,圣母升天大教堂</h3> <h3> 美泉宮坐落在維也納西南部,是一座巴洛克建筑風格的宮殿,曾是神圣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如今是維也納最負盛名的旅游景點,美泉宮及其花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里還是電影《茜茜公主》的主要拍攝地。看皇宮墻上茜茜公主的照片,的確非常美,但她的真實命運并不幸運,夫妻感情也不象電影里描繪的那般恩愛完美。</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當年奧匈帝國的權利中心---霍夫堡皇宮,位于維也納市中心,曾經是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皇帝的冬宮(夏宮是美泉宮)。今日的霍夫堡宮殿是奧地利的總統辦公地。皇宮自1275年至1913年間,經過多次修建、重建,占地面積達24萬平方米,由18座行宮建筑、19座宮廷院落組成,有2900間房,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皇宮分上宅、下宅兩部分,上宅是帝王辦公、迎賓和舉行盛大活動的地方,下宅作為起居接待賓客借宿用。霍夫堡皇宮是歐洲各種建筑風格的見證人。無論是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還是上紀末的仿古典式風格,霍夫堡皇宮都把它們匯集在一起。在霍夫堡皇宮長達七百年的歷史中,記載著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皇開明統治的帝國盛世,記載著約瑟夫二世繼承母業大刀闊斧實行改革的輝煌業績,也記載了弗蘭茨一世皇帝為了平息和拿破侖的紛爭而下嫁女兒的恥辱,記載了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期間奧匈民族由盛而衰的歷史。(1806年,弗蘭茨一世皇帝宣布奧匈帝國的解體。)</font></h3> <h3> 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皇塑像,女皇威嚴坐在頂端,下面環繞一圈是她統治時期的各位重臣塑像,神態各異,刻畫細膩,工藝精湛。</h3><h3>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皇不僅統治國家有法,還是位高產母親,一共生了16個孩子,真是難以想象。</h3> <h3> 圣詩蒂凡大教堂是維也那的著名建筑,享譽全球,它坐落在維也納市中心的中央,有”維也納心臟”之稱。圣詩蒂凡大教堂建于12世紀末,塔尖高達137米,僅次于德國科隆大教堂。整個教堂的建筑風格呈奇特的混合式,朝西的正門是羅馬風格,尖塔是哥特式,而圣壇是巴羅克風格,將這些不同的建筑風格融為一體,是人們歷時四個多世紀并不斷改建、修建的結果,又是維也納人折中調和才能的體現。 </h3> <h3> 這張教堂全景照片翻拍于《帝國之都維也納》一書。</h3> <h3>不愧是音樂之都的機場。</h3><h3>回程從維也納直飛香港。</h3> <h3> 整個行程途中大巴車上,一路聽呂導講世界史、歐洲史,“十字軍東征”,馬可波羅游歷,哥侖布航海、鄭河下西洋等等。巴爾干半島歷史上頻發戰爭,是歐洲的火藥桶。這二十多年相對太平,城鎮也修建的不錯,但愿這些國家各族人民能長期友好相處,避免戰爭,保持和平,讓家園更美麗。</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洲里市|
江北区|
弋阳县|
普安县|
明星|
深圳市|
钦州市|
闻喜县|
萝北县|
张家界市|
林西县|
漳平市|
武鸣县|
漳浦县|
额济纳旗|
昆明市|
衢州市|
汝南县|
三穗县|
商南县|
涞源县|
涿鹿县|
大丰市|
永泰县|
通渭县|
思南县|
镇赉县|
从化市|
崇义县|
太和县|
仪征市|
中阳县|
西盟|
滦南县|
三都|
建德市|
昆明市|
都安|
黑龙江省|
寿阳县|
周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