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僑鄉文化】品讀“天一”僑批

南風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品讀“天一”僑批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南中 文/圖</h3><h3> 引言:在漳州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龍溪流傳村天一信局老板郭有品在一次運送批款時,輪船遭遇臺風沉沒,郭有品所押送的銀元全部沉入大海。脫險后,郭有品返回家鄉變賣了財產,對華僑所托付的款項一一解付,由此樹立了郭有品天一信局的誠信品牌?!叭藷o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天一信局的口碑不脛而走。</h3> <h3>如果不是在僑鄉角美鎮流傳村親眼目睹,很難想象,在閩南的一個普通小村莊里,竟然坐落著清末民初聞名海內外的僑批業巨擘——天一信局總部大樓建筑群。</h3> <h3>走訪漳州市臺商投資區角美鎮流傳村,曾經稱霸閩南民間僑批業近半世紀的天一信局總部舊址就在九龍江入海口的流傳村內。相傳,清朝末年,旅居呂宋的龍溪華僑郭有品,從專門帶批的“水客”做起,為華僑遞送信款。因為郭有品頭腦靈活又講信用,受到同鄉華僑僑眷的信任。光緒六年(1880年)郭有品在家鄉流傳村創辦“天一批郊”,成為早期經營東南亞信匯業務的一家大型民間信局。</h3> <h3>光緒十八年(1892年)郭有品在流傳設立了總局,在廈門、安海、呂宋(今菲律賓)設立3個分局,隨后逐漸發展到在國內外擁有33家分支機構的一家大型民間信局。在中國郵政發展史上,“天一批郊”的成立,比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成立的大清中華郵政局還早了16年。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天一批郊”向廈門大清郵政總局注冊,改名“郭有品天一匯兌銀信局”。從現代眼光而言,天一信局堪稱是閩南最早的近代形式的跨國企業集團。</h3> <h3>天一信局以其經營時間長、海外網點多、影響巨大,在閩南郵政史、金融史、華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品讀不同時期、各具特色的天一字號僑批及國內外不同分局戳記的批封,可以感受天一信局的發展歷程以及興衰榮辱的歷史。</h3> <h3>規范投遞行為的告示戳</h3><h3><br></h3><h3>這件1921年由菲律賓華僑潘新哲寄往潘厝社棲柵角(今臺商投資區角美鎮)的僑批封上,蓋有兩方流傳天一總局的告示戳記,其一為:“郭有品天一匯兌銀信總局,兼理郵政,分局要信,逐日發付,設法異常,專分大銀,無取酒資,無甲小銀,住龍溪廿八都流傳社?!绷硪环叫糯练痔祛^、地格,天頭的內容是:“本局無寫批之例,貴客須知”。地格的內容是:“誰敢假冒本局之伙,向批家回信,勒取工資,天厭之,尚有此情,請注明批皮示知,以便究辦,此布。庚申流傳天一局再啟”。封背還有始發的幫次及流傳局的信戳,信戳為圓形,分三格,上下格分別是“福建”及“流傳”,中間是流傳局收到的時間“十年六月十七日”。</h3> <h3>天一信局在僑批的收遞過程中,專門制定了一整套嚴格的規章制度。“分局要信,逐日發付”,表明天一信局十分注重時效,收信時,信局還要在信封上寫上編號、設簿登記,同時發給寄批者“票根”,以備查詢。在僑批上加蓋“無取酒資,無甲小銀”信用戳,說明當時存在郵差索要小費的現象,天一信局加蓋信戳告示,其用意正是在于規范郵差的投遞行為,樹立天一的企業信用文化。 </h3> <h3>安全快捷的服務</h3><h3><br></h3><h3>這件由菲律賓天一宿霧分局經泉州安海寄往晉江的僑批封。該封的抬頭寫有“至晉江南門外坑東鄉”,收信人是“吳益賢”,匯去龍銀壹拾元,寄信人是“吳文棟”。背面蓋有:“天一匯兌銀信局,宿霧黃雅焱理信”印章,及國內安海局的郵戳,郵戳有英漢文“安海”及時間“六年六月十九日”,左上角是毛筆書寫的中國數碼字,內容是一九一七年農歷六月十二日寄,六月二十五日到,左下方是該批的幫次。</h3> <h3>從這封僑批的始發時間1917年7月9日到收到時間7月22日計算,華僑吳文棟從菲律賓宿霧寄出到安海的時間僅僅用了13天,與當今的國際普通郵件相比也慢不了多少天,從當時的運輸條件來看,這應該算是一件“快遞郵件”了。</h3><h3>天一信局除了注重安全快捷的投遞外,還實施周到的便民服務。在海外收寄信款時,對于遠途而來的寄批者,信局還招待食宿。如果華僑急需匯款而又一時款項不能周轉時,還可根據其信用由信局墊付,等僑眷回批到時再向其收回墊款。對于一些行動不便的僑眷,天一局的信差提供細致周全的服務,使僑眷足不出戶也能穩妥收到批款。</h3> <h3>  廈門為閩南僑批業中心<h3><br></h3><h3>這件蓋有廈門天一分局信戳的僑批封。是1926年從新加坡寄往廈門禾山劉坂棣頭社,由黃清水寄給葉天報官收。信封背面有:“丁卯十二月初五日”,和信封批號、幫次,下方有“天一廈門局”圓形信戳,內容有“天一局”“郭有品”“幫號”及“住廈門水仙宮理信,專分大銀,無取酒資”字樣。</h3></h3> <h3>鴉片戰爭后,廈門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時閩南人到海外謀生,多數通過廈門港出洋。廈門成為閩南經濟金融中心,是華僑出入口岸和國際郵遞口岸,閩南僑匯承轉局均設在廈門。據估算,在1905-1919年間,由廈門承轉的僑匯(包括當地解付部分)一般保持在1800萬銀元左右。<h3>光緒十八年(1892年),廈門海關設立,郭有品隨即在廈門港仔口街設立分號,這是天一信局設立的首批分號,天一信局的大部分批信都是經廈門接轉。據史料記載,1898-1901年間,廈門海關共收郵件1018570件,匯票93442美元,其中近一半是通過天一信局轉遞。這些蓋有廈門天一分局戳記的僑批見證了廈門為當時閩南僑批業中心。</h3></h3> <h3>天一信局的聯營與衰退<h3>這件蓋有新加坡天一分局信戳的僑批,由林建松從馬來亞叮加奴寄往海澄三都山仰社給內弟陳文楫轉陳氏賢妻收。封背蓋有“天一叻局”信戳,內容有:“黃瓊瑤天一局實叻、大坡源順街門牌□”,及 “叻幫發”字樣。封背蓋有廈門“源裕信局”和“聯安信局”信戳。</h3></h3> <h3>僑批局有頭盤局、二盤局和三盤局之分。前者是南洋收匯局的分局或聯號,后者是南洋收匯局的代理局。頭盤局不但承轉收匯局僑批業務,多數還兼營二盤局業務,有的還兼辦總局聯號匯兌調撥。三盤局一般是專門接受承轉局委托,經營派送業務。 <h3>在僑批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各僑批信局既存在競爭,也有合作和聯營,構成民間協作網絡。這件天一僑批到國內后并沒有由廈門的天一局接轉,而是轉由“源裕信局”和“聯安信局”代為轉遞,可能是天一信局由盛轉衰時的一件僑批?!?lt;/h3></h3> <h3>“誠也信用,敗也信用”。天一信局因誠信經營以及規范的管理而成為一代閩南僑批業翹楚。1928年1月19日,天一信局因挪用山票炒匯以及在經營中受挫而關閉,經營了48年的天一信局淡出閩南僑批業的舞臺。</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婺源县| 深泽县| 千阳县| 汝城县| 土默特左旗| 余姚市| 应城市| 道孚县| 吉水县| 宝坻区| 贵定县| 阜宁县| 铅山县| 磐安县| 金乡县| 宣汉县| 亚东县| 嘉黎县| 龙里县| 双峰县| 洪湖市| 孟州市| 周宁县| 泗洪县| 北票市| 宁河县| 马山县| 上犹县| 滨海县| 西盟| 阳城县| 巴里| 同心县| 凤翔县| 桐城市| 麻阳| 大英县| 呼玛县| 嘉义市| 蕲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