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書法對聯,因古時多懸掛于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儷辭、聯語、門對等叫法,稱為“對聯”則開始于明代。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p> <p>對聯起源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見《蜀梼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p> <p>對聯素有“詩中之詩”的美稱。中國文學藝術經過長期積淀,到清代詩文、詞曲已高度成熟,這為對聯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因此,清代成為對聯發展鼎盛期。僅對聯專著就有梁章鉅《楹聯叢話》、《楹聯續話》、《巧對錄》;林慶銓《楹聯述錄》等三十多種。</p> <p>清代李漁(1611-1699)所著的《笠翁對韻》,更是集音韻、對仗、典故等范例之大成,對后人古典詩詞創作有巨大影響。不朽的世界文學名著《紅樓夢》中,除章回的回目外,所寫對聯有二十七處之多。</p> <p>做對聯首先要對句,其次要書寫,書法是對聯的表現形式,對句是對聯的文化內涵。許多書畫大家、帝王名臣都樂于書寫對聯這種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書法體裁。</p> <p>康熙</p> <p>雍正</p> <p>乾隆</p> <p>成親王永瑆</p> <p>董其昌</p> <h3>紀曉嵐</h3> <p>對聯是一種別具一格的書法樣式,有一定的書寫格式。甲骨、金石、真、草、隸、篆各種字體都可以用來書寫。</p> <p>金石</p> <p>小篆</p> <p>隸書</p> <p>楷書</p> <p>行書</p> <p>行書</p> <p>草書</p> <p>好的書法對聯無論是文字內容還是書寫形式都是作者人格與修養最好體現。</p> <p>清代名家對聯</p> <p>麻勒吉(?—1689),字謙六,瓜爾佳氏,滿洲正黃旗人。順治九年會試第一,為滿族第一狀元。</p> <p>金農(1687—1763),字壽門、司農,號冬心,錢塘人,揚州八怪之首。</p> <p>鄭板橋(1693-1766),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板橋,江蘇興化人,乾隆元年進士。</p> <p>劉墉(1720-1805),字崇如,號石庵,出生于山東諸城,大學士劉統勛長子。乾隆十六年進士,任江寧知府、體仁閣大學士等職,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p><p><br></p> <p>紀昀(1724—1805),字曉嵐,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隸獻縣人,乾隆十九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少保。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著《閱微草堂筆記》</p> <p>王杰(1725年-1805年),字偉人,號惺國,陜西韓城人。乾隆朝狀元,東閣大學士。</p> <p>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人。乾隆二十五年進士,有淡墨探花美名,官至云南臨安知府,著有《夢樓詩集》。</p> <p>翁方綱(1733~1818年),字正三,號覃溪,順天大興(今北京大興區)人。乾隆十七年進士,官至內閣學士,書法與同時的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p> <p>董誥(1740~1818年),字雅倫,一字西京,號柘林,浙江富陽人。工部尚書董邦達長子,與其父有“大、小董”之稱。乾隆年探花,文華殿大學士,欽賜“紫禁城騎馬”。</p> <p>鄧石如(1743年—1805年),初名琰,號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安徽懷寧縣人,鄧派篆刻創始人。</p> <p>史致光(1752—1828),字青路,號漁村,會稽(今紹興)人。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科狀元。</p> <p>伊秉綬(1754-1815),字祖似,號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人,乾隆年進士,任惠州知府、揚州太守。為清代碑學中的隸書中興的代表人物之一。</p><p><br></p> <p>錢泳(1759-1844) ,字立群,號梅溪,江蘇無錫人。著有《履園叢話》《蘭林集》《梅溪詩鈔》等</p> <p>林則徐(1785-1850),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撫、少穆號俟村老人,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有“民族英雄”之譽。</p> <p>林則徐</p> <p>李振鈞(1794—1839),字仲衡,號海初。安徽安慶府太湖縣人。道光九年狀元</p> <p>程庭鷺(1796 —1858 )清代畫家、篆刻家。字缊真,號蘅鄉。上海嘉定人</p> <p>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湖南道州人,道光十六年進士。</p> <p>鈕福保(1805年—1854年),浙江吳興縣人。字右申,號松泉,大清1838年狀元。</p> <p>曾國藩(1811-1872),字伯涵,號滌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孫。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p> <p>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中舉后屢試不第,歷任閩浙總督、陜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p> <p>張裕釗(1823年—1894年),字廉卿,號濂亭,湖北鄂州人,其書法獨辟蹊徑,創造了影響晚清書壇百年之久的“張體”。</p> <p>李鴻章(1823—1901),字漸甫,號少荃,安徽合肥人,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任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p> <p>孫家鼐(1827~1909),字燮臣,號澹靜老人,安徽壽州人。咸豐九年狀元,與翁同龢同為光緒帝師,任文淵閣大學士、學務大臣等。</p> <p>趙之謙(1829-1884)</p><p>浙江會稽人。 字撝叔,號悲庵、無悶</p> <p>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松禪, 江蘇常熟人,咸豐六年狀元,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先后擔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p> <h3>翁同龢</h3> <p>吳大澂(1835—1902),字止敬,又字清卿,號恒軒,江蘇吳縣人。民族英雄,同治七年進士,精于篆書。</p> <p>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出生于貴州興義府。同治二年探花,任兩廣總督、湖廣總督、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p> <p>洪鈞(1839-1893) 字陶士,號文卿。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同治七年中狀元,任內閣學士,駐俄、德、奧、荷蘭四國大臣。</p> <p>楊守敬(1839—1915),湖北省宜都人,號鄰蘇老人。清末杰出的歷史地理學家、金石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藝術家。</p> <p>近代名家對聯</p> <p>馬相伯(1840—1939),原名馬志德,字相伯、號華封老人。祖籍江蘇丹陽,中國著名教育家,</p> <p>吳昌碩(1844—1927),字昌碩,號老缶、苦鐵。浙江湖州市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p> <p>吳昌碩</p> <p>康有為(1858—1927),字廣廈,號長素、西樵山人,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人</p> <p>吳觀岱(1862―1929)名宗泰,號觚廬、潔翁,晚號江南布衣。無錫人。</p> <p>齊白石(1864—1957),名璜,字瀕生,號白石、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生于湖南長沙府湘潭,世界文化名人。</p> <p>駱成驤(1865—1926),字公骕,四川資中人。光緒二十一年狀元,民國元年,任四川省議會議長。</p> <p>李瑞清(1867年-1920年)中國近現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開拓者。字仲麟,號梅庵、清道人,江西撫州人。光緒二十一年進士。</p> <p>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字枚叔后易名為炳麟,號太炎。</p> <p>朱汝珍(1870—1943年),字玉堂,號聘三,廣東清遠人,光緒三十年榜眼,授翰林院編修。</p> <p>張伯英(1871-1949),字勺圃、號東涯老人、勺叟。室名遠山樓,徐州銅山縣人。</p> <p>劉春霖(1872—1944),字潤琴,號石云。晚清直隸省河間府人,光緒三十年甲辰科狀元,亦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名狀元,</p> <p>現代名家對聯</p> <p>于右任(1879—1964),陜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誘人,號“太平老人”。</p> <p>李叔同(1880—1942),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p> <p>魯迅(1881-1936),名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p> <p>張宗祥(1882-1965)字閬聲,號冷僧,別署鐵如意館主,浙江海寧人。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長。</p> <p>沈尹默(1883-1971),字秋明,號君墨,祖籍浙江湖州,生于陜西興安府。</p> <p>胡小石(1888—1962),名光煒,號倩尹,齋名愿夏廬,晚年別號沙公。出生于南京,國學大師。</p> <p>胡小石</p> <p>溥伒(1893—1966),字雪齋、號松風主人。惇勤親王奕誴之孫</p> <p>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人。</p> <p>溥心畬(1896—1963)原名愛新覺羅·溥儒,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恭親王奕訢之孫。</p> <p>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江蘇省東海縣,后隨父定居揚州。</p> <p>林散之(1898—1989),名霖,字散之,號三癡、左耳、江上老人,生于江蘇南京市江浦縣,祖籍安徽省和縣烏江鎮</p> <p>張大千(1899—1983),名爰,字季爰,號大千,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p> <p>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號石荒、沙村、決明。浙江鄞縣沙村人</p> <p>王蘧常(1900—1989),字瑗仲,號明兩,別號滌如、欣欣老人,浙江嘉興人。</p> <p>陶博吾(1900—1996)名文,字博吾,別署白湖散人,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人。</p> <p>蕭嫻(1902—1997),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貴陽人</p> <p>高二適(1903-1977),江蘇泰州市姜堰人。原名錫璜,號舒鳧。齋號證草圣齋、孤桐堂。</p> <p>舒同(1905~1998),字文藻,江西撫州市東鄉人。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任主席。</p> <p>趙樸初(1907-2000),安徽安慶人,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領袖。</p> <p>文懷沙(1910—2018),生于北京,祖籍湖南。號燕叟,筆名王耳、司空無忌。著名國學大師、新中國楚辭研究第一人。</p> <p>啟功(1912——2005),字元白,號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雍正第九代孫。國學大師。</p> <p>當代書法名家對聯</p> <p>李英儒</p> <h3>孫曉云</h3> <h3>管峻</h3> <h3>李嘯</h3> <p>云峰</p> <p>集字聯米芾</p> <p>集字聯王羲之</p> <p>書法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書法精美,是我國特有的語言文字藝術和優秀的文化遺產,希望能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學習、繼承和發展。</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溪县|
遂昌县|
南城县|
阜阳市|
开封县|
伊宁市|
东港市|
探索|
南汇区|
长武县|
垣曲县|
栾川县|
马山县|
荔波县|
元江|
年辖:市辖区|
都江堰市|
甘南县|
齐齐哈尔市|
疏勒县|
内丘县|
隆林|
禄劝|
凤庆县|
汕头市|
崇左市|
罗源县|
顺义区|
馆陶县|
桂林市|
黑山县|
凤庆县|
化德县|
自贡市|
金坛市|
小金县|
泌阳县|
长白|
杭锦后旗|
沅陵县|
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