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都說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磨加墩村,素有‘小臺灣’之稱。三面環水:水養育了村民,山,是村民向上的品格,橋,連接著生生不息的希望。夕陽西下,一江碧波靜靜地流向遠方。濛溪河連綿115公里,富饒著兩岸的人們。一座石板橋橫跨濛溪河上,看盡世間滄桑。</h3><h3> 磨加墩橋座落于資中縣獅子鎮磨加墩村6組與蘇家灣鎮3大隊之間的山谷中。從獅子鎮政府驅車6公里就可到達這里。歷史回轉400余載,明代萬歷年間,在無數匠人的號子聲中,開始了浩大的筑橋之路。</h3><h3> 兒時的記憶中,悠揚的駝鈴,匆匆的商隊每天都會準時出現在古驛道上。踏著晨輝從橋上經過。古橋也默默的奉獻著她的光芒。當你仔細走進她的身旁,才能感受她那厚重之美。此橋由26塊橋面和26座橋墩組成。每塊橋面平均長度3.15米,寬1.8米,厚度達到58公分。橋墩高3米,寬3.35米,厚62公分。每一塊都是一個整體,附近的山體和河床都沒有開鑿這種石料的條件,那么這這些巨石又是從何而來,據說是從瀘州通過水路運來,但這淺淺的河流根本容不下大船通過,幾百噸重的每塊石頭古人是如何運來,又如何安放到位的、到今天依然是迷。人們也無從考證。唯一的佐證,一塊3米多高的石碑也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被破壞掉。只有斷壁殘垣無聲的訴說著昨天。</h3><h3> 每一塊石頭都是豐碑,每一朵浪花都是動人的故事。相傳有一個乞丐,被橋頭的一大戶人家收留,為了報答主人家的救命之恩,在這戶人家義務做了長工,為主人打造了一個豬槽石。從那以后,這戶人家喂的豬無病無痛,人丁更加興旺。在大橋竣工的時候,需要一個震橋石。無論工匠如何尋找,都無計可施。一直在旁邊默默觀看著的乞丐發話了,說他能解決這個難題。工匠們將信將疑。乞丐回家抬來了這個豬槽石,放入在缺口,簡直天衣無縫。歷經歲月輪回,如今這個豬槽石仍然完好如初,靜靜地保佑著大橋的安全。</h3><h3> 古人的智慧讓我們現代人也難望其項背。沒用一點粘合物,大橋經歷了無數次洪水的侵襲,依然堅強的挺立。橋頭的村落廢棄在歷史的塵埃,肅穆的廟宇被荒草淹沒,唯有石橋靜看春去秋來,留給后人的是無盡的探索。美麗的傳說,吸引著人們去探索。幽深的古道,把人們的思緒帶向遠方…</h3><h3> </h3><h3><br></h3> <h3> 這座靜謐的古橋與山水相依,如同瓦爾登湖的水讓梭羅看到了簡單樸素而美好,康橋的水在徐志摩的詩中碧波蕩漾,磨加墩橋和水也成為獅子人身邊最潔凈、最柔軟的地方,成為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慢時光與精神棲息地…</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眉山市|
武安市|
武义县|
弋阳县|
大同市|
珲春市|
拉萨市|
和平区|
屏南县|
辽宁省|
娱乐|
鸡泽县|
右玉县|
聊城市|
当阳市|
晴隆县|
沈丘县|
嘉定区|
科尔|
怀安县|
二手房|
舞钢市|
江源县|
兴义市|
尉犁县|
青州市|
SHOW|
泸溪县|
突泉县|
屯昌县|
阿尔山市|
延长县|
昆山市|
灌南县|
靖江市|
余干县|
平潭县|
南康市|
云浮市|
南召县|
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