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九周年國慶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九十一周年建軍節即將到來之際,特收集編輯本文,緬懷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共和國的締造者們,向開國元勛、開國元帥和將軍致敬!</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十大元帥</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十大元帥是指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十位軍事家。他們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b></p> <h1>1955年毛主席給十大元帥授銜儀式完整版</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評選過程</h3><div> 1955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批準軍委提出的授銜名單。因此,彭德懷要羅榮桓、宋任窮等代為起草國務院總理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呈請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函稿。9月3日,羅榮桓等將起草的函稿呈周恩來并劉少奇審查修改,并提出由國務院秘書處轉送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討論通過。羅榮桓等在該函稿中明確提到:“中央已決定現任軍委委員之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11位同志均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div><h3> 在決定實行軍銜制時,中共中央決定,已到地方工作的部隊干部原則上不參加授予現役軍銜,考慮到歷史情況和現實需要有的人可以授予預備役軍銜。陳毅和鄧小平,除擔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與軍事工作直接有關外,主要還是從事政府和黨務工作。陳毅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在軍隊中都沒有其他職務。按照這一原則,既可以給他們授軍銜也可以不授。</h3>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 [元帥——朱德(1886-1976)四川儀隴縣人] </b></p> <h3> 195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會議的議題之一是有關授予元帥軍銜問題。1955年9月11日晚,中共中央書記處再次召開會議,專門討論授予元帥軍銜問題。因周恩來在北戴河,1955年9月9日和11日的這兩次書記處會議,他都沒有參加。1955年9月11日周恩來打電話給時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楊尚昆,談了自己的意見,主張授予陳毅元帥軍銜。周恩來說:“軍銜授予,對陳毅同志現在和將來的工作均無不便之處,平時可以不穿軍服(必要時穿)。蘇聯的布爾加寧同志原也有元帥軍銜,現在他做部長會議主席的工作就不常用元帥頭銜了。可以說是一個例子。”</h3>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元帥——彭德懷(1898-1974)湖南省湘潭縣人]</b></p> <h3> 根據材料,筆者判斷:1955年9月11日晚的這次會議,即舉行授銜、授勛儀式前的半個月,中央才最后敲定授予朱德等10人元帥軍銜。大致可以判定,在這兩次會議上,中央決定鄧小平不授元帥軍銜。同時,對是否授予陳毅元帥軍銜也出現了不同意見。因此,才有了周恩來1955年9月11日主張陳毅還是授銜的電話。也就是說到9月中旬10個元帥才最后確定下來。</h3>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元帥——林彪(1907-1971)湖北黃崗縣人]</b></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注:文化大革命期間,因陰謀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1971年9月13日,倉皇出逃的林彪乘坐的飛機墜落在溫都爾汗附近,暴尸于異國荒野。</span></p> <h3> 9月16日,國務院第十八次全體會議討論并通過授予解放軍有功人員勛章的第一批名單等問題時,主持會議的陳云解釋說:有些同志曾長期在解放軍中服役,轉業了,沒有授予軍銜。授元帥的同志定為10位,也不是可以授予的都授。如鄧小平同志,在革命戰爭中對建軍和指揮作戰都是有功的,也是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考慮可以授予,但他的工作主要是做中央秘書長,搞個元帥不好,他自己也認為還是不授予好。毛主席無論從哪方面講,都可授大元帥銜,但經中央和毛主席本人考慮,還是不授了,將來需要,什么時候授都可以。同一天,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致函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授予朱德等10人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br></h3>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元帥——劉伯承(1892-1986)四川開縣人]</b></p> 1955年9月23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審議了周恩來的建議,決定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div> 同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議,發布授銜命令。9月27日,在中南海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及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勛章典禮,朱德等10人被授予元帥軍銜,劉伯承、林彪因有病未出席授銜、授勛典禮。</div>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元帥——賀龍(1896-1969)湖南桑植縣人]</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元帥——陳毅(1901-1972)四川樂至縣人]</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元帥——羅榮桓(1902-1963)湖南衡山縣人]</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元帥——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臺縣人]</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元帥——聶榮臻(1899-1992)四川江津縣人]</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元帥——葉劍英(1897-1986)廣東梅縣人]</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十大大將</b></p><p>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此次軍銜等級設置是在中國傳統軍銜等級體系的基礎上,參照了前蘇聯、朝鮮等國的軍銜制而設定的,其中將官設置為四級,即:大將、上將、中將、少將。</p><p><br></p><p> 1955年9月27日,中央軍委授予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云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10人大將軍銜,后被人們稱之為“十大大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開國上將</b></p><p> 開國上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55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是代表紅軍、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有杰出貢獻的將領。</p><p><br></p><p> 1956年和1958年,又有兩位高級將領先后被授予上將軍銜。這57位將軍為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過重大貢獻,因此被人們稱之為“開國上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955年中國開國上將排名(官方)</b></p><p><br></p><p>蕭 克 李 達 張宗遜 李克農 王 震 許世友 鄧 華 彭紹輝 張愛萍 楊成武 韓先楚 李 濤 傅 秋濤 王 平 呂正操 傅 鐘 蕭 華 甘泗淇 宋任窮 賴傳珠 洪學智 周士第 郭天民 周純全 楊 至誠 陳再道 陳奇涵 王宏坤 蘇振華 劉亞樓 劉 震 陳錫聯 韋國清 陳士榘 陳伯鈞 鍾期光 宋時輪 朱良才 董其武 唐 亮 葉 飛 楊得志 王新亭 黃永勝 李天佑 陳明仁 賀炳炎 閻紅彥 謝富治 陶峙岳 烏蘭夫 周 桓 楊 勇 李志民 趙爾陸 </p><p>王建安 李聚奎</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向開國元勛、開國元帥和將軍致敬!向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保衛國家做出不朽功勛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致敬!</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观塘区|
宁夏|
嘉义县|
乌拉特前旗|
车险|
信宜市|
宜阳县|
墨脱县|
磐安县|
岢岚县|
五莲县|
九寨沟县|
吉林市|
桑植县|
夏河县|
含山县|
兴城市|
通化市|
乌兰浩特市|
岳池县|
洱源县|
阿拉尔市|
余姚市|
嘉鱼县|
三台县|
华池县|
阜城县|
旌德县|
平远县|
梁河县|
封开县|
郑州市|
龙山县|
龙门县|
铅山县|
安陆市|
鄄城县|
额尔古纳市|
涿州市|
峨山|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