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p><p> </p><p><br></p><p> 當(dāng)許多游子叩問鄉(xiāng)關(guān)何處時,我慶幸自己有一個真切的故鄉(xiāng)。</p><p> 當(dāng)有人選擇離開故土,去尋找夢中的詩與遠(yuǎn)方,我回眸轉(zhuǎn)顧被層層大山夾峙,江流婉轉(zhuǎn)的故鄉(xiāng),因為這是我生命的原點。</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我的位于金沙江邊的故鄉(xiāng),隸屬于麗江市玉龍縣石鼓鎮(zhèn),一個叫格子的行政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p> <p><br></p><p> 晨曦里醒來的村莊。</p> <p><br></p><p> 麗日藍(lán)天,清江碧水,蒼翠的山嶺,鋪綠的田野,竹樹環(huán)繞的村莊。</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這就是我金沙江邊的故鄉(xiāng)格子。</span></p> <p><br></p><p> 從格子南去五十里就是位于萬里長江第一灣的石鼓鎮(zhèn)。</p> <p><br></p><p> 石鼓因一鼓形石碑而得名。是當(dāng)年麗江木氏土司和吐蕃打仗勝利凱旋后刻石記功的。石鼓的納西地名叫拉八,納西語的意思是虎嘯之地。金沙江一帶的村莊地名都是納西語。在唐代即大理的南詔國時代,納西族建立的花馬國的領(lǐng)地。</p> <p><br></p><p> 鳳凰嶺下的石鼓鎮(zhèn)。1936年農(nóng)歷四月,賀龍、任弼時、王震、蕭克和關(guān)向應(yīng)率領(lǐng)的紅二、六軍團(tuán)到達(dá)石鼓,在此修整數(shù)日,然后分五批次從沿金沙江的五個渡口過江北上香格里拉。紅軍播下的革命火種,在40年代就開花結(jié)果,中共滇西工委在金沙江一帶發(fā)展地下黨組織,建立黨領(lǐng)導(dǎo)的武裝,當(dāng)南中國還處于國民黨統(tǒng)治的時候,1949年初宣布成立金江特區(qū),并宣布解放。金江特區(qū)的各個自衛(wèi)隊后來整編進(jìn)入邊縱7支隊,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軍序列,參加了滇西解放的戰(zhàn)斗。</p> <p><br></p><p> 這是紅軍長征紀(jì)念碑,紅軍渡江的雕塑,再上去是紅軍長征紀(jì)念館。雕塑是由云南著名美術(shù)家,雕塑家袁曉岑設(shè)計。</p> <p><br></p><p> 石鼓路邊的涼粉攤,這里的雞豆涼粉是來往的游客最愛吃的納西小吃之一。</p> <p><br></p><p> 發(fā)源于老君山的沖江河從小鎮(zhèn)旁邊注入金沙江。石鼓自古以來就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zhèn)。是滇西北通往藏區(qū)的必經(jīng)之地,這是建于明清時代的鐵索橋。</p> <p><br></p><p> 今天的石鼓,以萬里長江第一灣,整潔的納西村落,美麗的田園風(fēng)光吸引著八方游客,是進(jìn)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門戶。小小的石鼓,是云南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它不僅風(fēng)光旖旎,還是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之地。早在清朝末年,石鼓舉人周蘭平就創(chuàng)立了石鼓小學(xué),開始了滇西最早的現(xiàn)代新式教育。培養(yǎng)出教育家、歷史學(xué)家范義田,美術(shù)家周霖,小說家李寒谷,國學(xué)家和瑞堯等一批人文翹楚。我曾經(jīng)寫了一副對聯(lián)來形容石鼓:</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如此彈丸小鎮(zhèn),</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果然人文大觀。</span></p><p><br></p> <p><br></p><p> 格子是石鼓最北面的行政村,之間隔著新華、紅巖、四新三個村委會。格子往北數(shù)里是黎明傈僳族鄉(xiāng)。金沙江對面是香格里拉縣金江鎮(zhèn)的車竹和斯列村。</p> <p><br></p><p> 格子壩子里有六個自然村,這是上格子村,新的希望小學(xué),村委會,供銷社和老年活動中心都在這里,農(nóng)歷的逢五、十五和二十五的街天,也在這里趕。</p> <p><br></p><p> 一條從云嶺深處流來小河把中格子一分為二,北岸是塘上村,塘上和上格子之間的有一個納西村叫阿敢不。塘、汛是明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金沙江一帶的村莊都有叫塘上的自然村,這是古代最低級的行政管理單位,汛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鄉(xiāng)鎮(zhèn)一級。塘上的居民大都是漢族,應(yīng)該是當(dāng)年下派來的官員和他們的家屬以及兵丁們形成的村莊,因為江邊一帶 的漢族把原住民納西族叫做本地人。格子塘上一直就是村公所和做買賣的街道所在。石鼓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zhèn),格子距離石鼓約五十里,剛好是一個馬棧的路程。自古以來格子就是馬幫的重要驛站。格子塘上在上世紀(jì)八十年代以前,有一條青石板鋪的老街,村公所就在老街上。過去,街上鐵匠鋪、皮匠鋪、裁縫鋪、雜貨鋪、茶館飯館、布店等一應(yīng)俱全,趕街也在這里。每到街天,上下村莊,江對岸的車竹、斯列的人們都來趕街,很多外地的商販也會來做買賣。</p> <p><br></p><p> 上世紀(jì)九十年代以后,塘上的老街已經(jīng)被很多新蓋的房子占據(jù)了,只有這棵上千年的古楸木樹樁還見證著曾經(jīng)熱鬧的過去。</p> <p><br></p><p> 村子中的小河叫淙江河,小河把中格子分開了,這是河上的石拱橋,原來的橋是一座風(fēng)雨木橋,橋上有覆瓦的木屋,兩邊有欄桿,有可供行人休息賞景的木條凳,風(fēng)雨橋在上世紀(jì)八十年代被拆除了,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可惜原來極具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古橋,據(jù)說村里要重新恢復(fù)原來的風(fēng)雨橋。</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這是河南岸的村莊,這里有廢棄的小學(xué),小學(xué)旁邊是我家的老屋,1960年到1969年,我就在這所小學(xué)念完了小學(xué)和附設(shè)初中。</span></p> <p><br></p><p> 下面的平頂房就是廢棄的小學(xué)。</p> <p><br></p><p> 這是新的希望小學(xué),新小學(xué)建有籃球場和足球場,有學(xué)生和教師宿舍,食堂。旁邊是新的村委會和老年活動中心。</p> <p><br></p><p> 村后的梯田,一直綿延至云嶺山腳,那極富韻律的曲線展現(xiàn)出別樣的田園風(fēng)光,隨著季節(jié)變換著不同的色彩。左前方依山的村子納西語叫阿開落,是納西村,右下角是小河,河邊的路通向里落村。</p> <p><br></p><p> 中格子和上格子村。</p> <p><br></p><p> 這是上格子村。</p> <p><br></p><p> 從阿開落后面的山上看里落村。詩意的田園里的村莊,是那樣的美好和諧。</p> <p><br></p><p> 隔著田野的是下格子村。</p> <p><br></p><p> 里落村,里落是納西語,意為田壩里的村莊,這個納西村里也有幾家苗族。</p> <p><br></p><p> 格子是金沙江一帶最古老的渡口之一。江對面是香格里拉的上斯列村。</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當(dāng)年,賀龍和任弼時率領(lǐng)的一部分紅軍就是在格子渡口渡過金沙江的。當(dāng)時賀老總的一個部下生病,是上格子的一個納西族人家給延醫(yī)治好的,臨走,看到這個紅軍戰(zhàn)士衣衫襤褸,還送了一床被子給他,他發(fā)誓將來要回來報恩,后來戰(zhàn)士在 一次戰(zhàn)斗中犧牲了。是賀龍的日記里記下了此事,并且記下了這家主人的名字。2016年,麗江市在石鼓鎮(zhèn)舉行紀(jì)念紅軍渡金沙江80周年,前來參加活動的賀龍的女兒賀捷生專門送了一條毛毯給了上格子木姓的后人。當(dāng)年,不滿周歲的賀捷生是在襁褓里和紅軍一起長征,賀捷生也應(yīng)該是在這里渡江的吧。當(dāng)年在渡口劃船的是格子塘上的周姓和王姓的兩位老人,我小時候還見過他們。</span></p> <p><br></p><p> 這兒的江灣叫打魚塘。一灣碧水,常常有人釣魚和下網(wǎng),小河也在這里注入金沙江。現(xiàn)在的江灣變了,枯水季節(jié),拖拉機(jī)可以開進(jìn)馬場里拉沙子。江灣過去一點就是渡口。</p> <p><br></p><p> 在村委會旁邊,原來有一個紅軍渡江紀(jì)念碑,后來改成一面紅旗,是紀(jì)念碑的意思。</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小時候,我們曾經(jīng)多次從這個渡口做坐船過江,到吾竹趕街。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在江邊游泳。后來我曾經(jīng)以渡口為題材,寫過一篇小說和一篇散文,小說還在90年代初的《邊疆文學(xué)》上發(fā)表。</span></p> <p><br></p><p> 這是下格子最南面的梯田,正中是一個叫大堆堆的土筑的平臺。這個平臺是人工修筑的,村中的老人也說不清平臺修筑的年代和用途,這上萬方的土石工程在古代應(yīng)該不是私家所為,而是具有官方背景。上世紀(jì)80年代,下格子的一戶村民在其下面挖土石蓋屋,挖到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藏文,內(nèi)容是和南詔與吐蕃有關(guān)。該石碑現(xiàn)存于麗江市博物館,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在云南歷史上,一直有一個“神川都督府”的懸案,神川就是指金沙江,這個神川都督府在金沙江邊的什么地方,沒有準(zhǔn)確的定論,一說在現(xiàn)在的巨甸,歷史上的古巨津州指巨甸是確鑿無疑,所謂的鐵橋節(jié)度使在金沙江邊的塔城,似乎也沒有疑問,因為旁邊的金沙江上有鐵索橋遺址,但是神川都督府在哪兒,都找不到證據(jù)。</p> <p><br></p><p> 這是保存于麗江市博物館的南詔的石碑,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p> <p><br></p><p> 碑文說明。</p> <p><br></p><p> 刻有梵文的南詔時期的筒瓦。(文字介紹為出土于次科村)離格子僅為數(shù)里。</p><p><br></p><p><br></p> <p><br></p><p> 這是春天的田野、村莊,春天的金沙江水清澈如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叫人能不憶故鄉(xiāng)?</p><p><br></p><p><br></p><p><br></p><p><br></p> <p><br></p><p> 這是清晨在大堆堆上照的下格子村,中格子和上格子也一覽無余。左前方的山嶺是云嶺東延的余脈,山嶺的東面叫石龍坡,西面叫螳螂坡,坡嶺的山凹處曾經(jīng)有一座靈山廟。公社化后拆除了,現(xiàn)在只剩下一段墻垣。我們的很多照片就是在嶺脊上拍的,因為這個小廟,我寫了一篇《廟祝》的小說。山頂上有一塊平地,我們叫大營盤,也是人工修筑的,應(yīng)該是古代的軍事設(shè)施,大約是監(jiān)視敵情,或者是防御用的,它和大堆堆一南一北遙相呼應(yīng),也許和神川都督府有著某種聯(lián)系吧?</p><p> 在塘上村旁邊的螳螂坡腳一帶,有很多的石棺墓葬,有人建房挖出許多青銅的刀劍、矛頭和陶罐,據(jù)說是戰(zhàn)國時期的,格子是麗江的文物考古的重點遺址地之一。在下格子江邊的沙岸上,也有人挖出過一些筒瓦片,上面刻有梵文,據(jù)說是南詔時候的,筒瓦現(xiàn)存于麗江市博物館。</p><p><br></p><p><br></p><p><br></p><p><br></p> <p><br></p><p> 江水小的時候,江灘上的五彩卵石,還有雪白的沙灘。</p> <p><br></p><p> 清明時節(jié)的金沙江,江中有小島,江邊人叫馬場。夏秋間,江水暴漲,濁流漫漶,這里的江面有兩里多寬,十分壯觀,這是虎跳峽以上江面最寬的地方,從這兒往下數(shù)里,有一個金沙江最大的島嶼,屬于四新村,島上有200多畝地,環(huán)繞的柳林,建有農(nóng)莊。</p><p><br></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有人喜歡在江灘上撿拾金沙江奇石,運氣好的會撿到各種美麗的石頭,我的一位金江鎮(zhèn)的同事就收藏 許多金沙江奇石。</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br></p><p> 晨曦中的梯田,太陽剛剛照到云嶺的山尖,醒來的村莊氤氳在祥和的炊煙里。</p><p><br></p><p><br></p> <p><br></p><p> 村后的云嶺。綿延的嶺脊海拔在3800米左右,海拔2800米以上大多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早年間,進(jìn)山的路邊有一座龍王廟,成立生產(chǎn)隊時拆毀了,從龍王廟沿著小河進(jìn)山,河兩邊都是參天大樹,我們叫大箐,最多的是櫧栗兒樹,(學(xué)名高山栲),大多上千年,還有香樟樹,桂皮,紅果果樹,各種櫟樹,白紅木和許多不知名的樹,可惜很多千年古樹大多砍了去烤烤煙了,如果在不采取保護(hù)措施,植被一旦破壞,河水?dāng)嗔鳎艚o我們子孫的將是災(zāi)難性的后果。</p><p> 沿著山路上去,半山有兩個山村,一個是納西村,叫南山,一個是傈僳族村,叫蕨菜壩。</p><p> 有一條山路翻越小埡口就是著名的格拉丹草原。我們叫做后山,后山有屬于格子行政村的三個彝族村。有一個村緊挨著云嶺的主脈老君山和黎明的丹霞地貌。因此,格拉丹草原的大部分屬于格子范圍。在百度上可以查到格拉丹草原的介紹,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chǎn)老君山核心景區(qū)的片區(qū)之一,是集高山草甸,原始森林,河流溪水和彝族、傈僳族風(fēng)情于一體的景區(qū)。也是觀賞杜鵑花的勝地和夏季牧場。上世紀(jì)70年代初,我初中畢業(yè)后曾經(jīng)在草原放過馬,后來又在公社水庫工地當(dāng)了近7年的民工,在水庫工地我們一群年輕人報名參加了1977年的高考,1978年春天,我從水庫工地直接上大學(xué),才離開云嶺,離開故鄉(xiāng)格子。我最美好的青春時代是在云嶺深處的格拉丹度過的。我后來寫的一些小說和散文就取材于這里。</p><p><br></p><p><br></p> <p><br></p><p> 格子后山的彝族人家。改革開放之前,山里的彝族人家住的是木板平房,現(xiàn)在大都建蓋了瓦房,這是受益于中央的扶貧政策。</p><p><br></p><p><br></p> <p><br></p><p> 秋天的彝山,金色的燕麥,紅色的蕎麥,即將收獲的洋芋蔓菁和蘿卜……</p> <p><br></p><p> 夏秋間,在格拉丹的草甸里,到處都可以見到嬌艷的點地梅。</p><p><br></p><p><br></p> <p><br></p><p> 草原上遍地的紫藍(lán)色鳶尾花。</p><p><br></p><p><br></p> <p><br></p><p> 牧場上的牦牛。</p><p><br></p><p><br></p> <p><br></p><p> 金色的油菜花。</p><p><br></p><p><br></p> <p><br></p><p> 高山牧場。</p><p> 大集體時代,金沙江邊的生產(chǎn)隊在春末夏初,常常把馬群和牛群趕到高山的牧場來,這里豐美的水草和涼爽的氣候最適應(yīng)牲口的成長。到秋末,才把膘肥體壯的牛馬趕回去。</p><p><br></p><p><br></p> <p><br></p><p> 山谷里蜿蜒的小河。</p><p><br></p><p><br></p> <p><br></p><p> 春天,格拉丹數(shù)十里的映山紅如火似霞,森林里的大樹杜鵑紅艷如血。云嶺是世界杜鵑花的中心,格拉丹的杜鵑有紅的,紫的,黃的,粉的次第開放,姹紫嫣紅,是天然的大花園。秋天的格拉丹也是美不勝收,赤樺和山楊的金黃,鵝掌楓和槭樹的嫣紅,冷杉、鐵杉的油綠,彝家山寨周圍金色的燕麥,紅艷的苦蕎,繽紛的色彩宛若油畫。</p><p><br></p><p><br></p> <p><br></p><p> 見過廣西的龍脊梯田,見過湖南和貴州的梯田,也見過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元陽哈尼梯田,竊以為,金沙江邊的梯田更精致,更富于韻律,更有一種田園的詩意。它展現(xiàn)在青山和綠水之間,和村莊相依相伴。故鄉(xiāng)的梯田受益于一條從云嶺深處流來的小河,小河在山腳被分成一條條溪流,澆灌著豐饒的田園。</p><p><br></p><p><br></p> <p><br></p><p> 清明時節(jié),梯田里的大麥、小麥、蠶豆和豌豆,田邊的溪流和小路。</p><p><br></p><p><br></p> <p><br></p><p> 故鄉(xiāng)的小河有兩條,一條發(fā)源于后山,無數(shù)條從原始森林里流出的溪水匯聚成的小河蜿蜒于3000多米海拔的格拉丹草原上,突然從兩山間的一條深谷奔瀉而下,短短數(shù)里就到了海拔不到2000米的山腳,其間巨大的落差形成無數(shù)的懸泉瀑布,素湍綠潭,由于峽谷陡峭,兩邊的森林茂密,一直沒有人能真正穿行過,只是傳說有大小兩個跌水巖,飛漱的水流從數(shù)十丈高的懸崖上跌落下來,形成深潭,極少人只是遠(yuǎn)遠(yuǎn)地見過那如匹練似的的瀑布和聽見如雷的水聲。這是一條極具旅游開發(fā)價值的山谷,穿過峽谷,可以到達(dá)格拉丹草原和老君山。</p><p> 故鄉(xiāng)的另一條小河發(fā)源于前山,是從海拔3000米左右的原始森林里流來的,云嶺高海拔的森林里不僅有云冷杉,紅豆杉,鐵杉和一些鵝掌楓,青皮,豆腐楂,山楸木,野核桃等闊葉樹,還有密林里叢生的箭竹,從這里發(fā)源的山泉水純凈,甘甜,鄉(xiāng)里人叫竹根水。上格子一位納西小伙子,高中畢業(yè)后當(dāng)兵,參加過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轉(zhuǎn)業(yè)后進(jìn)省城機(jī)關(guān),是他拉來了企業(yè)的贊助,蓋了村里的希望小學(xué),村子里家家戶戶的自來水管道也是他引進(jìn)的資金,今天,村里的水都是飲用從深山里接來 ,有一次我用電筆測過直接從水管里接的自來水,ph值達(dá)到9,這已經(jīng)是純凈水的標(biāo)準(zhǔn),可以直接罐裝出售。</p><p> 故鄉(xiāng)的兩條小河在里落村旁交匯,流淌數(shù)里后注入金沙江。在沒有電的年代,小河兩邊建蓋有十幾座碾房和磨房,每個自然村都有自己的碾房和磨房,碾米磨面都是靠小河,為提高水位,碾房都要打水壩,水壩里的水要深一些,平緩一些,炎夏時節(jié),水壩就成了孩子們的樂園,村里的小孩都是在水壩里學(xué)會游泳的,長大一些,就到金沙江的激流里去劈波斬浪了。我的一篇《故鄉(xiāng)的小河》的文章就是寫過去的小河給我的童年帶來的快樂。</p><p> 這兒叫馬家水壩。小河水從這里分流了一些到塘上和上格子村。孩提時代,我們在這兒游過泳,釣過魚。那時候,小河里到處可以見到成群結(jié)隊的小魚。</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這一切如今都成了傳說。</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br></p><p> 連溪邊的水懶碓,也已經(jīng)成為文物,很難見到了。</p><p><br></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磨房,是我們童年時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碾子,把稻谷碾成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這是碾房和磨房下面的水傘。這些都成為遠(yuǎn)逝的風(fēng)景。</p> <p><br></p><p> 為了重溫童年的舊夢,有一年的清明節(jié)后,和小時候的伙伴,帶了羅鍋家什,肉蔬菜,甚至捉了雞,拿了魚,到山里的的小河邊煮飯吃。農(nóng)歷的二月八,金沙江邊的孩子們有祭老鴰的習(xí)俗,就是到野外去野炊的,那是故鄉(xiāng)春天最美好的記憶。</p><p><br></p><p><br></p> <p><br></p><p> 這是里落進(jìn)去的小河邊。</p><p><br></p><p><br></p> <p><br></p><p> 清澈的河水,鑼鍋飯,青菜湯、炒洋芋,是童年的味道,是家鄉(xiāng)的味道,足以讓你多吃兩碗飯。</p><p><br></p><p><br></p> <p><br></p><p> 這是一次我們叫做大箐的云嶺深處的小河邊的野炊。</p><p><br></p><p> 鑼鍋飯,雞湯,魚,臘肉,青菜湯,幾樣小菜。可以多吃兩碗飯。</p><p><br></p><p><br></p> <p><br></p><p> 沿著小河上山,可以到達(dá)后山,后山就是格拉丹草原,我們幾個發(fā)小當(dāng)民工修水庫的地方,我們在水庫工地度過了最美好的青春時代。</p><p><br></p><p><br></p> <p><br></p><p> 在清澈的小河邊殺雞,宰魚。</p><p><br></p><p><br></p> <p><br></p><p> 春天也有紅葉。(這種樹在金沙江江邊一帶叫紅果果樹,常綠喬木,春天有紅葉,冬天樹上結(jié)滿紅色的果實,極具觀賞性,是滇西一帶最好的觀賞樹,也是最好的行道樹,木質(zhì)堅硬,生長緩慢,山箐里很多)。</p><p><br></p><p><br></p> <p><br></p><p> 這是從后山流下來的小河,從這兒上去就沒有路了。這是枯水季節(jié),是小河水最小 時候,故鄉(xiāng)的小河在我記憶里沒有斷過水,一到雨季,河水洶涌澎湃,是極為壯觀的。</p><p><br></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中間的山洼里有我家祖塋,故鄉(xiāng)的習(xí)俗,每年的正月初二和清明節(jié)要去上墳,不僅要給祖先燒香供飯,還要在墳地上做飯吃。這實際上成了家族難得的野炊活動,也是在鄉(xiāng)村長大的孩子最美好的記憶。離開故鄉(xiāng)以后,已經(jīng)有好多年沒有在清明節(jié)回去上墳了。</p><p class="ql-block"> 只有在退休以后,就能在每年的在清明時節(jié)回故鄉(xiāng)上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墳塋是格子最高的,這里有一塊洼地,周圍青松環(huán)繞,旁邊的深箐里有一股細(xì)小的清泉,記憶中這股清泉足夠燒水做飯,這些年山林被砍伐嚴(yán)重,箐林里的泉眼已經(jīng)不出水了,上墳用的水要從山下背來,好在有拖拉機(jī)可以把水運到半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墳要做兩頓飯,一頓小晌午,是煎糯米粑粑、餌塊、糍粑、剛郎和一些糕點等。晚飯要豐富得多,要煮火腿、臘肉、香腸、魚,還要殺幾只雞,涼菜一般是吹肝,當(dāng)然還有一些時鮮的素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br></p><p> 最高興的是孩子們。</p><p><br></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休息時,大人打撲克,孩子們在山林里玩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鋪上青松毛,席地而坐,山林里豐盛的野炊,是家族難得的聚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2017年起,清明節(jié)在山上就不能燒火做飯了,這是為防止山火,是政府保護(hù)森林的措施。這山林里的野炊,也將成為傳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除了清明節(jié),回老家的理由還有就是親戚朋友請結(jié)婚客。江邊人家結(jié)婚辦事都在自己家里舉行,客人多的要殺兩三頭豬,家人和來幫忙親戚朋友前后要忙上兩三天。待客最常見的就是八大碗,用紅曲米煮的大肉是主菜,要擺在中間,最具特色的是一碗江邊辣子,今年中央臺《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專門介紹了我們江邊的這道菜,這是用最新鮮的豬肝、豬肚和豬腸和辣椒菌子等一起長時間熬煮的菜肴,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城里人做完客都要帶一點回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br></p><p> 這就是江邊辣子菜。</p><p><br></p><p><br></p> <p><br></p><p> 婚宴前先要上一道果碟。這桌果碟其實展示了男主人待客的真誠和厚道,女主人的賢惠和能干,當(dāng)然還有家境的富足。果碟有月餅、雞蛋糕、米花糖、酥麻糖、核桃糖、南瓜子、水果糖和蜜餞,光蜜餞就有香櫞、梅子、西葫蘆等幾種。</p><p><br></p><p><br></p> <p><br></p><p> 繁忙 的后廚。</p> <p><br></p><p> 小伙計和新郎官拼啤酒。</p><p><br></p><p><br></p> <p><br></p><p> 金沙江邊一帶的冬臘月,是殺年豬的時候,這里晝夜溫差大,最適合腌制臘肉火腿,因此,江邊的火腿也是云南最好的。</p><p><br></p><p><br></p> <p><br></p><p> 裝盤。</p><p><br></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葷多素少是江邊人的待客之道。</p><p class="ql-block"> 這是我們參加的伯父家孫女的兒子,也是我們的侄外孫的婚禮,在香格里拉虎跳峽鎮(zhèn)的拉咱古村,與著名的虎跳峽口咫尺之遙。從虎跳峽到維西縣的其宗村,是金沙江的寬谷地帶,從虎跳峽開始,沿江兩岸大一點的村莊有,虎跳峽鎮(zhèn),龍蟠鄉(xiāng),木碧灣,阿喜寨,三股水,薩虛碧,新華,天吉,冷讀,紅巖,達(dá)林,斯列,四新,格子,車竹,次科,吾竹,中心,諸葛嶺,白粉墻,武侯,打支壩,新建,巨甸,四旺,上江,格蘭,良美,塔城,其宗,木高,五境......,一連串的美麗村莊像珠串由金沙江穿聯(lián)起來,這些江村依山傍水,氣候溫潤,物產(chǎn)豐饒,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xiāng),有著美麗的江村風(fēng)景和多彩的民族風(fēng)情,屬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核心景區(qū)之一。沿江兩岸山清水秀,民風(fēng)淳樸,竹樹掩映粉墻黛瓦的村莊,四季鋪綠的田園風(fēng)光,是鄉(xiāng)村旅游的絕佳之地,也是記得住鄉(xiāng)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美哉,我的金沙江邊的故鄉(xiāng)……</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Ayi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山县|
泸定县|
甘洛县|
龙陵县|
崇左市|
松滋市|
惠来县|
如东县|
舟山市|
万州区|
蓬莱市|
郧西县|
封丘县|
铜梁县|
淮北市|
平阳县|
华池县|
营口市|
榆树市|
泰宁县|
教育|
隆尧县|
双峰县|
邵阳市|
舟曲县|
合阳县|
上栗县|
姜堰市|
类乌齐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东乡|
巧家县|
青州市|
昌江|
杂多县|
贺兰县|
紫金县|
内黄县|
黎川县|
松原市|
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