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話說火車離開博洛尼亞,2個多小時即駛入威尼斯境內。這是鐵路的盲端,有兩個火車站,一是Mestre站,在內陸,二是Santa Lucia站,在主島上。到威尼斯旅游的終點應該是后者。威尼斯本地居民在前一站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旅游者買火車票和下車都不要錯了。Mestre到Santa Lucia之間,火車需過海,如同火車到廈門島經過一片海。</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Santa Lucia火車站建筑非常平實,它不會與威尼斯景色搶風頭。火車站門口面對大運河,河面忙碌穿梭著水上巴士船,還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許多橋。</font></h3> <h3>火車站出門左向,那就是赤足橋。</h3> <h3>過了陡高的赤足橋,坐下休息。赤足橋上下高度陡,搬運行李真累。上圖的火車站變成河對岸背景。這條河,叫大運河。</h3> <h3>威尼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旅游區,有無數精美照片。我游威尼斯期間天氣不夠理想,加自己技術原因,不可能獲得一流美景照。那么,自由行就從自己的威尼斯第一步說起,并多說所見略不同之畫面。事先功課知道火車站去民宿僅十多分鐘,出火車站往左,過橋。可是,沒有想到,橋都是上上——下下階梯,過橋行李不能拖,必須搬,短短一段橋,就讓先生體力消耗不小。<br>這天,威尼斯小馬拉松比賽,過橋中我們還給運動員讓路。<br>還好我選擇的民宿酒店,距離火車站不遠,而且也有幸是陰天,讓我們不被太陽烤。<br></h3> <h3>貢多拉駛過小河巷。我在橋上看乘船人,乘船人看兩側破舊樓墻。誰更美意啊?</h3> <h3><font color="#010101">河道上橋的分布,決定著你去目的地必須一認方向二尋橋。開始先生不服,說按照方向走,不必拘泥于谷歌導航,結果我們走到無橋的河道邊,只好返回。哈,在威尼斯,谷歌能讓我們不遇河道橫行擋道。我對先生說,領路方面,谷歌真是我們的好兄弟,好“哥哥”。</font></h3> <h3>還有一種不費力的方法,那就是乘坐水上巴士或水上公交。</h3><h3>這是后來想到的。當時只覺得,到民宿僅步僅十幾分鐘而已。</h3><h3>拾級過橋,有些地方會有人力幫你搬運,是收費的。</h3> <h3>水上巴士行于較大河道,喏,正要從橋下駛過。</h3> <h3>需要走過三、四座橋,穿過一公園方可到達民宿。行一路瞧一路。</h3><h3>威尼斯由有177條大小河道構成城市的大街小巷,400多座各式各樣的橋梁連接溝通各處。120座教堂,120座鐘樓,64所修道院,40多座宮殿。真是舉世無雙水上名城。威尼斯的教堂等風格已經混入東方風格,如果有時間,可以慢慢品味。</h3><h3>整個島內不能開汽車,入島汽車,如果是旅游車,集中停在一個西邊的區域卸下游客,車在此停留。</h3><h3>連自行車也禁行的。</h3> <h3><font color="#010101">威尼斯地圖。一條頭朝西(左)的大魚。真是整個泡在亞德里亞海威尼斯灣的泥灘上的城。威尼斯現在的地域基本上是威尼斯先輩人造的,他們早期是羅馬難民,利用海灘爛泥躲逃曰耳曼人攻擊,而后逐漸以木樁圍海造地建成家園。14~15世紀為商貿鼎盛期;1797年屈從于拿破侖的統治威尼斯共和國從此滅亡。1866年威尼斯和意大利實現統一。</font>現在威尼斯以其大運河與錯綜復雜的水道、橋梁和教堂、宮殿構成了一座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城市。</h3><h3>一條鐵路和公路橋,連起威尼斯與西面的大陸。圣馬可區,是核心區。游客必去那里看圣馬可廣場,圣馬可教堂等。</h3> <h3>非著名景點:浮雕。</h3><h3>小河邊,一座教堂外壁,一戰英雄紀念浮雕雕像,下面是英雄名單。</h3><h3>浮雕中的一只手,還順便勾住經過的電線。</h3><h3><br></h3> <h3>威尼斯主島的原住民絕大部分都遷出了。</h3><h3>這里是純旅游地,每天游客川流不息,理所當然,威尼斯的所有物價都貴。自由行者要有所準備,土豪例外。</h3> <h3>涂鴉:你好 </h3> <h3>橋拱的裝飾,陳舊了。教堂,如果有時間進去看看如何?<br></h3> <h3>貢多拉之間以樁子隔開,避免相碰。</h3><h3>木棧道就是登上貢多拉的小碼頭。</h3> <h3>從住所去圣馬可區,經過里亞托橋。<br>里托亞橋,跨過的是河面寬大的大運河,橋拱高,足以讓大船通過。</h3> <h3>圣馬可教堂,樓頂的密集的尖刺。</h3><h3>這里曾經是十字軍東征的出發地。往來于東方建筑和許多文物滲入了拜占庭味,建筑中還存有的伊斯蘭風格</h3><h3>有一種畫派叫威尼斯畫派,一種油畫風格。可見威尼斯當年的文化藝術影響力。</h3> <h3>圣馬可教堂。當年頂頂富麗堂皇。</h3> <h3>圣馬可大教堂,五扇門。各門上的拱形畫區,是馬賽克拼貼并貼金箔的,畫面敘述基督教使徒馬可的故事。</h3> <h3>歷史作品,色富韻長。</h3> <h3>我們買票進圣馬可教堂參觀,里面看起來陳舊,但是很有底蘊。還進一步買票,看套在教堂里的精品館。</h3> <h3>圣馬可鐘樓。曾經是高科技的鐘,兩個機械人定時敲鐘,時鐘還能顯示季節。當時向世界展出這高科技裝置。</h3><h3>鐘樓立面上段,飛獅圣經雕塑。</h3> <h3>廣場上,威尼斯旅游局用心地備著專供游客休息的平板凳臺,傍晚收疊起來。</h3> <p>羅馬帝國較后期,實行四帝共治。圣馬可教堂正面右下房角的暗紅的紫斑巖雕刻的四個看起來滑稽的小人,兩兩相抱而立,他們是羅馬帝國的四皇帝,后面一位帝還缺一只腳。</p><p>資料: </p><p>四帝共治制,指羅馬帝國在公元293年開始實行的四個皇帝共同治理帝國的政體。</p><p><br></p><p>由一把手戴克里先基于難以駕馭疆域泛廣的帝國以及社會動蕩,將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每部分由一位皇帝管轄,稱為“奧古斯都”,每位奧古斯都再指定一位助手和繼承人,稱為“愷撒”。</p> <p>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廝戰了東羅馬,十字軍在土耳其的尼科米底亞,搶了四帝共治雕像,運到威尼斯。搶奪中,雕塑的一條腿被打斷,落在土耳其。</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class="ql-block"> 雕塑把四皇帝制作得體小形怪,截然不同于遍布意大利的許許多多雕塑,而且竟然安放在圣馬可教堂外的房角。對此我心中的疑惑總不能消散。</p><p class="ql-block"> 資料</p><p class="ql-block"> 戴克里先時期東羅馬的首都在馬爾馬拉海岸的尼科米底亞。</p><p class="ql-block">后來的君士坦丁時期,首都遷到君士坦丁堡。</p> <p class="ql-block">羅馬帝國歇了快2000多年了,威尼斯人怎么還讓四帝站在這墻角,任風吹雨打太陽曬。據說,紫斑巖質地非常堅硬,能夠耐得了經久的風吹雨打。</p><p class="ql-block">后記:四帝相擁雕塑制作于當時的東羅馬帝國。被掠回威尼斯時,遺失一截小腿。</p><p class="ql-block">這一截小腿后來的被土耳其找到,據說小腿作為重要文物,用玻璃柜裝著,放在土耳其國家博物館里。</p> <p class="ql-block"> 所有提到四帝共治的教科書或者歷史書中,只要是配插圖的,一定會使用這尊雕塑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雕像的制作年代推斷大致在3世紀末到4世紀初,委托制作人估計是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地點推測是在戴克里先管治的首都尼科米底亞(無據可查)。</p><p class="ql-block">雕塑怎么到威尼斯?</p><p class="ql-block"> 1204年,威尼斯人主導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雕像被威尼斯人弄到了威尼斯,并被放置在總督府門前。</p><p class="ql-block">雕塑過去可能是與后面的柱子連在一起的,估計是被威尼斯人切割開來的。</p> <h3>A 威尼斯 B 伊斯坦布爾<h3> 羅馬帝國簡約地圖示意。</h3> <h3>紫斑巖四帝共治雕塑至今約1700年。四帝共治實施,實為當時的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不得已的辦法,實施了僅十多年。不久疲憊的戴克里先自己宣布退位。</h3><h3>此雕塑雕刻制作之地確實不在羅馬,而是在土耳其的伊茲米特,此地被戴克里先定為東羅馬首都。后來,君士坦丁改東羅馬帝國首都為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h3><h3> 威尼斯人在十字軍東征時,把雕像搶了,敲打移動雕塑中,掉了一條腿。還是不能理解的是,為什么把搬回的四帝共治雕塑放在房角?威尼斯就沒有更合適的地方妥當放置這世界唯一的四帝共治雕塑嗎?不過,對游客來說,因為在室外擺放,是免費觀看,實在是威尼斯旅游的大福利!</h3><h3> 說回這只腿。腿遺失了千年。直到上世紀60年代,在土耳其的伊茲米特被發現。</h3><h3>意大利政府請求土耳其政府移交這只腿,被拒絕。現在,此腿在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單獨放在一玻璃柜里供參觀。看來,這只腿的地位在土耳其很高。</h3> <h3>咖啡店食品店桌子擺到廣場,樂隊搭臺演奏。一派歌樂升平吃喝閑散景象。</h3><h3>環廣場的四方邊的樓房都是用于威尼斯共和國的首腦辦公,外事活動。而且近鄰大運河,貴客和商品進出必經廣場。該廣場有歐洲會客廳之譽。</h3> <p>排隊購票進總督府博物館。門上的雕塑造型是威尼斯標志,可能也是當年威尼斯共和國國徽:飛獅圣經。</p><p>一個海島國家,崇拜山中猛獸獅子是怎么回事啊?</p> <h3>在總督府博物館參觀,窗口可從后面看到的圣馬可大教堂。</h3><h3><br></h3> <h3>威尼斯總督府,現在是藝術館。建了幾百年。也稱威尼斯公爵府。始建于9世紀,屬于歐洲中世紀哥特建筑。由于當時威尼斯與地中海東部的伊斯蘭國家密切的文化貿易往來,大量阿拉伯人定居威尼斯,所以總督府立面那席紋圖案明顯有伊斯蘭風格。</h3><h3><br></h3> <p>我們花了大半天時間參觀總督府藝術館,票價貴達一人16歐。</p><p>二層,大評議員會議室,油畫《天國》,作者丁托列托。</p><p>700 個人物,10米高, 25米寬。</p><p>世界上尺幅最大的油畫。</p> <h3>局部</h3> <h3>總督府中庭。</h3> <h3>總督府,巨人之梯。</h3> <h3>嘆息橋。</h3><h3>當年,左邊是法院右邊是監獄。</h3><h3>現在,都是供參觀的,左邊連著總督府藝術館,右邊基本保持監獄樣子,供參觀。兩邊相通,我參觀中,不知不覺走過這嘆息橋,從內看外部,在暗中與密密麻麻的觀看嘆息橋的游人對看。</h3> <h3>出現游行。游行者從圣馬可教堂左側的小場地出發。以舉著的威尼斯旗開路。</h3> <h3>下午,時近傍晚,舉行和平游行,因的是昨天,美國發導彈襲擊敘利亞。</h3> <h3>總督府南,臨著大運河,意大利統一之父,埃馬努埃爾二世雕像。</h3> <h3><font color="#010101">玻璃藝術商品店。街巷里餐館非常密集,門口,服務員現在竟然會幾句單句的漢語,如:老板,美味,龍蝦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看到亞洲面孔經過,服務員就面對游客開始依次讀這幾個漢語單詞。我們以微笑示婉拒。</font></h3> <h3>威尼斯居民絕大部分離開威尼斯主島。</h3><h3>主島是一個純旅游區了。</h3> <h3><font color="#010101">那天藝術館關門時間到了,我們出門,到藝術館南面的大運河。打算著要乘水上公交船,去那邊的玻璃島看看。</font></h3> <h3>穆拉諾島,就是通常說的玻璃島。<br></h3><h3>我們在圣馬可廣場的站點,乘坐水上巴士(水上公交船),漂海到達穆拉諾島。遙看圣馬可廣場的臨海天際線。那高高的塔樓,是當年伽利略望遠鏡觀望遠海,確認地球是圓的證據地之一。</h3> <h3>玻璃島的地標,一公共玻璃雕塑藝術品。</h3> <h3>窗口的玻璃花。與主島不同的是,穆拉諾島是有居民的。還有小學校。</h3> <h3>玻璃島很安靜,干干凈凈。玻璃生意比較清淡。這里曾經是世界頂級的玻璃藝術技術地,但是,現在這里的玻璃藝術和技術都不夠先進了。</h3> <h3>玻璃島。</h3> <h3>我們在主島入住的民宿,是在小河邊,樓下是一排餐館和小店。門口天天從早到晚人流不絕。</h3><h3>住了二晚,現在就要離開這里,去火車站。</h3> <h3>離開時,走憲法橋去火車站。憲法橋是新的,大橋在河流的彎道的河面最寬處跨越大運河。</h3> <h3>現代感的憲法橋。</h3> <h3>憲法橋的坡度比較緩。今天去火車站,不再走陡高起落的赤足橋了,改走憲法橋。</h3> <h3><font color="#010101">橋面可以拖行李箱。</font></h3> <h3>火車站前斜坡。</h3> <h3>火車站前經過一雕塑,查詢意思,是紀念鐵路修建工人。</h3> <h3>候車廳。藝術感的壁畫,廳一邊有鋼琴,隨時可彈奏。</h3> <p>在火車上看窗外的亞德里亞海。火車帶著我們離開威尼斯駛向米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文区|
广昌县|
和田县|
临颍县|
舒兰市|
大姚县|
潜江市|
永兴县|
汽车|
开平市|
长子县|
呼和浩特市|
阿克苏市|
喀喇沁旗|
宾川县|
东阳市|
开江县|
土默特右旗|
海南省|
三河市|
鹿邑县|
西盟|
尤溪县|
余庆县|
鸡泽县|
远安县|
鹤壁市|
志丹县|
介休市|
长汀县|
锦屏县|
中西区|
准格尔旗|
敖汉旗|
连江县|
通城县|
乐安县|
松桃|
讷河市|
浮梁县|
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