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楔 子</b></h3><h3>西藏阿里,意為西藏“屬地”,也被人們稱為世 界第三極,西藏中的西藏,其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草原核心地帶</h3><h3><font color="#010101"><u><br></u></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style="">從阿里地區(獅泉河)到拉薩分為三條線路:</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style="">1.阿里大北線(下圖綠色線路,目前油路已經全部貫通,這條線深度自駕的比較多)</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style="">2.阿里中線(下圖橘黃色線路,湖泊,在西藏叫措,這條線湖泊眾多,故也叫一錯再錯線路,這條線幾乎全是沙石土路,走這條線的人很少)</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style="">3.阿里南線(下圖紅色線路,這條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新藏線后半段,岡仁波齊,扎達土林,古格王城都在這條線上,這條線騎行,摩旅,自駕的最多)</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3><h3>2017年8月的某一天,像往常一樣打開電腦進入8264論壇騎行版塊瀏覽,一篇騎行一錯再錯帖子深深的吸引了我,2015年5月我曾經騎過新藏線,所以,當時就很有信心的決定也要騎一趟此線路,領略一下后藏大小湖泊的美景,于是,開始著手準備</h3><h3>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如愿以償的出發了,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線路的殘酷;氣候的多變;歲數的增大;高反的困擾;裝備的沉重;體力的不支等等原因,造成挑戰失敗,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很渺小,我選擇撤了下來</h3><h3>半路相遇的沈陽女騎友,則勇敢的闖了進去,可是,在快要完成任務時,卻把生命永遠的留在了那片土地上,獻給了她熱愛的戶外,我非常敬佩她,然而,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敬重自然</h3> <h3><font color="#ed2308"><b>2018年5月24日—25日 包頭——蘭州(乘2635次火車)</b></font></h3><h3>5月24日傍晚包頭火車站,18:25分我和同伴登上了開往蘭州的2635次列車</h3> <h3>5月25日上午8:56分到達蘭州</h3> <p>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的牛肉面,每次來蘭州必吃一碗</p> <h3><font color="#ed2308"><b>2018年5月25日—26日 蘭州——拉薩(乘坐Z21次火車)</b></font></h3><h3>25日12:33分,在蘭州站登上開往拉薩的Z21次火車</h3> <h3>次日到達那曲車站時,氣溫下降,遠處的一切已經被白雪覆蓋</h3> <p>26日12:40列車準時到達拉薩火車站,下車后去車站旁的中鐵快運取單車和行李</p> <h3>整理好行李,我們馬上騎向十多公里之外的拉薩北郊客運站</h3> <h3>在客運站購買了5月27日上午去往阿里地區的長途班車車票</h3> <p><b>先說說這個長途班車</b></p><p>? 原來長途班車是隔天發車,而現在隨著阿里地區(獅泉河)擴張,改建,去那打工人員日漸增多,改為天天發車,就目前來說,線路車輛都是由個人所承包</p><p>? 那么問題來了,雖然站里檢查嚴格,可是,一出站點各個車輛拉貨現象簡直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正經買票乘客貨物仍在車頂,額外拉的貨物卻放在車底部行李艙內,車箱過道上(這樣方便他們半路付貨,收錢),從而造成乘客上下車擁擠不堪,還擔心車頂行李被甩掉的危險</p><p>? 當天下午就是因為他們要把單車綁在車頂部,我跟車主發生了分歧,直至我要退票,決定不坐班車了,直接反騎阿里中線,如果那樣的話,其結果又是另一個結局了</p> <p>晚上入住汽車站旁邊大酒店,環境不錯,心情卻悶悶不樂</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8年5月27日—28日 拉薩——霍爾鄉(乘坐長途班車)</b></p><p>27日上午10點進站,來到大巴車前,10:30班車準時發動,接受檢查后開出站點</p> <p>當大巴車開到拉薩市郊停下時,運送貨物的面包車也隨即到來,開始整理捆綁行李</p> <p>看著眼前的綁法,惴惴不安的心里些許有一絲安慰</p> <p>沿途檢查站多如牛毛,有時在發呆中,有時在睡夢中,隨時接受檢查,否則,耽誤整車人員前行</p> <p>28日上午10點多經過一夜如坐針氈的煎熬,終于到達普蘭縣霍爾鄉,根據攻略提供的資料,入住“小東北餃子”家</p> <h3>霍爾鄉,時隔三年我又來了</h3> <p class="ql-block">午飯要的豬骨頭燉酸菜,西紅柿炒雞蛋,霍爾鄉的飯菜雖說味道不算完美,但是,和長途汽車途中指定飯館飯菜比起來還算是非常不錯的</p> <p>正吃午飯,老板從外面回來說下午有賽馬節,于是,我們匆匆扒拉幾口飯,坐上老板的“漢蘭達”趕往現場</p> <h3>可是,緊趕慢趕,還是來晚了,比賽剛剛結束,非常遺憾????</h3> <p>據說“哈達”戴的越多,說明馬兒越優秀,這位藏族小伙看著自己心愛的馬匹,發自內心靦腆的笑著</p> <h3>藏族女士們則是穿戴好漂亮的服飾,帶著孩子前來觀看比賽</h3> <p>因為,從拉薩來時候坐班車,無法攜帶氣罐,所以,決定在霍爾鄉購買汽油(爐子用),但是自己去加油站買需要繁雜的手續,只好托飯館老板幫忙,老板一口答應,明天一定搞定</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8年5月29日 霍爾鄉—巴嘎—S207觀景臺(雄巴村)(騎行80公里)</b></p><p>瑪旁雍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p><p>聽說去往普蘭縣的半路上有個吉吾寺,那里有個觀景臺,可以近距離欣賞圣湖,最主要的是不收門票</p><p>我們決定前去一探究竟,同時,也為明天出發做一下適應性騎行</p> <p class="ql-block">天空不是那么晴朗,似乎有一層薄霧籠罩,遠不如2015年時的感覺,尋找“納木那尼”峰更是隱藏的無影無蹤</p> <h3>20公里起伏路到達巴嘎鄉三岔口,現在的巴嘎鄉房屋被拆遷的所剩無幾,鄉政府已經搬到神山腳下的塔爾欽鎮了</h3> <h3>在巴嘎鄉向南拐上<b>S207</b>省道,一路上坡來到“江瑪拉”埡口</h3> <p>過了“江瑪拉”埡口,不久便到達雄巴村</p> <h3>在雄巴村村口左拐,便是吉吾寺腳下的圣湖湖畔</h3> <p>水拍岸邊,水鳥云集,微風吹過,湖面漣漪,雪山隱現,湖光山色</p> <p>第三次進藏,我終于走近圣湖—瑪旁雍錯</p> <p>有人從拉薩開旅行車過來,支起大帳篷,準備在湖邊住兩晚,感受圣湖的日出,日落,想想都美</p> <p>回程翻越“江瑪拉”埡口時高反襲來,呼吸困難,蹬踏無力,看看路況我橫切上土路,結果更加難騎</p> <p>過了埡口,當神山岡仁波齊進入視野時,天空烏云密布,神山孤峰突起,高聳入云,傲然挺立,此場景不由的讓人們感嘆神山的力量!!</p> <h3>遠眺巴嘎,雪山腳下,安靜祥和</h3> <p>快到霍爾鄉時候路過“古加措”濕地,幾匹馬兒在湖邊悠閑的吃草</p> <p>今天適應性騎行回來精疲力盡,從拉薩直接“空降”到海拔4600米的霍爾鄉很不適應,晚飯看著香噴噴的牦牛肉沒有絲毫食欲????</p> <h3><b><font color="#ed2308">2018年5月30日 霍爾鄉——亞熱鄉入口5公里處(騎行,推行,33公里)</font></b></h3><h3>霍爾鄉海拔4700米左右,上午采購補給,走在街上氣喘吁吁,海拔上升太快,出現高反了,但是,同伴的假期有限,我們還是如期出發了</h3> <p class="ql-block">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昨天的疲憊仍然沒有恢復,今天計劃騎52公里,且有一半的沙石路,我內心忐忑不安</p> <p>出門就是一路慢上坡,219國道1355公里處回望霍爾</p> <p><b>G219</b>圣湖瑪旁雍錯正門入口處,附近的藏民擺攤的首飾,蟲草等小物品</p> <p>從霍爾到亞熱鄉入口27公里,就是這27公里起伏路我騎了3個多小時,幾近崩潰,在入口處茶館吃泡面時,我讓同伴先行一步</p> <p>拐上去亞熱鄉的路后,搓板路,沙石路接踵而至,跟想像中相差甚遠,重裝騎在上面像是在跳舞一般,同伴的水瓶掉在地上,他都渾然不知</p> <h3>沿著峽谷中的小溪逆流而上,騎行+推行,4個小時才前行了5公里,看時間不早了,想告知同伴我的位子,掏出手機卻沒有信號,先選營地吧</h3> <p>剛支起帳篷,同伴返回來找我,一頓嘮叨不可避免,考慮到雙方體力的差距,在互不耽誤的情況下,我們決定明天起,分開前行</p> <p>太陽西下,寒氣襲來,埋鍋造飯,半小時后一鍋臘腸燜米飯香噴噴出鍋了,我心煩意冗,吃了幾口便鉆進帳篷</p> <h3><font color="#ed2308"><b>2018年5月31日 亞熱鄉入口5公里處——20公里處(騎行+推行,15公里)</b></font></h3><h3>早晨寒氣逼人,瑟瑟發抖中收拾好行囊,相互道別,同伴先行一步,我出發時已經10:37分</h3> <h3>正準備推車走,腳下傳來吱~吱吱~~聲,我低頭一看,一只小老鼠在沖我鳴叫,仿佛在說:“哥們,別氣餒,高反會好的,加油”</h3> <h3>從峽谷中推到半山腰路基上費了很大周折,看著顛簸不平的搓板路,我仍然采用上坡推,下坡騎(可是幾乎沒有下坡),平路看情況的方法緩慢的前行著</h3> <p>隨著狗叫聲,從遠處的牧民點(夏季藏民放牧點)走過來一個人</p> <p>“扎西德勒”,那人走近以后,我們相互打著招呼,來人幫我把車子推到坡頂,然后跟我比劃著,大意是說:前方有個很大的坡,我開皮卡送你過去吧,20元一公里,我謝絕了他的好意</p> <p>抓了一把糖塞進藏民手中,謝別后繼續前行,寂靜的山谷中只有從耳邊掠過的微風聲</p> <p>轉過一個彎道,突然傳來咩,咩的叫聲,嚇了我一跳,原來山坳下一群山羊在休息</p> <p>?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又到了18點了,開始留意扎營的位子,當拐過一個山谷,前方又出現了一個牧民點</p><p>? 空氣稀薄,走在路上幾乎都是用嘴呼吸,使得喉嚨干澀難耐,當我走進牧民點后,要了壺酥油茶迫不及待喝起來</p> <p>牧民點男主人叫“扎西”,藏語意為“吉祥”之意,由于他漢語說的不好,我們的溝通略帶尷尬,他一個勁的給我添茶,搞的我反倒不好意思了????</p> <p>交談中他們家羊群回來了,頭羊見有生人來訪,賴在門口不肯回圈,我只好把餅干分給它吃</p> <p class="ql-block">傍晚,“扎西”他們一家熱情的讓我吃糌粑,我頭暈腦漲,無精打采,吃了幾塊自帶的餅干,喝了點酥油茶便回帳篷睡覺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8年6月1日 牧民點(休整)</b></p><p class="ql-block">? 昨晚入睡前胸悶氣短,頭疼的像要炸開一樣,打開手機查看,此地海拔4960米,昨天7個多小時走了不到10公里,加之喘氣越來越費勁,決定休整一天</p><p class="ql-block">? 清晨被雨點擊打帳篷聲吵醒,拉開外帳一股寒氣襲來,我不禁打了個寒噤,這次高反跟以往不同,這次咳嗽的非常厲害</p><p class="ql-block">? 時間還早躺在帳篷里胡思亂想,這里距海拔5518米的直龍拉山埡口還有10公里左右,如果硬推上去,途中高反加重,還是要撤下來,假如翻過埡口向前走,那一段幾乎是無人區,如有不測,想搭車都難,憂心忡忡,一籌莫展,,,</p> <p>快中午了,起來做飯吧,讓扎西媳婦給熬了壺濃濃的酥油茶,我燜了一鍋臘腸米飯,當我讓他們一起吃的時候,他們表示不吃臘腸,這讓我非常失望</p> <h3>我吃飯間隙,扎西拿起一個箱子到大帳篷外咯噠咯噠縫紉起什么東西來,我過去一問,原來是縫制一副馱袋,用來放羊時裝羊糞的(這里沒有煤,主要燃料是羊糞)</h3> <p>? 21歲的扎西只會幾句簡單漢語,和他溝通基本就是比劃,閑暇之余他就拿起轉經筒口中念念有詞</p><p>? 閑談中得知,他們是霍爾鄉周邊村落的村民,這個牧點一共三戶人家,每家放牧一天,輪流轉換,今天輪到扎西家了,他丈母娘早早的就上山了</p> <p>我也借來轉經筒轉了一會,心里暗自祈禱,高反趕緊退去</p> <p>稍微活動活動就喘氣困難,鉆進帳篷休息又開始胡思亂想,和同伴分手時曾豪言壯語:“就是一步一步推,也要推過埡口”,可是,隨著海拔升高,體力下降,舉步維艱</p> <p>突然想起橫穿羌塘至今失聯的“孤獨騎者”李聰明日記里的一段話:“人到中年,你的豪情和意志可以不改變,但你的體能是騙不了任何人的,包括你自己”</p> <p>不知不覺中睡著了,再睜開眼睛已是傍晚時分了,可能早晨著涼了,起來后臉頰發熱,吃了兩粒消炎藥,鉆出帳篷遠處的山頂云層很厚,風從那邊吹來,但愿晚上別下雨</p> <p>來到扎西家大帳,他媳婦正在外面羊圈里收集羊糞準備做晚飯</p> <p>? 扎西看著6個月大的女兒,他媳婦做飯,晚飯是風干肉粥和糌粑</p><p>? “糌粑不吃,康師傅滴有”扎西指著一個方便面紙箱對我說,我笑了笑,指指中午剩的米飯</p> <h3><font color="#010101">這里物資匱乏,條件艱苦,可他們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生活的開心快樂,而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面對當下的生活?</font></h3> <p>? 晚飯熟了,“扎西”丈母娘也放羊歸來,他們家頭羊又賴在門口咩~咩~的叫個不停,好在我包里餅干還有不少????</p><p>? 大帳里爐火正旺,酥油茶飄香,一家人其樂融融,我也端著臘腸米飯連比劃帶笑的加入了其中,分享他們家一天最美好的時光,,,,,,</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8年6月2日 牧民點—亞熱鄉入口茶館(騎行+推行18公里)</b></p><p>? 昨晚經過權衡利弊分析后,決定放棄這次阿里中線的挑戰,撤回到茶館再做決定</p><p>? 高反越來越嚴重,收個帳篷,睡袋,居然用了兩個多小時</p><p>? 整理馱包,把剩余的大米,咸菜,還有沒開封的蠔油,大醬,汽油,都送給了扎西</p> <p>收拾完畢,跟扎西一家人合影留念(左起:本人,扎西小舅子,扎西,扎西媳婦,扎西丈母娘)(因高反我的臉有些浮腫)</p> <h3>揮別他們一家上到路基,回望扎西家牧點,我佇立良久,感謝他們一家人這兩天對我的照顧,祝他們開心快樂,永遠幸福 ????</h3> <h3>回程下坡居多,海拔小有下降,在高原,別看這小小落差,呼吸的感受卻截然不同</h3> <h3>突然前方山坡上落下個東西,走到近前發現是一只幼鷹,抬頭看看,沒什么異常,難道是叢林法則的結果?</h3> <p>烏云突起,山谷中傳來陣陣雷聲,看來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p> <p>? 距茶館還有兩公里時候雨點撲面而來,到了茶館已是沐雨經霜,</p><p>? 有信號了,拿出手機給家里報平安,這時接到騎友“苦丁”發來的信息,告訴我她明天從霍爾鄉出發,踏上一錯再錯征程,我們相約明天茶館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8年6月3日 亞熱鄉入口茶館——日喀則(乘班車)</b></p><p class="ql-block">? 在拉薩火車站中鐵快運取單車時認識的騎友“苦丁”來自沈陽,酷愛戶外運動,平時以徒步為主,這是她第一次長途騎行,跟隨她的是身高一米九的同城男隊友</p><p class="ql-block">? 見面后,善解人意,笑容可掬的“苦丁”問了我下撤的原因,隨后安慰了我半天,期間她的男隊友幫我聯系好了去日喀則的班車</p><p class="ql-block">? 最后,“苦丁”托我把她多余的一個雙肩包給郵寄回老家</p><p class="ql-block">(為了對逝者的敬重,臉部進行了遮擋處理,請理解)</p> <h3>時間緊迫,相互道別,我目送他們走上土路,消失在遠方,可誰曾想到,這一別竟然成了永別,,,這是后話</h3> <h3>收拾好行李,在路邊等待去往日喀則的班車,心中五味雜陳,苦心積慮準備了大半年的一錯再錯至此敗北</h3> <p>坐上開往日喀則的班車,無心欣賞車窗外藏北阿里的風景,心中悵然若失</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8年6月4日—7日 日喀則(休整)</b></p><p>日喀則,后藏重鎮,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p><p>幾天荒原上的生活,飯點時看見菜譜垂延欲滴,先上個東北特色菜——地三鮮</p> <p>吃過飯回到賓館早早休息,緩解緩解這幾天的身心疲憊</p> <p>5日上午把用不上的裝備,包括“苦丁”托我郵的東西,各自寄走</p> <p>有人說,不去扎什倫布寺等于沒來日喀則</p><p>扎什倫布寺,藏語意為“吉祥須彌寺”,位于日喀則市尼色日山腳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始建于1447年,1713年成為歷代班禪的駐錫地</p> <p>走進扎什倫布寺,沿著轉經路順時針行走,曲徑通幽,莊嚴起敬</p> <p>轉佛塔的人絡繹不絕,有游客,有信徒還有寺廟的喇嘛</p> <p>一位“歪果仁”舉著手機若有所思的看著眼前的一切</p> <p>寺內白色建筑是僧人居住的地方,紅色建筑為禮佛大殿,層層疊疊的寺舍經殿,深邃曲折的巷道,偶爾會傳出低沉的誦經聲,給本來就莊嚴的寺院帶來神秘感</p> <p>廟宇間逼仄的甬道上,不時有喇嘛和藏民走過,給寺院增添了活力與靈氣</p> <p>同時容納2000僧人誦經的大經堂即措欽大殿,雄偉壯觀頂部的鎏金銅瓦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p> <p>大經堂內部有48根朱漆大柱遙相挺立,整個誦經廳內彌漫著濃厚的宗教氣息</p> <p>歲月痕跡體現在每一個角落,信仰的核心就是靈魂的不滅和生命的輪回????</p> <p>晚風吹過,淡淡的藏香味隨風飄過,游人漸漸散去,寺院恢復空寂,我也結束了意猶未盡的轉經</p> <h3>這幾天正好是林卡節,扎什倫布寺門前廣場,圍坐著好多藏民,他們(她們)一起喝酒(自釀青稞酒),吃肉(風干肉),盡情玩耍,好不熱鬧</h3> <p>廣場“打卡”????</p> <p>回到酒店整理衣物,準備明天出發,這時同伴打來電話,他也不騎了,搭車到達措勤,現已定好班車,后天下午來日喀則找我</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等待期間,逛逛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則的街道分新,老城區,機關事業單位都在新城區,那邊各種設施完善一些,而老城區民族氣息濃郁,各有特色</span></p> <h3>新城區小學校的接送車很時尚,估計又是內地XXX地區援送的</h3> <p>? 6月7日午飯期間,同伴又打來電話告知,班車到達日喀則上高速了他沒有告知司機下車,直接去了拉薩</p><p>? 唉!無形中我在日喀則又多呆了兩天,</p><p>不過,自己走也好,自由,隨意</p> <p>日喀則到拉薩有兩條線路,我選擇走日喀則—白朗縣—江孜縣—浪卡子縣—曲水縣—拉薩,這條線路既能看見卡諾拉冰川又能經過圣湖羊卓雍錯</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8年6月8日 日喀則——白朗縣(50公里)</b></p><p>出城沿S204向東南出發,天氣晴朗,微風拂面,路況很棒</p> <p>16:06分進入白朗地界,遠處烏云飄來,狂風大作</p> <p>50公里到達白朗縣,白朗藏語意為“兩姓氏名”,平均海拔4200米,難怪縣委廣場上豎立著一個麥穗的標志,原來這里是自治區糧油基地,同時也是農業示范縣</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8年6月9日 白朗縣——卓瑪山旅游驛站(16公里)</span></p><p>白朗到江孜45公里,早晨磨蹭到11:20才出發,騎出16公里來到路邊一個叫“卓瑪山”的旅游驛站,要了壺酥油茶吃午飯,期間老板見我獨自騎行,坐過來跟我聊天,于是,引出如下故事</p> <p>老板名叫普歐珠,藏語意為“心想事成”,驛站是他自己集資精心打造的,目前還有很多相關的建造正在施工中</p> <p>和老板相談甚歡,高興之余,他讓我參觀了他多年的藏品,其中,不乏有一些很有價值的老物件</p> <p>干活的工人也該吃午飯了,老板吩咐他媳婦給我多做了一份,不大功夫,一碗酸奶糌粑端了上來,這是我第一次吃酸奶糌粑,非常好吃</p><p>配料: 糌粑粉;風干肉;酥油;青菜</p> <p>配上餅子,青稞酒,堪稱絕配????</p> <p>咱也不能白吃白喝,飯后我拿出理發工具給老板剪了個頭發,老板非常滿意</p> <p>說話間,老板同學前來看他,一場酒局避免不了,我也被邀請加入,大家圍坐在一起喝酒,聊天,一直到太陽落山</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8年6月10日 卓瑪山旅游點——江孜縣(30公里)</b></p><p>昨晚睡在他們家院子中的大帳里,早晨起來后,我把200元錢壓在帳篷里的茶幾上</p> <p>吃過早餐,和老板告別,并祝他的“卓瑪”山莊生意興隆,紅紅火火</p> <p>30公里后來到江孜縣,江孜,藏語意為“勝利頂風”,它隸屬日喀則市</p> <p>在縣城入口處有個帕拉莊園,是西藏農奴時期的貴族莊園,據說其建筑和財物基本保持原貌,由于時間關系,我沒有進入,頗有遺憾</p> <p>江孜古堡,海拔4022米,在1904年英軍入侵西藏時,這里曾經歷過一場可歌可泣的保衛戰</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8年6月11日 江孜縣——熱龍鄉比薩村(50公里)</b></p><p>旅館出來街上吃早點,對面新建的縣委辦公樓氣派一新,等待辦事的人們聚集在大門口,不一會大院內響起《義勇軍進行曲》,人們陸陸續續走進大門</p> <p>奔向浪卡子方向出城,天氣晴朗,微風拂面,過了這個牌坊就走出江孜地界</p> <p>中午時分,過了“加熱”村后坡度加大</p> <p>上到山口,右側巖石旁立了一塊“滿拉水庫”的牌子</p> <p>轉過山口,眼前的景色頓時把我驚呆了,一潭綠水像鑲嵌在深褐色峽谷間的一塊綠松石,光彩奪目,近處一看,她更像一面綠色的鏡子,晶瑩透剔</p> <h3>這就是滿拉水庫,位于江孜縣馬龍鄉境內,它是以灌溉,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的大型水利建設項目,目前設施還在完善中</h3> <p>繼續爬坡,約3公里來到海拔4353米的斯米拉山埡口,為了節省時間,我沒有停留</p> <p>埡口過后沒下多遠便是起伏路段,山坡上植被稀疏,干枯的河道里一片灰黃,途徑龍馬鄉西堆村,找了半天小賣部未果,只好到村委會討水喝</p> <p>時針指向18:00了,查看手機地圖,距浪卡子縣還有50多公里,今天肯定騎不到了,路邊藏民居尋找住處,第一家拒絕,第二家仍然拒絕,第三家小賣部里可以住,搞掂</p> <p>也沒什么吃的,要了一壺酥油茶,只能泡面了</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8年6月12日 熱龍鄉比薩村——浪卡子縣(55公里)</b></p><p>清晨,天空湛藍如洗,收拾好行李出發,回望昨天的來路,風景如畫</p> <p>昨晚住宿的比薩村小賣部</p> <p>中午時分到達江孜縣熱龍鄉</p> <p>熱龍鄉就一條街道,沒有小飯館,在超市吃個面包</p> <p>沿S307一路上坡來到夏雄村附近時,遠處的乃欽康桑雪山已經露出全部容顏</p> <p>離雪山越來越近,山尖上白雪皚皚,潔白無瑕,仿佛觸手可及,四周白云環繞,呈現出一幅“云雪一色”的高原景觀</p> <p>這時身后大片烏云襲來,山坡上的一面雪坡像一張白紙掛在上面,很有意境</p> <p>轉過一個彎道,雪山移過道路的另一側,山體下面的冰舌近在咫尺</p> <p>乃欽康桑雪山是西藏四大神山之一,山體頂部尖錐突兀,由于高寒終年積雪,日積月累形成冰層,慢慢發展成多條冰川,卡若拉冰川就在雪山腳下,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原來在山腳下的雪線不斷融化,現在已經退到半山腰了,看來用不了多少年這美麗的冰川就要消失了</p> <p>山腳下有個臺子,臺上建有一座白塔,塔邊有兩塊石頭,左邊這塊寫有“西藏四大神山之——乃欽康桑峰”,右邊這塊寫有“紅河谷”</p> <p>轉過彎道,離開山腳,繼續爬坡</p> <p>兩公里后到達卡若拉山埡口,埡口處經幡飛舞,右前方的寧金抗沙峰籠罩在烏云下,這時遠處雷聲滾滾,山雨欲來,檢查裝備,開始放坡</p> <p>果不其然,一路酣暢淋漓的下坡就要到達浪卡子縣城時,狂風卷著暴雨像無數條鞭子,狠命的抽向地面,頃刻間渾身濕透,暴風雨來的快走的也快,等我“失身”后,天邊出現彩虹</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8年6月13日 浪卡子縣——扎瑪龍村(52公里)</b></p><p>浪卡子,位于山南地區南部,平均海拔4500米,出浪卡子縣約15公里開始出現湖面水域</p> <p>路邊遇見一位老婦人,手握一根繩索包上一塊石頭,正用精準的手法趕牛,我心悅誠服的給她拍了一張照片</p> <p>結果她看見后走過來向我索要10元拍照錢,這讓我非常反感,我沒搭理她</p> <p>湖面水域越來越寬闊,原以為羊卓雍措在此就開始了,可是,查看地圖得知這里是她的姐妹湖“空母措”</p> <p>水波不興,湖面如鏡,沿著湖邊騎行,心情舒暢</p> <p>中午到達“白地”鄉,找了一家川菜館,要了盤回鍋肉飽餐一頓</p> <p>從“白地”鄉出來后,路又有些回頭彎,過了彎道開始向東北方向前行</p> <p>坐在石墩護欄上,打開一罐“喜孜”青稞酒,望著靜靜的湖面,思考著人生的得失榮枯,其實,什么榮華富貴;什么位高權重,都是過眼煙云,人生短暫,一路走來平平淡淡,自由自在才是最真</p> <h3>羊卓雍錯,藏語意為“碧玉湖”,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她蜿蜒在群山中長達130公里之多,所以說,在哪個角度都看不見她的全貌,不同時刻陽光的照射,湖面顯示不同的藍色,好似夢幻一般</h3> <p>產于青藏高原的藏獒, 被看作藏人的護衛犬,喻為“天狗”,是一種體型較大性格兇猛的犬種,可是,隨著商業利益的驅使,勇猛善戰的藏獒被馴化的服服帖帖,失去了原始兇猛的性格</p> <p>在一個彎道處,舉目遠眺,遠處的寧金抗沙峰像守護神一樣俯瞰著腳下的圣湖,羊湖則像一位入眠的仙女靜靜的橫臥于此,我駐足觀望,不敢大聲喘息,生怕吵醒這美麗的仙女</p> <p>羊卓雍措,無論每次從哪個角度相望都是那么的迷人,她似女神清澈的眼眸,似上蒼賜予的藍寶石,更似一面鏡子,倒映著每個遇見她的人震撼的表情</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轉過一個彎道,時間指向18:30分,前方還是無盡</span>的上坡,該找住宿地了</p><p>? 正好山下有個村子,隨即下山,坡大路陡,轉瞬即到,詢問村民被告知,白汽車那里“巴桑”家可以住</p> <p>旅店主人熱情的接待了我,安排妥當,去湖邊僅有的一家“極地”餐廳吃飯,在湖邊逗留了一會有些發冷,隨即走進餐廳</p> <p>餐廳只有一桌客人,我選個靠窗戶的餐桌坐下,點了紅燒肉和啤酒,一邊望著窗外,一邊喝著啤酒發呆</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8年6月14日 扎瑪龍村——距甘巴拉山口4公里處(推行3公里)——拉薩(搭車)</b></p><p>? 昨晚入住的村子叫扎瑪龍村,早晨出去轉了一圈,沒有小賣部,而“巴桑”家住二樓,我也沒好意思打擾人家,只好把馱包里面包吃的一干二凈</p><p>? 出門就是大陡坡,只能推行,一個多小時后推上大路,回望山下,山清水秀</p> <p>上到大路,山道繼續盤旋,我氣喘如牛的走向昨天看似埡口的山頂(紅色箭頭處為扎瑪龍村,村道出口)</p> <h3>到達山頂一看不是埡口,拐過彎道極目遠眺,天邊處隱約有經幡的影子,那應該才是甘巴拉山頂(圖中紅圈處)</h3><h3>拿出水瓶喝水,這才想起出發時沒找見小賣部,補水沒有備好,只有攔車要水了</h3><h3>第一輛沒停,第二輛來個自帶起重裝置的小貨車,一招手停了,問司機有沒有水,司機說:“沒有,我給你拉上去吧,上面有賣水的”</h3><h3>轉眼來到山頂,甘巴拉山埡口游客眾多,進入觀景臺需要門票,問了一下司機下山還能看見羊湖嗎,得到回答“不能”,于是,我決定搭車直接回拉薩</h3> <h3><font color="#ed2308">2018年6月15日—16日 拉薩(購票,托運單車)</font></h3><h3>回到拉薩,15日購買火車票,托運單車,16日登上返程的火車,結束了這次失敗的騎行活動</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結 束 語</span></p><p class="ql-block">這次阿里中線騎行以失敗告終,雖然后面路程走了我夢想已久的扎什倫布寺,羊卓雍錯,但是內心還是自慚形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p><p class="ql-block">1.高反的困擾,這是最主要的原因,進入高原還沒來得及適應,馬上就到海拔4800米左右地方騎行,一般人是難以承受</p><p class="ql-block">2.體力的不支,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出發前在家缺乏訓練強度,使得途中體力透支嚴重,加之高原反應,腿部力量跟不上</p><p class="ql-block">3.裝備的沉重,相信每個騎長途的朋友都怕東西帶的少,怕途中出現問題應對不了,而我們走的是西藏阿里,東西自然多之又多,從而造成行進困難</p><p class="ql-block">4.歲數的增大,可能有朋友說,人家60了還騎西藏呢,是的,還有70歲騎的呢,人和人體質不一樣,但是大部分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絕對是下降的,這個毋庸置疑</p><p class="ql-block">5.線路的殘酷,阿里中線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整條線路沙石路占據一多半,路況很變態,可以這么說,除了穿越線路(羌塘穿越,克里雅古道穿越)阿里中線在常規線路中算是最頂級線路,有朋友說,丙察察算不算頂級,告訴你,它跟阿里中線還差一截,因為,海拔在那擺著,另外,也不容易迷路</p><p class="ql-block">綜上所述,阿里中線確實難騎,但是,選擇進入的線路,對于成敗也有很大的因素,看地圖我們得知,走阿里中線有三種選擇</p><p class="ql-block">第一,在獅泉河出發,經革吉縣到亞熱鄉,這樣避免上來就翻越直龍拉山</p><p class="ql-block">第二,從霍爾鄉出發,52公里后翻越海拔5518米的直龍拉山,對高反不明顯的,走這條路可以逾越</p><p class="ql-block">第三,從海拔3600米的拉薩出發,反騎阿里中線,慢慢提升高度,這是最佳選擇</p><p class="ql-block"><b>以上是我的經歷與總結,希望對以后準備騎行這條路的朋友給予幫助,這是我的初衷,謝謝大家的關注~~</b></p> <h3><b> 后 記</b></h3><h3>2018年6月18日早晨,我順利回到家中,飯后閑暇,瀏覽手機朋友圈,恰逢今天是端午節,看見“苦丁”在文部北村發布的節日飯菜照片,我當時還跟她在微信上調侃了幾句,祝她端午安康,她非要轉給我郵費錢,被我拒接后她說:“那等你去沈陽,我請你擼串”,我說:那得有“雪花”,“必須滴”她說,,,</h3><h3>因為向往一錯再錯的景色,而我又挑戰失敗,所以,我非常關注“苦丁”朋友圈的更新,寄希望在她那里看到更多的風景,可是,端午節過后,她朋友圈的更新戛然而止,我心想可能信號不好,就沒有多想</h3><h3>6月25日我實在忍不住了就給她發了一條詢問信息,可是等到的回復卻讓我大吃一驚,這怎么可能??</h3> <h3>雖然難以置信,可事實就擺在面前,我非常敬佩她,敬佩她不畏艱險,敬佩她勇往直前,,,可是,生命只有一次,如果途中多加休息,勞逸結合,如果發生高反時,搭車前行,如果,,遺憾的是,沒有如果,,,</h3><h3>人在大自然面前非常渺小,我們戶外人要敬畏大自然,方能得到大自然的呵護</h3><h3>“苦丁”天堂之路沒有高反,沒有疲勞,有雪山湖泊陪伴,一路珍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阿里中線騎行路</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崎嶇坎坷有難度</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高反嚴重頭迷糊</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途中心里直打怵</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內心感到很無助</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牧民帳篷去小住</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緩解效果不顯著</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選擇下撤識時務</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挑戰失敗多因素</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總結教訓不重復</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扎寺轉經留腳步</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羊湖岸邊觀景物</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景色多變好豐富</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懊惱心情自傾訴</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騎友途中出事故</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命脆弱需感悟</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敬畏上蒼無旁騖</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戶外準則記無誤</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8年7月26日 德斯阿</span></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于家中整理</span></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沙|
北辰区|
香格里拉县|
会宁县|
汾西县|
五河县|
安溪县|
隆德县|
北海市|
扎赉特旗|
乐山市|
铁岭县|
桃江县|
视频|
高州市|
平顺县|
陆河县|
连山|
漳州市|
咸阳市|
工布江达县|
安吉县|
金阳县|
乡宁县|
太仓市|
黄龙县|
囊谦县|
永济市|
响水县|
乐陵市|
重庆市|
三原县|
彰武县|
诸城市|
安阳县|
祥云县|
江达县|
理塘县|
湘潭县|
焦作市|
古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