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記不得當年我是如何愛上它的,只記得是結緣于一篇作文。</h3><h3><h3><br></h3> 那年,我10歲,爸爸托關系把我轉到北岳中學小學部就讀。班里60多個同學,我就坐在教室的最后,與班里最調皮搗蛋的男同學成了同桌。一次作文課,何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文題,應該是叫做“我的同學”。全不記得當時是怎么構思選材的,可能壓根兒也不懂行文思路。幾天后的作文講評課上,我的作文竟被老師當堂朗讀并作為范文給大家講解學習,特別意外!<br> 我的作文里寫了兩位同學,一位是我的同桌,一位是我的“斜對角”。寫同桌有一次在我沒吃早飯時,將自己的早餐面包塞給我,而后埋頭進桌殼里搜尋半天,好一會兒,搜出一小塊幾天前吃剩的干癟面包頭兒,還傻呵呵地說,夠吃了。事實上,那一點點面包牙縫都塞不滿。寫“斜對角”為了給我講一道數(shù)學題,而沒完成課堂作業(yè),結果挨了批評,不止批評,還有懲罰。過后,她還沖我笑,說著“沒事沒事”的話。就是這樣兩則材料。至于主題,應該是“感謝”吧。<br> 記得當時何老師朗讀作文的過程中,我沒有自豪,凈是羞澀和難為情。我以兒童的微妙復雜的心理去偷瞄我的同桌和“斜對角”,見他們也一樣低著頭,一臉羞澀和難為情。我們就這么始終低著頭,不敢看對方的眼睛,不敢看老師的眼睛,任注視與贊美一股一股地從四面八方襲涌而來,席卷著那不安的心和可愛的靈魂。這種發(fā)生在兒童間的心照不宣彼此了然的“共情”,現(xiàn)今憶起來,仍覺美好和感動……<br> 六年級畢業(yè)時,操行評語里有這樣一句話印象頗深——你有很強的語文學習能力。不曉得這句話究竟在我身上發(fā)生了怎樣的的效力,只知道,奇妙的人生軌道上留下了一串串我做語文教師的斑斑駁駁的粗淺印跡。</h3><h3><h3><br></h3> 眾所周知,語文是比任何學科都更博大精深的學科,語文教師也比任何學科的老師都更顯任重道遠。執(zhí)著于這條道17年(從大一算起),目睹大同及周邊地區(qū)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眼見孩子們的語文學習狀況,揣著許多無法落實的方針與構想,介于語文終極教學目標及成果的苛求與壓力,我常常困惑、迷茫,有時會矛盾、兩難,而后突然沒了方向……直至2018年中考后,確切地說,是研究了山西中考語文試題后,我明朗了,結結實實地被感動了!</h3><h3><br></h3> <h3> 語文,從來不是只在書本里,它更是無所不至地滲透到了生活中;語文,也從來不應該在條條框框里,它本是靈動的,自由的,美不勝收、蘊含巨大能量的。語文考試真正想要考查的是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何為“語文素養(yǎng)”?它是語文知識、語言能力、語文習慣、思維水平、審美情操、道德修養(yǎng)的有機整合。而這套試卷將這些“素養(yǎng)”紛紛呈現(xiàn)出來了,不僅呈現(xiàn),堪稱“驚艷”!</h3><h3><br></h3><h3> 2018山西中考語文卷沿著2016年山西考改方向,繼續(xù)以“讀”貫穿全卷,將書寫、思考、表達緊密結合。我暗自揣度,命題人一定有一線長期的執(zhí)教經歷,一定有傾下心來關注學生成長。從試題試圖細膩巧妙地啟發(fā)學生思考,誠摯親切地引導學生表達的“痕跡”中可見一斑。他們“以生為本”的拳拳之心應該就是那始終堅守的美好的“初心”吧!</h3><h3> 接下來,隨我一起探索這份“初心”,感受那份“共情”吧??</h3> <h3>【<b>重視傳統(tǒng)文化</b>】</h3><div><br></div><h3> 第1題引朱熹的《勸學·偶成》: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不僅考查用楷書抄寫詩句,而且考查漢字演變及字體辨識。</h3><h3>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五千多年文明成果匯集而成的瑰寶。最早產生的是思想,繼而文字。因思想需靠文字形諸于紙面,那么,書法便應是傳統(tǒng)文化之根本了。傳統(tǒng)文化內涵豐富,不止思想與文字這兩樣,它們早已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親切到我們幾乎每天享受它而渾然不自知。命題人便要喚醒人們對它的了解與重視,于是,把對書法知識的考查作為切入口。</h3><h3> 第2題古詩文默寫,第8-11題課內文言文知識(字音、字義、翻譯、賞析)的考查。前前后后古詩文共涉24篇,達《課標》要求篇目近1/3,從先秦到清代,每一句名句,每一首詩詞,每一篇古文,無一不是廣為傳誦歷久彌新的經典。</h3><h3><b><br></b></h3><h3><b> 古典文學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最為寶貴的文化遺產。不求人人博古通今,談吐間朗朗上口,寫作時信手拈來,但它需要被置于閱讀之首位。中學生更應自覺研讀,深入探索,用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精華來充盈你們的大腦,滌蕩你們的靈魂,豐富你們的精神追求</b>。</h3> <h3>【<b>陶冶審美情操</b>】</h3><h3><br></h3><h3> 【古代文學】第12-13題,選用課外古文——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嚴滄浪《詩話》,借以探討詩詞評論之根本,考查學生對“境界”一詞的理解與感悟。對于詩詞,評論的基礎是品賞,品賞的前提是潛心閱讀。一旦潛下心來閱讀,你會得到專屬于你自己的綻放著思想光芒、彰顯出個性色彩的獨到體悟。</h3><h3> 古往今來,有很多享受閱讀到癡狂之境界者,在他們身上,閱讀本身寄情潛意、陶冶情操之功能已被發(fā)揮到極致了。我們在閱讀時若達到這般癡狂的境界,便真的智慧了,脫俗了!</h3><h3><br></h3><h3> 【現(xiàn)代文學】第5題借文學巨匠——魯迅《朝花夕拾》中的名篇,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分別從題目、內容、主題三方面設置考點,考查學生閱讀情況的同時,也讓學生們習得了好的讀書方法。(此套試卷里這種“一舉多得”的水平與用心隨處可見。)有少數(shù)學生跟我表達過喜歡讀魯迅的文字,冷僻犀利,最見風骨。這部回憶性散文集文風迥異,很多篇目是敘寫童年經歷的。盡管年代大不同了,但每個孩子的童年夢卻一樣,熱愛生活,親近自然,向往自由,渴望快樂。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五猖會》,字里行間的感動與共鳴不言而喻。讀《父親的病》,想必更多的是震撼和不平吧。</h3><h3> 活在當下,我們唯有努力學習,提升自己,謀求發(fā)展,強大自己,才能立足于社會,周全自己和家人。</h3><h3><br></h3><div> 【當代文學】第15題《靈感忽至》,以“語文綜合實踐”題型設置了兩個題目:語段補寫和應用文——推薦語寫作,其實想要考查倒敘的寫作順序和賞析能力。倒敘手法簡單說有兩種,細分有四種,均不難“操作”。賞析角度之語言運用、情感體現(xiàn)、材料選擇、結構安排等應著雜志欄目設計的需要被賦予了新鮮的名字:美文美語、情感天地、小事蘊理、寫法指津。</div><div> 2017年中考那篇《總有些感恩有始無終》因其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質樸的語言、細膩的筆觸,被我在教育教學中頻繁采用。2018年這篇《靈感忽至》除了文采優(yōu)美雋永,更見精神的高貴不群、境界的清新淡雅。想著考場上的學生們品讀這樣的美文,抒寫閱讀心得,接受文學熏陶的同時,習得成文思路、立意布局、遣詞造句的技巧。此舉多“得”,很心機,也很完美!</div><div><br></div><div> <b>語文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它該是最有興味和意義的學科。這份試卷很明顯地指導語文老師使出渾身解數(shù)去挖掘語文教材的審美因素,運用十幾年學得的十八般武藝去調動學生們的感性體會。因為,一個只知讀寫背記而不會感知美、欣賞美、表達美、創(chuàng)作美的孩子的內心是貧瘠而孤獨的,這樣的語文教學成果也是極其可怕可悲的。</b></div> <h3>【<b>注重道德修養(yǎng)</b>】</h3><h3> </h3><h3> 第3題題干以“朗誦”的形式對“初心”進行表述,告訴我們“初心”的真正內涵:在所有愿望、誓言和夢想當中,離自己的本心最近的那顆心。</h3><h3> 第15題《靈感忽至》一文末尾似首尾呼應般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位職業(yè)作家“初心”:守住自己的信仰、追求、所愛,從而堅定自己砥礪前行的意念。</h3><h3><br></h3><h3> <b>人會在社會里生活很多年,思想道德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人的思想廣闊無邊,常常天馬行空無所不能,然而不管怎樣任性馳騁,它都離不開一根“線” 的牽引,那正是——初心。</b></h3><h3><b> 好的語文試卷,絕對是一份學科素養(yǎng)極高、核心價值極大的人生考卷。待學生走上社會后,他們即便忘記了學科知識,但仍然有東西能留在他們身上,那便是眼界、品德和格局。</b></h3><h3><b> 感謝命題人!</b></h3> <h3>【<b>提高思維水平</b>】</h3><h3><br></h3><h3> 第6、7兩個題是材料題與圖文題的結合,以考場閱讀體會的形式考查學生思維水平和分析理解能力。第6題結合材料描述說明圖片內容,第7題要求運用比喻論證法,采用論證的常規(guī)結構寫關于閱讀體會的小議論文。</h3><div>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啟發(fā)學生的閱讀思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體悟 早已成為語文教師最重要也是最艱難的教學工作之一。</div><div><br></div><div> <b>語文學習向來不是一味地“填塞”和程式化的“模仿”,它是思維的高級運動。思維能力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它最依賴情境的創(chuàng)設。命題人在本試卷中頻繁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情境,在推動學生思維行進的過程中,也讓學生領會了生活中的語文的真實模樣。</b></div> <h3>【<b>強化語言能力</b>】</h3><h3><br></h3><h3> 第17題大作文“那天,如果____”,雖是半命題選材,但立意是全自由的。這種開放性、探究性和結合生活真實性的中考作文命題的宗旨始終不變。教育家黃遵憲主張“以我手寫我心,以我心訴真情”,他認為獨抒性靈的文章最美,最富生命力和表現(xiàn)力。</h3><h3> 語文教學中,要求并引導學生寫“真作文”尤為重要。有時作文課上 真的會“浪費”很多時間去導入,挖空心思創(chuàng)設情境,唯恐學生不能受到啟發(fā),敞開心扉,打通思路。思路一旦打通,需要的便是“硬功夫”——語言能力了。</h3><h3> 面對日益頻繁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我們不僅需要要通過語言表達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與見解,而且有時也需要用語言去感染別人、說服別人。學習語文這科就是為了不斷提高這一能力。寫作,毋庸置疑地被當作是最難展示這一能力的“媒介”。不止第17題的大作文,第15題⑵的的賞析文、第16⑵的勸說文,第7題的見解文,它們都需要相對厚實的駕馭漢語言的功底,把想要表達、需要表達的內容通過語言文字清晰、準確、連貫、得體、無語病地表達出來。筆才如此,口才亦然。只不過,口才更需要應變能力、自信意識、人格修養(yǎng)、文化素質等作保證。</h3><h3><br></h3><h3> <b>中學階段正值語言積累與提升的黃金階段。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能力、修養(yǎng)、學情,讓他們在這短短幾年里成長為有獨立思想、能自如表達、善研究學習的復合型人才,已是教育發(fā)展的清晰趨勢。</b></h3><h3><b> </b></h3> <h3>【<b>培養(yǎng)語文習慣</b>】</h3><h3><br></h3><h3> 語文習慣包括規(guī)范書寫習慣、勤查工具書習慣、背誦積累習慣、閱讀+筆記習慣、思索與感悟習慣、記錄生活習慣、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命題人重視這些習慣的習得與培養(yǎng),幾乎每個試題都有滲透。</h3><h3> 第1題、第2題抄寫與默寫,還有第17題作文賦分5分的文字書寫,均強調規(guī)范書寫的重要性。</h3><h3> 第3題形近字辨別、第4題語法、標點等、第8題多音字辨別,均告知學生勤查工具書的必要性。</h3><h3> 第2題古詩文默寫、第9題詞義辨析,企盼學生能養(yǎng)成勤于背誦隨時積累習慣。</h3><h3> 第5題名著閱讀、第15題散文閱讀、第12-13題詩詞閱讀,均借以交給學生閱讀過程中寫讀書筆記的方法和意義。</h3><h3> 第16題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針對學生們普遍存在的“拖延癥”問題進行探究,引導學生發(fā)掘自身拖拉習慣的癥結所在,并指導學生通過相應的有效措施進行改正。此題的喚醒作用和鼓動作用一流!</h3><div> 第17題半命題作文,命題人渴望學生寫近期生活,抒真實情感。那么,學生可用于寫作中的“生活”除了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還可以是文化生活、藝術生活。沒有不能寫的“生活”,只有不會挖掘、把握、利用“生活”的意識和習慣。只要親自參與 隨處留心,及時記錄,好文章真的不難產生。</div><div> 第14題圖文并茂,既要分析圖片內容,又要會看日歷,明白節(jié)假日安排,生活氣息可謂濃郁。語文作為解決生活實際的工具學科的地位一直無以撼動。</div><div><br></div><div> <b>語文,看似龐雜無序,實事上,如果養(yǎng)成這些好的語文習慣,就能將這門學科提綱挈領,從而探索它的妙不可言,感受它的美不勝收!</b></div> <h1></h1><h3><b> 末了,這份試卷的幾個關鍵詞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它們是:珍惜時光、自我管理、深度閱讀、鼓勵表達、勿忘初心、砥礪前行。<br></b><b> 想著這也是命題人的希冀和心意吧!</b></h3><h3><br></h3><h3><b> 一份優(yōu)質試卷就是這樣,能眷顧書本與生活、實用與文學,不僅考查學科素養(yǎng),更加考查生活素養(yǎng),致力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成熟、成功、成才!</b></h3><h3><b><br></b></h3><h3><b> 祝愿孩子們都能愛上語文,與我“共情”;學好語文,與命題人“共情”!</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仁县|
肃南|
灌阳县|
福安市|
西丰县|
仁寿县|
出国|
宜川县|
静乐县|
丰城市|
元阳县|
满城县|
寿光市|
红河县|
贵南县|
四平市|
婺源县|
郴州市|
永昌县|
新沂市|
辰溪县|
巫山县|
旬邑县|
墨脱县|
永寿县|
金川县|
革吉县|
子洲县|
稻城县|
桂阳县|
吉安市|
枣庄市|
东山县|
大田县|
宁海县|
镶黄旗|
凤城市|
东港市|
萨迦县|
凤凰县|
苗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