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離開北愛爾蘭,進入愛爾蘭共和國。</h3><h3><br /></h3><h3>法納德角位于愛爾蘭的北部,在保護愛爾蘭的海岸線和來往的船只上,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英國海軍的一艘軍艦在附近觸礁后,便要求修建了這座燈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這里的海灣是盟軍艦隊主要的大西洋基地,法納德角扼住了海灣的入口。</h3><h3><br /></h3><h3>1917年,Laurentic 號商船執行了一項秘密任務:運輸支付給美國、加拿大提供戰爭物資的3211塊黃金磚,連船長都不知道船上裝的是什么。由于船長忽略了對德國水雷襲擊的警告,船被兩枚水雷擊中,一個小時之內就在法納德角附近沉沒。船上475人,死亡354人,大多是逃生時,凍死在海中。1924年,海軍的潛水員找回了大部分金磚,不過丟失的22塊,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很多潛水者。</h3><h3>?</h3> <h3>法納德角的燈塔,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燈塔之一。為了拍攝,我們要在附近住一晚。下午到時,發現是一棟嶄新的度假屋,廚具也都是又齊又新,讓LD們很開心。主人一家剛剛打掃完,他們住在離此半小時的鎮上。給我們交待一下,他們就帶著3個孩子去海邊了。我們在漂亮的房子里休息刷手機,吃了晚飯,發現有個房間沒有熱水,我聯系了主人。他已經回家,說要趕過來。。。</h3><h3><br /></h3><h3>傍晚來到燈塔時,夕陽映紅了燈塔和懸崖,還有羊群在草坡上徘徊,景色迷人。</h3><h3><br /></h3><h3>等我們拍完日落回去,看到一棟燈火輝煌的房子!主人來過了,不僅打開了樓下所有房間的燈,連客廳和家庭廳的電視機也開著,還在不同的頻道上。。。夜歸的旅人,感受到了家的溫暖。</h3><h3>?</h3> <h3>第六天</h3><h3><br /></h3><h3>本來早晨還想去燈塔拍日出,結果發現起了濃濃的大霧,只好作罷,接著睡覺。</h3><h3><br /></h3><h3>出發前往莫赫懸崖,有三百多公里的路,走走停停了幾個地方。多尼戈爾(Donegal)小鎮上有一個多尼戈爾城堡,據說當年城堡的主人為了躲避英國人追擊,逃往法國之前一把火燒了自己的莊園,史稱"伯爵的逃逸",還為后來的愛爾蘭的紛爭埋下了種子。</h3><h3><br /></h3><h3>愛爾蘭人很不喜歡英國人,有掛國旗的地方,大多有美國旗,很少有英國的米字旗。</h3><h3>?</h3> <h3>Mullaghmore的景色壯觀,有點法國圣米歇爾山的味道,遠處的古堡聳立在綠茵茵的草坡上,坡上是一群群的羊,近處則是怪石突兀的海岸線和石縫里一蓬蓬盛開的野花。如果冬天天氣晴好,古堡后面的桌型山還會披上白色。今天霧大,看不見后面的山,這里應該是拍攝的好地方,LD直呼這是至今看到最美的風景??上覀冞@次只能匆匆飄過了。</h3><h3>?</h3> <h3>到莫赫懸崖附近的住處時,已經是下午時分。</h3><h3><br /></h3><h3>莫赫懸崖位于愛爾蘭西海岸,作為歐洲的最高的懸崖,是愛爾蘭的標志景點之一。斷崖沿著愛爾蘭西海岸綿延8公里,面向大西洋,最高點高出海面214米,十分壯觀。</h3><h3><br /></h3><h3>傍晚,來到懸崖景區,先在游客中心看了展覽,然后去懸崖邊。開始霧氣很大,后來慢慢散去,還露出些紅光,然后新的一波云霧席卷而來,緩緩地涌向懸崖的邊緣,流淌而下,形成瀑布般的云海。這是此行的一大奇觀,小伙伴們大呼過癮。</h3><h3>?</h3> <h3>第七天</h3><h3><br /></h3><h3>天不亮就前往莫赫堡壘,在古老的蓋爾語中,"Moher"的意思是"荒廢的堡壘"。 莫赫堡壘矗立在莫赫懸崖區域的最南端,建于公元前1世紀。從莫赫懸崖的游客中心沿著Burren Way到莫赫堡壘, 步行要1小時15分鐘,當然我們是開車到了附近的停車點。</h3><h3><br /></h3><h3>我們目睹了一輪紅日從懸崖上冉冉升起的壯麗景觀。</h3><h3>?</h3> <h3>回來的路上,找到一條從北邊進入莫赫懸崖的路,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海中的孤石柱。這里的怪石曾出現在"哈利·波特"的電影里,哈利和鄧布利多教授進入洞穴找到伏地魔的靈魂神器。 </h3><h3>?</h3> <h3>這個地區還有一個巴倫風景區,那里巖石密布,疾風勁吹,獨特的平臺型帶條紋的石灰巖景觀,在遠古的海底形成,在一次重大的地質災變后,隆起露出水面,野花在上面盛開,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一帶有很多的歷史遺址,其中最重要的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博納布羅恩石墓(Poulnabrone Dolmen),它是一個新石器/青銅時代墳墓的一部分,也是愛爾蘭的標志性古跡之一。我們在機場看到它的照片,然后查到的。</h3><h3>?</h3><h3>晚上又回到了懸崖邊拍攝,云層比較厚,無法照亮懸崖的巖石。</h3><h3>?</h3> <h3>博納布羅恩石墓</h3> <h3>第八天</h3><h3><br /></h3><h3>一大早,再次來到懸崖的主景區,大霧彌漫,啥都看不見,掃興而歸。</h3><h3><br /></h3><h3>2013年,愛爾蘭旅游局正式推出了野性大西洋之路(Wild Atlantic Way),沿著愛爾蘭西部海岸線的風景路連綿2500公里,串連起了嶙峋的峭壁、月牙形的海外灘和美麗寧靜的鄉村景色,沿途有大量的標志和視野開闊的觀景點。一路上還有很多人文歷史景觀:被廢棄的莊園、教堂、城堡,雄偉蒼涼,令人遐想其當年的盛況和它的主人們。 </h3><h3><br /></h3><h3>大西洋的野性之美,我們只是蜻蜓點水,在凱里郡的三天比較集中地領略了一下。離開莫赫懸崖南下,中午停留在被譽為最美小村的阿黛爾(Adare),那里的大屋頂茅草房,令我們回想起日本的合掌村。</h3><h3>?</h3> <h3>野性大西洋之路的標志</h3> <h3>抽煙斗的老人</h3> <h3>下午來到基拉尼國家公園(Killarney National Park)附近的住處,這是一個田野之中的農舍,后院就養著一群小牛犢,主人很熱情,不過英語口音很重,不太好懂。</h3><h3><br /></h3><h3>傍晚,去找凱里環線上的一艘破船。到了那里一問,船已經被沙子掩埋,無蹤無影了。不過漫步沙灘聽海,也是一種享受。有意思的是,被D攝友問到的男子不清楚破船的事,還特地打電話去問了他的朋友。愛爾蘭人的熱心可見一斑。</h3><h3><br /></h3><h3>回來的路上,臨時起意,在Killorglin的古橋邊拍了夜景。</h3><h3>?</h3> <h3>第九天</h3><h3><br /></h3><h3>基拉尼國家公園位于基拉尼西南面,成立于1932年,是愛爾蘭第一個國家公園。公園不收門票,只有室內的景點收費。公園占地面積103平方公里,有愛爾蘭最高的McGillycuddy山脈,有著名的基拉尼湖, 還有愛爾蘭現存最大的原始森林、無數的瀑布、珍貴的橡樹和歐洲紅豆杉林,以及 珍奇的愛爾蘭紅鹿。</h3><h3><br /></h3><h3>羅斯城堡(Ross Castle)修建于15世紀,位于基拉尼西南郊外的林恩湖(Lough Leane)畔,是難以從陸路攻破的。有個關于城堡的傳說:每七年五月的第一個早晨,沉睡在湖水的奧多諾霍,會騎著他那雄壯的白馬從湖面上升起,繞湖一圈。誰能看到他,好運就會伴隨一生。</h3><h3>?</h3> <h3>莫克洛斯別墅(Muckross House)是公園的中心</h3> <h3>花園里,春天的花朵正在一樹樹地綻放。</h3><h3>?</h3> <h3>下午,我們前往丁格爾半島,沿著公路開上了Conor 山口Pass,它是愛爾蘭最高的山口之一,也是野性大西洋之路上最美的景點之一。</h3><h3>?</h3><h3><br /></h3> <h3>從山上下來,進入斯萊角(Slea Head)環線,它是愛爾蘭西部有名的風景之旅,從丁格爾鎮出發往西,環形路線總長約47公里,景色壯麗開闊,郁郁蔥蔥的綠色山丘, 點綴其中的羊牛馬群,浩瀚無際的大海, 神秘的千年古遺址,舒適寧靜宜人的村莊。有的路段很窄,會車要停下來,大型客車都禁行。</h3><h3><br /></h3><h3>這里有一座描繪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雕塑,向西北方向望去可以看到一片沙灘和愛爾蘭島最西端鄧莫爾角,這一帶也曾是電影星球大戰的取景地。</h3><h3>?</h3> <h3>沖浪者</h3> <h3>在懸崖邊看到一塊刻著一個女孩生卒日期的石牌,估計是墜崖而亡的。人生無常,珍惜生命的美好吧!</h3><h3>?</h3> <h3>我們在這里餓著肚子度過了日落時分。餐館在城里,太遠怕誤了拍攝;近的咖啡館找到兩家,都關門大吉。</h3><h3>?</h3> <h3>第十天</h3><h3>凌晨,攝友夫婦還要去拍古堡的日出,我實在太累了,偷個懶,睡到自然醒。</h3><h3><br /></h3><h3>下午繼續出游,車開進了鄧洛山口(Gap of Dunloe),這是條極為狹窄的山路,還有很多徒步和坐馬車的游客,估計他們心里一定在嫌我們把車開了進來。這大概是此行最難開的路了,要夸一下我們淡定的女司機A,從容不迫。</h3><h3><br /></h3><h3>出了山,很快就到了肯梅爾(Kenmare),它是個漂亮的小鎮,三條整潔的街道圍成一個三角形,布滿了畫廊、工藝品店、咖啡館和餐廳,我們每人來了一個當地有名的冰激淋筒。</h3><h3>?</h3> <h3>婚禮剛剛結束</h3> <h3>陽光下的酒吧</h3> <h3>淑女角位于基拉尼西南著名的旅游路線"凱里環"(Ring of Kerry)。1861年,維多利亞女王的女官來此觀光,她們從這個位置共同觀賞優美的景色,因而得名。</h3> <h3>托爾克瀑布是基拉尼國家公園內引人入勝的一處自然美景,瀑布雖然規模不大,但分為清晰的幾段。</h3> <h3>天下起了雨,我們冒著大雨來到莫克洛斯修道院的遺址,沒有什么人,有點陰森瘆人。</h3><h3>?</h3> <h3>第十一天</h3><h3><br /></h3><h3>踏上了返回都柏林的路,途中經過卡舍爾巖(Rock of Cashel),它是愛爾蘭最著名的幾座城堡之一。一塊巨大的巖石上座落著建于12世紀的小禮拜堂、13世紀宏偉的大教堂和一些15世紀的房屋,散落的石雕富于凱爾特藝術特色。</h3><h3>?</h3> <h3>教堂里面有一個圣帕特里克(St Patrick)十字架,圣帕特里克是15世紀的英國傳教士,被劫掠到了愛爾蘭,后來就在愛爾蘭傳播基督教,被愛爾蘭擁為"主保圣人"。每年全世界都有圣帕特里克節,愛爾蘭裔用綠色裝扮了整個節日,包括綠色的啤酒。</h3><h3><br /></h3><h3>教堂里還有以前的墓地,當該地成為愛爾蘭的文化遺產之后,政府還和當地人達成協議,允許在一定條件下繼續使用墓地。</h3><h3>?</h3> <h3>為了拍攝城堡的夜景,我們特地開了一百多公里返回。停車后,我去看收費機。對面消防站有個當地人,隔著馬路大叫,開始還以為這里不讓停車,后來發現他是怕我們往里扔錢,周末是免費停車!當天的晚霞很美,為了好的角度,我們不得不爬上了墻頭,路過的車輛里的人看了直搖頭,一群瘋子啊。</h3><h3><br /></h3> <h3>晚上住在基爾肯尼(Kilkenny),當時訂的時候,覺得價錢很合適,后來卻被告知只是一間房的價錢,另一間還要加錢。愛爾蘭大媽老公去年過世了,剛開始做Airbnb,安排的有點亂。早餐時,她說,你們隨便,有什么吃什么吧。倒是不拿我們當外人。</h3><h3>?</h3> <h3>第十二天 都柏林</h3><h3><br /></h3><h3>早上離開時,到基爾肯尼市中心轉了一圈,基爾肯尼城堡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172年,今天有古董車展,與城堡相得益彰。</h3><h3>?</h3> <h3>街頭美女</h3> <h3>愜意時光</h3> <h3>中午來到格倫達洛(Glendalough),這里有著典型的粗獷與浪漫的愛爾蘭風情。</h3><h3><br /></h3><h3>公元498年,一位年輕的修士凱文(Kevin)為了隱居來到這里,過著原始人的生活,相傳還和飛禽走獸成了密友,慢慢引來了許多的追隨者,發展成了一個頗有規模的修道院和繁榮的村落。不過,后來在維京海盜的掠奪和英國人的鎮壓下,走向了衰敗。</h3><h3>?</h3> <h3>現在殘留的是修道院的遺址,墓地的許多墓碑字跡已經風化,無法辨認了。有孩童在殘破的遺址墓碑間穿梭跳躍,躺在墓碑下面的人,曾經也是快樂無憂的孩童;而這些活蹦亂跳的孩童,終有一天也會在墓碑下安息——生命就是這樣輪回的。</h3><h3><br /></h3><h3>正值周末,大量的都柏林人來到這里踏青,享受青山綠水。</h3><h3>?</h3> <h3>下午進入都柏林市區,入住了位于金融區的公寓,然后到機場把租的車還了。</h3><h3><br /></h3><h3>晚上我們沿著利菲河邊步行,利菲河貫穿都柏林中心, 為市民提供主要的生活用水。利菲河上橋梁縱橫,最有名的是半分橋,是都柏林的標志之一,最初為威靈頓橋,紀念威靈頓戰勝拿破侖,后來官方改名為利菲橋,但老百姓叫它半分橋, 因為當年行人過橋須交納半便士的過橋費。</h3><h3>?</h3> <h3>半分橋的南邊是圣殿酒吧區,是都柏林最有文化氣息的一個區域。與其他的都柏林市中心不同,圣殿酒吧區保留了中世紀的街道, 石子路、中世紀的建筑、酒吧餐廳比比皆是,每天晚上,每家酒吧都有現場音樂演奏, U2樂隊等眾多愛爾蘭歌手在未成名以前,都在這里的酒吧表演。在這里,一周七天都可以在不同的酒吧,欣賞到現場演奏的愛爾蘭音樂。每家酒吧都有樂隊表演,大概每2小時換一個樂隊。</h3><h3><br /></h3><h3>?</h3> <h3>看過一個愛爾蘭電影"曾經"(Once),講述的是都柏林街頭,一位賣花女與街頭賣唱藝人因為音樂而結緣的故事,結局出人意料地傷感。人生有遺憾,幸有音樂慰籍。在酒吧街掃街,聽著每個酒吧流淌著的音樂,看著暢飲的人群,不由感嘆世界如此多彩美好,讓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快樂。</h3><h3><br /></h3> <h3>奧康內爾大街(O‘Connell)是都柏林最繁華的商業街。從著名的利菲河大橋向南,全長2公里,以其獨特的姿容展示著都柏林的魅力。高120米被稱之為"尖頂"的光明紀念碑(Monument of Light),就聳立于這條大街上。</h3><h3>?</h3> <h3>海關大樓</h3><h3><br></h3> <h3>1845年,愛爾蘭爆發了一場持續五年的大饑荒,史稱馬鈴薯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四分之一,超過百萬人移民前往英國、 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現在美國有4000萬人口具有愛爾蘭的血統,包括前任總統約翰·甘乃迪、奧巴馬和福特汽車公司的創辦人亨利·福特,愛爾蘭還專門有尋根之旅,幫助他們追尋祖先的腳步。</h3><h3>?</h3><h3>大饑荒紀念雕塑</h3> <h3>第十三天</h3><h3><br /></h3><h3>都柏林是一座文化之都,這里出生并成就了許多著名的文學家,如葉芝、王爾德、蕭伯納等,如果想在旅行中尋找歷史和文化,都柏林會給你許多驚喜。像蕭伯納,以前一直以為是英國的大文豪,其實也是愛爾蘭人。</h3><h3>?</h3> <h3>作為都柏林的標志性建筑,圣三一學院圖書館的老圖書館有300年的歷史,如今成為愛爾蘭最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同時還收藏了上千的稀世珍本著作。每年有超過50萬游客前來參觀著名的凱爾經(Book of Kells)和長廳(Long Room)。凱爾經是一部泥金裝飾的圣經手抄本,這本經書大約在公元850年完成。是由當時的修道士精心用天然顏料手工繪制在牛皮紙上,也是早期平面設計的范例之一,分為四大卷,同一時間只選取兩卷,對公眾開放參觀。長廳為老圖書館主室,長約65米,陳列著館內近20萬冊最古老的書籍。長廳兩側放置著大理石半身像。廳中還展示著愛爾蘭最古老的一把豎琴和1916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宣言。 </h3><h3>?</h3> <h3>這里是電影"哈利波特"第一集里魔法學校的圖書館。</h3> <h3>我們在網上訂了早晨第一撥的門票,一進門就直沖長廳,拍到了空無一人的場景。等我們出來的時候,門外已經大排長龍了。</h3><h3>?</h3> <h3>LD很用心地找了經書上的字母,拼了我們的姓氏。</h3> <h3>在圣三一學院的對面是愛爾蘭國會大廈(Irish houses of parliament),整座大廈沒有窗, 據說因為當年愛爾蘭窮,買不起較貴的玻璃,所以窗子部分是被石頭封住的。 </h3><h3>?</h3> <h3>沿著Dame大街前往健力士酒廠(Guinness Storehouse),途中參觀了都柏林的市政廳。</h3><h3>?</h3> <h3>健力士酒廠是愛爾蘭最為著名的產品——健力士黑啤的生產地,是都柏林最負盛名的景點之一。健力士黑啤展覽館落成于1904年,占地64英畝,共有八層,系統地介紹了健力士的企業文化。游客可以了解這種啤酒的整個生產制作過程,多媒體的互動展覽也十分有趣。八樓的酒吧是鳥瞰都柏林全景的絕佳位置,并且還可以免費品嘗原產的黑啤。健力士家喻戶曉還因為其出版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Guinness Book of Records),誕生于1955年,是為了解決酒吧里那些沒有定論的打賭。</h3><h3>?</h3> <h3>模擬的啤酒氣泡</h3> <h3>健力士鐘</h3> <h3>一眾人暴走了大半天,加上黑啤的微醺,趕緊叫了Uber回住處,吃了午飯,大睡了一覺。</h3><h3><br /></h3><h3>下午天氣陰冷,加上旅途的勞累,小伙伴們已經沒有興趣再出門逛了,都窩在沙發里修照片刷微信聊天。愛爾蘭的旅行到此為止了。</h3><h3>?</h3><h3>因為三一學院里的那把古老的豎琴,愛爾蘭的許多地方都有它的影子,國徽和健力士啤酒,還有這座Samuel Beckett 橋。</h3> <h3>第十四天 </h3><h3><br /></h3><h3>上午收拾打點行李,叫了出租去機場,經過7個小時的跨洋飛行回到多倫多,順利完成了這個美麗綠色島國的旅行。</h3><h3><br /></h3><h3>感謝攝友D和A夫婦說走就走的同行,因為你們,我們的旅程更精彩。</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平县|
仁寿县|
铁岭市|
昔阳县|
富阳市|
临湘市|
保山市|
集安市|
福清市|
辽中县|
桓仁|
中超|
高雄县|
深圳市|
青州市|
阿拉善盟|
图木舒克市|
锦州市|
康乐县|
綦江县|
肇州县|
班玛县|
广昌县|
庆城县|
利川市|
左权县|
偃师市|
库尔勒市|
正阳县|
西藏|
吉水县|
福海县|
蛟河市|
屯昌县|
如皋市|
玉龙|
泗洪县|
新宁县|
大邑县|
鲜城|
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