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歷史文化濃厚,自然風景迷人的山西,從去年開始,引起了我的關注,前不久,又走了一趟。這次用時不多,主要在晉西北,自駕車走走停停,虔誠地拜謁了五臺寺廟、好奇地探秘了萬年冰洞、不知疲倦地攀登了蘆芽山馬侖草甸……,閑情野趣,悠哉悠哉。而行走到蘆芽山附近的一個建在懸崖絕壁間的一個小村莊時,卻給了我極大的驚喜。 </h3> <h3>這個小村莊叫做“王化溝村”,坐落于管涔山深處,屬寧武縣涔山鄉,村里房屋都建在百米高的懸崖絕壁上,因崖就勢,從崖底抬頭仰望,極似空中樓閣,天上人間,因而得獲美名“懸空村”。 </h3> <h3>村前是群山圈繞起來的一片較為平坦的草場,草場中有石砌的臺階,要進村,則需沿著臺階拾級而上,緩緩而行,行至最東端,有一座略顯宏偉的全木質結構的高聳樓臺,風格古樸典雅不失大家風范,穿過去,就進入了懸空村。 </h3> <h3>在樓臺上憑欄遠眺,足下是百丈懸崖,山間石道,曲折蜿蜒;幾洼碧水,倒影藍天;對面乃蒼山之陰,松林茂密,蔽日遮天。山雖不高,登臨此地,依然能讓人依稀記起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h3> <h3>懸空村的主干道,其實就是由立木支撐、圓木鋪架的"棧道"。從外觀看,因為山腰空間狹窄,房屋后部都坐落在崖石上,前半部則懸空而建,從山縫中伸出的幾個木樁,把村子整個支了起來,走在上面給人的感覺如同置身半空,有些搖搖欲墜。 </h3> <h3>在這個古老的村子里,處處可見石砌的小徑、古樸的民居,這些山中人家大都建有小閣樓,閣樓背靠絕壁,面臨深淵,村民們悠然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村子古老、靜謐,卻鮮為人知。懸空村被封印在深山數百年,據說是90年代一個偶然的機會被探險者發現的。 </h3> <h3>古時王化溝村人為什么選擇此處、并在懸崖上居住呢?傳說,懸空村形成于明末清初。李自成攻破寧武關后,長驅直入北京城,崇禎皇帝把四皇子托付給寧武關總兵周遇吉保護,周總兵把落荒逃到寧武的四皇子安排在寧武清真山普應寺避難,其隨從人員在距寺不遠的懸崖峭壁上搭棚建屋,暗中保護皇子,幾年后四皇子抑郁而終,隨從定居下來,將此處定名為王化溝村。下面這張照片中,山巖洼進去的地方,據說因其天然能遮風避雨,四皇子的隨從人員最初就把棚舍建在了那里。 </h3> <h3>出了“懸空村”,行路間覓得一小景,名曰“一品石”,因為三塊石頭巧妙的自然組合成一個“品”字,而當地人更據想象力的根據三塊石頭下邊的巨石像一大象頭部而把此景喻為“象頂一品石”。聽說這品字組合的三塊石頭,在此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純天然形成,可能是由山頂滾落而恰止于此。這塊奇石,形似加了蓋的鍋,因此又叫“支鍋石”,相傳上古時期,治汾大師臺駘治理汾患時,置一大鍋,用管涔松木燃火,熬煮汾洪,終于將洪水煮干,汾患平息。</h3> <h3>同行的朋友常打趣我就喜歡拍攝“破破爛爛的東西”。其實,沒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間原始的、散發著鄉土氣息的文化或者物質,確是我的最愛。古樸而帶有歲月的滄桑會把你帶入另一個時空,讓你能夠擺脫塵事的紛擾,盡情地去感受、去回味,去暢想,遇到那樣的景致,我是毫無抵抗力的,呵呵。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兴义市|
革吉县|
廊坊市|
大安市|
白河县|
五华县|
祁连县|
故城县|
内江市|
盈江县|
抚州市|
贺州市|
宜城市|
剑川县|
罗定市|
沈阳市|
思南县|
托克托县|
东乌|
神农架林区|
宝鸡市|
伊吾县|
鄂伦春自治旗|
阜城县|
承德市|
区。|
甘孜|
凤台县|
湘潭县|
长宁县|
新源县|
绍兴县|
湖北省|
泾源县|
兴海县|
沾益县|
鹰潭市|
平武县|
渝北区|
红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