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該上路了。”</h3><div>公元805年秋,一個中年男子坐著馬車,緩緩行駛在南下的官道上。</div><div>他的臉上有些許凄苦之色,孤獨的背影被一個巨大的影子覆蓋,那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長安。</div><div>10年前,他獨自走進長安,以弱冠之歲在“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萬人海選中脫穎而出,金榜題名。</div><div>10年后,人到而立,亦如當初孤身來到長安,這一次仍是踽踽獨行,寂靜離場。</div><div>三十歲之前他是萬人追捧的人生贏家,三十歲之后他是漂泊半生的孤獨浪子。</div><div>他是柳宗元。</div><div>千山鳥飛絕,</div><div>萬徑人蹤滅,</div><div>孤舟蓑笠翁,</div><div>獨釣寒江雪。</div><div>人到中年,他給自己寫下四個大字,千萬孤獨。</div> <h3>柳宗元出身于河東柳氏,這是一個傳承數百年的名門望族,但是到柳宗元出生的時候,家境已逐漸敗落。</h3><div>“五、六世以來,無為朝士者。”</div><div>曾經的輝煌讓柳宗元榮耀加身,可同樣也讓他背負起沉重的負擔。</div><div>尤其是父親亡故,步入中年以后,作為家中名望最高的長子,讓他更加明白什么叫做,有一種孤單,只能一個人扛。</div><div>中年男人,是父親、是兒子、是丈夫……身份的不斷疊加,屬于個人的部分被無限擠壓,更別提柳宗元年少成名,早早地肩負起一整個家族的責任和期望。</div><div>所以在這個階段,他將所有的精力放在了自己的事業上,這不僅是要證明自己,也是為了獲取生命中的一絲安全感,好讓自己能夠稍微卸下一點生活的重擔。</div><div>但天有不測風云,公元805年,剛剛上位沒多久,賞識柳宗元的唐順宗因病被迫退位。</div><div>柳宗元所屬的革新派在權力斗爭中敗北,剛剛而立之年獲得大展拳腳的機會,一夕之間又灰飛煙滅。</div><div>人到中年,事業崩塌,理想破滅,本身就是一場悲劇。</div><div>但是更讓柳宗元痛苦的是,因為他的戴罪之身,族人受到池魚之殃,在講究門第出身的唐朝,顯然是無法輕易抹去的污點。</div><div>于是,他從家族的“明日之星”轉瞬間變成了“喪門之星”。</div><div>面對親人的抱怨和責難,他默默寫下這樣一段話:</div><div>“宗元不謹先君之教,以陷大禍,幸而緩于死……罪惡益大,世無所容。”</div><div>我們可以看到那個自言“性又倨野,不能摧折”的年輕人,在走向中年的過程中,褪去了所有的鋒芒。</div><div>人到中年,你能夠為所有人活,卻很難活出自我。</div><div>你會發現,你的委屈需要自己消化,你的故事不用逢人就講,真正理解你的沒有幾個。</div><div>你只能選擇打碎牙齒咽進肚里,獨自面對命運安排下的一切苦難。</div><div>罷官,好的;貶謫,就走。</div><div>這就是柳宗元當年的選擇,只要一息尚存,不連累家族就好。</div><div>有人說中年人的孤獨,自帶一種堅忍不拔的屬性。</div><div>可如果不是無人依靠,誰愿意去選擇一個人的堅守。</div><div>正如《請回答1988》中的那句經典臺詞:</div><div>“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忙著大人們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堅強來承擔年齡的重擔。大人們,也會疼。”</div> <h3>人到中年,除了事業,柳宗元的人生還有一段抹不去的遺憾。</h3><div>盛年之時,發妻楊氏難產而死,曾經竹馬繞青梅兩小無猜,曾經共居陋室里舉案齊眉。</div><div>她陪著他走過了年輕時奮斗的時光,卻沒能分享他人生的半點輝煌。</div><div>在其所作的《亡妻弘農楊氏志》中,他無限追思著妻子的賢良淑德、溫柔體貼,并且立下“之死同穴,歸此室兮”的誓言。</div><div>以至妻子去世多年,他依然不娶。</div><div>有人說柳宗元作為一個“犯官”,身上的枷鎖太重,但是你別忘了妻子去世之后,他也曾一度位極人臣,再加上柳氏一族的名望,想要嫁給他的人恐怕早就踏破了柳家的門檻。</div><div>再婚,非不能也,是不為也。</div><div>“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div><div>這也許就是一個人在愛情里,最孤獨的模樣吧。</div><div>人到中年,體會過愛情的美好,可以忍受失去,卻很難再遇見一個讓自己刻骨銘心的人了。</div><div>不過,人生即使有太多不如意,但是生活還要繼續。</div><div>“家缺主婦,身遷萬里。煢煢孤立,未有子息。”</div><div>那一年母親亡故,承歡膝下唯一的幼女也因病離世,他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div><div>人到中年,身邊沒有一個噓寒問暖的人,在旁人看來你的人生一定挺失敗的吧?</div><div>更別說中國人亙古不變的“傳宗接代”的責任,至今仍然是很多人的桎梏。</div><div>即便柳宗元無心再娶,他的族人也開始幫他張羅著“續弦納妾”。</div><div>最終,柳宗元選擇了妥協,陪她度過余生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民女子。</div><div>人們常說,陪你走到最后的往往不是你最愛的那個人,而是恰好合適的那個人。</div><div>中年人的情感大多被世俗的生活覆蓋上厚厚的青苔,激情未必全部消亡,但是已經不像年少時那樣輕易綻放。</div><div>想必再婚的那個夜晚,柳宗元也只是在心底暗自發出一聲嘆息:</div><div>算了吧,紅顏知己,對于一個中年人來說不過是一場奢望。</div><div>中年人看上去成熟穩重,無堅不摧,可又有誰細心觀察過他們內心的孤獨與落寞?</div><div>作家簡·愛說:</div><div>“中年之后,慢慢懂得,人生有些遇見,滄桑了歲月,徒留一聲嘆息。如煙花,一刻的璀璨后,剩下漫長沉寂。</div><div>委屈了自己順應了他人,合了自己的心意又有太多割舍不下,中年人的孤苦大概就在于此,求不得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div><div>面對自己的真實感情,中年人最大的孤獨不是愛而不得,而是明明知道什么是愛,卻不得不在現實面前選擇了自我掩埋。</div> <h3>公元815年,43歲的柳宗元奉詔返回長安,他本以為即便不能恢復高官厚祿,但是能和年輕時候相交的那些知交好友們再度共事也未嘗不是一件美事。</h3><div>但沒想到等待他的又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權力斗爭,還未站穩腳跟,無端端又被打發到遙遠的柳州(今廣西)。</div><div>這一去可不比永州,遠離中原,那些本來還能夠偶爾往來的朋友再難碰面不說,又因為這一次的政治風波導致四海飄零,尤其是知己劉禹錫更要遠赴播州(今貴州)。</div><div>有些再見,是再也不見了。</div><div>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一回他好歹落了個地方首長,再也不用過早年顛沛流離的生活了。</div><div>由于是一方大員,人們也不用像之前一樣,因為“負罪之身”對他避之唯恐不及,他的身邊也漸漸恢復了一些人氣。</div><div>但是,此時的柳宗元卻更加孤獨。</div><div>和那些奮力鉆營功名利祿的人不同,柳宗元更想實現的是自己的政治抱負:為官一任,造福一方。</div><div>而身邊的熱鬧,大抵只是一些蠅營狗茍之輩的喧囂與聒噪。</div><div>曾經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已經離散,他不愿與這些“新朋友”為伍,可身后還有一大家子等著他去維系生活,尤其是續弦之后,他還育有二子二女。</div><div>人到中年,一邊渴望著高山流水,一邊又不得不面對柴米油鹽。</div><div>中年不再像青年時熱血單純、毫無保留,更多的是出于現實和利益的考量。</div><div>有些人你不想結交,卻不得不笑臉逢迎;有些事你不想去做,卻不得不勉力而為。</div><div>如果說一個人的孤獨可以是一種選擇,那么一群人的孤獨,就是中年人最大的無奈了。</div> <h3>公元819年,年僅47歲的柳宗元病逝柳州。</h3><div>而在遙遠的京師,唐憲宗剛剛頒布下大赦天下的詔令,可終此一生,柳宗元再也無法回到那個讓他激情燃燒過的盛世長安。</div><div>“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div><div>這首被稱為史上最孤獨的小詩的《江雪》,成了柳宗元人到中年最真實的寫照:</div><div>人生縱有萬千姿態,唯中年得千萬孤獨。</div><div>張愛玲在《半生緣》里寫道:“中年以后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div><div>人到中年,誰還會包容你的任性、理解你的辛酸?</div><div>一個又一個睜開眼的夜里,剩下也許只有孤獨相伴。</div><div>“愿有人與你立黃昏,愿有人問你粥可溫。”</div><div>在這世間,最是簡單,也是最難。</div><div>有一種孤獨,叫做人到中年。</div><div>他們也許平凡,但是卻擁有超越普通人的堅強,他們懷揣著一腔孤勇,披荊斬棘,只為給愛的人打造一個避風港。</div><div>如果你的身邊也有這樣一位中年人,給他一個擁抱吧,孤獨的人很容易滿足,也許就是這一點點溫暖。</div> <h3>——文墨青出薛飛</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山市|
寻乌县|
涿鹿县|
长汀县|
昔阳县|
洱源县|
青冈县|
永福县|
二连浩特市|
瑞安市|
兴宁市|
桃园市|
莱芜市|
增城市|
巴青县|
香港|
迁西县|
延寿县|
当阳市|
琼海市|
宜川县|
布尔津县|
巴里|
铜梁县|
萨嘎县|
温泉县|
元朗区|
丰原市|
贵州省|
虞城县|
张家界市|
富锦市|
客服|
临夏市|
弥勒县|
新宁县|
延吉市|
井冈山市|
武清区|
合作市|
上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