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身邊的朋友們都習慣品茶了。我也跟著沾光,品嘗了各種黑白紅綠的名茶。但是,也許是貧窮限制了人的品位,我平時最愛喝的,還是老家的野生大葉茶。</h3> <h3>我的老家在新邵縣坪上鎮東嶺村一個叫石道沖的小山溝里。這里也是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曹菊如同志夫人、女紅軍石芝的故鄉。</h3> <h3>石道沖只有一條沿溪的小馬路通往外面,四面都是山。農家的房舍依山而建,山腰有梯田,梯田上面有茂林修竹,林下的荊棘之間,生長著零零散散的野茶樹。這里的野生茶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常見的綠色,一種是少見的紫色。陸羽《茶經》上說: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葉卷上,葉舒次。但是對村民來說,不管是哪種茶,對于制茶來說是無所謂的。</h3> <h3>在前些年,每到谷雨節氣前,石道沖和附近的村民就會背著小背簍來采茶。而在清明節前后,正是種瓜點豆的農忙時候,村民們是不采茶的。過了谷雨,茶葉容易生蟲,村民們也不采茶。谷雨前,野茶樹的新梢葉片差不多完全展開,芽只有米粒大小,這時村民們就會在某一個晴天的上午,采下新梢上端的三到四葉回去制茶。一般只要采半天茶葉,就足夠全家人喝上一年半了。</h3> <h3>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回老家為先人掃墓。閑暇的時候,我就會采點茶葉回來。清明時節的茶青,比谷雨時的茶更嫩,品質更好。采野生茶是一件苦差事,因為荊棘密布,野茶樹分散而且新芽比較少,很費精力和時間,每次的收獲都不多。現在的村民大多外出打工和做生意,田園荒蕪,上山采茶的人也越來越少了。</h3> <h3>鮮葉采回來后,要攤晾兩三個小時,然后進行殺青。石道沖制茶時的殺青方式和大部分地區有點不一樣。因為炒青的火候一般人很難掌握,而且谷雨時采的茶葉又偏老,容易炒碎炒焦,所以這里茶葉殺青采用的方法用的是很容易掌握的泡青。首先是燒開一大鍋水,然后把鮮葉放入里面攪拌,兩三分鐘后即撈出,放入竹篩在通風處攤涼,瀝干水分。稍后揉捻成條,再太陽曬兩三天,茶就制好了。制好后的茶須密封,放陰涼處可保存一年半以上。</h3> <h3>用泡青工藝制成的新茶,口感一般都比較苦澀,霸氣。最佳飲用的時間是三個月之后的一年內,這段時間的茶香醇,回甘。</h3> <h3>勞作之余,在鳥語花香的大山深處,坐在八仙桌旁的沖凳上,用甘甜的山泉水泡上一壺野生茶,倒入大碗中漫品,那感覺----爽呆了。</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华县|
灵宝市|
喜德县|
饶平县|
定安县|
留坝县|
仁寿县|
河池市|
泊头市|
晋中市|
沐川县|
巴林右旗|
鲁甸县|
义马市|
恩施市|
肃南|
台北县|
高尔夫|
浪卡子县|
仁化县|
嘉峪关市|
三穗县|
西峡县|
咸宁市|
黄大仙区|
顺平县|
丹江口市|
娄烦县|
宁化县|
浠水县|
略阳县|
西宁市|
黎平县|
青田县|
临桂县|
舒兰市|
温州市|
元氏县|
岗巴县|
建平县|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