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拉丁美洲給我們的印象一直是十分神秘并且充滿了矛盾:熱情與暴力、華麗與貧瘠。當富人們坐在自己別墅里觥籌交錯、歌舞升平的時候,不遠處的警察正在與黑幫槍戰。這里既是無數毒販的藏身之地,又是古代燦爛文明的起源地,這片土地上并不只有瑪雅文明,還有阿茲特克和印加文明,光明與黑暗交織在一起,譜寫了拉丁美洲的歷史。</h3> <h3> 懷著一顆敬畏,忐忑的心,我們一行20人于6月8-19日,歷時12天,橫跨太平洋,飛行40多個小時,輾轉3萬多公里,終于圓了這個中美洲的夢。</h3> <h3> 感謝我們集美貌(見照片)、智慧(北京語言大學赴西班牙,墨西哥交換生,英語專八,西語六年)、氣質(研修拉美文學)共存的姚導的詳細講解,叫她導游有點不符合她的身份了,人家只是課余出來施展下個人魅力而已,anyway,三生有興,通過姚導初步了解了墨西哥風土民情,社會百態。</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此處借用團友“寶格麗買買買”的酈總朋友圈介紹下我們的團隊:極騷二人組-賣水表的聰哥和賣床品的邵總,賣沙發的美女組合,賣鐵鍋的寧波老板娘,賣衣服的Chinese wife, 賣燉鍋和咖啡機的柳總,賣假發的少年老成程總,賣升降辦公桌的三人組合,神出鬼沒的江總,可愛的美女導游星星還有我們的領隊helen… 一路有你們,苦一點也愿意,就算是為了分離與我相遇,一路有你……</h3><h3><br></h3> <h3>言歸正傳,游記呢,還是隨意點的好,主線為行走時間線,穿插各種不成熟的看法,不對的,懇請指正。</h3><h3><br></h3><h3>剛下飛機,迎面的就是這色彩斑斕的MEXICO標簽了,熱烈、溫柔,但,這卻絲毫不能讓我們對墨西哥治安心存敬畏的緊繃神經有絲毫的松懈。</h3> <h3>來之前已經做足了功課,近年來這里安全問題堪憂,搶劫時有發生,黑幫人數及裝備比政府軍還多,警察白天執勤,晚上搶劫(此為傳言,有待論證),本地人都不認為墨西哥是個安全的城市,晚上輕易不敢上街,姚導自嘲白天看到的人和晚上看到的人不一樣!</h3><h3><br></h3><h3></h3><h3>第一印象是海關檢查還是很嚴的,我前面就有兩個人的護照被收走了,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不過有驚無險,都平安通過了。</h3><h3>行李檢查也很普遍,開包后小費就只能看各自造化了。</h3><h3><br></h3><h3></h3><h3>出來后刷下朋友圈,早一天到達的團友已經在吐嘈:</h3><h3><br></h3><h3>對墨西哥是不會有好感了</h3><h3>從機場出來剛開車15分鐘</h3><h3>被5,6個警察攔了下來</h3><h3>把我們幾乎所有行李翻了一遍</h3><h3>沒有找到什么違規違禁物品</h3><h3>然后就說我們東西太多</h3><h3>開口要8000比索(約3000人民幣)罰款</h3><h3>各種恐嚇威脅</h3><h3>我們用谷歌翻譯好說歹說裝弱求情</h3><h3>最后同意3000比索(約1000人民幣)成交</h3><h3>給錢之后</h3><h3>那些警察就笑嘻嘻地和我們握手后騎摩托離開了</h3><h3>問他們要罰款收據</h3><h3>那肯定是沒有的</h3><h3>只能認栽</h3><h3><br></h3><h3></h3><h3>ps: 墨西哥簽證對資金要求有點奇葩哈,一定要最近三個月內賬戶日存款9000元以上,而且每個月必須有交易,這讓支付寶,微信普及的國內傷不起啊,反正我身邊的工薪階層,銀行卡都不存現金了,都躺在支付寶上吃那一點點有限的利息呢, 所以想來這里的要提前在銀行卡里準備好錢了哈,不過還好,美簽,英簽,申根多次等都可以免簽進入墨西哥。</h3><h3><br></h3> <h3>墨西哥沒有國家銀行,比索一直貶值,部分大企業等經濟命脈被外國控制,經濟發展一般。</h3> <h3>墨西哥二戰沒怎么參與,只派空軍去了菲律賓協助美國,傍著大樹好乘涼,作為戰勝國福利,二戰后發展很快,1968年還舉行過奧運會,這在拉美國家實屬不易,1980年后漸漸沒落。</h3><h3></h3><h3>這里言論自由,基本每周一都有游行,我們竟然碰到了傳說中的裸體游行,不過據說也是自娛自樂,只是見見報紙,無法解決,政府麻木咯,也許是現在大選的原因吧。(要照片的可以私信我,就不上了,怕被和諧哈)</h3><h3></h3><h3>全城沒有監控,這點還是不太習慣哈,隱私是有了,丟東西真心不好,破案不易啊。</h3> <h3></h3><h3>墨西哥沒有客運火車,有地鐵,地鐵沒空調,窗戶開著的,有為女士的專用車廂,有警察護衛的,這個很人性化。不過站臺沒有欄桿,比較危險,如果對某個人不滿,把他騙到地鐵站,看地鐵來了,直接推下去,那不是慘了,最主要是沒監控啊!</h3> <h3>上圖觀光巴士上的CDMX 是墨西哥城(Ciudad de México)的簡稱,隨處可見,原以為是廣告公司LOGO呢。</h3><h3></h3><h3>墨西哥屬于北美自貿區,去美國沒關稅,日系,韓系等大的汽車企業都在墨西哥建廠,以利用這里的相對廉價的人工,降低成本。</h3><h3>中國車,法系沒有見到,可能是走的地方不夠多沒發現。油價92號,20.1比索,大概6塊多,和國內差不多,這里用天然氣多,大街上經常看到拉著小氣罐的車。</h3><h3>交通秩序一般,闖紅燈現象很常見,路上垃圾也不少。</h3> <h3>人口:2017年人口2100萬人,墨西哥沒有計劃生育,基本每家都有5到6個孩子,印第安人也信奉多子多福,不過養不起,而天主教又不讓墮胎的,這也導致好生不好養,墨西哥城人口全球第六名。</h3><h3><br></h3><h3>插播一下:1520年3月,西班牙人來到墨西哥時候,墨西哥人2200萬,當年12月1400萬,1580年只剩下220萬!90%的人死于西班牙人帶來的瘟疫!</h3><h3><br></h3><h3></h3><h3>房價:廣告上看上市中心別墅200萬$,大約200平方,兩層,如果是比索折合人民幣3000元每平方,非常便宜了,不過有人說這個是美元的,有知情的,歡迎指正。</h3><h3><br></h3><h3>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符號有一豎和兩豎之分。一豎的“$”不一定就是美元。在其它一些國家和地區,貨幣的名稱也會使用$。為了區別起見,美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新西蘭元、新加坡元、香港元分別用US$、Can$、A$、NZ$、S$和HK$表示,只有兩豎的符號才專門指美元。</h3><h3><br></h3><h3><br></h3> <h3>大部分的墨西哥人還是很友好的,不傲嬌,見面會禮貌的打招呼(少數打劫的除外),墨西哥是天主教國家,民眾相對保守,生活隨意,不太上進,不太努力,不太愛旅行,不太愛接受新事物,(這四不總結的可能有點片面啦)沒什么經濟頭腦,姚導調侃說生活困難了,沒錢花了,就走搶劫這個短平快的路子了,因為來錢容易,幸福指數還是很高的哈。</h3><h3><br></h3> <h3>這里商店11點才開門,相對慵懶些,辦事效率低,城中心地震損壞的一些建筑,過去一年了也沒修好;時間概念不強,說是一個小時回復,表達的意思很有可能就第二天回復了。</h3><h3></h3><h3>墨西哥人父系90%以上都是歐洲血統,而母系85-90%都是印第安血統,平均下來歐洲血統略多于一半,印第安血統40%上下,黑人不多,因為天主教不認同販賣黑人,非洲人來這里不多。</h3> <h3>貝尼多·華萊士,是和毛主席一樣受墨西哥人尊敬的領袖,于1858—1872任墨西哥總統是墨西哥的民族英雄,被稱為墨西哥的亞拉伯罕·林肯。</h3><h3>墨西哥革命制度黨執政70多年,是世界上少有的在位時間最長的政黨,2000年下臺,當時墨西哥國內出現了經濟危機和毒品問題。直到現在,毒品依然屢禁不止,有個總統競選宣揚禁毒,第二天全家被殺,現在正值新一輪大選,大街上到處有競選橫幅,常有激進者拉橫幅短暫堵人行道宣傳。</h3> <h3>教育:墨西哥2008年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學前(3年)、小學(6年)和初中(3年),這里私立學校也很多,價格對當地人來說不算便宜,上小學一個月3000比索,相當于1000人民幣。</h3> <h3><br></h3> <h3>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外景圖,時間原因,沒有機會去參觀這所姚導所在大學(圖片來自網絡)</h3><h3></h3><h3>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創建于1551年,是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地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之一,有30萬名學生,25000名教師,建筑外墻上有世界級壁畫大師迭戈·里維拉、斯奎羅斯和奧羅斯科創造的巨幅氣勢磅礴的壁畫,校園面積比清華大。這里有兩所孔子學院,專門教授中文。</h3> <h3>婚慶習俗:辦婚禮大多在教堂,奇葩的是,他們竟然可以租政府大樓、市長辦公室等作為結婚場所,只要給錢,好多地方都可以租,土豪們,我們走,來墨西哥租個總統辦公室,也給夫人體驗下當總統夫人的感覺?</h3><h3><br></h3><h3>工資:政府部門等每個月3萬比索(人民幣1萬左右),普通的工人8000比索,最低保障1700比索。</h3> <h3>繼續說說特產</h3> <h3>植物王國中最吃苦耐勞的恐怕要屬仙人掌類了,它們如同“沙漠斗士般”存在并有著“沙漠英雄花”的美譽,那些“刺”讓它們看起來充滿了攻擊性,其實只是為適應干熱環境,減少水分散失的一種獨特外形。在墨西哥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哪里有仙人掌,哪里就能居住。</h3><h3></h3><h3>Stand tall, reach for the sky。Be patient through the dry spells, conserve your resources。Think long term, stay sharp, wait for your time to bloom。</h3><h3>挺胸立地,志在天霄。忍荒耐旱,儲資節源。放眼長遠,清明持理,靜待機緣。</h3><h3></h3><h3>仙人掌類植物全世界有兩千多種,其中半數都產在墨西哥。</h3> <h3>在墨西哥人心目中,仙人掌全身都是寶。它的汁液,被稱為“荒漠之泉”,清涼解渴,果實味甘汁多,既可當水果吃,又可熬糖、釀酒。它鮮嫩的莖葉,削去刺、皮,能做成各種菜肴,據說在墨西哥有101種烹調仙人掌的方法。</h3><h3>仙人掌內的膠狀液還有保護胃的功能。墨西哥人很少得胃病,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常吃仙人掌。近年來,墨西哥已經將仙人掌濃縮加工成藥片或膠囊,對外出口,銷量還不錯。此外,仙人掌根深須長,能固沙保田,就連生在仙人掌上的胭脂蟲,也可用于提煉名貴的染料。</h3> <h3>在墨西哥關于仙人掌有這樣一個傳說:</h3><h3><br></h3><h3>太陽神為了拯救四處流浪的墨西哥人祖先阿茲臺克人,托夢給他們,只要見到鷹叼著蛇站在仙人掌上,就證明那里富足吉祥、可定居下來,必會繁榮興旺。在太陽神的啟示下,阿茲臺克人找到圖案中所描繪的地方定居下來,建立了墨西哥城。</h3> <h3>不知你是否留意過墨西哥國旗上的圖案?一只雄鷹叼著一條蛇立在仙人掌上,下面由橡樹和月桂組成的環相托。這個圖案就源于此傳說,足以看出墨西哥人對于仙人掌的喜愛,他們將仙人掌崇尚為墨西哥的第一國花。</h3> <h3></h3><h3><br></h3> <h3>上圖為龍舌蘭,這幾株大約0.8米高,生長5年左右,龍舌蘭屬多年生常綠大型草本植物。葉片堅挺,四季常青,花黃綠色,一般要幾十年后才開花,原產美洲熱帶。</h3><h3></h3><h3>龍舌蘭酒是墨西哥的國酒,被稱為墨西哥的靈魂。</h3> <h3>瑪雅創世紀神話中認為人是由玉米面團做的,這也成了瑪雅飲食文化的基本元素。街上隨處可見玉米餅,考玉米,玉米片,玉米卷……</h3> <h3>一路顛簸,一路聽姚導介紹,不知不覺中來到了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h3><h3>館內收藏和展出的主要是印第安人文明遺存。上圖為鎮館之寶大陽石。</h3><h3><br></h3> <h3>阿茲特克人(Aztec)的太陽歷石,是墨西哥人獨特的創造,它是墨西哥人奉獻給太陽神的一塊紀念碑,它本來裝飾在諾提特蘭神殿的墻上,西班牙人破壞了神殿,而太陽歷石卻奇跡地留存下來。</h3><h3><br></h3><h3>這塊圓形巨石直徑為3.6米、重25噸,表面用繁復的文字符號和圖畫形象地雕刻出阿茲特克太陽歷:太陽石中間的人像是給生命以力量的太陽神,周圍4個周圖分別代表了太陽時代前的4個時代;內環20個不同的圖標標志了太陽歷每個月的20天。外環的“V”字符號象征著帶給大地能量的陽光,環繞巨石的兩條巨蛇則象征羽蛇神和火神。</h3><h3><br></h3><h3>阿茲特克太陽歷準確地記錄了太陽、月亮和金星的軌跡,包含了太陽歷和神歷兩部歷法。兩部歷法合在一起計算,每52年重合一次。用這種方式紀年,可以精確地推算到遠古,它反映了當時阿茲特克人的哲學觀和世界觀,也被視為該文明最重要的代表。</h3><h3><br></h3> <h3><br></h3> <h3>古代民居,不要小看右下角的狗,這種狗沒有毛,只吃素食,現代也有,據說2000USD一只。</h3><h3>阿茲特克人,是墨西哥人數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阿茲特克文明是美洲印第安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支,如果不是西班牙人的侵略,這支文明還將沿襲自己的軌跡發展下去:</h3><h3>1325年,原來生活在墨西哥中南部阿茲特蘭地區的納瓦特人依照神諭長途跋涉,來到如今的墨西哥谷地,在這個湖泊和濕地交織的高原上建立了龐大的特諾奇蒂特蘭城。人們根據他們原居地的名字,把這個迅速崛起的帝國稱為阿茲特克帝國。阿茲特克文明吸收了托爾特克文明和瑪雅文明的許多成就,自己也有獨創,它的陶器和繪畫極為精致,建筑和藝術也達到了很高水平。</h3> <h3><br></h3> <h3>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an)古城模型。</h3><h3></h3><h3>在古代墨西哥文化舞臺上。最后出現的是阿茲特克人,阿茲特克族原是北方貧瘠而居無定所的狩獵民族,后來侵入墨西哥盆地,征服了托爾特克族,開創了阿茲特克民族最興盛的時期,不久,西班牙人入侵。但當時,阿茲特克都城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an)壯麗的神殿與宮殿,曾使外國人為之咋舌。</h3><h3>城中心的大廣場上有大神殿、諸王宮殿、球場、以及供著活人頭顱的祭臺等,廣場每邊約500米。四周圍以蛇壁。中央內側的雙屋神殿是主殿,祭祀著阿茲特克的主神——戰神與雨神。</h3><h3></h3><h3>在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入侵之前,它擁有人口20-30萬,是古代墨西哥最具轟動效應的大都市。當時的大市場,即使后來入侵的西班牙人也為巨大的市場規模而驚嘆。市場里面有賣蔬菜,毛皮,墨西哥的中草藥,還有奴隸。市場上還有官吏維持秩序。</h3> <h3><br></h3> <h3>黑曜石(英文名:Obsidian)是一種常見的黑色寶石、火山晶體,又稱“龍晶”、“十勝石”,是一種自然形成的二氧化硅,通常呈黑色。黑曜石自古以來一直被當做辟邪物、護身符使用。</h3><h3>大部分的黑曜石珠寶產自中美和北美地區,墨西哥的國石即為黑曜石。</h3> <h3><br></h3> <h3>墨西哥人對世界的重大貢獻有:玉米,辣椒,可可。玉米對于墨西哥人意義也重大。這個雨神的祭師神像手里拿著玉米。</h3> <h3>墨西哥是壁畫之都,當然不得不提一下壁畫。</h3> <h3>壁畫(Mural),是合法的,是被鼓勵的。涂鴉(graffiti)是非法的,會被取締的。</h3><h3>他們所使用的顏料是不一樣的。</h3> <h3>非常著名的巖畫,但記不起來在那里了,以后補充一下。</h3><h3>特色是竟然畫的有幽靈。</h3> <h3><br></h3> <h3>這是墨西哥灣沿岸文化展廳的奧爾美加的巨石人頭,這尊人頭像的鼻子扁平,嘴唇很厚,具有黑種人的特征,頭飾的花紋似乎表現其社會地位,但此像究竟是表現實際存在的酋長還是祭司還是僅表示想像中的某神?不得而知。</h3><h3></h3><h3>奧爾美加文明是墨西哥最早的宗教文明 。</h3><h3></h3><h3>奧爾美加人所雕鑿的這種巨型的紀念碑性的石雕品,現在發現的大約有250座,是用一塊巨大的石頭雕成,有的高近三米,有的重達三十噸,大都堅于“球場”(The ball game)上</h3><h3><br></h3> <h3><br></h3> <h3>這個是管理風火之神雕像。</h3><h3></h3><h3>奧爾美加文明之后,兩個文明幾乎在同一時刻出現在中美洲地區。一個是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文明,另一個是瑪雅文明。特奧蒂瓦坎,譯為“眾神的故鄉”。這個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太陽與月亮金字塔,</h3> <h3><br></h3> <h3>這是太陽神托納蒂烏(Tonatiuh)浮雕殘片,這塊石雕顯示的是太陽神跪下來的姿態。在這里,太陽神被描述為一個年輕男人的形象,背上背著太陽的圖案。從太陽中心投射出來的錐形圖案象征著死亡,因此這個浮雕其實代表著太陽的西落。</h3> <h3><br></h3> <h3>墨西哥大教堂是墨西哥最大的和最主要的天主教堂,也是美洲屈指可數的著名教堂之一。它位于墨西哥城索卡洛廣場北側,始建于1573 年,1823年以后才正式完工,歷時250 年,堪稱美洲建筑歷史之最。</h3> <h3>懺悔室。</h3> <h3><br></h3> <h3>這個像圓錐一樣的據說是測量用的。用鋼絲在教堂頂部懸掛,可以測量地面沉陷,是否傾斜。</h3> <h3>教堂外面有印弟安人裝扮的人在做類似驅邪的活動,價格看心情給就行。</h3> <h3><br></h3> <h3>旅行是從自己熟悉的地方去一個別人熟悉的地方。</h3><h3>結束了人類博物館,我們前往提奧提華坎。</h3><h3>雖然飽受炙熱與時差折磨,而眼睛卻不舍得睡去,生怕錯失窗外哪怕一眼異域風情。</h3> <h3><br></h3> <h3>太陽金字塔是墨西哥提奧提華坎遺跡中最大的建筑,高63米,也是中美洲最大的建筑之一。它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陽神的地方,塔的基址長225米,寬222米,塔高66米,和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大體相等。</h3> <h3><br></h3> <h3>提奧提華坎人在西元前200年時出現在墨西哥中部地區,在西元元年到150年間,建造了一個人口約為5萬的城市,堪稱是整個美洲地區最早存在的城市等級之聚落。</h3> <h3><br></h3> <h3>在這段期間,他們建立了一個以南北向的“亡者之路”(提奧提華坎遺跡的中心軸線)為中心的初級規模城市,建筑物主要以金字塔和廟宇為主,之后城市逐漸成長各種平民使用的建筑物也建筑完成,整個城市與文明的發展在450年時達到高峰,根據遺跡的規模估計,當時提奧提華戛納的人口可能在12萬5千到20萬人之間,擁有巨大的建筑、精致的壁畫等文化成就,但卻在650年至750年之間因為不知名的原因沒落,最后消失無蹤。</h3> <h3>提奧提華坎文明是個在奧爾梅克(Olmec)文明滅亡之后才誕生,大約與瑪雅文明同期的古印地安文明。</h3> <h3>又是凌晨的飛機,機場實在無聊,來首打油詩吧,畢竟即將離開墨西哥城了。</h3><h3><br></h3><h3>幾十年過往,才求得了中美洲的幾日相遇。</h3><h3>壽司小店,墨大女神,且對飲,那管他酩汀淺醉。</h3><h3>異域他鄉,觥籌暢飲,應盡興,么愁咱何時再聚。</h3><h3>一七零九,二十比一,嬉笑弄罵中,時光匆匆過隙。</h3><h3>酒過三巡,時至午夜,不舍歸去,怎奈心念明日征程,唯有他日再敘。</h3><h3>茍相忘,留此三言憶墨城。</h3><h3><br></h3><h3>下一站,坎昆。</h3> <h3><br></h3> <h3>坎昆(Cancun)是墨西哥著名國際旅游城市,位于加勒比海北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東北端,過去它只是加勒比海中靠近大陸的一座長21公里、寬僅400米的狹長小島。整個島呈蛇形,西北端和西南端有大橋與尤卡坦半島相連。隔尤卡坦海峽與古巴島遙遙相對。該城市三面環海,風光旖旎。坎昆是世界公認的十大海灘之一。</h3> <h3>坎昆是世界公認的十大海灘之一。</h3> <h3>可能是沒有去到最美的地方的,酒店附近的沙灘還是很白的,不過有海藻,沒完全感受到這里是世界十大海灘。</h3> <h3>最后一站:此行的重頭戲,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 奇琴伊察</h3><h3><br></h3><h3>奇琴伊察坐落于墨西哥尤卡坦州中東部,北距墨西哥灣約七十公里。我們從墨西哥東北部的海灘城市坎昆出發,需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h3> <h3>飛機上可以明顯感受到這里是雨林區,高速公路就是在雨林中開辟出來的,像走在森林里一樣,沒有護欄,限速110KM,隨時有調頭的地方的。</h3> <h3>又見龍舌蘭。</h3> <h3>四大文明古國的出現區域,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位于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古埃及位于尼羅河下游;古巴比倫位于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位于印度河下游;古代中國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區。這些文明利用河流沉積的肥沃土壤,河流的灌溉水源以及平坦的地形,發展了農業,從而出現文明。</h3><h3><br></h3><h3>但是在古代文明中,有一個區域文明的發展卻不是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區,那就是中美洲的瑪雅文明。也就是出現在森林之中,正是這個原因,使得該文明消失后,被森林包圍,直到19世界30年代才被人發現。</h3> <h3>瑪雅文明的歷史比上述四大文明古國要稍晚一些,大約距今3500年,起源地是在墨西哥尤卡坦(Yucatán)半島,之后拓展到危地馬拉(Guatemala)和洪都拉斯(Honduras)。</h3> <h3>考古學家在2100平方公里的叢林里共發現了約6萬處被森林腐殖質掩埋的瑪雅遺跡。這里曾經生活著多達1500萬人口,其文明程度甚至超過希臘文明和中華文明。</h3> <h3>瑪雅文明的建筑工程達到世界最高水平,瑪雅人可是身處“新石器時代”,在使用原始生產工具的情況下竟然能對堅固的石料進行雕鏤加工。并通過長期觀測天象,已經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運動規律;雕刻、彩陶、壁畫有很高藝術價值,被稱為“美洲的希臘”。</h3> <h3>歷史:</h3><h3>瑪雅文明分為,前古典時期、古典時期和后古典時期。</h3><h3>前古典文明出現在危地馬拉的太平洋沿岸和高原地帶。這時,瑪雅文化的主要特點是在出現的城市廣場上建立了許多大型的石碑,石碑上雕刻有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形象。因為在公元1-2世紀時出現了象形文字,所以石碑上就有了記述統治者歷史的文字。此外,城市里還出現了大型石料建筑物(如金字塔和城市的衛城)。大型石鋪廣場和堤道反映了這時候的建筑已有了一定的規模和水平。前古典時期的文明中心在中美洲的納克貝(Nakbe)和埃爾米拉多爾(ElMirador)。 </h3><h3>古典時期文明發展的中心在危地馬拉一帶的蒂卡爾、帕倫克(Palenque)、博南帕克(Bonampak)和科潘等地。這時的文化特征主要反映在建筑、雕刻和繪畫上。博南帕克壁畫是世界有名的藝術寶庫。 </h3><h3>位于中美洲的瑪雅古典文明中心,不知什么原因到9世紀時衰落了。此后,瑪雅文化北移到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在那里進入了后古典文明時期。瑪雅的后古典文明有奇欽·伊察(ChichenItza)、烏斯馬爾(Uxmal)和瑪雅潘(Mayapan)三大中心。 </h3><h3><br></h3><h3>后古典時期的奇琴伊察古城(Chichén Itzá)是瑪雅古國最大最繁華的城邦,始建于公元514年(相當于我們的五代十國時期)。29米高的庫庫爾坎金字塔、瑪雅時期保存下來的最大球場,1988年,這座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歷史文化遺產。對很多西方人來說,奇琴伊察的知名度比中國長城還要大。</h3><h3><br></h3> <h3>與古埃及人的金字塔不同的是,瑪雅人的金字塔是他們的圣殿,用來舉行一些慶典和祭祀活動,羽蛇神金字塔是瑪雅人在建筑上的最高成就,同時還是一部瑪雅日歷。</h3><h3>塔的四面各有91級石臺階直通塔頂,</h3><h3>加上通到神廟的一級,總共有365級,</h3><h3>正好與一年的天數相等。</h3><h3>塔的每個側面都有52塊雕刻的石板,</h3><h3>對應著瑪雅人52年的一個歷法周期。</h3> <h3>1988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h3><h3><br></h3><h3>現在所有遺址建筑都被圍攔起來,據說以往已有數人因攀塔而失足造成重傷,金字塔的樓梯非常窄,所以墨西哥政府規定,為了維護游客的人身安全,嚴禁攀塔。</h3> <h3>瑪雅金字塔由塔身和羽蛇神廟組成,</h3><h3>高30米,占地約3000平方米。</h3><h3>底座呈四方形,有9層平臺,</h3><h3>塔身逐層縮小呈梯形。</h3> <h3>在每年春分、秋分這兩天,太陽照在金字塔北面扶墻的梯道處。梯道兩旁的大蛇頭雕像連同扶墻的影子,會形成彎彎曲曲7個等腰三角形,宛若一條巨蛇從塔頂向大地游動——就好像羽蛇活了一樣!象征著羽蛇神在春分時蘇醒,爬出廟宇,因為時間點不一樣,沒有機會拍到,網上找的照片,據說今年三月看這個的已經達到3萬多人,而且是要單獨售票的。</h3> <h3> 古代中美洲城市修造金字塔時,常常喜歡利用現有的塔,在舊塔外再造一新塔,這樣新塔將舊塔包裹起來,有點象俄羅斯娃娃一樣的概念,奇琴伊察金字塔由三層組成,分別于不同的時代建造。</h3><h3>第一層10M,于公元550-800前建好后,可能由于干旱等原因,瑪雅人移居他處,后又回來于800-1000年建了第二層20米高,最大的建于1050-1300年,30米。</h3><h3><br></h3><h3>考古學家在金字塔北面階梯上發現的一個入口通往一個隧道,人們在隧道內可以沿著掩蓋在金字塔內部的老金字塔的臺階向上攀登,直到頂端,并能見到刻在石頭中,漆成紅色鑲著玉點的羽蛇神王的美洲虎王冠。內部老金字塔的設計據說是按照月亮歷而來,而外面的新金字塔則是太陽歷。</h3><h3><br></h3><h3>塔下很有可能是個水源,建金字塔時,當時干旱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h3><h3>奇琴是“水井”的意思,整個城邦名字意為“在伊察的水井口”,可見瑪雅人對水的渴求和迷戀。尤卡坦半島沒有多少地面河流,因此奇琴伊察當地三個終年提供充足水源的溶井便使之成為了天然的人口中心。<br></h3><h3><br></h3><h3>其中兩個溶井至今存在,其中一個就是著名的具有傳奇色彩的“獻祭之井”(Cenote of Sacrifice)。瑪雅雨神恰克的信奉者將其視為圣地,并將玉、陶器和熏香被投入圣井中作為對恰克的獻祭,在大旱的時候偶爾還會使用活人獻祭。<br></h3> <h3>金字塔的臺階并不是平的,是傾斜的。</h3> <h3>奇琴伊察有很多精美的石頭建筑,并不同程度的保留到了今天。這些建筑曾被作為神廟、宮殿、舞臺、市場、浴池和球場。</h3> <h3>用生命踢一場血腥的比賽</h3><h3>除了庫庫爾坎金字塔,奇琴伊察的大球場也在述說著千百年前的血腥故事。在奇琴伊察一共有7個蹴球球場,其中金字塔西北150米處的球場最為引人注目。</h3><h3>這是古代中美洲最大的球場,有166米長,68米寬。球場的一面外墻上建有美洲虎神廟,上面有美洲虎王冠,由于在地下掩埋了一千年,上面的紅漆以及鑲的玉點都已經消磨不見;球場內部兩側排列著雕刻著球員形象的石板。球場旁邊是露天平臺,兩個平臺相對,城邦君主可以相隔一個球場對話。</h3><h3>瑪雅人最先學會利用天然橡膠制作球類用于比賽,這也是源于宗教儀式。</h3> <h3>瑪雅人在獻祭開始之前,舉行一種奇特的球賽,它實際上也是一種祭祀儀式表演。參賽球員用手臂、膝蓋和臀部撞擊球,把球投入墻上的石圈里。</h3><h3>這種比賽用的是實心的橡膠球,重達5斤。</h3><h3>在比賽之前,祭司會先算占卜,卜上可能說,如果甲隊贏,今年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否則就是個災年。而雙方隊員都蒙在鼓里,不知道占卜的結果,在場上拼個你死我活,供在看臺上的貴族、祭司、酋長觀看。最后可能乙隊贏了。祭司解開占卜的結果,慘了,可憐的乙隊隊長和甲隊隊長都要獻上自己的頭顱或心臟,以息神怒……</h3><h3>比賽結束,最終勝方的領隊,</h3><h3>會被斬首或取出心臟祭神,其頭骨會被用作新球的球心。</h3><h3><br></h3><h3>還有一說法是勇士知道勝利者會被砍頭,但是他們覺得這是一種榮耀,甘愿受死。</h3><h3> </h3><h3>呃…這個,看來贏也不總是好事,</h3><h3>不過在瑪雅人看來,為偉大的神靈獻身是最幸福、最光榮的事,也正是這種信念引領著他們在賽場上英勇搏殺。</h3><h3>像是所有璀璨的古文明一樣,瑪雅人也曾發明屬于自己的文字來記載歷史。</h3><h3><br></h3><h3><br></h3> <h3>隊長斷頭圖,圖中右中有幾個向上條紋,是勇士被殺后迸發出的鮮血。</h3><h3><br></h3><h3>當宋代的高俅正在顯擺著自己的蹴鞠絕活時,當時大洋彼岸的瑪雅人已經擁有了比足球場還大的蹴球場。</h3><h3>在瑪雅世界里,任何一場競技游戲的意義,都遠遠超出了娛樂、技巧的范疇,而上升到對于神靈的膜拜。各個部落的瑪雅王通常是要督戰的,球場內因此設立了瑪雅王看球的專座。球場內部兩側底層浮雕上雕刻著球員形象的石板,上面清晰描繪著輸球一方的隊長被斬首用于祭祀的場面。</h3> <h3>瑪雅城市其實是一座大寺廟,從一開始就是神明的住所,而不是給人住的。</h3> <h3>以下文字轉自 老老王 大穿越時代瑪雅篇,寫的非常形象。</h3><h3><br></h3><h3>總的來說,瑪雅城市其實是一座大寺廟,從一開始就是神明的住所,而不是給人住的。這個真相聽上去挺糾結,恐怕會讓我們感到有點囧。但事實上,瑪雅城市的****之處,還遠不止如此……</h3><h3></h3><h3> ——如果說古埃及的城市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天體營,大家都毫無羞恥地**招搖過市;那么瑪雅人的城市就像是一座巨大的s俱樂部,幾乎每個人都在變著法子想出新花樣來折磨自己和別人的**……</h3><h3></h3><h3> 先,既然瑪雅城市是一座大寺廟,那么整個城市的一切活動,顯然都要圍繞著宗教儀式來進行,正如同現代的清真寺、修道院和佛寺一樣。但問題是,作為石器時代的土著人,瑪雅人的宗教可沒有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那么文明,只要念經、燒香和祈禱就行了——根據瑪雅人的宗教信仰,太陽隨時都會熄滅,無邊無際的黑暗就要籠罩世界。若想要推遲太陽熄滅的時間,就必須用活人的血肉來供養神明!</h3><h3></h3><h3> 結果,為了迎合神明的殘虐喜好,瑪雅祭司們的主要工作,就變成了喪心病狂的虐人與自虐。</h3><h3></h3><h3> 在數百年之后的未來,能征善戰的阿茲特克人,為了供養他們那些嗜血的神明,經常一次殺戮幾千甚至上萬人來舉行祭祀,把自己的城市變成了一座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的屠宰場。</h3><h3></h3><h3> 而這個時代的瑪雅城市規模較小,瑪雅人也不如阿茲特克人那么擅長戰爭,所以他們能夠搞到的活人祭品比較少,沒法一次屠宰幾萬人來取悅神明……這樣一來,瑪雅祭司就只能在技巧方面下功夫,把活人祭祀變成了花樣繁多的s表演,雖然在血腥程度上稍有遜色,但在****程度上卻有過之而無不及。</h3><h3></h3><h3> 在蒂卡爾城的廣場上,你或許會看到一名瑪雅女子正在拉動一根帶刺的繩索,像小鋸兒一樣穿透自己的舌頭,把鮮血滴在她身旁的樹皮紙上。接下來,這張帶血的樹皮紙,將要作為禮物敬獻給神靈。</h3><h3></h3><h3> 然后,在金字塔的腳下,還有一排**男人蹲在地上,手持燧石小刀或魚刺,正在一邊狂熱地喊著贊美神明的口號,一邊扎著自己或別人的****放血呢!</h3><h3></h3><h3> 除此之外,凡是進入城市的人,都會用石斧、骨刀和魚刺,割破自己的胳膊、大腿、額頭等部位,讓血液灑落在石階和雕像上。幾乎每個人都是自覺自愿,而非受到強迫。因為在古代瑪雅人的眼中,祭祀活動對于他們來說,有著遠比呼吸還重要的意義,而為神明傷害自己的**,更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義務。</h3><h3></h3><h3> 事實上,在瑪雅城市的幾乎每一座神像上,全都覆蓋著厚厚的血漬——當然,不一定完全是人血,可能還有其它的動物祭品。但不管是用人血、狗血還是雞血涂上去的,在現代人看來都挺惡心。</h3><h3></h3><h3> 更糟糕的是,作為外地來的訪客,進入蒂卡爾城的者也不能免俗——剛剛走到金字塔的腳下,就有人遞來一把骨刀,請你放血祭神,表示對太陽神的尊重。正如同現代佛寺一進門就要上香似的……</h3><h3></h3><h3> 當然,上述這些自虐和虐待行為,對瑪雅人來說只是開胃小菜,真正的重頭戲還是活人獻祭。</h3><h3></h3><h3> 于是,你剛剛勉為其難地把手指割破了一個小口子,擠出幾滴血來,就突然聽到一陣激烈的鼓聲與歡呼,然后又看到許多瑪雅武士押送著一群狼狽不堪的俘虜,趾高氣揚地開進城內。</h3><h3></h3><h3> 向旁人一打聽,才知道是蒂卡爾城的國王率軍攻打鄰邦得勝,正在凱旋而歸。而獲得的數百名戰俘,則將作為獻給神明的貴重禮物,按照一套神圣的儀式規程,在金字塔上被殺戮祭神。</h3><h3></h3><h3> ——先,一隊捧著靛藍顏料罐的瑪雅婦女蜂擁上前,把這些蓬頭垢面的戰俘們全身抹成藍色;然后,一大群祭司、婦女和市民圍著戰俘載歌載舞,高聲怪叫,以此來嚇唬戰俘,同時營造熱烈的氣氛……如此這般折騰到最后,這些已經嚇慌了的活人祭品才會被推上金字塔,由早已等得不耐煩的祭司們主刀宰殺。</h3><h3></h3><h3> 按照阿茲特克人和瑪雅文明末期的習俗,這些活人祭品應該被開膛破肚,挖出心臟示眾。但早期的瑪雅祭司,似乎還沒有掌握這么復雜的解剖技巧,所以他們只是用石斧把活人祭品砍成四塊,將人血涂在神像上,然后把死者的尸體一腳踢下去,沿著高高的石階一路滾到金字塔腳下的廣場中央。</h3><h3></h3><h3> 接下來,這些尸體有時會被剝皮,然后制成人皮袍子,供奉在廟宇里。有時則只是把尸體丟著不管,任其腐爛。還有些時候,瑪雅人會把活祭品的尸體割成小塊,分而食之,就如同我們中國人在清明上墳之后分享祭品一樣。如果這個活人祭品是戰俘,那么他的骨頭還會被打磨成“軍功章”,賞給立功的士兵。</h3><h3></h3><h3> 唉,石器時代的祭祀場面,就是如此的野蠻、血腥和****,完全感受不到什么神圣莊嚴的氛圍啊!</h3><h3></h3><h3> 那么,是不是只有愚昧的平民和倒霉的戰俘,會在這座恐怖的巨型s俱樂部里慘遭虐待和虐殺。而那些地位較高的瑪雅貴族和君王,就可以優哉游哉地待在一邊看好戲呢?</h3><h3></h3><h3> 事實并非如此,甚至是恰恰相反——越是地位崇高的瑪雅權貴,就越是要變著花樣地虐待自己的**!</h3><h3></h3><h3> 舉個例子來說,在活人獻祭完成之后,凱旋而歸的國王就要在萬眾矚目之中,沿著陡峻得令人暈眩的石階,一步步地登上金字塔頂端的神廟,仿佛緩緩升入天際。按照瑪雅人的一般思維,他們的君王將會在金字塔頂端與眾神溝通,獲得越世俗的力量,最終成為千千萬萬瑪雅人心目中的世間之神。</h3><h3></h3><h3> 可問題是,在金字塔頂上的神廟里,這位瑪雅君王究竟需要對自己做些什么呢?</h3><h3></h3><h3> 先,他會在神廟的小房間里,點燃某種帶有迷幻藥效果的熏香;然后用魚刺戳破自己的****和舌頭,大量地放血,有時候一直要放到失血過多開始眩暈的程度;接下來,他還要服用一種吐根樹的花粉——這玩意兒是一種烈性催吐劑,馬上就能讓國王嘔吐得翻江倒海,直至神志恍惚,進入幻覺狀態……按照瑪雅人的觀念,在這種狀態下,國王就能夠跟死去的祖先和天上的神明“通靈”,從而預知未來。</h3><h3></h3><h3> 說穿了,這其實就跟癮君子們嗑藥的情形沒啥兩樣,只不過搞得更加****一些罷了。</h3><h3></h3><h3> 更惡心的是,有時候為了增強祭祀效果,國王還要喝下新鮮的人腦漿……</h3><h3></h3><h3> 而且,除了國王之外,其余的瑪雅貴族也都要時常經受類似的自虐考驗,男女老幼皆不能幸免。</h3><h3></h3><h3> 總之,以現代無神論者的觀點來看,瑪雅人的城市就是一個巨大的s俱樂部,人人都在忙著折磨別人和自己的**。即使是地位崇高的君王和貴族,也逃避不了在虐人和自虐之中反復循環的可悲命運——正所謂“人不分貴賤,年不分長幼,皆有自虐自殘以獻祭神明之責”!</h3> <h3> 在蒂卡爾城的廣場上,你或許會看到一名瑪雅女子正在拉動一根帶刺的繩索,像小鋸兒一樣穿透自己的舌頭,把鮮血滴在她身旁的樹皮紙上。接下來,這張帶血的樹皮紙,將要作為禮物敬獻給神靈。</h3> <h3>瑪雅人都是用活人做祭品,把活人的心臟挖出來獻給他們的神明,以求風調雨順、萬事亨通。在獻祭之前瑪雅人又如何選擇祭品呢?</h3> <h3>瑪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雖處于新石器時代,卻在天文學、數學、農業、藝術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極高成就。</h3><h3>不同于目前通用的十進制,</h3><h3>他們使用二十進制的數字系統,</h3><h3>還率先發明了零的概念,這比歐洲人早了大約八百年。</h3><h3>這二十進制,說明瑪雅人的手腳指頭的確有二十個那么多。</h3><h3>他們造出了堪稱世界上最完美的歷法,</h3><h3>將一年的長度精確到365.242129天,</h3><h3>這和今天科學測定的絕對年長相差不足萬分之一。</h3><h3>他們擁有世界上最為復雜的文字書寫系統,</h3><h3>我們把漢字稱為象形文字,</h3><h3>瑪雅星人的文字特(jiu)別(shi)象(hua)形(hua)。</h3><h3><br></h3><h3><br></h3> <h3></h3><h3>瑪雅文屬于象形文字的一種,已知的字符大約有800個左右。</h3><h3>和漢字不同的是,瑪雅文的內部結構中,</h3><h3>既包含了語義字符,又包含了語音字符。</h3><h3>瑪雅人將這些字符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形成文字,表達出豐富的含義和讀音。</h3><h3><br></h3> <h3>宛若一幅幅精巧小畫的瑪雅象形文字雕刻在遺址的殘垣斷壁上,如同一件件藝術品,無聲地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可惜大量載于紙上的典籍,所有關于瑪雅的圖書,幾乎都沒有流傳下來。被1 6世紀入侵的西班牙傳教士銷毀。</h3><h3>極端的宗教勢力大肆屠殺“異教徒”瑪雅人,還焚燒掉幾乎所有瑪雅典籍,強迫瑪雅人改信天主教,改學拉丁文。 就這樣,瑪雅的文字系統徹底滅絕。所有關于歷史的記錄就此消失,留給世人無數的謎團。包括他們如何創造出令人稱奇的高度文明,以及古典期鼎盛的瑪雅文明為何突然消失,至今還沒有定論。</h3><h3> 至今,瑪雅文字仍是少數尚未被全部破譯的古代文字之一。但通過研究,考古學家逐漸為瑪雅人塑造出一個雛形:一個集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祭司為一身,并帶有哲理性的民族,他們對計算時間的流逝和觀察星相特別感興趣。許多考古學家相信,那些正處在破譯過程中的瑪雅文字肯定與歷法、天文和宗教有關系。</h3> <h3> 走在奇琴伊察的座座遺跡間,驚嘆、疑惑、不解……種種思緒交疊涌現。然而,物必自腐而蟲生,在西方勢力進入瑪雅之前,瑪雅文明已趨于沒落。</h3><h3> 除了城邦間長年爭戰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只有統治者、祭司、貴族等上層階級才擁有受教育的權利,知識不能普及民間,埋沒了大批人才。而久享特權的階級則耽于安樂,腐化怠惰,文明逐漸僵化萎縮,乃至斷層滅亡。</h3> <h3>回程時正值墨西哥1:0勝德國,墨西哥人民穿著球衣,拿著國旗一路狂奔,路上汽車一起鳴笛,慶祝勝利,我在想如果中國隊進了,中國球迷會不會把房頂給掀婁?算了,別想了,趕緊再貓一會,倒時差吧!</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尼县|
桂阳县|
巴彦淖尔市|
常熟市|
云安县|
铅山县|
木兰县|
临海市|
延安市|
太康县|
焉耆|
连江县|
根河市|
泸西县|
金湖县|
镇雄县|
醴陵市|
平罗县|
邹城市|
桐梓县|
杭锦后旗|
富民县|
正定县|
南召县|
静宁县|
东海县|
上杭县|
巴南区|
陵水|
密山市|
武冈市|
田阳县|
玉门市|
朝阳区|
嘉兴市|
孟州市|
榆林市|
蛟河市|
莒南县|
乐平市|
勃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