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5.30日下午,從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乘3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b></h1> <h1><b> 三個小時的車程,讓我們見證了俄羅斯海關(guān)的方便與野蠻。方便是火車上退稅與過關(guān)統(tǒng)統(tǒng)在火車上搞掂,省去了排隊之煩。野蠻表現(xiàn)在開箱檢查,我們團的人有三分之一被開箱,亂翻一氣。聽導(dǎo)游說主要是查奢侈品補稅,一番開箱檢查,結(jié)果勞而無功。不甘心,又翻起隨身帶的包包,終于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一個團友在北歐買了一塊價值20000多的手表,結(jié)果好像是不了了之……</b></h1> <h1><b> 說是火車,其實坐著很舒適,有點像我們國家的新時速動車一樣。</b></h1> <h1><b> 這是我們到圣彼得堡入住的酒店,靠近莫斯科火車站附近。</b></h1><h1> <b> 俄羅斯的火車站是按照車輛行駛方向命名的,莫斯科火車站就是從圣彼得堡駛向莫斯科方向的列車站。</b></h1> <h1><b> 5.31日清晨,起床后就在酒店附近也就是火車站附近走走。</b></h1> <h1><b> 正遇一旅游團剛下火車出站,在導(dǎo)游的帶領(lǐng)下準(zhǔn)備奔赴旅游景點。你知道我當(dāng)時腦海里蹦出一個什么詞嗎?前赴后繼,中國旅游團現(xiàn)在不正在前赴后繼地奔向俄羅斯嗎?</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圣彼得堡的路燈</b></h1> <h1><b> 早飯后坐車出發(fā)啦,這是我在車上透過玻璃拍的涅瓦河。</b></h1><h1><b> 圣彼得堡,位于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涅瓦河口,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俄羅斯西北地區(qū)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br />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圣徒彼得。<br /> 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里這里都是俄羅斯文化、政治、經(jīng)濟的中心。<br /> 1924年為紀(jì)念列寧而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又恢復(fù)原名為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和歷史中心古跡群構(gòu)成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br /> </b></h1> <h1><b>十二月黨人廣場<br> 涅瓦河邊上的“十二黨人廣場”是為紀(jì)念1825年12月在這里發(fā)動反對沙皇獨裁統(tǒng)治的斗爭而命名的。</b></h1> <h1><b>彼得大帝青銅騎士像<br /> 彼得大帝青銅騎士像矗立在十二月黨人廣場中央,也叫彼得大帝紀(jì)念碑。這座雕像高達5米,重20噸。彼得大帝騎在騰越的駿馬上,斗志昂揚、神情堅定,馬后蹄踩著一條毒蛇,象征打敗了敵人。 銅像底座的天然巨石,當(dāng)年在芬蘭被發(fā)現(xiàn),葉卡捷琳娜二世懸賞七千盧布,讓數(shù)百名農(nóng)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巨石拖出沼澤,運輸時沿著一條專修的道路滑行了整整一年才被拉到芬蘭灣,最后用木排從水路被運到這個廣場上,可謂來之不易。 <br /> </b></h1> <h1><b> 彼得大帝,是后世對彼得一世的尊稱,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被認(rèn)為是俄羅斯最杰出的皇帝。在位期間對俄國推行的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等改革,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羅斯變成一個強國的主要因素。</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俄羅斯聯(lián)邦的憲法法院</b></h1> <h1><b>伊薩基輔大教堂<br> 伊薩基輔大教堂又稱圣伊撒基耶夫大教堂,與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倫敦的圣保羅大教堂和佛羅倫薩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稱為世界四大圓頂教堂。<br> 它也是歐洲最大的東正教堂,可以容納一萬多人同時禮拜。教堂用石頭砌筑,周圍共有48根巨大的花崗石柱鍍金的洋蔥頭屋頂耀眼奪目,故又稱金頂教堂</b></h1> <h1><b> 這個黃金穹頂是純金打造,制作工藝很不易。是用汞和黃金溶液淋貼后,又在穹頂內(nèi)部加溫,利用汞、金不同溶點,把汞釋放出來,最后形成純金穹頂。據(jù)說許多工匠因此而中毒身亡。不過,用這種方法鍍金,特別能使金頂顯現(xiàn)金光四溢的輝煌,是貼金法不能企及的,所以,這個用掉了100多公斤黃金的圣埃塞大教堂的穹隆頂,給所有見過它的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聽完導(dǎo)游介紹,再看這個金光閃閃的穹頂,似乎又多了一份味道。</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圣彼得堡街邊建筑</b></h1> <h1><b> 坐船游涅瓦河開始啦—</b></h1><h1><b> 涅瓦河是圣彼得堡的母親河,它用數(shù)十條縱橫交錯的水道和運河,把整個城市分割成近百個小島,靠400多座橋梁相連,使圣彼得堡具有獨特的"水城"和"橋城"景觀,所以圣彼得堡也有"北方威尼斯"的美稱。</b></h1><h1><b> 涅瓦河哺育了燦爛輝煌的俄羅斯文化,有人稱它為藝術(shù)之河,也有人稱它為歷史之河。</b></h1><p><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終于看見了在腦海里浮現(xiàn)千百遍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阿芙樂爾”意為“黎明”或“曙光”,在古羅馬神話中是指司晨的女神。)正是它打響十月革命的第一炮,見證了一個國家的誕生。90多年過去了,它繼續(xù)停在涅瓦河畔,注視著世界的風(fēng)云變幻。</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毛澤東主席有句名言:"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那聲起義的炮聲正是來自這首阿芙樂爾巡洋艦。我曾經(jīng)在一個大學(xué)里教了十幾年的中國現(xiàn)代史、中國革命史,毛主席的這段名言我早已印在腦海里。今天終于圓了夢,我來到了十月革命的故鄉(xiāng)……</b></h1> <h1><b> 涅瓦河對面這座最大的建筑,就是世界四大美術(shù)學(xué)院之一的列賓美術(shù)學(xué)院,也是俄羅斯美術(shù)界的最高學(xué)府。</b></h1> <h1><b> 圣彼得堡大學(xué)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大學(xué),世界最優(yōu)秀的大學(xué)之一。</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乘風(fēng)破浪,前進!</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波羅的海跨海大橋</b></h1> <h1><b> 2018年世界杯足球賽半決賽會場,我看它有一種飛碟從天而降的感覺。</b></h1> <h1><b> 游船上欣賞俄羅斯歌舞,這是演員和觀眾互動場面。精彩一瞬間,讓我拍到啦。</b></h1> <h1><b> 瓦西里島港口燈塔,又叫海神柱。廣場上高聳著兩個有船頭裝飾的海神柱,象征著俄羅斯對大海的統(tǒng)治。如今海神柱上的火把不再是航海者和夜晚裝卸工的燈塔,只有在節(jié)日時才被點亮。</b></h1> <h1><b> 冬宮—-是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藝術(shù)藏品的博物館之一,包括史前文化、古埃及藝術(shù)收藏品以及大量歐洲油畫和雕刻裝飾藝術(shù)品達270余萬件。</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冬宮,也稱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與巴黎的羅浮宮、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并稱世界四大博物館。 </b></h1><h1><b> 該館最早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艾爾米塔什,該館由此而得名。該館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b></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b>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雕塑像</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碧輝煌</b></h1> <h1><b> 沙皇寶座,準(zhǔn)確的說這是沙皇保羅一世(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兒子)的寶座。</b></h1> <h1><b> 達芬奇的《持花圣母》是冬宮的鎮(zhèn)館之寶。</b></h1><h1><b> 《持花圣母》,創(chuàng)作于1478年左左,被視為達芬奇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圣母瑪麗亞懷抱圣嬰,面帶微笑,圣嬰耶穌坐在她的膝上,瑪麗亞手持鮮花取嬰兒逗樂,圣嬰左手探出想要拿花,同時伸少另外一只手捉住母親。</b></h1> <h1><b> 《圣母麗達》——是達·芬奇1490年前后創(chuàng)作的一幅油畫。畫中的圣母正在為耶穌哺乳,她的微笑是世界上最斑斕的母親的笑臉。這些鎮(zhèn)館之寶,每幅都是價值連城。</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名畫《偷窺》</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倫勃朗的《替罪羔羊》</b></h1><h1> <b> 這幅畫表現(xiàn)了西方"替罪羊"一詞的來歷,也是根據(jù)《圣經(jīng)》里的故事畫成的:西亞伯拉罕向上帝起誓,如上帝幫助他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他就把回家后見到的第一個人殺了作為祭品獻給上帝。誰知他回家后見到的第一個人竟是他最愛的兒子,為表忠誠,他把兒子騙上山,拿刀正要殺時,天使來阻止了,說上帝已知道他的忠誠,讓他把前面林子中的那只羊殺了,作為祭品獻給上帝。于是,他就把羊殺了,代替兒子獻給了上帝。</b></h1> <h1><b> 18世紀(jì)英國機械師制作的"孔雀"機械座鐘,每逢正點,孔雀會自動開屏。</b></h1> <h1><b> 這是冬宮著名的拉斐爾長廊,是按照梵蒂岡天主教廷的長廊建造的。據(jù)說葉卡捷琳娜二世參觀了梵蒂岡回家后自己也仿建了一個,是梵蒂岡教皇宮殿畫廊無與倫比的復(fù)制品。</b></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孔雀石展品</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清新淡雅的壁畫</b></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革命軍是從這里攻入冬宮的。</b></h1> <h1><b> 從冬到夏是季節(jié),我們在圣彼得堡也經(jīng)歷了從冬到夏,我們看的可是博物館。 </b></h1><h1><b> 看完了冬宮,接著又去看夏宮。夏宮座落在芬蘭灣南岸的森林中,位于圣彼得堡西南約30公里處,是世界上最大的噴泉園林,夏宮分為上花園和下花園,是1714年由彼得大帝下令并親自督造的,因而又被稱為彼得。因為其豪華壯麗的建筑風(fēng)格,夏宮也被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宮"。</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在夏宮,眼睛所看到之處,除了用金碧輝煌形容,我實在找不出合適的詞語了。</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窗外風(fēng)景—夏宮花園</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彼得大帝當(dāng)年的臥榻,長約一米五,寬僅七十厘米。小的可憐。據(jù)說彼得大帝身材偉岸,高二米零四,睡在這樣的小床上,只能整夜枕戈待旦,稍有差池,就有可能滾到地上。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彼得大帝睡小床的習(xí)慣有兩種說法,中國導(dǎo)游說,因彼得大帝的憂患意識強,不許皇室成員高枕無憂,睡得太沉,要隨時準(zhǔn)備迎戰(zhàn);俄羅斯導(dǎo)游的說法是為了養(yǎng)生。那時的俄羅斯人普遍認(rèn)為,躺著睡覺血液會全部聚集在大腦里,影響智商。所以為了養(yǎng)生,皇室成員普遍都坐著睡覺,和我們現(xiàn)在的調(diào)陰陽、和氣血、保精神如出一轍。這樣一來,床的大小就無所謂了。 </b></p><h1><b style="font-size: 20px;"> 順便說一句:除俄羅斯外,整個北歐酒店的床都是沒有超過一米寬的,不好意思的告訴你,有一天早上我不小心就曾從床翻到地板上。</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花瓷壁爐,有點中國風(fēng)</b></h1> <h1><b> 夏宮占地八百公頃,是歷代俄國沙皇的郊外離宮。 建于1714年,1723年竣工。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時期,當(dāng)時的許多大型舞會、宮廷慶典等活動都在這里舉行,彼得大帝生前每年也要來此度夏。 </b></h1><h1><b> 1934年以后,夏宮辟為民俗史博物館。現(xiàn)在,夏宮已成為包括18世紀(jì)和19世紀(jì)宮殿花園的建筑群。宮殿是一座兩層建筑,聳立在一座數(shù)十米高的小山丘上,面向波羅的海,表面看并不奢華,但宮內(nèi)裝飾卻極其華麗,宮內(nèi)有慶典廳堂、禮宴廳堂和皇家宮室。宮殿中央部分的橡木書房原來是彼得大帝的書房,橡木板上雕著彼得一世的肖像和頌揚俄國科學(xué)、藝術(shù)、貿(mào)易和軍力的畫面,反映出俄羅斯帝國的繁榮與強大。</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宮殿后面就是下花園,它的面積比上花園大7倍,下花園建于18世紀(jì)中,為紀(jì)念俄國在北方戰(zhàn)爭中的勝利而建。下花園內(nèi)由64個噴泉和200多尊金銅像組成的梯級大瀑布,下面是一條水道,直通波羅的海。下花園與宮殿及上花園有18米的落差,正是利用了自然的落差壓力,從上花園引出的泉水,在下花園形成噴泉。據(jù)說三百年來夏宮的噴泉從春到秋只要不結(jié)冰,它不要水泵,不要動力,這眾多的噴泉就會同時朝天噴發(fā),源源不竭。夏宮有"噴泉之都"、"噴泉王國"的美稱。</b></h1> <h1><b> 百余座塑雕,有150個噴泉 ,最有名的金字塔噴泉、太陽噴泉、橡樹噴泉、小傘噴泉,羅馬噴泉、亞當(dāng)噴泉、夏娃噴泉等。每當(dāng)噴泉全部開放,如銀河飛濺,引人入勝。噴泉每年5—9月開放。</b></h1> <h1><b> 參孫(參孫戰(zhàn)勝獅子的圣經(jīng)神話故事人物)噴泉是彼得夏宮噴泉的巔峰之作,創(chuàng)作于波爾塔瓦戰(zhàn)役(1709)勝利25周年,雕塑高3.3米。"參孫"雙手撐開獅子的雙顎,泉水從獅子口中沖天而出,水柱直噴22米之高,是彼得夏宮最大的噴泉水柱,矗立在半圓形水池中央,象征著俄國在1700—1721年的與瑞典北方戰(zhàn)爭中取得的勝利。 <br /> 在圣彼得堡,很多雕塑都反映了俄羅斯、瑞典尖銳矛盾。原來17~18世紀(jì)時,瑞典是北歐強國,基本控制了波羅的海地區(qū)。俄國當(dāng)時為了獲得出海口,從16世紀(jì)中葉至19世紀(jì)初與之進行了8次戰(zhàn)爭,1721年8月30日,瑞典與俄國簽訂《納斯塔德條約》,戰(zhàn)爭正式結(jié)束。瑞典喪失了幾乎全部在17世紀(jì)得到的海外領(lǐng)地,割讓了波羅的海東岸(包括現(xiàn)在的彼得堡、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地)以及北部的芬蘭,不再是一個大國。而俄國得到了波羅的海周圍的領(lǐng)地,成為了東歐最強大的國家。</b></h1> <h1><b> 下花園依傍大宮殿呈扇形向芬蘭灣展開,并以大宮殿前的水道為界分為東、西對稱的兩部分。一直走下去,就是芬蘭灣。</b></h1> <h1><b> 站在這里,自己是不是有種高大上的感覺呢?</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美麗的波羅的海芬蘭灣</b></h1> <h1><b> 這是圣彼得堡最美的季節(jié),隨便一拍就是一幅精美的油畫。以前認(rèn)為俄羅斯五彩繽紛的油畫是想象出來的,親眼目睹才知道,只有如此之美的風(fēng)景,才能孕育出這么多偉大的畫家。</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俄羅斯的國旗高高飄揚</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我在藍天白云下的波羅的海芬蘭灣。</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友俄羅斯國旗下來一張</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友合個影</b></h1> <h1><b> 她們拍,我也拍,風(fēng)景這邊獨好。</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嚴(yán)重撞衫,險些造成下花園革命形勢一片紅。</b></h1> <h1><b> 上花園是免費游覽的,我們是參觀夏宮并游覽了下花園后,回到夏宮原來排隊處再逛的上花園。上花園遠沒有下花園大,但它是另一種風(fēng)格,我尤其感興趣的是上花園的園林,連樹林都被修整得如"幾何圖形"。看到的一排排樹,密密的,卻是橫直極其整齊。</b></h1> <h1><b> 我們在上花園,有點文藝范吧?</b></h1> <h1><b>亞歷山大紀(jì)念柱—-<br /> 亞歷山大紀(jì)念柱,矗立于圣彼得堡冬宮廣場中央,是1834年沙皇亞歷山大為了紀(jì)念1812年俄法戰(zhàn)爭勝利而修建的。<br /> 亞歷山大柱是一座獨特的建筑物,它在沒有任何支撐的情況下以其自重來保持平衡。在它的地基上釘入了1250根木樁。柱體加上頂端臺面上天使的高度,高47.5米。柱子頂端的天使代表著戰(zhàn)勝拿破侖后的和平, 而柱腳裝飾的浮雕以寓言的方式歌頌著俄羅斯軍隊取得的戰(zhàn)功。亞歷山大柱是整個廣場的中心。</b></h1> <h1><b> 我手指的方向是舊總參謀部大樓,它是個半圓形的建筑(1819-29年建成),其中心為雙重凱旋門,冠以羅馬戰(zhàn)車,橫跨大馬爾斯大街的凱旋門將冬宮廣場與涅瓦大街連接起來。 </b></h1> <h1><b> 拱門之上,建有驅(qū)駕戰(zhàn)車的勝利女神青銅雕像,這也是為了紀(jì)念反抗拿破侖戰(zhàn)爭的勝利而建造的。上午匆匆去了冬宮,沒來得及仔細看看廣場。下午導(dǎo)游又帶我們來到廣場,讓我們拍拍照。</b></h1> <h1><b> 整個冬宮廣場被沙俄時期的豪華建筑群包圍著,呈現(xiàn)出整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南側(cè),淡黃色主體、呈半圓型展開的超大建筑,與淡綠色主體的冬宮迎面相對,流光溢彩,交相輝映,讓整個廣場充滿了皇家氣息</b></h1> <h1><b> 在圣彼得堡最后一個景點是去的斯莫爾尼宮。本來導(dǎo)游說去滴血教堂,聽說維修封路,臨時改去了斯莫爾尼宮。它位于圣彼得堡市的東北部,在涅瓦河轉(zhuǎn)彎的地方,是一座外觀典雅的三層建筑,它建于1806-1808年,原為貴族女子學(xué)院。"斯莫爾尼"一詞來自俄語"瀝青",初建時這里屬于瀝青廠,1917年"十月革命"期間,布爾什維克黨軍事革命委員會設(shè)在斯莫爾尼宮,為十月革命司令部。1917年11月中旬至1918年3月列寧曾在這里辦公和居住。在蘇聯(lián)時期作為列寧格勒市政府辦公樓,<br /> 現(xiàn)為圣彼得堡市政府,從市長到各處、陸軍部、內(nèi)務(wù)部仍在此辦公。</b></h1> <h1><b> 雖然沒有去成滴血教堂,但我還是在網(wǎng)上搜索了一下,想飽飽眼福。哇,原來滴血教堂這么美。(借用美篇朋友的照片)</b></h1><h1> <b>滴血大教堂又叫基督復(fù)活教堂,是圣彼得堡為數(shù)不多的傳統(tǒng)式東正教堂,位于涅瓦大街邊,距喀山大教堂很近。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nóng)奴制,推行改革,被暗殺,他兒子為紀(jì)念他,在遇難地修建了此教堂。滴血大教堂以莫斯科紅場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為藍本建造,教堂頂部是許多個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極具俄羅斯特色的洋蔥頭,整個外觀宛如童話故事中的城堡。</b></h1> <h1><b> 斯莫爾尼宮整體色彩為拜占庭藍白相間,是巴洛克風(fēng)格和拜占庭風(fēng)格的融合,在圣彼得堡的諸多宮殿里具有相當(dāng)高的代表性。</b></h1> <h1><b> 去過一些國家之后,忽然想去俄羅斯了,應(yīng)該說她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除了她美麗景色、厚重的歷史和文化藝術(shù),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這些"50后"都認(rèn)可的"蘇聯(lián)情節(jié)"。</b></h1><h1> <b> 有一種情結(jié),叫"蘇聯(lián)情結(jié)"。"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新中國,我們走蘇聯(lián)模式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向"蘇聯(lián)老大哥"學(xué)習(xí),我們唱蘇聯(lián)歌曲,我們看蘇聯(lián)文學(xué)作品……真正對我們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蘇聯(lián)雖然解體了,但"蘇聯(lián)情結(jié)"卻早已根植于心中無法忘卻。</b></h1><h1><b> 這個情結(jié),今日終于在圣彼得堡得到部分釋放。</b></h1> <h1><b> 5.31日晚上乘夜火車,從圣彼得堡的莫斯科火車站駛向莫斯科的圣彼得堡火車站,老式火車,還是雙層的,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見雙層臥鋪車。雖然設(shè)施陳舊,但臥鋪車廂的床單都是雪白雪白的,熨燙得平平整整,十分清爽舒適,9小時車程,相當(dāng)于我們的慢車,噪音很大,感覺列車時時都可能出軌??。好在白天太累,據(jù)老友說,我一躺下就進入了夢鄉(xiāng)……最后還要加一句:列車服務(wù)質(zhì)量超差,不給小費,有你好看……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比起圣彼得堡的美景來說,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計。</b></h1> <h1><b> 曾看到資料上介紹圣彼得堡一年之中只有50天晴天,這七分之一讓我們趕上啦,這得多好的人品才能有如此的好運啊。哈哈哈,開個玩笑而已。從北歐一路走來,藍天白云一直伴隨著我們。我們在這藍天白云下游覽著、快樂著、拍照著,合影著,用我們開心的笑容詮釋著旅行的樂趣。 </b></h1><h1> <b> 旅行繼續(xù)中,明天是6.1兒童節(jié),讓我們莫斯科紅場見。</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铅山县|
吉林市|
旬邑县|
清丰县|
拜泉县|
定日县|
来宾市|
钦州市|
泸定县|
平顺县|
额敏县|
宜兰市|
娄烦县|
临猗县|
肥西县|
唐海县|
洛阳市|
宁津县|
满洲里市|
富蕴县|
康保县|
辛集市|
榆社县|
淮滨县|
松溪县|
阿合奇县|
平乐县|
五莲县|
齐齐哈尔市|
蒙山县|
泰兴市|
东海县|
东宁县|
古田县|
进贤县|
巴林左旗|
莱西市|
吉安县|
安福县|
兴和县|
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