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文/陽春白雪</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圖片/網絡(感謝原作者??)</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有其中一張房子是本人拍照)</font></h3> <h3><br></h3><div> <font color="#010101"><b>講故事的人和聽故事的人就是那個年代真實寫照,難忘的歲月就是一首難忘的歌。啊!正如歌中唱的:</b></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b><br></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幾十年風風雨雨</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我們同甘共苦在一起</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一起分享春光的愛撫</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一起經受風雪的洗禮</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你為我的命運焦慮</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我為你的收獲歡喜</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 ___ 題記</font></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一)父親的第一故鄉 山東</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父親去世快10個整年頭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是會想起父親的音容笑貌,想起父親講給我的那些故事至今都難以忘懷。</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父親在家兄弟排行老小,上有三個哥哥,一個姐姐。奶奶是45歲生下了父親,要算起來奶奶應該是19世紀末生人,名字叫孫同國。</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那時候奶奶的娘家家境比較好,奶奶的父親是個秀才有文化,爺爺家相對差一些。不是不好,祖輩積攢下來的家業讓老爺爺給敗禍光了。值得慶幸的是老爺爺虧得把家業敗了,到后來劃成分的時候被劃為上中農,文化大革命省去了許多麻煩,壞事變成好事了。</div> <h3><br></h3><div>爺奶倆人的結合還是蠻有興趣的,當初奶奶的父親委托我老爺爺幫忙,說給他的寶貝女兒找一個好婆家,老爺爺就開玩笑說,把你女兒說給我兒子吧,沒想到就這樣老爺爺的一句話玩笑話,成全了爺爺奶奶的一段姻緣。</div><div><br></div><div>奶奶比爺爺大7歲,長得小巧玲瓏,是個美人。爺爺識文斷字會講故事,木箱子里裝滿了古書,有紅樓夢、三國演義、孫子兵法、西游記等等。據父親講爺爺講故事,那才叫有聲有色呢!在村里小有名氣,爺爺經常被一些年輕人小媳婦圍著轉,嚷嚷叫他講故事。</div> <h3>故事不講則已,一講爺爺就會滔滔不絕,在家鄉的小胡同里,在庭院外還有果樹地里,到處都有爺爺的影子。下雨了小媳婦打著傘聽,入迷了都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回家做飯,甚至在莊稼地里人們忘記了干活……</h3><div><br></div><div>只可惜那時爺爺在山東,我在黑龍江,作為他的孫女,從來沒有聽過他講故事的樣子,確實是個不小的遺憾。</div> <h3>時過境遷星斗轉移,一晃奶奶家養育的五個兒女都長大了,先后有三個孩子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奶奶爺爺。二大爺是復轉軍人在濟南落腳,一住就是一輩子。</h3><h3><br></h3><h3>父親這個奶奶的小寶貝和奶奶唯一的一個女兒,遙遙相對一個去了新疆,一個去了黑龍江。我的姑姑和父親一個在祖國的大西頭,一個在大東頭,平時見面很難。</h3> <h3><br></h3><div>姑姑到了新疆不久,就嫁給了一位軍人,姑父是山東濰坊人。姑姑一生生育了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她本人長得很漂亮,模樣有點像奶奶。但是命很苦,姑姑唯一的一個小兒子是電工,爬電線桿從上面掉了下來摔壞了大腦,經過多次治療雖有好轉,不幸的是不小心又一次的摔倒,變成了廢人,姑姑操勞了一輩子。</div><div><br></div><div>六十多歲就撒手人寰,永遠地離開了還需要她來照顧的小兒子。我這位從來沒有見面的姑姑,我也只能在影集里看到你那美麗的面孔,但愿姑姑在天堂里不再這么操勞,好好的歇息吧</div> <h3>時間一晃一眨眼??幾十年過去了,如果父親還活著也快八十歲了,現在父親哥兄弟老家就剩下三大爺還健在,人性格開朗活潑善良,特能出洋相和三大娘完全是一對活寶,你在他們跟前保證不會讓你寂寞??永遠都是快樂的。</h3><h3><br></h3><h3>但愿親情永在,但愿老天不負我在天有靈,奶奶爺爺能保佑子孫后代健康快樂生活,努力向上,繼承咱家的優良傳統,為人誠懇善良樂觀豁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父親第二故鄉 黑龍江</b></h3> <h3>如果說山東是父親的第一故鄉,那么生活戰斗過的第二故鄉就應該是黑龍江。</h3><h3><br></h3><h3>1959年父親和大批的山東支邊青年,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建設邊疆戍墾荒原,千里迢迢來到了黑龍江。父親跟我說他來到黑龍江,被分到一個遙遠的邊鎮,是坐船過來的。</h3><h3><br></h3><h3>每個人行囊很簡單,背個行李卷,手拎一個布包包,里面裝有極其簡單的衣物和干糧。</h3><h3><br></h3> <h3>男男女女住進了一棟極其簡陋的房子里,一鋪大炕能睡好幾十人。大家累了也困了急急忙忙吃了兩口,也不管你是男的還是女的,倒頭就睡。</h3><h3><br></h3><h3>屋外風在吹,凜冽的寒風吹打著破舊的窗戶,房頂上吱吱嘎嘎的不知啥東東在叫個不停,地上的老鼠東串西串,見到這么多的稀客它們可是忙個不停。</h3><h3><br></h3><h3>熟睡的人們啊!身在異地他鄉,忘記了想家,忘記了水土不服,忘記了蚊蟲叮咬,全然不顧呼呼大睡,睡的是那樣香甜,那樣的深沉,旅途中的疲勞,他們在睡夢里完全得到了釋然。</h3> <h3>父親說就是他下船的那個鎮子,他遇見了同船一位歲數不大的小姑娘,離父親家鄉不遠。</h3><h3><br></h3><h3>她當時只有16歲吧,比父親小三歲。父親看見她好像是餓了,就從懷里掏出一個饃饃遞給她,她也懷著感激的心情吃下了這個饃饃。</h3><h3><br></h3><h3>父親說真是沒想到啊,一晃20幾年過去了,再也沒見過面的那位女孩,最后成為情家母。她的兒子和父親的女兒結為伉儷,這是多么不可思議!原來緣分就是這么巧合,讓人感嘆不已!</h3> <h3>尚未開發的黑土地到處都是一人高的草,遠遠望去這片肥沃的處女地,渴望著人們去開發去建設。</h3><h3><br></h3><h3>但開發者得需要付出多少艱辛和代價。父親們剛開始來就是要想解決住的問題,大家頭頂藍天腳踏荒原,蓋起了一個個簡易三角形的草房,最早稱之為“馬架子”人們就是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生活工作。</h3> <h3>到了冬天父親他們穿著厚厚的大棉衣,頭帶大棉帽棉手套,腳穿棉膠鞋。人手一鎬頂著零下30多度的低溫行進在冰雪的路上。</h3><h3><br></h3><h3>北大荒的冬天,是滴水成冰,呼氣成霜,寒冷的季節該是貓冬的時候,可墾荒隊員到了冬天是閑不下來的,要不就是上山伐木,要不就是挖溝排水,歷盡了千辛萬苦,飽嘗了人世間的冷暖,闖過了一關又一關,用汗水和青春換來了今天的好生活</h3> <h3>清楚的記得,父親跟我說,剛來北大荒的時候,只帶了一個簡單的行李,過冬的衣服都沒帶。</h3><h3><br></h3><h3>有一次秋天去割豆子,也快接近初冬了。父親僅穿了一身的單衣服,到地里不一會父親凍得只打哆嗦。其實黑龍江到了初冬,已經挺冷了,該穿秋衣或者薄面褲了。可父親遠離家鄉,遠離父母,又是個男孩子,也不會照顧自己。</h3><h3><br></h3><div>最后父親被凍哭了,別忘了,父親那時也就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啊!后來父親跟我說是老家老鄉,我應叫二姨,帶了一件厚外套,給父親穿上了。</div><div><br></div><div>寫到這,一想起父親給我講他的心酸故事,我就想哭。父親他那時候,太艱苦了。現在的我們過著無憂無慮生活,該是何等的幸福快樂啊!珍惜吧!</div> <h3><font color="#010101">。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著名詩人聶紺弩被戴上“右派”帽子,發配到“北大荒”。冬天,他在虎林縣一所日本人扔棄的破房子里,目睹“北大荒”景況,飲酒放歌,寫下了《北大荒歌》:</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北大荒天蒼蒼地茫茫</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一片荒草枯草塘</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山中霸主熊和虎</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原上英雄豺與狼</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大煙炮誰敢擋</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天低昂雪飛揚</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風癲狂無晝夜</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迷八方雉</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不能飛狍不能走</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熊不出洞野無虎狼</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天地末日情何異</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冰河時代味再嘗 </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 …………</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3>這就當時是“北大荒”自然景況的真實寫照!可是人們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戰勝困難,完成了一個任務又一個任務。到了夏天,人們頂著酷暑,挨著蚊蟲叮咬下田除草,割草。麥子、豆子熟了,父親他們甩開臂膀,手握小廉刀,揮汗如雨。個個爭先恐后不想掉隊的。</h3> <h3><br></h3><h3><br></h3><h3>父親曾經跟我講過,有一年冬天,他們上完達山伐木回來,沒有車憑倆條腿走回到住處。伐木工地離住處很遠很遠,勞累了一天人們真是又累又困,每邁一步都要費很大的力氣,走到一半就有不少人走不動了。</h3><h3><br></h3><h3>這個時候,管事的負責人會上來把你拉起來,大吼一聲,給我起來不許休息不許蹲下,蹲下就是死路一條再也起不來了,不是凍死就是餓死。父親就是在這吆喝聲中,半睡半醒、又餓又累、又困、又冷的情況下,一步步艱難爬行……</h3> <h3>下面的圖片就是六十年代的房子,是父親起初居住馬架子的升級版。我就是在這樣的草丕房里誕生的??</h3> <h3>這棟房子應該是70年代的房屋,房屋從結構房蓋都有所改變,但是那時候的人們居住的條件依然很落后。</h3> <h3>這棟房子是90年代蓋的,也是老父親和母親生活過的地方,它伴隨父母親走過了多少個春夏秋冬。</h3><h3><br></h3><h3>老房子我曾經趴在床上,聽父親講他的故事。有多少往事在心頭,全家人舉杯開懷暢飲的情景就在眼前眼前,可是現在不能了,老房子沒了,父親走了。再也聽不到父親的聲音,再也聽不到父親講他的故事了,永遠永遠告別了那段歷史。</h3> <h3>我還清楚的記得有一年我不大,也就六、七歲,記得父親打夜班翻地,就領著我。</h3><h3><br></h3><h3>我還依稀記得我坐在副駕駛室里,父親開著拖拉機,來回掰著方向桿,板結的黑土地在大梨的作用下,層出不窮地翻卷著朵朵浪花,就像黑牡丹一樣美麗動人。</h3><h3><br></h3><h3>夜幕降臨,唯有燈光在寂靜的黑夜不斷閃爍。機車的轟鳴聲,打破了整個夜晚的寂寞。我興奮的拍著小手????像只小小鳥,不時的搖擺著小腦袋左晃右晃,不一會兒就晃蕩睡著了。</h3> <h3>時鐘滴答滴答走個不停,光陰的故事在敲敲打打地述說著什么?當年有多少轉業軍官,有多少山東支邊青年,又有多少知識青年雄心壯志來到了黑龍江,來到了北大荒。他們手挽手肩并肩歷盡滄桑、歷盡艱辛萬苦,為現在的北大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h3> <h3>現在的北大荒萬畝良田,就是黑土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現代化的機械颯爽英姿盡顯威力。糧食、以及特色美食、綠色食品等源源不斷運往大江南北,它以驕傲地成為祖國的重要糧食商品基地。</h3> <h3>說到這我想說,時代在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地更新,當你過上了好生活,是否還能想起他們,北大荒的拓荒者。他們是時代的驕子,默默無聞守護著耕耘這片他深深熱愛的黑土地。</h3><h3><br></h3><h3>他們用當年的雄心壯志和錚錚鐵骨的誓言,捍衛了祖國的尊嚴,用滿腔熱血和勤勞的雙手,把一個當年兔子不拉屎的地方變成了聚寶盆,他們應該是我們黑龍江農墾戰線,最受我們愛戴的有功之臣??</h3><h3><br></h3><h3>茫茫大草原,有多少像我父親這樣,平凡得再也不能平凡的北大荒老一輩拓荒者,長眠在黑土地,作為后代我們要記住他們,他們也是我們最受尊敬愛戴的人。</h3> <h3>父親節快到了,每到清明或者是父親節,總是多多少少會觸碰到,我的內心深處的情感世界。父親給我講了他以前好多好多故事,我也只能說到這,不能一一道來。</h3><h3><br></h3><h3>難忘的歲月就是一首難忘的歌。老父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故事,都深深的雋刻在我的腦海里永生難忘。</h3><h3><br></h3><h3>父親,如果在天有靈,你曾經遭過的罪在天堂里你會好好的休息了,永遠的不再過問人間瑣事了。安息吧父親!想你的女兒。</h3> <h3>以下的老照片都是我從網上搜索的,非常珍貴,這也是父親5、60年那個年代的縮影。我把它保留在美篇里,讓現在的年輕人,看看這些難忘的歲月吧!</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栗县|
郸城县|
石狮市|
萍乡市|
隆子县|
中山市|
古浪县|
清水河县|
司法|
图木舒克市|
江都市|
利川市|
翁源县|
墨竹工卡县|
长葛市|
沙雅县|
元谋县|
抚顺县|
当涂县|
沛县|
平湖市|
崇明县|
常山县|
洛宁县|
桃源县|
类乌齐县|
东阿县|
商水县|
攀枝花市|
河北省|
吉水县|
永修县|
自贡市|
澜沧|
图木舒克市|
岳西县|
溧水县|
长丰县|
江西省|
石柱|
屏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