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的時候,去外婆家做客,路程雖然不是很遙遠(yuǎn),但必須要通過擺渡過河才能到達(dá)。</h3><h3> 陳家渡口,是外婆家村西南的擺渡口。記憶中的外婆家擺渡口,有的說是“陳家渡口”,又有說是“泗溪街渡口”。因?yàn)槎煽诘哪习妒抢霞毅粝纾ìF(xiàn)新溪鄉(xiāng))所在地,又是方圓幾里地的集貿(mào)中心——泗溪街,繁華熱鬧、熙熙攘攘,不知內(nèi)情的村民便另有說詞。</h3><h3> 但事實(shí)上就是陳家渡口。其理由與淵源十分清晰。 擺渡口的船具、碼頭、船工和避雨亭、碑記以及來往的人群大多是來自外婆家的村莊。而南岸少數(shù)過往的除走親戚之外,都是渡河后還要步行七八華里地去乘坐浙贛鐵路線上的火車,或是上班上學(xué),或是采購鄉(xiāng)村稀缺物資。</h3><h3> 從地理位置看,老家位于新余市渝水區(qū)最東端,東臨吉安市新干縣的三湖鎮(zhèn)和荷埠鄉(xiāng),北倚宜春市清江縣(現(xiàn)樟樹市)昌傅鎮(zhèn),屬三縣交界之處。從行政區(qū)劃來說,陳家渡口屬宜春市,而渡口南岸的泗溪街則屬新余市,分屬不同的地市。但從空間距離來講,陳家渡口與南岸泗溪街只是一河之隔,風(fēng)吹河水波連波,說不出的親近與情愫。站在北岸高高的河堤上,一眼可望見河對岸的青石與水泥混砌的碼頭和層層疊疊堆積的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家用陶器,以及河堤外側(cè)歪歪斜斜的木店鋪和瓦房店鋪,也聽得到鐵匠鋪里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拇蜩F聲,甚至看見和聞到裊裊吹煙中小吃攤上飄過來的油條和清湯包面的香味。</h3> <h3><font color="#010101"> 據(jù)村史記載,陳家渡口為袁河上五大古渡口之一,也是袁河下游過往人群最多的渡口。建于明未清初年間,渡口早先置有涼亭和碑記,文革破“四舊”時全部毀壞,只剩下渡口與河堤邊上幾排稀松的烏杞樹和苦棟樹。每逢農(nóng)歷二、五、八泗溪街趕集,來往的人一拔接著一拔,擁擠不堪。因?yàn)橄嘟?,走動頻繁,又同飲袁河水,所以附近周邊的村民土話和音調(diào)基本相同,鄰幫之間互為結(jié)緣開親比比皆是。從部隊回來在新余工作生活多年,有時候在市區(qū)碰巧相遇陳家渡口的人還會認(rèn)為是清江老鄉(xiāng)呢。</font></h3><h3> 陳家渡口的外婆家村莊,官名叫蘭溪村,平常民間卻稱為長蘭陳家,人口近三千,是遠(yuǎn)近聞名的大村莊,據(jù)說當(dāng)時有地主和富農(nóng)成份的村民占比較多,看來是個富甲之地。村內(nèi)明未清初的一些古民居還保存完好。因受地理環(huán)境影響,許是曾經(jīng)是個溫婉可人的姑娘,被多情的袁河水相中,于是輕輕的伸出一只手臂,便將村莊圈入臂彎。這一圈,村莊便倚在袁河的胸口不知多少年,因此向南前行,無論你是出去還是想進(jìn)去,就必要經(jīng)過渡口。 </h3><h3> 袁河因?yàn)榧竟?jié)的不同,雨水的多寡,河水在不同的時候就會有不同的水位。有時碰到水位暴漲,渡口的位置就設(shè)置河堤臺階下,當(dāng)水位下降時則要在沙灘上步行幾十米再上船。江湖人說,無論大小船都需三塊板,即一塊是跳板,另兩塊分別放在船頭和船尾,可陳家渡口的船我卻只見過跳板和一塊放置船尾的木條板。由于河水的親吻,兩岸的土地自然就水汪汪、油光光、軟綿綿的,這樣的泥土還沒有從陶醉中蘇醒,是無法承載任何重量的。無論是精壯漢子寬寬的腳掌、毛邊的布鞋;還是俏麗的小媳婦玲瓏的小腳、繡花的新鞋,只要你跳下船,踏上河床,無一豁免,泥沙地都會和你來個親密接觸,將你的腳深深的拉入淤泥里,弄出一身的泥調(diào),引得人們一通哄堂大笑。 <br></h3> <h3> 包產(chǎn)到戶后,陳家渡口的渡船承包給了成份與出身不好、剛脫帽不久的振生大叔。在我的記憶里,他家和其他十幾戶成份不好的人家,共同居住在村里最東端那五進(jìn)間大祠堂里。年長一些大伯說他生性聰明、勤快有余。接手?jǐn)[渡后他就在渡口河堤旁建造了幾間瓦房店,晚上值夜守船,空閑賣買一些商品和食品供過渡人采購,既方便了過渡人,又增加了不少額外收入。陳家渡口的渡船,是一條大木船,可容納二三十人同渡。早先,平日里一前一后兩人用船篙行船,漲大水時,兩人面對面搖櫓扳舵,這時的船就蕩起了秋天,船舷上甚至挽上水來。后來改成柴油機(jī)動力行船,十分省力且很平穩(wěn)。村里規(guī)定,本村人坐船免費(fèi),其他外鄉(xiāng)人收費(fèi)五分,后來漲成一角或伍角不等。</h3><h3> 因是附近主要渡口,常見一些本地在外工作的官員乘坐小汽車到渡口,然后擺渡過河由對岸的人接送。黑色發(fā)亮呈烏龜殼狀的小汽車一停就一整天,引來不少圍觀人群。一天之中,可能只有夜深人靜時,渡口是幽靜的、清閑的,其余的時間總是忙碌異常。渡口只有一條船,無論你是想去南岸或是北岸,如果船在對岸,你只有一個對策,那就是耐心的等待。船上有人還好,這等待總是有限的,若船上沒人,這等待就成了無限的期待。單是這等待,就給了我無數(shù)美好的回憶。因此,袁河、渡口、木渡船、沙灘地和外婆家……就是一串串美麗的意象,那些曾經(jīng)的苦與累,痛與夢,念想與翹盼就時時浮現(xiàn)眼簾,讓人難于忘卻!</h3> <h3> 銜接兩岸交通的陳家渡口,有著別樣的情懷,也同時磨煉了人們的耐心,而每每在渡口這一番等待中,多少青春年華記載了多少人和事,都成了記憶深處的美好回憶。</h3><h3> 我的童年和少年時光大部分是在陳家渡口外婆家渡過的,美妙而且難忘。據(jù)母親回憶,外婆是一個勤勞吃苦、善良撲實(shí)的家庭主婦,外公去世早,瘦弱的外婆用她并不寬闊的脊背扛起了整個家,養(yǎng)育了母親和三個舅舅立業(yè)成家,疲憊的眼神、龜裂的雙手,是她一生辛勤操勞的結(jié)果。 </h3><h3> 母親和三個舅舅也乖巧懂事,深知外婆的良苦用心,先后在同齡人中紛紛脫穎而出:大舅在別人的引薦下到了村南方三十里外的新干縣農(nóng)機(jī)廠工作;二舅由于忠厚老實(shí)被選為村干部;三舅打小睿智聰慧、勤奮好學(xué),憑著厚實(shí)的文化功底,二十歲出頭就當(dāng)上了縣委書記的秘書。舅舅們的成就一直影響著我人生前行的步伐,特別是三舅那厚道為人和孜孜不倦學(xué)習(xí)的精神永遠(yuǎn)令我神往。曾經(jīng)我記得,削瘦的三舅有一對很有神的雙眼,像一泓清溪蓄下的兩汪深潭,蘊(yùn)藏著內(nèi)在的活力。每年暑期,我和二舅的兒子芳根都會相約陳家渡口,再步行三十多里到縣城三舅家住上一小段時間。鄉(xiāng)村長大的孩子,沒有晚上洗臉洗腳的習(xí)慣,但每次三舅都會慈祥地緩緩地告之我們要如何講究衛(wèi)生、又如何要勤勉上進(jìn)等生活與人生知識。那天晚上,我倆依舊安排在他辦公室隔壁房間里休息,待半夜時分,朦朧中,我發(fā)現(xiàn)辦公室里還一直亮著燈光。夏季的夜晚,天氣又悶又熱,只見三舅伏在桌上一邊翻閱書籍,一邊認(rèn)真地寫著筆記,汗水浸透了他的后背,他全然不知。我輕輕地下了床,準(zhǔn)備找來毛巾遞過去,這時幾只蚊子“嗡嗡”作響,努力盤旋在三舅的肩膀上,我毫不猶豫一巴掌拍過去,驚動了三舅,但他不在意地用毛巾擦了汗后又埋頭工作起來,當(dāng)我重新上床睡覺時,只聽得時針“當(dāng)當(dāng)”地敲了十二下。三舅的這種廢寢忘食的工作情懷深深地印烙在我的心里。<br></h3> <h3> 驚風(fēng)飄白日,光景西馳流。</h3><h3> 時光就像太陽和月亮一樣地穿梭來去,無法把握,也無法挽留,余下的只有遠(yuǎn)去的舊人故事那許多的無奈和遺憾。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舅舅們的平凡言行時刻陪伴著我,為我撐起了蔚藍(lán)的天空,指明了人生的航標(biāo),勾勒了瑰麗的風(fēng)景線。</h3><h3> 定格在兒時記憶里的陳家渡口,已經(jīng)在人們的生活中慢慢地淡去,并很快又從外婆家那高高的河堤下的沙灘上,永遠(yuǎn)地消失了。如今,代替陳家渡口的卻是一座寬闊的大橋橫跨南北兩岸,就像一條七色彩虹掛在空中,美麗耀眼。</h3><h3> 昔日的陳家渡口,多少依依惜別的畫面和多少煙雨迷蒙、酸甜苦辣的景致,全都隨著紊亂的擺渡腳步,伴著船上發(fā)動機(jī)那“突突”的響聲,消失在人們堅毅的記憶里,而這些不經(jīng)意的畫面將永遠(yuǎn)成為經(jīng)典的鏡頭。盡管如此,陳家渡口那根長長的擺渡纜繩卻始終緊緊地系在我的心海上,只要我輕輕地拉動它,陳家渡口的畫面總能清晰的來到眼前!</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城市|
长顺县|
龙江县|
房山区|
兖州市|
西吉县|
长子县|
中西区|
铜川市|
社会|
奉化市|
金门县|
财经|
融水|
繁昌县|
绥滨县|
高陵县|
吉安县|
广德县|
东宁县|
神池县|
华池县|
宜宾市|
新乡县|
南平市|
静海县|
马公市|
渝中区|
京山县|
镇江市|
墨江|
望谟县|
新沂市|
台北市|
东安县|
宁海县|
江门市|
满洲里市|
祁东县|
阜新市|
邓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