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3年,合興公社各大隊的我們一起走進沙洲中學,1975年,我們編入同一教室,有了共同的名字一一沙洲中學寫作班,從此我們成了一生的同學,一生的兄弟姐妹。同學,這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緣分。</p><p class="ql-block"> 難忘啊!在那特殊的年代,我們一起同窗學習,一起學工學農,一起野營拉練,一起參加開挖沙中游泳池,《戰地黃花》格外香,至今仍保留那純真的記憶,今日回味,別有一番情趣。</p><p class="ql-block"> 四十三年,四十三年我們不是不聯系,而是一直未忘記,生活會帶走很多東西,卻帶不走同窗的純真情誼,相信,這份濃濃的同學情誼已經成為了溫暖我們的感情礦藏,成為我們生命中最厚重的一生擁有,真是歲月靜好,情誼不老!</p><p class="ql-block"> 人這一輩子,說來容易,聽來簡單,做起來真的很難很難……我們要好好珍惜這次同學群友聚會,這是參加聚會同學們的肺俯之言。</p><p class="ql-block"> 合上美篇,我們仍天各一方;打開本美篇,我們依然在一起。 同學群友們,時間過了四十三年,也許留給我們大家的不再有四十三年,愿我們多保重,常聯系,毋相忘。祝每位同學健康快樂,祝福每個家庭幸福平安。</p> <p class="ql-block"> 目 錄</p><p class="ql-block">一、 我們這個群</p><p class="ql-block">二、 同學群友聚會感悟</p><p class="ql-block">三、 難以忘卻的紀念</p><p class="ql-block">四、 我們這群老頭老太</p><p class="ql-block">五、 208、209宴會廳</p><p class="ql-block">六、 花絮</p><p class="ql-block">七、 很多年后,我一回頭,老同學,你還在 ……</p><p class="ql-block">八、 找個理由見同學</p><p class="ql-block">九、 雜說聚會</p><p class="ql-block">十、 后記</p> 一、我們這個群 <p class="ql-block"> “75驛站″、“聞雞起舞寫作班″群同屬沙中75屆寫作班微信群,建群三年左右,在大家的呵護下,她已成了我們沙中75屆寫作班自已的家園。今年春節前,有同學建議群內同學聚一下,三月中旬,諸多熱心同學再次提議群內同學聚一下。同學們總結了各地同學聚會的的成功得失及聚會亂象,提出本次群內笫一次聚會,須建立在人人都是主人,費用AA制基礎上,參加者方便、有時間、開心快樂為前提的自愿參與,這樣無需還人情帳、省錢省心有尊嚴,對因故不能參加者不問為什么,辦個真正寬松而又開心的聚會。6 月10日下午,特邀俞老師、俞師母,10位女生,19位男生,如期緣聚在合興大南水街“一品家味″。</p> <p class="ql-block"> 一次成功的聚會,總離不開家人的支持。這里,再次感謝各位同學的愛人、兒女對本次聚會的支持!這次群友同學聚會,感人的故事感動著我們每一位。</p><p class="ql-block"> 許建宏,為了這次聚會,兒子助力,協調安排好廠內工作。為了不誤時,建宏他6月9日乘飛機飛回,這能用金錢來衡量嗎?不能,這叫情誼無價!</p><p class="ql-block"> 陳國強,蘇州大學的某學院院長,整天忙于學院大小事務,在群內一得到要聚會的信息,“我參加″,不假思索的報了名。他說,忙,不是理由,同學的召喚,這是軍令。他,還是那樣樸實無華,他人面前從不顯闊,這就是同學!</p><p class="ql-block"> 曹國章,原本因身體原因,要6月20日后方可參加社交宴席,但他沒猶豫,我報名參加,這叫真情啊!</p><p class="ql-block"> 丁敏,這陣在上海帶外孫女,前二天小寶連續高燒還沒降下,女兒說,老媽你放心去,同學聚會一次不容易,臨陣不可退卻!</p><p class="ql-block"> 王中華,整天忙于事務,忘了報名,當天下午,他來了,給了大家一個驚喜。“今天的費用我包了,這是我帶來的酒。"可AA制的宗旨不能改變,心意,大家領了。</p><p class="ql-block"> 鄔勤芬,原不在群里面,9號下午還在蘇州辦事,10號能否回張家港還不知道,一得到消息,立馬與丁敏加了微信,連說,我一定設法趕回參加聚會。聚會席間,我忙著向她道歉,按禮儀,應提前3天告訴你,臨時拉夫,太不禮貌了。她毫不介意地說能趕上聚會真高興!</p><p class="ql-block"> 我們由衷地對你們說,本次聚會因你們而精彩。在這,更要感謝鄔玉芬、劉紀南同學,二位雖沒開通微信,但得到消息后都參加了聚會,真是大愛無疆!</p><p class="ql-block"> 在西安的高岳興同學看到群內要聚會的信息后,激動不已,很想與會,無奈因工作和其他原因,不能如愿而至,遺憾一次吧,下次一定參加,他還建議下回聚會的時間。放心吧,方便遠道同學回鄉聚會是聚會安排的第一要素,期待大家下次相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前排左起:</span> 蔣亞萍、譚菊紅、丁 敏、李惠英、李秀琴、繆玉秀、鄔玉芬、鄔勤芬、朱秀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排左起: </span>黃勤芬、錢新民、陳 軍、黃學文、楊和生、俞老師、何偉民、曹衛兵、朱良生、王中華、陸岳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后排左起: </span>劉紀南、朱學奇、朱國洪、黃正華、王桂興、陳國強、陸耀南、曹國章、姜德祥、許建宏</p> <h3> 所謂群者,自是以群分,方可為群!大家因為曾經相同或相似的經歷,出自同一片地域一一沙洲中學、75屆、寫作班,自是多了一份親近。同操一口沙上方言,交流自是輕松自然,不用拗口嚼舌;同窗半載,恰同學少年,書生意氣,高談闊論,反正扯牛皮也是不用上稅的,出了洋相也不怕人笑話,自是少了一層面具的遮擋,扯地一團和氣,聊地不亦樂乎!“聞雞起舞寫作班″群,就是這樣一個微信群。</h3><div> “早上好!人民日報微信的讀者朋友,今天是XX日……新聞早班車來了,這些要聞值得關注:”每天清晨,伴隨輕松悠揚的音樂,聆聽國章同學給我們送來的新聞,知悉國內外大事,十分愜意。很多人抱怨生活無趣,卻不懂得給自己,給他人生活增添色彩,正是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件一件地構筑了我們的生活質量。感恩有你,國章同學!</div><h3> 每天早晨一句早安,是永遠堅守的習慣。每天給大家送來的財經早餐,是可人放在心里對同學們的留戀。緣份萬千,我們不換,心心相印,我們不變,時光不老,我們不放。在這里道一聲,可人同學,你辛苦了!</h3> 二、同學群友聚會感悟 <h3><font color="#010101">曹國章:</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 本次聚會首先要感謝幾位熱心同學,是他們的付出,才換來了今天聚會的成功。暢聊中,同學們重溫四十多年前同窗情景,歷歷在目。我們在微信群里每天能看到各位老同學的相互問候或祝愿,她彰顯了我們同學之間的情誼十分珍貴,希老同學們永遠幸福,永遠安康!</h3><div><font color="#010101"> 有一種遇見,不曾邀約卻心有靈犀。有一種目光,不遠不近,卻一直在守望。有一種愛,不言相聚,卻不離不棄。有一抹情懷,如影隨形,細細歡愉。</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一朝一夕一種情,三言兩句說不清,時過境遷人不同,流年似水情誼濃。這就是同窗半載的依戀,這就是青蔥歲月的證明,這就是世界上最純最真的感情……同學情!</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我親愛的同學們,感謝你們陪伴的美好,讓我們珍惜永恒的緣份,祝福老師、祝福老同學彼此生活會更美好!</font></div> <h3><font color="#010101">陳 軍:</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很髙興參加這樣的同學聚會,感謝為本次聚會付出辛勞的幾位熱心同學。四十三載彈指一揮間,我們都從一個青春活潑的少年變成了頭頂白發的小老頭、小老太,同學們能相聚在一起說說過去、談談現在、想想未來,大家無拘無束無話不說,好似回到了純潔的學生時代,真心盼望我們下次能再這樣相聚。 </font></h3> <h3>陳國強:</h3><h3> 同學聚會非常開心,見面有很多話語要說,盡管我高中時話少,但許多小事真的難以忘記,歷歷在目,高中同學情誼最真摯,最真誠,看到同學在微信留言,早就要說說自己的想法,但要講的太多,難以用一段話來確切表達,同學之情情比天高,祝老師,同學身心健康,望常相聚。</h3> <h3>曹衛兵:</h3><h3> 昔日同窗行,今日白發迎。為生活四處奔波,為家庭任勞任怨。四十三年的酸甜苦辣,都印在你的臉上。今日聚會,不求爛醉如泥,只求健康永遠,聽聽老同學的聲音,看看老同學的面容。六十歲才匆匆別過,七十歲又漸行漸近。你我還有八十歲、九十歲和一百歲,爭當最后一個守群人。</h3> <h3>丁 敏:</h3><h3>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進入了花甲之年,兩鬢斑白的我身在異鄉特別思念老家,之前上班忙工作,現在退休圍著子女轉,回鄉的次數一年到頭寥寥無幾,鄉音對我來說就是美麗動聽的音樂,聽聽鄉音漸漸成為一種奢望。
同學情是最純最美的情,我們在最美的青春年華相遇相識同窗共讀,畢業后各奔東西求學業求工作求生活,歷經千辛萬苦都不易。如今的你我他她已是“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應是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該玩的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老同學,我在他鄉想你們了,你們是否也想我呢?
同學情不因為你的地位有多高財富有多大學問有多深可以顯擺,現在的同學誰也不缺吃少穿,唯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AA制聚會體現了人人平等、人人是主人、人人有尊嚴,是同學聚會的最佳模式,是同學聚會的不二選擇。同學像久別重逢的老友,更像離家多年的兄弟姐妹,相見一杯清茶兩口薄酒幾碟小菜足矣,毋需豪門盛宴,只求相見。四十三年的風風雨雨,歲月刀刻傷了我們的容顏,唯有同學情駐心間永遠不變,這是心與心的交流,也應是心與心的相聚。
感謝群主學奇同學牽頭組織本次寫作班群聚會,要不是他,我們寫作班真不知何時才能有這么多同學參加聚會呢。感謝勤芬為我們留下了精彩的瞬間;感謝岳虎為我們買酒買水果,你買的小番茄太新鮮太甜了;感謝亞萍這個財政部長;感謝點菜大師國洪為我們點菜;感謝國強,當我提出讓你開車我們五個一起去看長江好么?你,堂堂蘇大院長二話沒說開車帶我們就去了,你的低調踏實沉穩給我們同學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謝律師中華同學,本次聚會你沒有報名,當我正想打你電話時,你突然空降了,一進聚會包廂就說“本次聚會我買單″,滿滿的誠意啊!只因我們定下AA制,宗旨不能改變;感謝鄔勤芬同學,盡管我9號晚上才打電話通知你,你第二天帶著玉芬一起來了,還給大家帶來了可口饞人誘人的櫻桃,這就是同學情,要么不聯系,一聲召喚立馬現身;建宏同學為搶時間趕乘飛機飛回參加聚會,為你點贊;還有國章,你因為特殊原因要6月20號以后才能接受參加各種宴請,得知征求大多數同學意見聚會定在6月10號后,你克服困難率先報名;感謝參加聚會的所有同學,有你們真好,我們下輩子還做同學!
愿我們的老師健康長壽!愿我們同學友誼地久天長!最后引用建宏同學經典語錄:我們同學拄著拐杖也要聚會,期待大家明年再相聚!<br></h3> <h3>何偉民</h3> <h3>黃勤芬:</h3><h3> 每次的相聚都是一種緣分都有一種感動,四十三年風霜雪雨的洗滌與蒼桑歲月的磨礪,使我們更深刻體會到,同學的情最真,同學的意最濃,同學的愛最無私。</h3><div> 四十三年前我們青春活潑,有多少難忘的情景還栩栩如生,四十三年來我們努力過好每一天,在平凡的日子里有著不平凡的收獲,活出我們各自的精彩人生。</div><div> 短暫的歡聚我們仿佛又回到了天真活潑的學生時代。</div><div> 短暫的歡聚給我們的人生抹上了濃重而精彩的一筆,同學們歡聲笑語暢所欲言,我將這份感動與歡樂定格為永恒,用鏡頭記錄下這精彩的瞬間,當我們真的老了走不動了翻開這溫馨的畫面心中滿滿都是回憶和幸福感。</div><div> 歡聚是短暫的,情誼是永恒的,期待著我們沙中75屆寫作班的再次相聚。祝福我們全班同學和俞老師健康長壽!開心快樂每一天!</div> <h3>黃學文</h3> <h3><font color="#010101">姜德祥:</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 非常感謝幾位熱心同學組織了本次加深情感的聚會!感謝勤芬的美拍,給我們留下了永恒的回憶。</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時光飛逝,眨眼間便是43年了!猶記得多少青春曾為伴,多少時光惹人憐!</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歲月無情催人老,但青春的回憶永不磨滅,同學的情誼永遠難忘!</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如今,我們帶著43年的印痕,老同學重聚在一起,開懷暢談。我們雖不再有年輕時的蓬勃朝氣,也不再有年少時的青春浪漫,但43載歲月的沉淀,使我們同學友情之泉更深、更濃、更純、更美、更甜!愿同學常相聚,情深更綿長!</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h3>蔣亞萍:</h3><h3> 梔子花開正濃時,一場青春的離別也伴著花香而至。梔子花是畢業之花,這個季節有喜悅,也有無奈。帶著那永恒的約定,含笑說再見,青春永不散。</h3><h3> 光陰好似流水飛快,日日夜夜將我們的青春灌溉。四十三年的時光就好像彈指一揮間,同學們讓我們沿著梔子花的香味去尋找我們的同窗友誼。四十三年來或許我們很少聯系,各自迷失在人海中,但我們沒忘初心,偶爾也會想起那彌漫著花香的操場,那段淡淡的青春,那些心真情深的老時光。期待著明年我們再相聚。 </h3> <h3><font color="#010101">李秀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四十三年前我們有緣同窗半年,四十三年后我們又緣聚在一起,憶過去、談工作、聊生活,非常開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各自都要保重身體,期待著再相聚,愿我們的同學情誼地久天長。 </font></h3> <h3>李惠英:</h3><h3> 聚會雖過去,但那情景卻已深深印在腦海中,好激動,好感動,拍照握手敬酒,暢所欲言,有一種特親近感覺,大家不受拘束沒有距離。</h3><h3> 盡管與會的老同學中有許多都很優秀,但他們都不弦耀顯闊自己,那低調踏實沉穩,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幾位同學路特遠,百忙之中還開車坐飛機如期參加聚會,真是情誼無價,我想這就是常說的同學情啊!她是一份真摯的情,她是一份難忘的情!老同學們,今生有你們陪伴真好,也是我的榮幸。</h3><h3> 親愛的同學們,四十三載已過,我們現已鬢角染霜,顏容滄桑臉上皺紋成花,時光一去不復返再也回不到從前,讓我們珍惜當下,握住幸福,拋開煩惱,放飛心情,自己的快樂自己找哦!</h3><h3> 祝福俞老師和我們全班同學健康長壽,快樂開心每一天,真切期待下次再這樣相聚哦! </h3> <h3>陸岳虎:</h3><h3> 43年前我們有緣同窗共讀,43年后我們有緣相聚水街,感謝群主、丁敏、國洪、勤芬、亞萍同學,是你們的付出促成了這次水街歡聚。</h3><div> 水街歡聚同學相見,分外親切,激動之情難以言表,相互問侯相互祝愿,千言萬語盡訴衷腸,同學之情重比泰山!</div><div> 曾記否,恰同學少年意氣風發,憧憬未來暢想理想。如今我們老頭老太雖頭頂白發,但仍精神煥發風韻不減。</div><div>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們大家都已六十開外,兒女己成家,煩惱事應腦后拋,樂得自在逍遙,常到外面走走跑跑,健康身體最重要。盼同學常聚,再把豪情放。</div> <h3>陸耀南:</h3><h3>同學聚聯是真情!
你談我言通友情!
舉杯同祝大家福!
老似少年笑樂樂!<br></h3> <h3>劉紀南</h3> <h3><font color="#010101">錢新民:</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青春年少共讀半載,四十三年彈指揮間。蹉跎歲月難以忘懷,同學之情猶如昨天。回想過去,無不讓人倍感同學之情的情深意長,她是春日的雨,夏日的風,秋日的果,冬日的陽。同學之情沒有世俗的嘈雜,沒有利益的紛爭,她純凈,質樸,真誠。老同學們,我們懷念從前,我們很想過去,雖好久不見,但牽掛仍在,雖聯系不多,但關系不斷。老同學之間不在于遠近,而在于永遠;不在于距離,而在于真心。老同學是一生的伙伴,老同學是一世的緣分。 </font></h3> <h3>繆玉秀:</h3><h3> 難得的AA制聚會,人人有尊嚴,回味無窮,永遠的留念!</h3> <h3>譚菊紅:</h3><h3> 我們是今生永遠的同學!同學是不解的緣,正是因為有了同學這些濃濃的念想和這份延續多年的情緣,大家一路走來,才越走越開闊,越走越穩健,越走越舒暢!
祝同學們在今后的日子里,年年平安、歲歲如意!<br></h3> <h3>王桂興:</h3><h3> 同學相聚,感慨萬千,回憶曾經的面容正如有首歌所唱:時光留不住,春去已無蹤,潮來又潮往,聚散苦匆匆,往事不能忘,浮萍各西東,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h3><h3> 讓我們留住青春記憶,不忘同學過去的美好時光,珍惜現在的每次相遇,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h3> <h3><font color="#010101">鄔勤芬:</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有一種感情叫血濃于水,有一種牽掛叫拳拳在念,有一種愿望叫葉落歸根,有一種深情叫同學情。</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 43年彈指一揮間,昔日風華正茂的我們已是鬢發灰白的老人。曾記否,我們一起課間玩鬧;我們共同上課聆聽老師的教誨和刻劃在課桌上的三八線?總以為同學的容顏只會在夢中相見,沒曾想隔斷的情緣在43后得以延續。讓我們以夕陽無限好的豪邁心境,以健康快樂的豁達心情,相互珍惜,相互扶持奔向花甲、赴約古稀,問鼎期頤,讓純潔的同學情如江水源遠流長,似高山綿綿不絕。</font></div> <h3>鄔玉芬:</h3><h3> 雖然9號才得到聚會的消息,第二天我毫不猶豫地參加了這難得的聚會。AA制真好,不用看他人的臉色,自已的事大家都去精打細算,不講排場省錢。老同學走到一起敘不盡聊不完,說說笑笑,非常開心。這樣的聚會特好,以后每年還是這樣聚,大家都愿參與。</h3> <h3>許建宏:</h3><h3> 離學校43年,同學們再次相聚,是令人難忘、高興、激動的日子。</h3><div> 這次大家相聚的時間雖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但我覺得很快樂,很開心,心里由生若干年后,哪怕拄著拐棍也要與同學們聚聚之意。我由衷地感謝這次聚會的發起同學所做的工作,付出的努力。</div><div> 不擺闊、不顯貴、不自卑,同學相見格外親。當年我們在寫作班一起只有短短半年的時光,畢業后各自走上不同的崗位,雖然平時聯系不多,但我們始終保持著真摯的友誼!我相信同學們都和我一樣,將把這份純潔的情誼伴隨我們走向花甲之年,直至生命的終點!</div><div> 祝老師和同學們幸福安康,萬事如意!</div> <h3>楊和生:</h3><h3>光陰荏苒,</h3><h3>歲月如歌。</h3><div>當年校園青澀的你我,</div><div>如今已是兩鬢斑白容貌變。</div><div>四十三載彈指一揮間。</div><div>曾記否,</div><div>校園“青春之歌”響耳邊;</div><div>”新沙中”激揚文字展風彩?</div><div>現如今,</div><div>夕陽余輝照,</div><div>兒孫已滿堂。</div><div>我們這輩子打拚已無憾。</div><div>同學們,</div><div>揚起頭,</div><div>挺起胸,</div><div>莫負時代好春光,</div><div>人生路上往前邁。</div> <h3>朱國洪:</h3><h3> 回想起四十三年前的我們,不由感概萬千,浮想聯翩,仿佛就在昨天。</h3><h3> 我們告別校園,走向社會,在不同的崗位從事不同的職業,精心經營著各自的家園,同時也為社會添磚加瓦,貢獻力量。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從節衣縮食到衣食無憂的全過程,可以說酸甜苦辣,五谷雜味都有感悟。</h3><h3> 6月10日聚會當時的場景,有的握手擁抱,有的竊竊私語,有種說不盡道不完的感覺,紛紛拍照留念,酒桌上暢所欲言,相互敬酒,重敘往日友情,傾訴生活苦樂,盡享重逢喜樂,至今歷歷在目。相逢雖短暫,真情卻永存。</h3><h3> 我們留不住時光,鎖不住華年,唯有真情銘心間,感謝老師和同學們的真心陪伴,祝老師同學身體健康,生活愉快,期待著下次再相聚。 </h3> <h3>朱良生:</h3><h3> 再熟悉的人,不來往也會陌生,再深的感情,不去呵護也會變談,同學之間的感情也是一樣,這樣平等的聚會好!</h3> <h3>朱秀琴:</h3><h3> 6月10日,在我們畢業43年時同學們匯聚在一起了。衷心感謝為這次聚會操心的熱心同學、向遠道趕回參加這次聚會的同學致以深深的謝意,尤其要感謝黃勤芬同學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相片。同學情值得我們用一生去眷戀,有同學陪伴真好,愿我們的同學情誼地久天長。我真心希望年年有這樣的AA制聚會,順祝老同學們幸福安康!</h3> <h3>朱學奇: </h3><h3> 前世相欠,才有千年修得今生沙中相遇。不忘初心,情深義重方值得老同學永遠珍惜。無論走得動聚聚也好,還是拄著拐杖還要相聚也罷,大家相約沒有告別可誰都不許悄悄的離去!</h3><div> 我們老同學之所以喜歡在一起相聚,是因為大家心里沒有什么級別的高低、身份的差異,有的是共同的回憶、共同的話題,哪怕是互揭老底、也能證明彼此是真正的知己。把話說穿了說透了,才能領悟到我們聚會的實際意義:除了我們在一起,又有誰還會想起那些年的那些事、還有那一群互不說話,卻又風華正茂的俊男靚女?</div><div> 衷心期盼我們60歲70歲常聚聚,80歲、90歲有聯系,100歲后會有期,祝同學們都健康長壽!</div><div><br></div> 三、難以忘卻的紀念 <h3> 這是保存、珍藏了43年的沙中一寶,據說也是沙洲中學的第一份油印小報,由七五屆寫作班、文藝班合辦,實際由寫作班組稿、編輯、刻寫蠟紙。刊名“新沙中"由老校長張鳳樓先生書寫。我記得當時小報與東萊中學、乘航中學等其他中學編印的小報作相互交流,可惜由于種種原因,"新沙中"和其他中學的交流小報我未能保存至今,實屬遺憾。好在和生同學分贈的“新沙中”復印本,帶我們重回了那激情燃燒的芳華歲月,重拾美好的回憶。</h3><h3><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d4RDtjL254_HNk2jiGcVcQ"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我與“新沙中″的一段難忘機緣 楊和生</a></h3> <h3> 看到這張圖片,不禁讓人思緒萬千。在那特殊的年代,我們高中分班、畢業分手時,或道聲再見,或留下祝福短句,或默默離別,而這保存了40年的筆記本上的贈言,似乎有些……1975年,沙洲中學高中同學的衛兵、國璋(現名國章)同學,畢業后回鄉務農,分別擔任了各自生產隊的會計,工作中倆人進一步加深了友誼。恢復高考制度后,衛兵同學有幸考取了“蘇州地區師范″(1978年3月8日一1980年1月)。衛兵就學前夕,國章贈送了筆記本,留下了這寶貴的一頁。衛兵不負同學、同事、朋友之望,苦心攻讀,畢業后走上教育崗位,如今已桃李芬芳滿天下,這如今看來土了不能再土的筆記本,卻是同學友誼的見證,價值連城!</h3> 四、我們這群老頭老太 <h3>1 老頭老太,手機一臺,</h3><div> 聊聊微信,抒抒情懷。</div> <h3><br></h3><div>2 早晨醒來,開機望外,</div><div> 昔日同學,線上全在。</div> <h3><br></h3><div>3 難忘友誼,四十三載,</div><div> 十八里路,走過這代。</div> <h3><br></h3><div>4 當年帥哥,須發已白,</div><div> 曾經淑女,風韻不再。</div> 5 身輕心閑,萬事放下,<div> 哼哼哈哈,啥都看穿。</div> <h3>6 年少蹉跎,老了逍遙,</h3><div> 昔日恩怨,皆付冷淡。</div> <h3>7 有張小床,有點小錢,</h3><div> 一天三頓,快活無邊。</div> <h3>8 三更夢起,五體不煩,</h3><div> 面對美景,笑得平安。</div> <h3>9 山水相依,老妻作伴,</h3><div> 父母遠去,兒孫星散。</div> <h3>10 各種消息,網上轉載,</h3><div> 是真是假,自己量裁。</div> <h3>11 刷刷圈子,好似皇上,</h3><div> 點贊評論,似閱奏折。</div> 12 也想旅游,家事無奈,<div> 也想瀟灑,尾巴拖帶。</div> <h3>14 看看文章,寫寫評論,</h3><div> 亂說三七,別人不怪。</div> <h3><br></h3><div>13 你秀舞姿,他嗮九寨,</div><div> 談天說地,喜笑顏開。</div> <h3>15 我們這代,命運多舛,</h3><div> 諸多煩事,靜自涼快。</div> <h3>16 細細算來,六十開外,</h3><div> 人生幾何,逍遙自在。</div> <h3><br></h3><div>17 該吃該喝,該玩該拽,</div><div> 多多保重,健康愉快!</div> 五、208、209宴會廳 <h3> 同學聚會,這個承載了許多美好回憶的活動,曾經是追憶青春歲月美好時光,回顧學生時代純潔友誼的代名詞。故有我們當初相識,非因權勢和財富;我們今天相聚,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共識。一旦聚會變成吹牛會、攀比會、關系會,完全失掉同學聚會原有的純真和歡樂,它不僅不能喚起對美好時光的依戀,反而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br></h3><div> 沒錯,我們都還是原來的那個人,可千萬不能沒有了原來的那顆心。</div><div> 無疑,漫長的歲月刀刀改變了我們的容貌,不過仔細分辨,我們都能認出來彼此,眉眼,笑容,舉止,習慣,年少時的記憶總是那么的深刻,那么的不可磨滅。</div><div> 最可怕的事: 不是歲月讓一個人變胖了,變老了,變得外表不一樣了,而是,它改變了一個人是非分明的心,一個人錯對分清的心,一個人向善護弱的心!</div><div> 縱觀各處同學聚會,包括我們寫作班,往往混得好的,對過往避口不談,有些高談闊論,然阿諛奉承者追捧圍繞著,極盡媚相;混得不好的,沉默不語,一大群人敷衍冷淡著,心底著涼!</div><div> 要知道上學時的我們,沒有層次,沒有高低,沒有等級之分,因為我們是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 </div><div> 現在的我們,大多不忘初心,心境依舊,有些卻已不再當初了……</div><div> 所以我們別再妄想著:所有同學彼此都親密無間,沒有距離;別再奢望著:所有同學彼此暢所欲言,沒有顧忌!</div><div> 我們說著交際的話,喝著應酬的酒,帶著應付的笑,卻再也走不進彼此的心……</div><div> 因此,我們要盡力做的是,同學聚會,聚的不只是一小群的人,而應是大家的心;我們如今應盡力做的是,同學聚會,聚的不只是外放的笑聲、庸俗的笑料,而應是內在的心聲;我們更不該做的是,同學聚會,聚的是重逢的酒菜飄香,散場后的感觸凄涼! </div><div> 相信大家喜歡的是一個有交流、有內容、有回憶的同學聚會,而不是一次沒有感覺的流水席。聚會應是大腦的交流,而不是腸胃的飽福。況且,同學之間的情誼不在于一次聚會,更在于平時點點滴滴的交流溝通和關心。</div><div><br></div><h3><br></h3> <h3> 同學聚會聚什么,怎么聚?2016年9月18日,部分同學就聚會的可行性、延續性進行了探討,還是在這208號宴會包廂,大家發表了各自看法,大多數同學認為,同學聚會是通過尋找曾經的記憶、相聚進一步聯絡感情,加深友誼,聚會不是聚餐。大多數同學認為,同學聚會費用采用AA制是最好的選擇,因為AA制它舍棄了部分同學的自卑心態,大家與在校一樣同坐一條板凳;它使炫富顯貴者無機可乘;它與輪流作東的“AA″制本質不同,相互間沒有攀比性和尷尬的真心不想去但又不去不行的“人情″面子觀。本次聚會是上次的延續并擴大到全體群員參與,得到了與會者的認同,與會者寄希望明年起象這樣的AA制聚會每年搞一次,應該說是可行的。</h3><h3><a href="http://www.xsjgww.com/68uukbv?share_from=self&v=4.4.3"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2016年9月18日小聚</a></h3> <h3> 由“小八辣子″說開去</h3><div> 同學聚會前,常聽到“小八辣子"一詞。小八(巴)辣(臘)子者,指的是沒有權勢和背景的小人物,此語來自于蘇北話。又翻查有關詞典,對“小八辣子”是這樣解釋的 :無名小卒,八,兵的的下面二筆,指兵。辣子,瘌子;蘇南及滬上俗語。</div><h3> 記得2016年9月18日部分同學AA制小聚前,亞萍、黃勤芬、丁敏、我及耀南等同學針對寫作班現狀,議及怎樣才能將聚會良性持續下去時,亞萍、黃勤芬都說她倆當時是“小八辣子”,我說:聚會需要熱心同學出來搞,無關乎當時你是普通同學還是組長、課代表、班長或團支部書記。丁敏說,當時試卷上的成績單都已不再重要,唯有笑容才是最真實的。</h3><div> 今年年前年后,偶又聽到幾位同學自稱當時在班上是小八辣子。我想,這樣表述的同學,不外乎有這幾種想法:一是過去同窗時我是小八辣子,今日聚會無需我去操心。二是同窗時我是小八辣子,現聚會我出頭露面似乎不妥。三是告訴大家,過去我是小八辣子,現今我是個人物。我以為,過去你是無名小卒也好,今天你是社會普通一員也罷;過去你是小人物也好,今天你是學富五車、達官貴人、富甲一方也罷,大家過去是同學,今天是同學,將來也還是同學。同學關系與你是小八辣子還是風云人物無關。如今你若仍是小八辣子請不要自卑,若官運亨通、富了流油也請不要高高在上,因為同學需要的還是過去的同學。</div><h3> 沙中75屆老3班陳永林(副師級)同學常說,無論你官大官小,你瞧不起同學同學更瞧不起你,有多少同學求你幫忙?我師范一同學,他家產過億,可他常說,至今沒有哪個同學到我家門前來討過飯。曹國章說,與陳國強在一起,你如果不是先前知道他的身份,根本看不出他是學院院長。這些同學,在他們看來,過去或現在,都是小八臘子同學。是的,同學就是同學,也只是同學,而且若還是如同窗那時的同學,你不受人尊敬也難。反之,你要同學彎腰仰望你,不挨罵才怪。</h3><h3> 一個班級,一個單位,由無數個小八辣子組成,就讓我們做一個受人尊重的“小八辣子"吧!</h3> <h3>何偉民:</h3><h3> 今天我們自已辦酒自己來,是同學情懷讓我們聚在一起,這樣很好!</h3><h3>朱學奇:</h3><h3> 請大家舉起酒杯,首先祝與會的俞老師、各位群友同學身體健康!第二感謝在外生活、工作的同學遠道趕回參加聚會!最后祝我們的師生情、同學情天長地久,與日月同輝!干杯!</h3> <h3> 相知是天意,相識是人意,相加便是友誼,有情便有意,我們能聚在一起,因為心有靈犀。</h3> <h3>姜德祥、朱良生、朱學奇、楊和生、王中華傾心交流著。</h3> <h3>誰高誰低,</h3><div>誰上誰下,</div><div>誰有錢沒錢,</div><div>這些都不重要,</div><div>重要的是我們現在都健康快樂!</div> <h3> 同學群里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同學群里來,收獲特別多。聚似一幅畫,逢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這里已包括,談的談,說的說,同學群里故事真不錯,請老同學們一起來,同學群里來做客!</h3> <h3>同舉杯,同歡笑,我們相伴夕陽紅。</h3> <h3>鄔勤芬、丁敏、鄔玉芬、朱秀琴忙于照相留念!原來她們四人都是當時七大隊的。</h3> <h3>鄔家姐妹與俞老師親切交談。</h3> <h3> 沙中田徑校代在一起。譚菊紅、丁敏,沙中田徑隊運動員。譚菊紅,100米、200米賽稱雄。丁敏,800米顯威。</h3> <h3>同學,親戚,同學,</h3><h3>是同學友情深,</h3><h3>還是親戚親情濃,</h3><h3>只有和生岳虎才知曉!</h3> <h3> 以后的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改變角色,從以賺錢為主改為賺身體為主,我們一定要健康幸福平安,期待下次相會。</h3> <h3>看這五朵金花,四十三年的厲練,仍改不了當初的稚氣。</h3> <h3> 43年聚會,你來或不來,都在這等你。你來或不來,都在記憶里。你來,多一次碰杯,多一次握手,一握就過半生!你不來,多一個祝福,多一個遺憾,遺憾也過半生!</h3> 六、 花絮 <h3>蔣亞萍: 今天的AA費可以收了嗎?</h3><h3>朱學奇: 等下核準了你再收。</h3><h3>蔣亞萍: 大概收多少?</h3><h3>朱學奇: 差不多100元。</h3><h3>蔣亞萍: 真省錢。</h3><h3>朱學奇: 花最少的錢辦最好的聚會,</h3><h3> 這是AA制的宗旨。</h3> <h3>晚上做夢,</h3><div>夢到了很多上學時候的人,</div><div>她們依舊是上學時候的樣子,</div><div>笑容依舊是那么純粹,</div><div>那么燦爛。</div><div>笑聲依舊是那么清脆,</div><div>那么純凈。</div><div>盡管見過現在的她(他)們,</div><div>但夢里,</div><div>依舊是曾經的她(他)們。</div> <h3>我們當初相識,非因權勢和財富,</h3><h3>我們今日相聚,不以成敗論英雄。</h3> <h3>同學,永恒的記憶!相聚,貴在心聚,相交,須保持距離。</h3> <h3> 對于這次參加聚會的老同學們來說,取得什么成就并不重要,因為每個人都在不斷地以各種方式、方法來證明自身的存在和價值。我們或許沒有必要去計較身份與地位的高低,也沒有必要去苛求財富的多少,只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彼此共處的時光就可以了。</h3><div><br></div> <h3> 同學們分別多年,相聚的瞬間,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大家熱情的參與是同學相聚的基礎,也是同學之間延續友情的機緣。歡樂自由、輕松愉快,是我們那個年代的主基調。</h3> <h3> 瞧這二位親熱的樣子,你或許還不知道吧,她倆是寫作班唯一的一對同學姑嫂、姑嫂同學!</h3> <h3>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沒必要攀比。風有風的自由,云有云的溫柔,沒必要模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 您認為快樂的,就去尋找。 您認為值得的,就去守候。您認為幸福的,就去珍惜。依心而行,無憾今生。 </h3> <h3>我們還是十八歲,姐妹倆擺了個造型,臭美了一回!</h3> <h3>我倆也顯擺一下!</h3> <h3> 這二位站在一起高矮好象不怎么顯眼,與全體女同學在一起可就鶴立雞群了!</h3> <h3>俞老師、師母與“敏兒”在一起。</h3> <h3><font color="#010101"> 老同學,路邊的野花不能采喲!</font></h3> 七、很多年后我一回老同學你還在 <h3><font color="#167efb"> (文 來自于網絡)</font></h3> <h3> 我喜歡那么一種友情,不是那么多,不是那么濃烈,不是那么甘甜,也不是那么時時刻刻,甚至有時候會用年計時;它是那么少,但卻是那么真,那么久長,難以忘懷。很多年后,我一回頭,老同學,你還在 ……
<br></h3> <h3> 有些人,走著走著進了心里,恰似故友;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淡出視線,難以交心;有些情,于歲月中,慢慢消融,不再刻骨銘心;有些人,于相交中,慢慢遠離,好像無影無蹤;有些事,于時光中,慢慢淡定,從此不再動心。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靠緣分,心與心相知靠真誠;人生若有二三好友,無話不談,不離不棄,可謂幸運。
<br></h3> <h3> 若悲傷有人分擔,又何嘗不是一種慰藉;若孤單有人陪伴,又何時何處不是心暖、心安。最真的感情永遠都是:死皮賴臉中破涕為笑,心甘情愿中不厭其煩。<br></h3> <h3> 老同學在一起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在這個人心里待過。有些人哪怕在一起一天,卻在心里待了一輩子;有些人即使在一起一輩子,卻沒有在心里待過一天。<br></h3> <h3> 老同學啊,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自己修身養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等于給自己打開了最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話,而是即使不說一句話也不覺得尷尬。
<br></h3> <h3> 老同學像塊晶瑩的寶石,需要用真誠去雕琢,用理解去保鮮,用溝通去修飾。同學,不一定要門當戶對,但一定要同舟共濟;不一定要形影不離,但一定要心心相惜;不一定要錦上添花,但一定要雪中送炭;不一定要天天見面,但一定要放在心里。
<br></h3> <h3> 習慣,是時間累積而來的一種動作。例如,愛人間常說:“我對你不再有愛,都變成了習慣了”其實,習慣并沒有什么不好:它讓你自然的去做,自然的去想他,自然的去愛他。當你已經不覺得自己在付出時,也許你覺得,你己開始習慣,有他陪伴在你的生命中那才是真的愛。老同學,好好的對待你已經習慣的那個人吧。
<br></h3> <h3> 沒有放棄,怎能擁有;不守寂寞,豈見繁華。人真正的魅力,不是你給對方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而是對方認識你多年后,仍喜歡和你在一起。也不是你瞬間吸引了對方的目光;而是對方熟悉你以后,依然欣賞你。更不是初次見面后,就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而是歷盡滄桑后,由衷傾訴:老同學,認識你真好!<br></h3> 八. 找個理由見同學 <h1> 文: 王 蒙<br></h1><h3><font color="#ed2308"> 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王蒙大作《同學頌 》(又名: 找個理由見同學)寫得真好!
</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 <h3>
找一個理由,和同學見一面,不為別的,只想一起懷念過去的歲月,一口老酒、一聲同學,熱淚盈眶。
<br></h3> <h3> 找一個理由,去和同學見一面,不管混得好還是混得孬,只想看看彼此,一聲同學,一份關切,情誼綿長。<br></h3> <h3> 找一個理由,去見一見同學,時間一年又一年,青春已逝,年華已老,一聲珍重,一句祝福,感同身受。<br></h3> <h3> 找一個理由,去見一見同學,這是我們最信任的人,用碗喝酒,大聲唱歌,一聲兄弟,一生朋友,地久天長。<br></h3> <h3> 有同學在的地方,無論是鬧市還是鄉村,都是景色最美的地方。大家坐在那里,說著過往,拍著胸膛,摟著肩膀,如同看到了彼此青春的模樣。因為同學,讓我們找到了過去的萬丈光芒。<br></h3> <h3>
有同學在的地方,無論是大魚大肉還是小菜小湯,都是讓人沉醉的地方。你我端著酒杯,不說話,頭一仰,全喝光,那種感覺只有你我能夠品嘗。因為同學,讓我們忘卻了工作的繁忙和慌張。<br></h3> <h3>
同學是前世的債,這世的情,常來常往,格外芬芳。<br></h3> <h3>
有同學在的地方,就是景色最漂亮的地方。<br></h3> 九. 雜說聚會 <h3> 43年風霜雪雨,43年千變萬化,唯有老師恩、同學情不變。今天所有同學群友們放下工作,拋棄家務前來一聚。可見老師恩、同學情在大家心中的份量。即使由于各種原因沒能前來的同學,相信他們的心也早已飛來。這就是同學!同學,是一段難忘的芳華歲月,是一壺醇厚的陳年老酒!曾經的苦讀成為回憶,曾經的打鬧成為記憶,曾經的私聊成為追憶,曾經的恩怨全部失憶。今天相聚,一張張陌生而熟悉的面孔,一個個開心而燦爛的笑容,將成為腦海里永恒的印記!<br></h3> <h3> 一別四十三載,大家各奔前程, 各自在不一樣的時刻、不一樣的空間,人生經歷不一樣、際遇不一樣、環境不一樣,職業不一樣,但都成就了不一樣的成功失敗和輝煌,十分值得可喜可賀!</h3><h3> 這次聚會同學群友們最大的一個感受是;應該每年一次大聚會,是呀,我們還能參加多少次這樣的聚會呀,樹木、花草尚需定期澆水。我們還是能聚就聚吧,為了這天的相聚,也為了昔日的相伴,更為了今后的牽手續緣。<br></h3> <h3> 作為同從沙洲中學畢業的學生,誰的學業背景也沒有比誰牛掰多少,畢業后每人所選擇的生活方式和職業也是林林總總,并沒有高下之分。你喜歡喧鬧,我偏愛寂靜;你要混跡廟堂,我偏偏心系鄉村田野。我們只是選擇不同,分工不同,意愿不同。你覺得追名逐利才是人生真諦,可我就是對此嗤之以鼻。來聚會,來敘舊,我們該了解的是彼此不同的多樣人生,我們該談的是過往流年也沖不滅的真心真情意,我們沒有貧富高低貴賤,只要精神是富有的,靈魂是高尚的,感情是真摯的,那么就是該被我們所愛重的。不要拿高官厚祿那一套來炫耀了,真的就像沒見過世面、小家子氣的毛孩子似的,不知道人的一生能夠多廣闊。《明朝那些事兒》結尾有句話是這樣寫的:“在我看來,成功的標準只有一種——用自己的方式去走完人生。”我很欣賞這句話。<br></h3> <h3> 其實,大家還是比較喜歡同學聚會的,要不然同學聚會怎能這么流行;<font color="#ed2308">真正的同學聚會,不談金錢,不炫耀自己的權力和財富,不傷感情,只談論歲月蹉跎,回憶美好的青春,珍惜同學的情誼,這才是真正的同學聚會!</font><br></h3> <h3> 現如今,有的同學為什么不愿意參加同學聚會呢?覺得無聊?害怕尷尬?亦或是其他的原因。但或許他們自己都無法說清楚拒絕的理由。
想象中的同學聚會應該是以聯絡感情、回憶青春、感恩老師等為目的,老朋友坐在一起敘敘舊,聊聊天,可現實并不是這樣。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同學聚會,在同學的描述里,只有攀比、炫耀、嘚瑟和奉承。
有多少人,在聚會前是滿心期待、心情雀躍地去參加;聚會結束,人走茶涼,只剩下滿滿的惆悵和失落,走在人群中,留下的都是孤獨的背影。因為這些,同學聚會在他(她)們的眼中,不再那么美好,甚至在聽到或者看到同學聚會這個詞,心里都會一顫。
我想,他(她)們所憧憬的有意義的同學聚會,不是為了攀比誰更有品味,不是為了炫耀我見識有多廣,更不是為了試探你過得好不好。而是感恩和慶幸,在我的青春時代,我最好的芳華里,有最好的你們相伴。
老同學,但愿以后收到了同學聚會邀請的你,都能毫無顧慮,輕松歡快,帶著滿心期待,重返那段校園時光,留下美好的集體回憶。<br></h3> <h3> 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相聚是短暫的,落幕也意味著新的開始,讓我們期待著下次更精彩的重逢!</h3> 十. 后?????? 記 <h3> 2018年6月10日,將成為我們沙洲中學75屆寫作班群參加聚會的每個人生命歷程中又一個值得終生銘記的日子。從此,記憶長河又多了一組溫馨的畫面,人生版面又添上一抹絢麗的色彩,寂寞的心靈更有了一份溫柔的牽掛!
是什么力量能把我們這群花甲之人集聚一堂呢?是同學之情,是曾經一起度過的芳華印痕在召喚你我來履行這遲到的43年的約定。我們曾經在一起哭過笑過調皮過,人生最美好的43年已成為過去式一一這就是生活!
這次同學群聚會由七、八位熱心同學發起,醞釀籌備歷時近一個月,為了辦好這次聚會,幾位同學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丁敏通過微信群、短信、電話告知群友,陸岳虎采購酒水飲料和水果,估菜師朱國洪盡心點菜,后期財務總管蔣亞萍管好AA費分厘不差,最終有31位群友的寫作班微信群,29位同學前來參加了聚會。
為辦好這次同學群友聚會,同學們熱情高漲,很多同學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只是策劃了一下。正是有了熱心同學們的無私奉獻才使這次聚會得以成功舉辦,才有了這“雞飛狗跳豬來叫″銘刻此光陰的美篇。沒有他(她)們,同學聚會很平淡;有了他們,聚會變得更精彩。當然,到會的同學們都值得點贊,因為沒有你們的參與,這些同學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無任何意義,更無黃勤芬同學拍攝的素材,她的一腔熱情也就暗然傷悲了。
人到花甲,遙想恰同學少年時分,令人心馳神往。流失的是歲月,不變的是同學之情。祝愿同學們心存的希望能如愿,奮斗的目標能實現,期盼的等候能出現,所有的付出都能兌現。
盡管聚會活動曲終人散了,但這次群聚會的意義卻非同凡響,同學群友們參與聚會,書寫感言,為編寫好群聚會美篇獻計獻策,將會一直存在于你我的心中。合上此美篇,我們珍藏了情誼與回憶,期盼大家再聚時,歲月雖往矣,同窗情依舊。
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讓我們懷舊的心,續尋深情厚意,讓不了情,通過微信,為你我他她復制幸福粘貼快樂,剪切煩惱刪除不幸。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一沙洲中學七五屆寫作班!<br></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附(一): 沙中75屆寫作班師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出生年月日(陽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寫作班師生出生年月(陽歷)</p><p class="ql-block">1 王中華 1958 01 01 狗</p><p class="ql-block">2 王友進 1958 01 05 狗</p><p class="ql-block">3 錢新民 1958 01 11 狗</p><p class="ql-block">4 李秀芹 1957 01 15 雞</p><p class="ql-block">5 俞老師 1936 01 19 豬</p><p class="ql-block">6 何岳明 1956 02 15 猴</p><p class="ql-block">7 陸根南 1956 03 05 猴</p><p class="ql-block">8 朱學奇 1957 03 08 雞</p><p class="ql-block">9 范玉英 1958 03 10 狗</p><p class="ql-block">10 譚菊紅 1955 03 25 羊</p><p class="ql-block">11 黃玉珍 1955 03 26 羊</p><p class="ql-block">12 朱國洪 1958 04 07 雞</p><p class="ql-block">13 陳祖平 1957 04 25 雞</p><p class="ql-block">14 曹國章 1959 05 14 豬</p><p class="ql-block">15 姜德祥 1957 06 06 雞</p><p class="ql-block">16 李惠英 1959 06 10 豬</p><p class="ql-block">17 曹衛兵 1956 06 18 猴</p><p class="ql-block">18 鄔玉芬 1956 07 04 猴</p><p class="ql-block">19 朱松才 1959 07 05 豬</p><p class="ql-block">20 朱良生 1956 07 17 猴</p><p class="ql-block">21 陳 軍 1959 07 27 豬</p><p class="ql-block">22 陳清芬 1957 08 14 雞</p><p class="ql-block">23 高杏琴 1957 08 15 雞</p><p class="ql-block">24 王桂興 1959 08 26 豬</p><p class="ql-block">25 丁桂興 1957 08 28 雞</p><p class="ql-block">26 鄔勤芬 1958 09 07 狗</p><p class="ql-block">27 許建宏 1958 09 24 狗</p><p class="ql-block">28 繆玉秀 1957 09 27 雞</p><p class="ql-block">29 張老師 1941 10 01 蛇</p><p class="ql-block">30 蔣亞萍 1958 10 01 狗</p><p class="ql-block">31 陸耀南 1957 10 02 雞</p><p class="ql-block">32 盧秀琴 1956 10 05 猴</p><p class="ql-block">33 何偉民 1959 10 12 豬</p><p class="ql-block">34 丁 敏 1957 10 24 雞</p><p class="ql-block">35 楊和生 1957 10 25 雞</p><p class="ql-block">36 朱秀琴 1956 10 26 猴</p><p class="ql-block">37 費桂秋 1958 11 01 狗</p><p class="ql-block">38 陸岳虎 1957 11 04 雞</p><p class="ql-block">39 劉紀南 1957 11 05 雞</p><p class="ql-block">40 陳國強 1957 11 07 雞</p><p class="ql-block">41 陸可人 1957 11 08 雞</p><p class="ql-block">42 黃勤芬 1957 11 09 雞</p><p class="ql-block">43 黃學文 1957 11 17 雞</p><p class="ql-block">44 范南興 1957 11 17 雞</p><p class="ql-block">45 何文華 1957 12 22 雞</p><p class="ql-block">46 高岳興 1956 12 26 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二): 寫作班同學原家庭住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蔣亞萍 1大隊 7隊</p><p class="ql-block">朱國洪 1大隊14隊</p><p class="ql-block">李秀琴 1大隊16隊</p><p class="ql-block">范玉英 1大隊16隊</p><p class="ql-block">陸可人 1大隊18隊</p><p class="ql-block">錢新民 2大隊 6隊</p><p class="ql-block">黃學文 3大隊16隊</p><p class="ql-block">高岳興 4大隊 3隊</p><p class="ql-block">姜德祥 4大隊 6隊</p><p class="ql-block">盧秀琴 6大隊 9隊</p><p class="ql-block">鄔玉芬 7大隊 4隊</p><p class="ql-block">丁 敏 7大隊13隊</p><p class="ql-block">黃正華 8大隊11隊</p><p class="ql-block">陳 軍 9大隊 2隊</p><p class="ql-block">王中華 9大隊 6隊</p><p class="ql-block">楊和生 9大隊11隊</p><p class="ql-block">費桂秋 9大隊11隊</p><p class="ql-block">陸根南 10大隊 3隊</p><p class="ql-block">丁桂興 10大隊 7隊</p><p class="ql-block">陸耀南 10大隊13隊</p><p class="ql-block">李惠英 11大隊 6隊</p><p class="ql-block">朱松才 12大隊 7隊</p><p class="ql-block">陸岳虎 12大隊14隊</p><p class="ql-block">曹衛兵 13大隊 1隊</p><p class="ql-block">曹國章 13大隊 3隊</p><p class="ql-block">王友進 15大隊 3隊 </p><p class="ql-block">朱學奇 15大隊13隊</p><p class="ql-block">陳國強 16大隊 4隊</p><p class="ql-block">陳清芬 16大隊 6隊</p><p class="ql-block">何文華 19大隊 3隊</p><p class="ql-block">黃勤芬 21大隊 7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三): 沙洲中學七五屆高中學生花名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政理班 班主任 陳官民老師 </span></p><p class="ql-block">李桂琴 陳建華 劉菊芬 聶 俊 朱桂南</p><p class="ql-block">張永才 刑蘭妹 申大虎 陶雪娟 錢 進</p><p class="ql-block">陳玉才 李根才 秦根寶 范松琴 蔣風英</p><p class="ql-block">宋保英 尹 芳 蘇美芬 穆 青 劉士興</p><p class="ql-block">陸小妹 韓美玉 王秀芬 趙桂榮 王 玲</p><p class="ql-block">陳錫紅 肖元明 陶巧鳳 陳永林 張國鈞</p><p class="ql-block">樊金南 龔金平 鞠留青 陳進山 楊洪才</p><p class="ql-block">黃建芬 陳彩萍 王榮蘭 于 紅 倪琴芬</p><p class="ql-block">李衛興 周正興 黃偉忠 郭官培 張耀興</p><p class="ql-block">陸忠華 匡美琴 陳亞芬 蔡和琴 張惠芬</p><p class="ql-block">劉惠民 俞云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農數班 班主任 候國才老師</span></p><p class="ql-block">顧 平 肖正祥 陸厚源 宋和平 葉進才</p><p class="ql-block">張漢興 王衛明 朱建平 聶生南 姜永良</p><p class="ql-block">孫光平 范祖堂 黃國強 姚惠林 劉鳳琴</p><p class="ql-block">嚴菊英 盧彩琴 嚴靜文 錢鳳娣 周美琴</p><p class="ql-block">蔣云芬 朱金玲 公羊鳴 陸滿琴 黃錦芬</p><p class="ql-block">何玉才 姜 恒 王長青 王金松 孫耀南</p><p class="ql-block">朱錫良 朱國清 朱新成 汪國興 朱國忠</p><p class="ql-block">馮桂良 陸正賢 余為民 張林華 龔金祥</p><p class="ql-block">穆興高 高惠芬 何青秀 耿小英 趙秀妹</p><p class="ql-block">馮勤芬 薛汝琴 郁業琴 張美琴 陳桂風</p><p class="ql-block">朱云芬 曹玉芬 朱湘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寫作班 班主任 俞士明老師</span></p><p class="ql-block">朱秀琴 繆玉秀 高杏琴 李惠英 陳祖平</p><p class="ql-block">何偉民 陸耀南 楊和生 曹衛兵 黃正華</p><p class="ql-block">朱國洪 姚志明 鄔勤芬 黃勤芬 黃玉珍</p><p class="ql-block">費桂秋 王中華 陳 軍 顧永才 朱松才</p><p class="ql-block">許建宏 陸可人 錢新民 丁貴興 錢 鳴</p><p class="ql-block">丁 敏 何文華 譚菊紅 蔣亞萍 姜德祥</p><p class="ql-block">孫忠聯 范南興 何岳明 劉紀南 陸岳虎</p><p class="ql-block">陳國強 陳友才 朱學奇 王友進 曹國章</p><p class="ql-block">高岳興 陳清芬 盧秀琴 范玉英 李秀琴</p><p class="ql-block">王桂興 朱良生 黃學文 陸根南 鄔玉芬</p><p class="ql-block">其中已故同學(2019年2月止):</p><p class="ql-block">孫忠聯 陳友才 姚志明 顧永才 錢 鳴</p><p class="ql-block">黃正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藝班 班主任 陳茂根老師 </span></p><p class="ql-block">孫蘭芬 陸小平 施秀玉 顧俊萍 周正琴</p><p class="ql-block">夏 彤 陶文華 周永祥 朱友石 繆正華</p><p class="ql-block">吳祖福 朱金仙 顧錦珍 王鈞紅 黃一華</p><p class="ql-block">張秀芳 黃 慶 沈小平 王漢洪 姜德平</p><p class="ql-block">陸玉良 徐惠民 黃學明 錢美華 丁云仙</p><p class="ql-block">蘇 雷 王秀玉 袁玉梅 朱 強 匡永平</p><p class="ql-block">朱衛星 魏國平 李 平 王漢明 盧耀生</p><p class="ql-block">陸建平 丁 平 陸 琴 許美紅 耿 英</p><p class="ql-block">袁惠芬 章耀忠 朱品華 孫忠華 朱衛兵</p><p class="ql-block">黃為民 錢勝華 徐躍進 唐惠林 顧曉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農機班 班主任 倪國泰老師</span></p><p class="ql-block">陸文龍 林俊賢 蔡玉祥 楊建亞 徐志遠</p><p class="ql-block">孫躍國 黃漢良 黃興良 盧永華 陶惠清</p><p class="ql-block">李耀才 顧衛東 朱金才 陸洪平 宋官林</p><p class="ql-block">李榮鈴 陸國興 郭洪興 陸松賢 倪貴明</p><p class="ql-block">陸松凱 毛士良 高 明 徐勤石 孫耀明</p><p class="ql-block">費桂明 高國華 朱麒敏 陸鳳南 肖榮興</p><p class="ql-block">朱士平 劉金泉 史立新 王玉才 陸 華</p><p class="ql-block">唐岳興 嚴洪光 聶松華 聶元興 周松平</p><p class="ql-block">丁文才 王祖興 陸明生 陸建平 陸品華</p><p class="ql-block">張 松 陳俊明 陳國華 徐士才 朱國興</p><p class="ql-block">耿春元 殷金彩 馬德芳 顧金祥 王 鈞</p><p class="ql-block">徐 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浪县|
遂平县|
华阴市|
陈巴尔虎旗|
射洪县|
白河县|
贺兰县|
额济纳旗|
安泽县|
新邵县|
白水县|
津市市|
建阳市|
平度市|
邹平县|
东丰县|
玛沁县|
长兴县|
永泰县|
神池县|
南郑县|
晋江市|
孙吴县|
睢宁县|
大余县|
延长县|
台安县|
平远县|
前郭尔|
麻阳|
汤阴县|
项城市|
上栗县|
右玉县|
荥经县|
应城市|
高安市|
车致|
台东市|
建瓯市|
巧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