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1><b> 鐵二師政治部宣傳隊</b></h1><p><br></p><p><b> “毛主席的戰士個個英雄漢,戰斗在兄弟的越南,排炸彈,防轟炸,開辟鋼鐵的運輸……”這首鏗鏘有力的歌,時常在我們耳旁響起。這首歌是中國后勤部隊一支隊(鐵二師)政治部宣傳隊在援越抗美時期創作演唱的歌曲,它最能體現鐵二師是支勇往直前、戰無不勝的人民軍隊!</b></p><p><br></p><p><b>鐵二師是一支英雄的部隊。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是赫赫有名的冀魯邊區回民支隊。于一九四八年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鐵道縱隊二支隊,鐵二師宣傳隊就誕生在解放戰爭那炮火連天的歲月。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宣傳隊一直是“文工團”的稱呼,到越南以后,正值文革期間改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鐵二師宣傳隊經歷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援越抗美戰爭,宣傳科郭耀武副科長就是經歷過三個戰爭的老兵,也是鐵二師宣傳隊的老前輩,老隊員。他見證了宣傳隊的誕生、發展、壯大!</b></p><p><br></p><p><b>戰爭年代,文工團在“文藝為兵服務”方針指引下,為迅速圓滿完成各項任務,部隊打到哪里,戰地宣傳鼓動就到哪里。并及時創作演出許多生動活潑,聯系戰況的文藝節目,鼓舞部隊的士氣。在戰火紛飛的援越抗美戰場,宣傳隊的干部戰士同部隊指戰員一樣,頭頂三角板,腳踩菠蘿彈,常在炸彈里行走,硝煙里穿行。有一次演出,遇到美機超低空襲擊,任福康隊長為救戰友負傷,榮立三等功。宣傳隊在戰斗中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并且創作演出不少優秀的節目,如歌舞劇《援越抗美戰旗紅》,湖北道情《單管機槍打美機》,舞蹈《推起我的小推車》,京韻大鼓《歌唱英雄黃伯海》,混聲合唱《歌唱英雄楊遠才》,還有歌頌中越人民友誼的小歌劇《代花樹》等等。這些節目不僅受到部隊指戰員的好評,還得到了越南軍區最高指揮官朱文晉,阮平江高度贊揚。特別是兩位越南將軍看完歌舞劇《援越抗美戰旗紅》后,激動地站起來帶頭鼓掌,阮平江司令員豎起大拇指連聲稱道:“嗨瓜!嗨瓜!”(“嗨瓜”越語,中文“好”)</b></p><p><br></p><p><b>和平年代,宣傳隊創作演出過許多深受我們部隊廣大指戰員喜愛的文藝節目,如:郭耀武科長以我部戰士馮新權的英雄事跡為題材,創作的曲藝節目單弦《馮新權舍身救戰友》,男聲小合唱《放排戰士之歌》,歌頌軍民魚水情的小舞劇《擁軍路上》,表演唱《五大嫂看大橋》,反映援越抗美時期的雜技劇《越南小英雄》等等,這些都成為鐵二師宣傳隊的經典保留節目。一九七三年宣傳隊創作組成員下部隊體驗生活,又創作了反映鐵道兵戰士為祖國的三線建設戰天斗地,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大型話劇《放排戰士之歌》。一九七一年、一九七四年還排練演出了現代京劇《沙家浜》《杜鵑山》。</b></p><p><br></p><p><b>?歲月已經遠去,輝煌載入史冊,一曲“絨花”又讓我們想起了曾經的風采與芳華……</b></p><p><br></p><p><br></p><p><b> **************</b></p><p><br></p><p><br></p><p><br></p><p><br></p> <p><br></p><p> </p><p><br></p><h1><b> 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b></h1><p><br></p><p> </p><p> 抗日戰爭時期,江南新四軍浴血奮戰,某部指導員郭建光帶領十八名新四軍傷病員在沙家浜養傷,“忠義救國軍”司令胡傳魁、參謀長刁德一假意抗戰,暗投日寇,地下共產黨員阿慶嫂依靠以沙奶奶為代表的抗日群眾,巧妙掩護了新四軍傷病員傷愈歸隊。最終消滅了盤踞在沙家浜的日偽武裝,繼續為解放江南大好河山奮戰的故事。</p> <h1><br></h1><h1><b> 導演 肖民權</b></h1><h1><b> 領銜主演 任福康 曹烈約 趙亞平</b></h1><h1><b> </b></h1><h1><b> </b></h1><h1><b> 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演員表</b></h1><p> (1971年)</p><p> 郭建光 :任福康</p><p> 阿慶嫂 :曹烈約</p><p> 沙奶奶 :趙亞平</p><p> 沙四龍 :肖民權</p><p> 葉排長 :劉恭明</p><p> 程書記 :黃孝林</p><p> 趙鎮長 :馬寶栓</p><p> 村 姑 :褚紅纓</p><p> 新四軍戰士小王 :李文斌</p><p> 新四軍衛生員小凌 :楊月菊</p><p> 新四軍戰士 :陳政紅 陳國才 </p><p> 張恩賢 陳寧城 </p><p> 孔新淮 等</p><p> 沙家浜革命群眾:張再貴 張頌華 </p><p> 褚紅巖 汪安玉等</p><p><br></p><p> 刁德一 :張世發</p><p> 胡傳魁 :張康彥</p><p> 劉副官 :施兆淮</p><p> 刁小三 :王廣德</p><p> 翻譯官 :黃建宜</p><p> 黑 田 :田經洲</p><p> 偽"忠義救國軍" 士兵 日寇士兵</p><p> :張金林 尤先旺等</p><p><br></p><p> 導 演 :肖民權</p><p> 樂 隊 :鐵二師政治部宣傳隊樂隊</p><p> 司 鼓 :?傳進 </p><p> 大 鑼 :唐詩云 </p><p> 小 鑼 :孫小燕 </p><p> 鈸 :褚紅纓</p><p> 京 胡 :田經洲 </p><p> 京二胡 :馬蓉華</p><p> 月 琴 :韓峭森 </p><p> 三 弦 :白云翔</p><p> 二 胡 :趙福國 施兆淮 </p><p> 揚 琴 :黃孝林 </p><p> 琵 琶 :周穆富</p><p> 小 號 :張康彥 劉恭明</p><p> 圓 號 :唐詩云 </p><p> 長 笛 :薄少信</p><p> 黑 管 :薄少信</p><p> 小提琴 :許富運 孫利桓</p><p> 施兆淮</p><p> 大提琴 :秦聲明 白云翔</p><p><br></p><p> 燈 光 :王大新</p><p> 音 響 :王大新</p><p> 布 景 :向 陽 肖民權 劉瑞卿</p><p> 道 具 :劉少英</p><p> 效 果 :張恩賢</p><p> 化 妝 :顧有萍 曹 潔</p><p> 服 裝 :張頌華 王廣德</p><p> </p><p> 演出:鐵二師政治部宣傳隊</p><p><br></p><p><br></p><p> </p><p> 劇照 經典唱段 臺詞</p><p> 劇照拍攝 :劉瑞卿</p> <h1><br></h1><h1><b> 第一場 接應</b></h1><p> 阿慶嫂(唱)【西皮搖板】</p><p> 程書記派人來送信,</p><p> 傷員今夜到鎮中。</p><p> 封鎖線上來接應……</p><p> 阿慶嫂(接唱)</p><p> 須防巡邏的鬼子兵。</p><p><br></p> <h1><br></h1><h1><b> 第二場 轉移</b></h1><p> 沙奶奶(唱)【西皮搖板】</p><p> 同志們殺敵掛了花,</p><p> 沙家浜就是你們的家。</p><p> 鄉親們若有怠慢處,</p><p> 說出來我就去批評他!</p><p><br></p> <p><br></p><p> 郭建光(接唱)</p><p> 那一天同志們把話拉,</p><p> 在一起議論你沙媽媽。</p><p> 郭建光(接唱)</p><p> 七嘴八舌不停口……</p><p> 郭建光(接唱)</p><p> 一個個伸出拇指把你夸!</p><p><br></p> <p><br></p><p> 郭建光(唱)【西皮流水】</p><p> 你待同志親如一家,</p><p> 精心調理真不差。</p><p> 縫補漿洗不停手,</p><p> 一日三餐有魚蝦。</p><p> 同志們說:似這樣長期來住下,</p><p> 只怕是,心也寬,體也胖,</p><p> 路也走不動,山也不能爬,</p><p> 怎能上戰場把敵殺!</p><p> 郭建光(接唱)</p><p> 待等同志們傷痊愈——</p><p> 沙奶奶(接唱)</p><p> 傷痊愈,也不準離開我家。</p><p> 要你們一日三餐九碗飯,</p><p> 一覺睡到日西斜,</p><p> 直養得腰圓膀又扎,</p><p> 一個個象座黑鐵塔,</p><p> 到那時,身強力壯跨戰馬——</p><p><br></p> <p><br></p><p> 郭建光(接唱)</p><p> 馳騁江南把敵殺。</p><p> 消滅漢奸清匪霸,</p><p> 打得那日本強盜回老家。</p><p> 等到那云開日出,家家都把紅旗掛,</p><p> 再來探望你這革命的老媽媽!</p><p><br></p> <h1><br></h1><h1><b> 第四場 智斗</b></h1><p> 阿慶嫂(唱)【西皮搖板】</p><p> 敵人"掃蕩"三天整,</p><p> 斷壁殘墻留血痕。</p><p> 逃難的眾鄰居都回井</p><p> 我也該打雙槳迎接人。</p><p><br></p> <h1><br></h1><p> 阿慶嫂 :參謀長,煙不好,請抽一支呀!</p><p> 阿慶嫂 :胡司令,抽一支!</p><p> 刁德一(望著阿慶嫂背影,唱)</p><p> 【反西皮搖板】</p><p> 這個女人不尋常!</p><p> 阿慶嫂(接唱)</p><p> 刁德一 :有什么鬼心腸?</p><p> 胡傳魁(唱)【西皮搖板】</p><p> 這小刁一點面子也不講!</p><p> 阿慶嫂(接唱) </p><p> 這草包倒是一堵擋風的墻。</p><p> …………</p><p> 刁德一 :現在呢?</p><p> 阿慶嫂 :現在?(接唱)</p><p> 聽得一聲集合令,</p><p> 浩浩蕩蕩他們登路程!</p><p> 胡傳魁 :傷病員也走了嗎?</p><p> 阿慶嫂 :傷病員?(接唱)</p><p> 【西皮散板】</p><p> 傷病員也無蹤影,</p><p> 遠走高飛難找尋!</p><p><br></p> <h1><br></h1><h1><b> 第五場 堅持</b></h1><p> 班長:指導員你看,這蘆根、雞頭米不是可以吃嗎?</p><p> 郭建光:是可以吃呀!同志們,只要我們大家動腦筋想辦法,天大的困難也能夠克服!毛主席教導我們:往往有這種情形,有利的情況和主動的恢復,產生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p><p> 同志們!(唱)【西皮散板】</p><p> 困難嚇不倒英雄漢。</p><p> 紅軍的傳統代代傳。</p><p> 毛主席的教導記心上,</p><p> 堅持斗爭,勝利在明天。</p><p><br></p> <p><br></p><p> 郭建光 【嗩吶西皮導板】</p><p> 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p><p> 眾戰士(邊舞邊齊唱)</p><p> 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p><p> 挺然屹立傲蒼穹。</p><p> 八千里風暴吹不倒,</p><p> 九千個雷霆也難轟。</p><p> 烈日噴炎曬不死,</p><p> 嚴寒冰雪郁郁蔥蔥。</p><p> 那青松逢災受難,經磨歷劫,</p><p> 傷痕累累,瘢跡重重,</p><p> 更顯得枝如鐵,干如銅,</p><p> 蓬勃旺盛,倔強崢嶸。</p><p> 崇高品德人稱頌,</p><p> 俺十八個傷病員,要成為十八棵青松!</p><p><br></p> <h1><br></h1><h1><b> 第六場 授計</b></h1><p> 阿慶嫂急命沙四龍、沙奶奶注意敵人的動靜。程謙明與阿慶嫂小聲交談。</p><p> 阿慶嫂:有不少鄉親被捕。</p><p> 程謙明:哦!據我們得到的情報,胡傳魁已經是死心塌地地投靠日寇了。</p><p> 阿慶嫂:那該怎么辦?</p><p> 程謙明:一定要拔掉這個釘子!我們的主力部隊馬上要過來了。</p><p> 阿慶嫂:好。</p><p> 程謙明:你了解一下敵人的兵力部署情況,過兩天我派人來取情報。</p><p> 阿慶嫂:傷病員同志怎么辦?</p><p> 程謙明:立刻轉移紅石村!</p><p> 阿慶嫂:是!</p><p><br></p> <h1><br></h1><h1><b> 第七場 斥敵</b></h1><p> 沙奶奶:好!我說!我說!</p><p> (唱)【二黃原板】</p><p> "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江南國土遭淪亡,</p><p> 尸骨成堆鮮血淌,</p><p> 滿目焦土遍地火光。</p><p> 新四軍共產黨來把敵抗,</p><p> 歷盡艱辛,東進江南,</p><p> 深入敵后,解放集鎮與村莊,</p><p> 紅旗舉處歌聲朗,</p><p> 百姓們才見天日光。</p><p> 你們號稱"忠義救國軍",</p><p> 為什么見日寇不發一槍?</p><p> 我問你救的是哪一國?</p><p> 為什么不救中國助東洋?</p><p> 為什么專門襲擊共產黨?</p><p> 你忠在哪里?義在何方?</p><p> 你們是漢奸走狗賣國賊,</p><p> 少廉無恥,喪盡天良!</p><p> 胡傳魁:住口!</p><p> 劉副官:胡說!</p><p> 沙奶奶(接唱)</p><p> 你有理,敢當著百姓們講,</p><p> 縱然把我千刀萬剮也無妨!</p><p> 沙家浜總有一天會解放!</p><p> 且看你們這些走狗漢奸好下場!</p><p><br></p> <h1><br></h1><h1><b> 第八場 奔襲</b></h1><p> 郭建光(內唱)【西皮導板】</p><p> 月照征途風送爽………</p><p> (郭建光上,英氣勃勃,目光四射,巡視周圍,轉身招手,側身亮相。)</p><p> 郭建光(唱)【西皮原板】</p><p> 穿過了山和水、沉睡的村莊。</p><p> 支隊撒下包圍網,</p><p> 要消滅日寇、漢奸匪幫。</p><p> 組成了突擊排兼程前往,</p><p> 【快板】</p><p> 飛兵奇襲沙家浜。</p><p> 將尖刀直插進敵人心臟,</p><p> 打他一個冷不防。</p><p> 管叫他全線潰亂迷方向,</p><p> 好一似湯澆蟻穴,(叫散)火燎蜂房!</p><p><br></p> <p><br></p><p> 郭建光:你們看!("跨腿","踢腿",側身亮相)</p><p> 前面就是沙家浜,命你二人繼續偵察!</p><p> 沙四龍 葉排長:是!(下)</p><p> 郭建光:前進!</p><p> (突擊排戰士整裝。)</p><p> 郭建光(唱)【西皮快板】</p><p> 說什么封鎖線安哨布崗,</p><p> 我看他只不過紙壁蒿墻。</p><p> 眼見得沙家浜遙遙(叫散)在望,</p><p> 此一去搗敵巢擒賊擒王!</p><p> ( 郭建光走"掃堂腿"、"旋子",與眾戰士組成前進塑像。)</p><p><br></p> <h1><br></h1><h1><b> 第九場 突破 </b></h1><p> 郭建光 (唱)【西皮快板】</p><p> 敵兵部署無更變,</p><p> 送去的情報圖一目了然。</p><p> 主力都在東西面,</p><p> 前門只有一個班。</p><p> 民兵割斷電話線,</p><p> 兩翼不能來支援。</p><p> 院里正在擺喜宴,</p><p> 他們猜拳行令鬧翻天。</p><p> 你們越墻直插到當院,</p><p> 定能夠將群丑(叫散)一鼓聚殲!</p><p><br></p> <h1><br></h1><h1><b> 第十場 聚殲</b></h1><p> 黑田:頂住!頂住!(倉皇逃下)</p><p> (開打,突擊排消滅日偽軍。郭建光彈無虛發,連斃敵眾,最后把黑田踩在腳下,亮相。)</p><p><br></p> <h1><br></h1><h1>郭建光、阿慶嫂等與沙奶奶會見。沙家浜鎮的人民在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清除敵偽,重見光明。</h1><p><br></p><p><b> </b></p><p><b> ************</b></p><p><br></p><p><br></p><p><br></p><p><br></p><h1><b> 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b></h1><p><b> (1971年)</b></p><p><b> 鐵二師政治部宣傳隊演出京劇《沙家浜》部分主要演員。</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h1><br></h1><h1> 郭建光 :任福康</h1><p><br></p> <h1><br></h1><h1> 郭建光 :劉少英</h1><p><br></p> <h1><br></h1><h1> 阿慶嫂 :曹烈約</h1><p><br></p> <h1><br></h1><h1> 阿慶嫂 :白云翔</h1><p><br></p> <h1><br></h1><h1> 沙奶奶 :趙亞平</h1><p><br></p> <h1><br></h1><h1> 沙奶奶 :汪安玉</h1><p><br></p> <h1><br></h1><h1> 沙四龍 :肖民權</h1><p><br></p> <h1><br></h1><h1> 程書記 :黃孝林</h1><p><br></p> <h1><br></h1><h1> 趙鎮長 :馬寶栓</h1><p><br></p> <h1><br></h1><h1> 葉排長 :劉恭明</h1><p><br></p> <h1><br></h1><h1> 戰士小王 :李文斌</h1><p><br></p> <h1><br></h1><h1> 衛生員小凌 :楊月菊</h1><p><br></p> <h1><br></h1><h1> 衛生員小凌 :褚紅巖</h1><p><br></p> <h1><br></h1><h1> 衛生員小凌 :張頌華</h1><p><br></p> <h1><br></h1><h1> 小村姑 :褚紅纓</h1><p><br></p> <h1><br></h1><h1> 胡傳魁 :張康彥</h1><p><br></p> <h1><br></h1><h1> 刁德一 :張世發</h1><p><br></p> <h1><br></h1><h1> 劉副官 :施兆淮</h1><p><br></p> <h1><br></h1><h1> 刁小三 :王廣德</h1><p><br></p> <h1><br></h1><h1> 黑田大佐 :田經洲</h1><p><br></p> <h1><br></h1><h1> 日本翻譯官 :黃建宜</h1><p><br></p><p><br></p><p><br></p><p><b> 1968年~1973年,鐵二師政治部宣傳隊參加《沙家浜》選場、全劇演出的部分演職人員 。</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h1><br></h1><h1> 陳國才</h1><p><br></p> <h1><br></h1><h1> 陳政紅</h1><p><br></p> <h1><br></h1><h1> 張恩賢</h1><p><br></p> <h1><br></h1><h1> 孔新淮</h1><p><br></p> <h1><br></h1><h1> 陳寧城</h1><p><br></p> <h1><br></h1><h1> 彭傳福</h1><p><br></p> <h1><br></h1><h1> 張再貴</h1><p><br></p> <h1><br></h1><h1> ?傳進</h1><p><br></p> <h1><br></h1><h1> 孫曉燕</h1><p><br></p> <h1><br></h1><h1> 馬蓉華</h1><p><br></p> <h1><br></h1><h1> 韓峭森</h1><p><br></p> <h1><br></h1><h1> 王大新</h1><p><br></p> <h1><br></h1><h1> 曹 潔</h1><p><br></p> <h1><br></h1><h1> 顧有萍</h1><p><br></p> <h1><br></h1><h1> 薄紹信</h1><p><br></p> <h1><br></h1><h1> 唐詩云</h1><p><br></p> <h1><br></h1><h1> 周穆富</h1><p><br></p> <h1><br></h1><h1> 秦聲明</h1><p><br></p> <h1><br></h1><h1> 許富運</h1><p><br></p> <h1><br></h1><h1> 孫利桓</h1><p><br></p> <h1><br></h1><h1> 何慶平</h1><p><br></p> <h1><br></h1><h1> 李曉峰</h1><p><br></p> <h1><br></h1><h1> 趙福國</h1><p><br></p> <h1><br></h1><h1> 金志琴</h1><p><br></p> <h1><br></h1><h1> 高繼紅</h1><p><br></p> <h1><br></h1><h1> 賀妮珍</h1><p><br></p> <h1><br></h1><h1> 徐曉夫</h1><p><br></p> <h1><br></h1><h1> 劉培清</h1><p><br></p> <h1><br></h1><h1> 龔祥政</h1><p><br></p> <h1><br></h1><h1> 張少亮</h1><p><br></p> <h1><br></h1><h1> 陳運松</h1><p><br></p> <h1><br></h1><h1> 李曉南</h1><p><br></p> <h1><br></h1><h1> 林玉梅</h1><p><br></p> <h1><br></h1><h1> 楊晉湘</h1><p><br></p> <h1><br></h1><h1> 米高陽</h1><p><br></p> <h1><br></h1><h1> 鄭春秀</h1><p><br></p> <h1><br></h1><h1> 張巧珍</h1><p><br></p> <h1><br></h1><h1> 鄭巧玲</h1><p><br></p> <h1><br></h1><h1> 武曉磊</h1><p><br></p> <p> ************</p><p><br></p><p> </p><p><br></p><p><b>一段好的唱腔,有板有眼,字正腔圓,觀眾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唱腔擊打節拍。當看到精彩的武功技巧呈現時,觀眾會情不自禁的拍手叫絕!</b></p><p><br></p><p><b>京劇《沙家浜》是宣傳隊從越南戰場回國后,排演的第一部大劇。宣傳隊的武功演員在劇中的精彩表演,給部隊廣大指戰員留下了深刻印象,為《沙家浜》成功演出作出了貢獻。</b></p><p><br></p><p><b>每當演到第八場“奔襲”,在緊密的鑼鼓聲中,新四軍戰士一個接一個用不同形態高難度的跟頭,有節奏的在城墻上掠過,此時臺下就會響起陣陣掌聲;第九場“突破”,敵我雙方的對打,充分展示了戲曲武功的毯子功和把子功,通過蠻子、小翻、虎跳、旋子、踢腿、跨腿、掏腿、翻身等武功技巧,邊戰邊武,惟妙惟肖地表演把敵人打的人仰馬翻,生動表現新四軍戰士英勇善戰,戰而至勝,此刻全劇達到了高潮。高超武功技巧表演讓戰友們一飽眼福,并贏得戰友們的掌聲與喝彩! </b></p><p><br></p><p><b>讓我們記住宣傳隊的武功演員名字:</b></p><p><br></p><p><b>李文斌 陳國才 肖民權</b></p><p><b>張金林 陳政紅 劉恭明</b></p><p><b>張少亮(后調到兵部文工團)</b></p><p><b>?陳運松(后調到兵部文工團)</b></p><p><br></p><p><br></p><p><br></p><p><b> 宣傳隊武功演員功底扎實,武技過硬,很可惜那個年代留下的照片極少,下面是僅有幾張保存下來的珍貴照片。</b></p><p><b>?</b></p> <p><br></p><p>張少亮的蠻子,1969年越南北方涼山,我軍駐地的草坪上,張少亮翻身躍起,空中將身體完全展開,雙腿分開。戰友們看的入神拍手叫好!</p><p><br></p><p>武功跟頭“蠻子”要求:起的高、落的快、一收一放干凈利落,這需有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完成。</p><p><br></p> <p><br></p><p>李文斌的后空翻,翻躍到空中,(有時在空中身體進行360度旋轉)雙腿不分開并且雙腳同時落地。戰友們說,有些空中動作是李文斌自己發明創造的。</p><p><br></p><p>李文斌最拿手的跟頭就是串小翻,宣傳隊排演的雜技劇《越南小英雄》,李文斌飾演越南小英雄,他在劇中表演了在一張桌子連續不斷翻了30多個串小翻,如同風輪一樣旋轉,真令人目不暇接。</p><p><br></p> <p><br></p><p>李文斌的拿頂(倒立)。拿頂是武功演員的基本功,也稱“頂功”。我們宣傳隊的雜技節目《木磚頂》就是由武功演員陳國才表演的,如果沒有積年累月的“頂功”是難以把握和完成這個《木磚頂》節目的。</p><p><br></p> <p><br></p><p>宣傳隊武功演員參演的雜技節目“爬竿”,正在排練中。</p><p><br></p><p>尤先旺 張恩賢 李文斌 陳政紅 陳國才</p><p><br></p> <p><br></p><p><br></p><p> </p><h1><b> 《沙家浜》演出花絮</b></h1><p><br></p><p>一九七一年,我們宣傳隊排練演出現代京劇《沙家浜》。</p><p><br></p><p>阿慶嫂的扮演者,A角曹烈約、B角白云翔。一般都是A角上場演出,政治部王副主任是個京劇迷,他很欣賞白云翔的京劇唱腔,指示宣傳隊要白云翔上臺演出,因此,隊里特意為白云翔安排了三天的排練,就正式讓她上臺演出了。</p><p> </p><p>第一場:《接應》,第二場:《轉移》,演出順利進行著…… 我們為小白美麗的扮相,一板一眼京味十足的唱段所折服。畢竟是科班出身,不用彩排就上臺了。</p><p><br></p><p>第四場:《智斗》開始,鬼子掃蕩后,春來茶館前一片狼藉。</p><p><br></p><p>阿慶嫂攙扶著逃難回來的鄉親們出場,鄉親們幫忙扶好桌椅,大家散去。阿慶嫂拾起“春來茶館”的牌子,拂去上面的灰塵,轉身走到后場,要把牌子掛到墻上。小白眼睛近視,怎么都找不著墻上的釘子。音樂反復演奏著…… 戰友們聽到音樂反復奏響,不對!感覺臺上出問題了,都紛紛跑到側幕張望。哎喲!真是急死人!小白隨著反復的音樂走過來,走過去,眼睛尋找著墻上的釘子,急的快哭了,想要跺腳又不能跺。</p><p><br></p><p>肖民權隊長不知啥時已躲到布景后面,小聲叫到:“小白、小白掛釘子上,掛釘子上!”可他馬上意識到,小白是看不見釘子。肖隊長立刻將自己的食指伸到布景墻外:“小白,掛這!掛這!”小白聽見了,看到了,趕緊把牌子掛在了隊長的手指頭上。</p><p><br></p><p>這時,大家終于松了一口氣,佩服肖隊長真行!總能在關鍵時刻,辦法點子多,挺身救場,化險為夷!不過也夠難為我們這位隊長,手一直這么舉著舉到要到整場演出結束,夠累的啦。</p><p><br></p><p>白云翔掛好牌子,轉過身,不慌不忙地用手帕撣了撣袖子和衣服,向臺前走了幾步,唱到:“鬼子掃蕩三天整,斷壁殘墻留血痕……”</p><p><br></p><p>演出又正常進行。</p><p><br></p><p> **************</p><p><br></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精選珍貴老照片</b></p><p><br></p><p> </p> <p><br></p><p>這張老照片是《沙家浜》第五場“堅持”劇照。可能是宣傳隊最早一張演出《沙家浜》選場的劇照,臺后布景可見毛澤東主席和胡志明主席畫像。當年,我們支隊宣傳隊是活躍在援越抗美前線戰場上的一支文藝輕騎兵。</p><p><br></p><p>(照片褚紅纓提供)</p><p> 攝于 :越南</p><p><br></p> <p><br></p><p>演出結束,一支隊一號首長與越北軍區政委朱文晉、司令員阮平江上臺與演出《沙家浜》演員一一握手,祝賀演出成功。</p><p><br></p><p>(照片龔祥政提供)</p><p> 攝于:越南</p><p><br></p> <p><br></p><p>越北軍區政委朱文晉(越共政治局委員)、司令員阮平江和一支隊首長同一支隊宣傳隊演員在舞臺上合影留念。</p><p><br></p><p>(龔祥政提供照片)</p><p> 攝于 :越南</p><p><br></p> <p><br></p><p>龔祥政扮演新四軍戰士。</p><p> 攝于 :越南</p><p><br></p> <p><br></p><p>1970年彭傳福戰友扮演程書記造型。</p><p> </p><p> 攝于 :陜西 紫陽</p><p><br></p> <p><br></p><p>1971年,劉少英扮演的郭建光造型。</p><p><br></p> <p><br></p><p>1971年,西南指揮部首長觀看宣傳隊演出京劇《沙家浜》,演出結束,西指首長上臺接見演員,并祝賀演出成功。</p><p><br></p> <p><br></p><p>西指首長上臺一一與演員握手。</p><p><br></p> <p><br></p><p>西南指揮部首長與飾演村姑演員紅纓握手。</p><p><br></p> <p><br></p><p>這張照片原本創意“長青指路”,演出前,戰友們畫好妝,等待演出,有人提議拍一張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長青指路"照片,沙奶奶(亞平)穿上新四軍服裝,扮演洪常青;村姑(紅纓)扮演吳瓊花;新四軍戰士小王(李文斌)扮演通訊員;正要拍攝時阿慶嫂的扮演者曹烈約堅決要求加入,搞了個四不像!</p><p> </p><p> 攝于 :1971年</p> <h1><br></h1><h1><br></h1><p><b> ************</b></p><h1> </h1><h1><br></h1><h1><b> 后 續</b></h1><p><br></p><p>四十多年過去,宣傳隊戰友對京劇《沙家浜》感情至深,從1992年第一次戰友聚會就上演了《沙家浜》片段,之后2003年、2011年、2012年 ……戰友聚會聯歡均演出《沙家浜》片段。</p><p><br></p> <p><br></p><p>1992年8月1日,部分戰友相聚宜昌,歡聚宴上,上演一出"搶包袱"。</p><p><br></p><p>刁小三(王廣德扮演):(大聲喊)站住!老子們抗日救國,給你們趕走了日本鬼子,你得慰勞慰勞!</p><p>刁小三搶少女包袱。</p><p>少女(褚紅纓扮演):你干嘛搶東西?!</p><p>刁小三:搶東西?我還要搶人呢!</p><p>少女:(急中生計,求救地喊)阿慶嫂!</p><p><br></p> <p><br></p><p>2011年10月,宣傳隊戰友相聚西安,晚會上,演出《沙家浜》"智斗"選段。阿慶嫂由趙亞平扮演,胡傳魁由張康彥扮演,刁德一由張世發扮演。</p><p><br></p><p>打擊樂仍是1971年原班人馬</p><p><br></p><p>司鼓 :?傳進 小鑼 :孫曉燕 </p><p> 鈸 :褚紅纓</p><p><br></p> <p><br></p><p>張康彥扮演胡傳魁、</p><p><br></p> <p><br></p><p>2016年9月,宣傳隊聚會唐山,聯歡晚會上,又上演《沙家浜》智斗選場。李亞玲扮演阿慶嫂。</p><p><br></p> <p><br></p><p>趙亞平反串刁德一。</p><p><br></p> <p><br></p><p>張康彥扮演胡傳魁。-</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附上 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部隊一支隊政治部宣傳隊,援越抗美期間集體照。</b></p><p><br></p> <p><br></p><p>196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部隊一支隊政治部宣傳隊。</p><p> 攝于:越南 諒山</p><p><br></p> <p><br></p><p>197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部隊一支隊政治部宣傳隊合影。第一排左起第五人就是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援越抗美戰爭的郭耀武科長。</p><p> 攝于 :越南 諒山</p><p><br></p> <p><br></p><p>1970年春節,祖國慰問團到越南戰場慰問一支隊官兵,廣州軍區戰士文工團與一支隊政治部宣傳隊及部分司政后干部戰士合影留念。</p><p> </p><p> 攝于 :越南諒山</p><p><br></p><p><br></p><p> </p><p> 僅以此美篇記錄鐵二師政治部宣傳隊曾經走過的歲月!</p><p><br></p><p><br></p><p> </p><p> </p><p>音樂 :《沙家浜》前奏曲 中央樂團</p><p>美篇編輯制作 :楊月菊</p><p>美篇文字編輯 :張康彥</p><p> 楊月菊</p><p>照片收集整理 :趙亞平 </p><p> 肖民權 </p><p> 褚紅纓</p><p><br></p><p><br></p><p> </p><p> </p><p> </p><p> 2018年8月1日</p><p><br></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梧州市|
镇巴县|
双江|
高密市|
革吉县|
建阳市|
阿合奇县|
安阳市|
元阳县|
台中市|
恩施市|
乐业县|
榆中县|
屏东市|
汽车|
潞城市|
开原市|
荣成市|
济宁市|
盐源县|
成武县|
荥阳市|
和林格尔县|
黄龙县|
眉山市|
盐源县|
宜春市|
龙海市|
五台县|
三都|
阿合奇县|
叙永县|
白山市|
通州区|
铁岭县|
马关县|
益阳市|
三门县|
滦平县|
禄丰县|
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