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趁著還不算太老,約上同學(xué)看江南?走進(jìn)華東四市與秀美黃山

張海

<h3>  又到我們同學(xué)約定的旅行聚會日子了。</h3><h3> 自第一次聚會后,同學(xué)們就相約,趁著還不算太老,還能走得動路,爬得上山,下得了海,就讓我們一起放下繁雜瑣事,每年至少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聚會。</h3><h3> 對這一天,同學(xué)們都是那么在乎,也是那樣的期盼。</h3> 當(dāng)召集人鎖珍與維琴同學(xué)一發(fā)出邀請,參聚的同學(xué)便從四面八方趕到了本次聚會的集結(jié)地張家口機場。<div>  相聚,對經(jīng)歷了世事浮沉,也體味過酸甜苦辣的我們同學(xué)來說,聚的是一個開心,聚的是一份情誼。通過聚,把校園結(jié)下的情緣延續(xù)下去,在相聚中找尋我們曾經(jīng)的青春芳華,看一看久違的面孔,聽一聽久違的聲音,重拾昔日的同學(xué)深情。</div> <h3><font color="#010101">  今年,同學(xué)們把旅行聚會地點鎖定在江南這片大地上。</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說到江南二字,雖說也算是個地名,可又挺籠統(tǒng),不過這籠統(tǒng)的兩字中至少還有江,也有方向。</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其實,江南還是挺大的,這是一片被一條長江水脈分割在江南邊的大地,占據(jù)著近小半個中國的土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古往今來,就是這片迷人的江南大地,吸引著南來的、北往的人們,甘愿走進(jìn)這溫柔“謎局”,駐足這如詩如畫的大地,一睹她的芳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大凡人們確定一個旅行計劃,必然定在自己朝思暮想都想要去的地方。&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江南,是同學(xué)們早就想去走一走的地方。&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江南,你好,我們真的來了!</font></h3> <h3>  也許旅行的意義并不全部在于看風(fēng)景,而是去看風(fēng)景的心情。</h3><h3> 與同學(xué)們一起旅行相聚,無疑是興奮的。</h3><h3> 要說僅就旅游,這些同學(xué)中有好幾人曾到過江南,按說這些同學(xué)可以選擇到其它地方去觀光,但為了那份凝結(jié)在心中的同學(xué)情,他們來了,他們?nèi)缂s而至。</h3><h3> 聽吧,他們這樣說,只要能與同學(xué)們聚一聚,去那都行,即使去過,也要再與同學(xué)們一起去走一次。</h3><h3> 樸實的話語,道出的是情,更是對同學(xué)們的深深眷戀。</h3> 直飛上海后,同學(xué)們把首站“選”在了水鄉(xiāng)烏鎮(zhèn)。<div>  還是小時候看《林家鋪子》,就產(chǎn)生過想去烏鎮(zhèn)看一看,沾一沾像茅盾先生一樣的烏鎮(zhèn)才子們才氣的念頭。</div><div> 烏鎮(zhèn),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至今依然保留著晚清的風(fēng)貌和格局。古鎮(zhèn),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以河筑屋,水鎮(zhèn)一體。看烏鎮(zhèn),需要靜靜地看,用心去感受。</div><div><div> 這又是一個很文化的地方,就是這個有著小橋、流水、人家、古屋、深巷的古鎮(zhèn),僅明清時代就走出過64位進(jìn)士、161個舉人和160名貢生,還涌現(xiàn)了如茅盾、沈澤民等一批江南才子,他們一起鑄就了烏鎮(zhèn)歷史文化的輝煌。</div><div> 如今的烏鎮(zhèn),雖經(jīng)千年滄桑,但依然散發(fā)著燦爛的歷史文化醇香。</div></div> <h3>  走進(jìn)烏鎮(zhèn),書本里描繪的那個烏鎮(zhèn),電影中見到的烏鎮(zhèn),如今就鮮活地出現(xiàn)在眼前。</h3><h3> 站在烏鎮(zhèn),恍如穿越著遙遠(yuǎn)的時光隧道。</h3><h3> 只見彎彎的小河穿過古鎮(zhèn),一座座黑瓦白墻的老屋,雖幾經(jīng)風(fēng)雨,但依然挺立。古樸典雅的小橋,連接著兩岸,河中烏蓬船穿棱,劃向水巷深處。岸邊街區(qū)的店鋪琳瑯滿目,沉積千年的一個個故事源遠(yuǎn)流長。這些沾染了歷史風(fēng)塵的元素融合一起,形成了烏鎮(zhèn)獨一無二的風(fēng)韻。</h3><h3> 走進(jìn)烏鎮(zhèn),也就走進(jìn)了煙雨江南水鄉(xiāng)的千年歷史。</h3> <h3>  行走在烏鎮(zhèn)的小巷里,這里隨便一座古樸的老屋,以及腳下的每塊青石板,都在告訴你我,這里曾經(jīng)更迭著一個個蕩氣回腸的故事。</h3><h3> 來到這水墨古鎮(zhèn),我們一起尋覓著水鄉(xiāng)一個個遠(yuǎn)去的故事,同時也在重拾著我們同學(xué)自己遠(yuǎn)去的一個個故事。</h3> <h3>  烏鎮(zhèn),河流交叉,京杭運河繞鎮(zhèn)而過,十字型內(nèi)河水系將烏鎮(zhèn)分成東西南北四片區(qū)域,這里的人們把這四個區(qū)域稱為四柵,目前向游人開放的是東柵與西柵。</h3><h3> 來到烏鎮(zhèn)的東柵觀前街,茅盾故居就在這里。</h3><h3> 茅盾,原名沈德宏,字雁冰,新中國第一任文化部長,現(xiàn)代著名作家。</h3><h3> 他的故居門上掛著“茅盾故居”匾額,大門正中有尊茅盾塑像。這是一座清代傳統(tǒng)的民間建筑,茅盾在這里度過了童年與少年時代。故居中陳列著茅盾在各個時期的照片與部分作品手稿。</h3> 他們幾人拍的這張照片背景,就是林家鋪子。<div>  這個鋪子就在茅盾故居的斜對面,這個鋪子因茅盾寫的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而揚名,也因由水華執(zhí)導(dǎo)、夏衍改編、謝添主演的同名電影而家喻戶曉。<div><div>  站在鋪子門口,我們試圖找尋當(dāng)年發(fā)生在鋪子中一件件故事的痕跡,但鋪子依舊,人事卻早已全非。</div><div> 此時,我仿佛聽到借給林老板錢做生意的朱三阿太及張寡婦等眾鄉(xiāng)親們撕心裂肺的哭罵聲,也看到了林老板因破產(chǎn)而無力還這些鄉(xiāng)親錢的歉疚,更看到了當(dāng)時整個社會爾虞我詐及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黑暗現(xiàn)實。</div><div> </div></div></div> 翰林第,是夏同善在烏鎮(zhèn)的府邸,是典型的清末小鎮(zhèn)大戶人家住宅。<div>  夏同善何須人,可能鮮有人知。這位夏同善,是咸豐丙辰年的進(jìn)士,官至吏部寺郎。就是這位夏翰林,為當(dāng)時震驚朝野的楊乃武與小白菜翻轉(zhuǎn)了冤案。</div><div> 在烏鎮(zhèn)的翰林第里,藏著的是一則學(xué)而優(yōu)則仕和榮耀故里的故事,這是烏鎮(zhèn)人的驕傲。如今站在這翰林第中,我們不僅也對這位不怕丟官、敢為民伸冤的夏翰林肅然起敬。</div> 游走在烏鎮(zhèn)古街,這里的文物古跡、風(fēng)土民俗,無不讓我們滋生敬佩之情。<div>  就是這小小的水鄉(xiāng),人才輩出。比如,留下“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著名詩篇的中唐詩人李紳,晚唐的宰相又是書法大家的裴休,明末清初理學(xué)家張楊園,還有坐在那條“嘉興紅船”船頭為一群正在討論偉大話題的非凡人物們守護安全的知識女性王會晤(她是李達(dá)的夫人,也是茅盾先生的表姑),以及茅盾胞弟沈澤民,追隨茅盾與沈澤民走上革命道路的孔子第76代孫孔令境,等等,都是從這里走出來的。</div><div> 正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烏鎮(zhèn)的濃厚文化底蘊,才有了烏鎮(zhèn)名冠江南水鄉(xiāng)之首的地位。</div> <h3>  在烏鎮(zhèn),我們還看了財神灣,百床館,藍(lán)印花布館,也品嘗了由白米、白面、白水制成的皇室才能享用的貢品三白酒。</h3><h3> 我們并肩走在古鎮(zhèn)的青石板路上,看一江春水向東流,領(lǐng)略著水鄉(xiāng)的風(fēng)土人情,共同感受著煙雨江南的美景。</h3><h3> 游過枕水的烏鎮(zhèn),烏鎮(zhèn)總在眼前晃動,她的美,好像刻在了心里,復(fù)印了腦中。</h3><h3> 結(jié)束烏鎮(zhèn)之旅,戀戀不舍的我們,像是怕驚動了這個千年水鄉(xiāng)似的,大家輕手輕腳地走出烏鎮(zhèn),驅(qū)車奔向新的地方。</h3> 行進(jìn)在這山溫水軟、桃紅柳綠的江南,我們被一個秀麗又風(fēng)糜世界的地方吸引而來,她就是人稱“人間天堂”之一的杭州。<div>  杭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個古都。如今的杭州城,早已把遠(yuǎn)古文明與現(xiàn)代文明融合一起,讓這座古城煥發(fā)出新的活力。</div><div> 記得,CCTV為這座“最具經(jīng)濟活力城市”頒獎時說,這是一個將天然優(yōu)勢與現(xiàn)代產(chǎn)業(yè)巧妙結(jié)合,引領(lǐng)休閑經(jīng)濟潮流的城市;一個生活就像在旅游,懂得將安寧幸福的感受轉(zhuǎn)化為活力和財富的城市;一個以不溫不火的態(tài)度和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速度,走出了自己節(jié)奏的城市。從“西湖論劍”到“錢江弄潮”,這座城市在水到渠成之后,正一步步海闊天空。</div><div> 帶著對這座城的向往,我們同學(xué)一起向著這個美麗的地方走來。</div> <h3>  一到杭州,我們首先觀賞了西溪濕地。</h3><h3> 這塊曾以“一曲溪流一曲煙”聞名的西溪濕地,與西湖、西泠并稱為“杭州三西”。天然濕地的美景與深厚古樸的文化底蘊,給這片古老的土地涂上了神秘色彩。</h3><h3> 坐落在距西湖僅五、六公里的杭州西湖區(qū)留下鎮(zhèn)的西溪濕地,是一個集城市濕地、農(nóng)耕濕地、生態(tài)濕地為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h3> <h3>  在西溪濕地中她們做出這樣一個造型,為景區(qū)添姿加色,景區(qū)好像在為她們醉美,她們更讓這景區(qū)美的一塌糊涂。</h3><h3> 人們都說水鄉(xiāng)澤國,在這里她們讓我感受著水鄉(xiāng)澤國的含義,也感悟著她們的那種姐妹深情。</h3> <h3>  在這塊古老的濕地中,馮小剛導(dǎo)演選擇它拍攝了非誠勿擾。</h3><h3> 濕地上,這群男子漢也在演繹非誠勿擾。</h3> <h3>  從西溪濕地出來,我們來到了杭州西湖。</h3><h3> 西湖,是杭州的名片,這杭州之美,無疑美在這西湖。</h3><h3> 西湖,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城,著名的西湖十景就散落在這山水之間,以其嬌美艷麗點綴著人間天堂。</h3><h3> 這座人間天堂的杭州城,具有兩千多年建城史,曾是吳越與南宋的都城。</h3><h3> 這座城,曾因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名句的流傳,成為人們印想中天堂的化身之一,也曾因梁祝以及白蛇傳的愛情故事,披上浪漫頭紗。</h3> 夏日的西湖,剛剛褪去春天爛漫鮮花的色彩,換上了一身清新淡雅的綠裝。<div>  湖內(nèi),一艘艘游船漂蕩著,載著游人慢慢地欣賞西子湖的美麗。</div><div> 湖面,大片碧綠的荷葉鋪陳水面,為游人展示著水世界另樣的美麗。還沒打開傘的花骨朵,有的像怕被發(fā)現(xiàn)似的悄悄藏在荷葉下,也有的好奇地墊著腳尖探出頭來瞭望著遠(yuǎn)處的風(fēng)采,更有心急的花朵迫不急待地綻放了笑臉,在這片泛綠的世界里顯得那樣出彩。</div><div> 好一個六月的西子湖。此情此景,不正是宋朝詩人楊萬里所描寫的“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嗎?</div> <h3>  蘇堤春曉,南宋時列西湖十景之首,在元代時又稱六橋煙柳。</h3><h3> 之所以稱蘇堤,是因蘇東坡在出任杭州知州時,組織百姓疏浚西湖,把挖出的泥堆集這里筑成一道長堤。后人為紀(jì)念他治理西湖的功績,把此處取名蘇堤。</h3><h3> 蘇堤,連接著西湖兩邊的南山與北山,堤內(nèi)由北向南依次有映波、東浦、壓堤、望山、鎖瀾、跨虹六座橋,這可能就是元代人們叫它六橋煙柳的原因吧。</h3> <h3>  在蘇堤南端有個蘇東坡紀(jì)念館。</h3><h3> 紀(jì)念館不大,一棟上下兩層的小樓,建筑風(fēng)格頗有古代書院風(fēng)格。蘇東坡任職時,給杭州留下一湖清水、一條長堤、三百多首詩和許多民間傳說,“老市長”的功績在杭州可以說家喻戶曉。人們愛護這位老市長,為紀(jì)念他的功績,杭州建了這座紀(jì)念館。</h3><h3> 蘇東坡,是人們比較欣賞的文人,對于這樣一位給這座杭州市留下太多傳奇的文人,真的好讓我們肅然起敬。</h3> 同學(xué),昔日寒窗下結(jié)緣,今日又同下這煙雨江南。<div>  這份情,這個緣,生命中注定,不然,為啥茫茫人海,偏偏就是我們相遇,讓我們有了今生的同窗,有了今生的守候牽念,有了今天的共走天涯。</div><div><div>  踏入這煙雨江南,連西湖也仿佛為我們從相識到相聚而歡呼。</div><div> 同學(xué),因為有你來,這里的風(fēng)光似乎更加旖旎,因為有你來,這里變得更為浪漫。</div></div> <h3>  西湖上有許多橋,最為著名的當(dāng)數(shù)斷橋、長橋、西泠橋,這三橋被并稱為西湖的三大情人橋。</h3><h3> 斷橋說的是白娘子與徐仙的故事,長橋講的是梁山泊與祝英臺十八相送,西泠橋則傳頌著蘇小小與阮郁的愛情。</h3><h3> 當(dāng)我們行走在西湖橋上,觀賞著這奇美的西子湖,回味的卻是十八相送的傳奇,同時也感受著濃濃的同學(xué)情,此情相守,這一生也足矣。</h3> <h3>  來到雷峰塔,也叫皇妃塔,據(jù)說是吳越王錢弘俶為其寵妃黃氏得子所建。對此,世人可能早已沒了記憶,而白娘子因與許仙相戀被壓在雷峰塔的故事卻讓這座塔家喻戶曉。</h3><h3> 望著雷峰塔,我仿佛看到了白娘子為愛與法海斗法,也看到了“水漫金山寺”的悲慘。</h3><h3> 盡管這是一個神話傳說,其實這是一場人間真情與封建禮教的較量,老法海為阻白娘子與徐仙人蛇不能相愛,不惜拿犧牲天下蒼生作賭注,逼白娘子以身示法,而白娘子完全可以把法海斗敗。但有摯愛更存大愛的白娘子,不忍心讓眾生因為自己一人之愛而慘遭涂炭,最終放棄了斗水,被壓雷峰塔下。</h3><h3> 我們?yōu)闊o故遇難的眾生悲悼,更為那白娘子叫屈。我真想端掉這座塔,放白娘子重回人間。</h3> <h3>  雷峰塔山下的湖水中,有三個石塔,這就是著名的三潭印月。</h3><h3> 還是在小學(xué)教課書里和一元人民幣上,見過西湖三潭印月的身影,今天來到西湖,我們面對面地見了它的真容。</h3><h3> 三潭印月,是個湖中有島,島內(nèi)有湖,步移景新的水上樂園。</h3><h3> 蘇東坡在任杭州地方官時,為抗旱蓄水澆灌農(nóng)田,發(fā)動百姓挖建的,把石塔放在湖水的最深處是用于測量蓄水的深淺。現(xiàn)水中的三個葫蘆石塔為明代重建。有趣的是水中三個石塔腹中鏤空,每個塔上都有五個圓孔,當(dāng)月圓之夜,洞形與月亮一起印入湖面,出現(xiàn)許多真真假假水上月圓的夜景,故有了三潭印月之名。</h3><h3> 一元人民幣版面用了三潭印月圖案,足見這處景致地位了。</h3> <h3>  行至花港觀魚,碑文上的魚字顯然是個錯字,為何還要立在那里讓人觀賞?</h3><h3> 身旁有個團隊的導(dǎo)游這樣介紹,當(dāng)年康熙南巡,在題寫花港觀魚時,覺得四點為火,三點為水,這魚在燒開的水中還不被煮死。于是,康熙把魚的四點底寫為三點,這樣魚就在水中游了,而不是火上煮了。</h3><h3> 我想,也有可能是吃飽喝足的醉眼皇帝寫錯了字,但隨駕大臣不敢說,還要杜撰出這樣一個故事替皇帝遮丑。后來的導(dǎo)游們也跟著如是說。到底怎回事,只有讓研究歷史或考古的人去考證吧,咱只管看美景!</h3><h3> 后來,乾隆南巡到此,也詩興大發(fā),在他皇爺爺寫的“花港觀魚”碑文背面,又題寫了“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的詩篇。</h3><h3> 一塊碑,正反兩面分別由祖孫兩代皇帝御題,實屬難得一見。</h3> <h3>  盡管杭州之行是短暫的,但在這座又被稱為“休閑之都”的杭州城的所見所聞,讓我們產(chǎn)生著不舍的眷戀。</h3><h3> 這眷戀,不僅有對杭州尤其是西子湖的不舍,也有著對我們同學(xué)情的依戀。</h3><h3> 杭州無疑是美麗的。在這美的景致里,我們又遭遇著最真的情。這份情,結(jié)在同窗,是我們擁有的刻骨銘心記憶,這是一段難以忘懷的記憶,更是一縷永久銘記的情誼。</h3><h3> 攜手同行,共踏美景。讓這份凝結(jié)已久的同學(xué)情,伴隨美景,伴隨我們風(fēng)雨同舟,伴隨我們走向永恒。</h3> <h3><font color="#010101">  從杭州出來,我們奔向千島湖。</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千島湖,地處浙江淳安境內(nèi),是人工筑壩截流的島湖。這個島湖以千島百態(tài)著稱,更以那句“農(nóng)夫山泉有點甜”的廣告而聞名。</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廣闊的千島湖,以千島、秀水、金腰帶的美麗姿態(tài),吸引著游人蜂擁而至。她不僅向觀光的人們展示著自己水上世界的美麗一面,而且也向客人訴說著沉睡在自己水下的兩座在漢唐年間就已存在的獅城與賀城的故事。</font></h3> <h3>  在藍(lán)色湖水與翠綠島嶼間,環(huán)繞著一圈金黃色的彩帶,這就是千島湖所說的金腰帶。</h3><h3> 盡管陰天光線較暗,但這張照片還是把金腰帶拍的呼之欲出,讓美麗的千島金腰帶展現(xiàn)我們面前。</h3> <h3>  千島湖,湖水開闊,讓人浮想聯(lián)翩,任意走上一座小島,島上樹木高大,花草茂密,沿著島上的環(huán)湖路慢慢行走,蟲鳴鳥叫也會讓你如入仙境。</h3> <h3>  從小生長在草原不識水性的我們,見了這清澈的湖水,既喜歡也有點心跳。心跳,是坐在搖晃不停的游艇上,深怕掉進(jìn)水里,因為這里的水最深達(dá)100多米,平均水深30多米。</h3><h3> 按說這是我與千島湖的第二次握手了,怕啥,我也說不清。待心情稍加平復(fù),我小心翼翼地將手伸入水中,久違的清涼剎那溢到了心頭。</h3><h3> 游艇隨著初夏的清風(fēng),在青山綠水間劈波斬浪,看著濺起的一浪浪水花,透過近乎沒有瑕疵的一片片湖水,瞧著涌進(jìn)眼簾的一個個美麗小島,我看到的是一個巧奪天工的美麗水世界。</h3><h3> 頓時,感到塵囂漸遠(yuǎn),心情別樣爽朗。</h3> <h3>  千島湖之美,美在島嶼奇特,導(dǎo)游說有一千零七十八個島嶼,所以在人工湖的前面加了千島的稱謂。</h3><h3> 游千島湖,首先是游島。這里有梅峰島、猴島、龍島、天下為公島嶼等,這一個個大小不等的島嶼,風(fēng)光無限,魅力超凡。</h3><h3> 尤其當(dāng)你或徒步或坐索道纜車登上梅峰島的觀景臺后,一下有三百多個島嶼撲面而來,有種如人入畫之感。梅峰島觀景臺分為東西觀景臺,精華都在西觀景臺。</h3><h3> 梅峰島,因湖面上有五座形似梅花的山丘而得名。這里群島星羅棋布,港灣縱橫,千島碧水,難怪有人說“不上梅峰觀群島,不識千島真面目”,要說最能體現(xiàn)這千島湖景觀特點,當(dāng)數(shù)這梅峰觀島了!</h3> <h3>  梅峰島上同學(xué)留影。</h3> 龍山島,千島湖上的又一處勝景。島上建有海瑞祠,祠堂亭院合一,建筑飛檐翹角,雕梁畫柱。<div>  前庭碑廊,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尤其是壽字碑最為引人。</div><div> 后堂有海瑞塑像,旨在紀(jì)念這位海青天在淳安任職時的廉潔政績,并警世育人。</div><div> 這張照片也學(xué)學(xué)海大人禮下百姓的舉止,很有創(chuàng)意,照的也很棒。</div> <h3>  這就是海瑞“壽”字碑,你能看出這個壽字有幾個什么字組成嗎?</h3><h3> 告訴你,這個壽字由“生母七十”四個字組成了一個壽字,你看出來了嗎?</h3> 從千島湖出來,我們到達(dá)黃山市屯溪區(qū)。屯溪,是黃山市政府所在地,三國時因吳國大將毛甘、黃蓋“屯兵溪上”而得名屯溪。&nbsp;<div>  屯溪,孕育了享譽中外的徽商、徽菜、徽劇、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因其地處橫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匯流處,所以又稱流動的“清明上河圖”。屯溪老街與北京國子監(jiān)街、蘇州平江路一同當(dāng)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div><div> 黃山市,古稱徽州,這里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div><div> 游黃山,看美景,欣賞徽州文化。</div> <h3>  次日清晨,我們早早起來奔向了著名的黃山景區(qū)。</h3><h3> 黃山,曾叫黟山,這是因其峰巖青黑而得名。傳說,因軒轅黃帝在此煉丹,人們就把這里稱為黃山了。</h3><h3> 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而著稱,是天地造化的寵兒,隨便一處,或松或石,或云或水,無一不美,無一不奇。</h3><h3> 走進(jìn)景區(qū),就如走進(jìn)立體畫卷,難怪明代地理學(xué)家徐霞客兩游黃山,留下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贊譽。</h3> <h3>  爬山是最辛苦的,為把精力放在后程看黃山美景,我們坐索道上山。</h3><h3> 上黃山有四條索道,我們選擇的是慈光閣玉屏索道。</h3><h3> 玉屏索道,下起慈光閣,上至蒲團松,縱跨溫泉、玉屏兩大景區(qū),全長2176米。</h3><h3> 纜車一路上行,透過窗口,向下望去,腳下像是踩進(jìn)萬丈深淵,恐高就會驚恐。移目兩側(cè),奇特秀美的黃山,一處處地躍入眼簾,但又一處處地快速閃過,這又使緊張心里多少有了放松。</h3> 從纜車上走出,正趕上了霧雨蒙蒙,我們整理好行裝,徒步展開了“勇攀高峰”。<div>  走在陡峭的梯階山路,這是一條人稱“好漢坡”的山間小路,說是路,其實就是一條人工修建的如“天梯”一樣的小路。</div><div> 一上山,這“好漢坡”首先就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div><div> 邊爬坡,邊看景,我們被身邊的一個個景色吸引著,那奇石異木,那疊嶂山巒,那鮮苔綠草,那盤旋的云霧,隨便一處都是一幅絕美的畫卷。</div> 攀登到玉屏景區(qū),這里的玉屏樓,緊靠著玉屏峰,樓的四周,遍布古松,奇石,有的似象,有的似獅。<div>  樓前往左,赫然可見天都峰和犁云峰,樓的右邊,就是蓮花峰。</div><div> 玉屏峰上刻有毛澤東“江山如此多嬌”和朱德“風(fēng)景如畫”的手跡,以及眾多名人的名句。</div><div> 玉屏峰前有巨石平臺,左有青獅石、迎客樹,右有白象石、送客松。&nbsp;</div><div> 云海中,座座山峰,塊塊巖石,株株奇松,尤為壯觀。因此,人們才說,游黃山,玉屏樓是萬不可錯過的。</div> 山峰上,那一棵棵千姿百態(tài)的樹木,不知是怎么長上的,而且是在嶙峋怪石的夾逢里倔強生存。&nbsp;<div>  據(jù)說黃山看松,絕妙處是徐霞客說的“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了。</div><div> 迎客松,姿態(tài)優(yōu)美,枝干遒勁,雖飽經(jīng)風(fēng)霜,依然生機盎然,像是張開雙臂歡迎著我們的來訪。</div><div> 迎客松,是黃山的標(biāo)志性景物,在人民大會堂墻上掛的就是它的身姿。看到這迎客松的真容,似乎爬好漢坡的勞累一下全消失了,興奮之余,我們大家站在迎客松前拍照。</div> <h3><font color="#010101">迎客松組照。</font></h3> 又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攀爬,終于來到了光明頂。光明項與天都峰、蓮花峰并稱黃山的三大主峰。&nbsp;<div>  之所以叫此處光明頂,據(jù)說是因為太陽經(jīng)常曬到這里,才有了這樣一個名字。<div>  黃山,以光明頂為中心,分為前山與后山,前山雄偉艱險,后山秀麗壯觀。</div><div> 到了光明頂,處處都是景。站在頂上,登高遠(yuǎn)望,仿佛山中云海就在我們腳下。形態(tài)萬千的東海奇景,西海群峰,那煉丹、天都、蓮花、玉屏、鰲魚諸峰美景,盡收眼底。</div><div> 正因如此,才有了“不到光明頂,不見黃山景”的說法。</div></div> <h3>  部分同學(xué)光明頂留影組照。</h3> <h3>  鰲魚峰,是黃山從前山到后山必經(jīng)之地。</h3><h3> 若在百步云梯一帶選擇一處最佳視角,你會看到此峰猶如一條碩大無比的魚,正高昂著魚頭,歡迎游人的到來。</h3><h3> 此處景致,說它絕勝,決不過分。</h3> 說實在的,就高度,黃山不算太高,但它因為有怪石、奇松、云海而讓人神往,要說黃山的水也不多,但卻因那湯泉而添加了靈氣。有句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大慨這就是黃山吸引人的所在吧。<div>  黃山偉岸與否,姑且放下討論,但僅就黃山怪石也足以傾倒眾生。<div>  你看那被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選為片頭照的“飛來石”,真的猶如從哪里飛來了一塊巨石矗立在山峰。再看“天狗望月”奇石,像一只狗仰望天空,似乎在嚎叫著要回返天庭。還有那取名“仙女彈琴”怪石,像是一個仙女正撥動著琴弦,想彈走心中的憂愁。還有仙人指路、石猴探海等一塊塊奇石,讓人目不接睱。</div><div> 在這里,你可以發(fā)揮想象的智慧,為這里的奇石命名。</div></div> <h3>  再高的山,終究也還是被人征服,踩在腳下。到始信峰,才知沿途看到已美的陶醉的景致,僅僅才是景區(qū)的皮毛而已,真正的美景畫卷從這里才剛剛展開。</h3><h3> 始信峰,主要看點是峻峭,奇幻,多姿,盡管海拔只有1683米,但這里巧石爭艷,奇松林立,三面臨空,風(fēng)姿獨秀。</h3><h3> 相傳,明代黃習(xí)遠(yuǎn)不相信徐霞客關(guān)于黃山奇美的說法,便親自從云谷寺游至此峰,見到這里風(fēng)景秀麗,如入畫境,方信徐霞客說的話是真的,于是題名“始信”,后來人們就把此峰叫做始信峰了。</h3> 黃山奇松,可以說無處不在。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div>  位于散花塢與始信峰的道旁,長著兩棵高低一樣、樹枝一左一右的樹,這就是人稱連理枝的奇松。</div><div> 一看到這奇特的連理枝,從白居易筆下走來的“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詩句,定會隨著此景躍上心頭。那連理枝下,一把把扣著的同心鎖,就是到此的情侶或夫婦們留下永結(jié)同心的紀(jì)念。</div> <h3>  黃山松,株株千姿百態(tài),有的狀如黑虎,有的形似豎琴,有的又如龍爪,那有名的,無名的,都在為黃山繪畫染色,把黃山裝點的妙不可言。</h3><h3> 難怪有人說這“黃山之美始于松”了。</h3> <h3>  更讓人心動的是那山間的云山霧海。</h3><h3> 作為黃山四絕的云海,是不會常有的,見到此景,這要看你的運氣了。幸運的是我們恰好趕上了這云山霧海。</h3><h3> 來到山間,仿佛置身仙間,給我們一種騰云駕霧之感。</h3> <h3>  走下黃山,我們途經(jīng)黟縣。</h3><h3> 說到黟縣,你自然會想到那古風(fēng)古韻的西遞、宏村,這地方是夢里尋她千百遍的世外桃園。</h3><h3> 黟縣,是安徽黃山市的最小的一個縣,她北枕黃山,南望白岳,四面群山環(huán)抱。</h3><h3> 歷史上的古黟,曾因山峰相連,進(jìn)出不便而與外界交往阻斷,但隔絕又使她成為一處世外桃園。</h3><h3> 這個世外桃園,吸引著眾多文人墨客來此游歷。東晉的陶淵明就曾來這里寫下了不朽的名作《桃花源記》。李白也曾題詩“黟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對古黟進(jìn)行贊譽。</h3><h3> 如今,被譽為“桃花源里人家”與“中國畫里鄉(xiāng)村”的西遞與宏村,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h3> 一路走過,車窗外,果樹成行,竹林疊翠,還有極具徽派建筑的牌樓,掩映在古樹群中的村落,一個個都從窗口閃過。<div><div>  過往的畫面,如一幅幅徐徐展開的畫卷,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又像是淡抹寫意,躍入眼簾,走進(jìn)心田。<div>  這里,原始的生態(tài),古樸的村莊,仿佛向我們昭示著歷史的深邃。</div></div></div> 走出醉人的黃山,走過風(fēng)景如畫的黟縣,欣賞著沿途的無限風(fēng)光,我們向著無錫走來。<div>  無錫,這名字聽起來像是與錫有關(guān),實際上也真有關(guān)。</div><div> 春秋戰(zhàn)國,使用的是青銅器兵器,這青銅器是由銅錫合成。當(dāng)時,無錫惠山錫礦豐富。各諸侯國為擴張兵力,到無錫或開釆或購買,以至到漢代這里的錫已全部釆盡,隨著戰(zhàn)火也漸漸平息。于是有了“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這種渴望和平的詩篇流傳,從此無錫二字便成了這個地方的地名。</div><div> 帶著對無錫名號起源的好奇,帶著對位列華東五市之一無錫的向往,我們走進(jìn)了這座和平之城,走進(jìn)了這座美麗的無錫城。</div> <h3>  提起無錫的前世今生,不得不說到無錫的古運河。</h3><h3> 無錫古運河,斜著穿城而過。這條連著太湖與長江的運河,開挖在商代,可以說這是一條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h3><h3> 無錫的變遷,處處都與運河息息相關(guān),無論是用水還是運輸,無不與運河有關(guān),運河水才是無錫能夠飛動的精靈。無錫米市的繁華,工商業(yè)的鼎盛,全靠的是運河,這也是無錫能夠成為全國米碼頭、布碼頭的原因所在。</h3><h3> 無錫,因運河而繁榮,運河,則是無錫活的清明上河圖。</h3> <h3>  黿頭渚,是無錫的一處勝景,它橫臥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遠(yuǎn)遠(yuǎn)望去形如一個伸向水面仰首的龜頭。</h3><h3> 踏上黿頭,一個個美麗畫面跳入眼簾,在這畫面中,既有寬闊水面且又帆影點點的山水畫卷,也有小橋流水與綠樹人家的田園風(fēng)光,還有那古樹水草陪伴鳥語花香。</h3><h3> 如此美景,難怪有“太湖第一勝”的美譽,就連郭沫若也用“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句贊美這一精華所在。</h3> <h3>  在太湖里有這樣一座小島,明代人叫它小蓬萊,也叫筆架山,神龜山,現(xiàn)在人們叫它太湖三山仙島。</h3><h3> 這個小島有三個峰,一為首,一為身,一為尾,活像頭巨龜在太湖水面浮來漂去。</h3><h3> 島上水氣彌漫,猶如仙境,令人陶醉。登上小島山頂,俯瞰太湖,有種“疑在畫中,猶在鏡中”的美感。</h3> <h3>  沒來無錫不知它的美,來過看過后覺得無錫的確很美。</h3><h3> 然而,我們同學(xué)一行是跟團游,景點和旅游時間都是事先與旅行社確定的。景點多,時間短,還有很多美景沒看上,雖有遺憾,但我們還是比較滿足。</h3><h3> 短暫的無錫一游,我們已見證了無錫如畫的美景,感受了無錫厚重的歷史文化,我們會記住美麗的無錫。</h3> 最初認(rèn)知的蘇州,是在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贊詞里。但天堂啥樣,恐怕誰也說不清。蘇杭又是啥樣,可能一人就有一個說法。<div>  直到幾年前的一個七月中旬,我真的走進(jìn)了蘇州。</div><div> 首次邂逅蘇州,這座被現(xiàn)代文明沖刷下卻依然保持著古典的“雙面繡”之城,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div>  而這次,我是與同學(xué)們一起再度步入這座尊享著“人間天堂,自在蘇州”的地方。<div><div><div>  在我眼中,蘇州,是一個有兩千多年建城史的古城,一個富足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一個園林甲天下的地方。中國四大名園,蘇州就占據(jù)兩席。</div></div></div></div></div> <h3>  園林,在蘇州最負(fù)盛名,尤以拙政園與留園為最,它們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并稱中國四大園林,而拙政園居于首位。</h3><h3> 在古典園林建筑上,蘇州園林真的是獨樹一幟,堪稱典范。正如此,才披上了“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華彩盛裝。</h3><h3> 看園林,要與歷史銜接。蘇州園林,處處都藏有反撲歸真的情結(jié),也許一個看似普通的裝飾,就有一段動人的歷史故事。</h3><h3> 這座穿越千年歷史的蘇州城,無論大街小巷,還是普通家庭的庭院,都浸透出一股園林的風(fēng)味。這里的一切,都是風(fēng)景,都是畫圈,都是歷史,都給游人帶來一份好心情。</h3><h3> 走進(jìn)蘇州,也就走進(jìn)了中國園林建筑的輝煌歷史。</h3> <h3>  初到留園門前,看到這不起眼的門臉,你可能也會像我第一次到這門前一樣,產(chǎn)生留園何以排進(jìn)中國四大古典園林的疑問。</h3><h3> 僅從外部看,留園的門的確很小,但就是這小小的門,卻藏著“小中見大”之意。</h3><h3> 據(jù)說,始建留園的人叫徐泰,是明萬歷年間的太仆寺少卿,為人耿直,得罪權(quán)貴,遭彈劾罷官,帶著“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的超脫感,他回家建留園。門雖很小,但園內(nèi)亭榭樓閣,奇石曲廊,碧水池塘,一步一景,把他閉門謝客,弄花種草,把玩奇石,寄情山水的志趣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h3><h3> 后來,園林走馬燈式的數(shù)易其主,到乾隆末年,被吳縣劉恕所得,他修整擴建,給這處私家園林取名寒碧莊。因主人姓劉,人們又稱劉園。</h3><h3> 當(dāng)最后一個得到留園的主人,為把此園永留子孫,所幸就順著人們的叫法,把它稱為留園了。</h3><h3> 園林因何得名,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座古典園林雖歷經(jīng)戰(zhàn)火洗禮幸存了下來,才使今天的我們看到了古代私家園林建筑的輝煌。</h3> <h3>  穿過門洞,走入園中,深藏不露的園林,確實讓人眼前一亮。</h3><h3> 走到一處冠云峰的地方,我們被這個高6米多的獨峰太湖石所吸引。據(jù)說這是北宋花石綱遺物,極其珍貴,因其高冠群峰而得名。</h3><h3> 冠云峰與園中的魚化石、大理石座屏,并稱留園三寶。</h3> 來蘇州,若時間充足,最好坐上游船再換個角度去看蘇州。 &nbsp;<div>  蘇州北近長江,西接太湖,城內(nèi)城外湖蕩眾多,河港密布,兩條護城河又環(huán)繞著蘇州,形如古錢,所以有人叫它雙環(huán)河。其中,內(nèi)城河名叫玉帶河,也叫市河,修建于隨朝。外城河名叫濠河,開鑿于明代。整座蘇州城就坐落在這水網(wǎng)中,難怪有了東方水都這樣的美稱。</div><div> 蘇州人家依河而建,順河行走,兩岸美景撲面而來,似有一種船在河中行、人在畫中游的感覺。再加游船上還有蘇州美女演唱的蘇州評彈,仿佛真的置身在人間天堂。</div> <h3>  蘇州,是個富有江南古韻和文化氣質(zhì)的地方,無論走到哪里,都覺得有一種非常舒心和暖心的感覺。</h3><h3> 當(dāng)你行走在蘇州的大街小巷,行到每一處都會絕對吸引住眼球,留住腳步。因為在醉人的蘇州城里,可以感受啥叫小橋流水,啥是江南古巷,啥又叫碧瓦白墻,體驗古典與時尚相得益彰的結(jié)合。</h3> <h3>  蘇州是多彩的,多彩是因為與水結(jié)緣,因水,才被稱東方威尼斯,因水,才建起了一個個園,架起了一座座橋,是水裝扮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所以蘇州又有水之鄉(xiāng)、橋之都、園之城的美譽。</h3><h3> CCTV在為其頒發(fā)最具活力之城獎項時,說她是一座東方水城,讓世界讀了兩千五百多年;一個現(xiàn)代工業(yè)園,用十年時間磨礪出超越傳統(tǒng)的利劍;她用古典園林的精巧,布局出現(xiàn)代經(jīng)濟的版圖;她用雙面刺繡的絕活,實現(xiàn)了東方與西方的對接。</h3> <h3>  從蘇州出來,我們來到了昆山周莊。</h3><h3> 舉目眺望,這周莊的古牌樓,一橋一涵,一石一屋,對我來說都是那樣熟悉。</h3><h3> 熟悉,是因為我已是第二次看周莊。</h3><h3> 我與同學(xué)們沿著蜿蜒的河流和以河為街的道路前行,每走一步,我總覺得像踩在自己曾經(jīng)的腳印上,不,準(zhǔn)確地說應(yīng)該是踩在周莊千年歷史腳步的過往上。</h3><h3> 一進(jìn)周莊,我們拍下這張照片,背景就是周莊景區(qū)出入口的古塔。游人都在此拍下“到此一游”的紀(jì)念照,以示曾來過這千年水鄉(xiāng)周莊。</h3> <h3>  周莊之美,首先在水。</h3><h3> 這里水質(zhì)碧綠,以水為路,河就是街,街就是河。在這里“走街串巷”變成了“過河穿水”。</h3><h3> 這里的房屋建在水上,房與房之間與水相連。</h3><h3> 難怪,這周莊有了第一水鄉(xiāng)的名頭。</h3> <h3><font color="#010101"> 周莊之美,又在于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人們常用小橋、流水、人家來形容周莊的美。那建筑于元明清代的雙橋、富安橋等一彎彎小橋,在這里都扮演著主角,展現(xiàn)著各自的美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尤其是那巧奪天工的雙橋,一座圓形,一座方形,兩橋合一,幾片石板鋪設(shè)水中,建造巧妙堅固,無不彌散著醉人的遠(yuǎn)古氣息,展現(xiàn)著古人的聰慧。</font></h3> <h3>  周莊之美,還在于古典。這古典在于莊上建筑的久遠(yuǎn)。沈廳與張廳就是代表。</h3><h3> 張廳是明代一個姓張的四品官的官邸,而沈廳就是那個富商沈萬三的故居。</h3><h3> 周莊所以成為周莊,完全在于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沈萬三。游周莊,在鎮(zhèn)上聽到的、看到的全是萬三蹄與萬三的故事。</h3><h3> 萬三蹄,既讓人飽了口福,也讓人飽了耳福。萬三蹄是豬蹄膀,典故是朱元彰到沈家吃飯,聰明的沈萬三為避豬與朱的忌諱,就以自己的名字把這個豬蹄膀叫萬三蹄,從而躲過了一場劫難。從此,萬三蹄以其色香味俱全及典故,給這周莊帶來了一股濃郁的商業(yè)味。</h3><h3> 花大價錢幫朱元璋養(yǎng)軍隊、修長城、建南京中華門的沈萬山,靠農(nóng)耕與經(jīng)商起家發(fā)跡,發(fā)到了富可敵國。也有人說沈萬三富有是因他有個聚寶盆。沈萬三到底怎樣成了富豪,細(xì)看沈廳磚雕,會給你些答案的。</h3><h3> 這張照片就是沈廳一角。</h3> <h3>  周莊古戲臺,位于全功橋北市街上,坐南朝北。</h3><h3> 周莊古戲臺,常年有昆曲演出,在這里古鎮(zhèn)與昆曲兩個文化瑰寶競相輝映。</h3><h3> 在周莊這個地方,似乎只有昆曲才能唱出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韻味,才能長久地縈繞在周莊的煙柳水巷、木樓石橋。</h3> <h3>  從小時起,在課本里,在電影中,在電視上,就對上海外灘有點了解,前些年因工作原因曾踏進(jìn)上海一睹她的風(fēng)采。今天,與同學(xué)們一起又一次來到了這大上海。</h3><h3> 上海,是我們此行雙飛往返的起落地,本應(yīng)落地的首日就游覽大上海,與同學(xué)們一起見證上海的美麗,為了把節(jié)省的時間用在對江南沿途的參觀,地導(dǎo)把對上海游的行程調(diào)整到全部行程的最后一天。</h3><h3> 上海,是東海之濱、長江入海口的一顆耀眼明珠,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美麗的黃埔江如一條絲帶把上海一分為二,江的西邊是過去的上海,江的東邊到處矗立著如東方明珠一樣的高樓大廈。</h3><h3> 在我們眼中,上海處處透露出現(xiàn)代化大都市的迷人氣息。</h3> <h3>  漫步外灘,這地方可是上海的象征,也是上海城市近代化的起點。</h3><h3> 外灘,東起黃埔江西岸,西至中山東一路和東二路西側(cè)人行道,南起東門路,北至蘇州河南岸。外灘段的街廓有許多外國式樓房,有英國式的,有意大利式的,有法國式的,還有西班牙式的等等,這里的建筑,各具風(fēng)格,被稱為萬國建筑博覽群。</h3><h3> 就是這個十里洋場的光鮮外灘背后,曾留下過國人的恥辱,留下過許多心酸往事。也是這個十里洋場,使黃金榮、杜月笙等多少大亨從這里起家發(fā)跡。</h3><h3> 回到人民手中的外灘,如今正煥發(fā)著新的魅力,也成為大上海一道新的亮麗風(fēng)景線。</h3> <h3>  外灘對面是陸家嘴,隔江相望的是東方明珠電視塔、上海中心、金茂大廈、如瓶起子一樣的環(huán)球金融中心等座座林立的高樓,成為上海新的地標(biāo)性建筑。最鮮眼的還數(shù)東方明珠。</h3><h3> 東方明珠電視塔,塔高468米,粗看,塔身外觀由三大球體組成,其實是由11個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的球體組成,描繪出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夢幻畫卷。</h3> <h3>  這是條有著“十里南京路,一個步行街”美稱的南京路,這條路一直被譽為中華商業(yè)第一街。路旁遍布各種老字號的商店商城,這里人頭攢動,一片繁華。</h3><h3> 南京路,過去號稱十里洋場。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h3> <h3>  時間,總是讓人品味牽掛的魅力,空間,更加讓人感受情誼的美麗。</h3><h3> 相遇,靠的是那段緣份。情誼,靠的是相互間的培育。我們相遇在最美的芳華時段,畢業(yè),別離,把我們弄得各奔東西,距離遠(yuǎn)了,時間久了,可依舊讓我們彼此無法忘記。</h3><h3> 重逢了,再聚了,我們一路走,一路笑,彼此是那樣開心,仿佛又回到了學(xué)生時代。但是,時光總是走的那么快,讓我們再度感受到了短暫的無奈。</h3> <h3>  我們看到了江南的美麗,我們見證了歷史留給江南的傳奇。</h3><h3> 丟開一切繁雜瑣事,甩掉了所有煩惱,我們一起嬉戲,盡情地開懷大笑,這樣的放松和快慰,是與跟團游無法替代的。</h3><h3> 同學(xué)一生一起走,走過的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每一次相聚的期盼,就有了這每一次不舍的別離,為了下一次的更美好相遇,讓我們道聲同學(xué)珍重,讓我們一起等待那下一次的再相遇,再相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大荔县| 贵州省| 松江区| 枞阳县| 乾安县| 长沙县| 宁化县| 天等县| 镇原县| 彭泽县| 老河口市| 兴和县| 玉林市| 陆良县| 海原县| 晋城| 托克托县| 久治县| 保亭| 手游| 新疆| 云阳县| 林芝县| 梁河县| 华坪县| 兴文县| 株洲县| 怀来县| 屏东市| 沾益县| 淳安县| 万全县| 龙川县| 邵武市| 正镶白旗| 景宁| 潼关县| 克山县| 花莲市|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