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歌曲:醉相思 蘇家玉</p> <h3>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學生時期是我人生旅程中的重要階段,它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遠去,對校園生活的記憶慢慢的消退,有的事忘記了,有的事模糊不清,有的事雖然難忘,也是些零散的印象。</h3><div><br></div><h3>我的學生時光只有八年,小學六年,初中二年。上學時正處于文革時期,全國停辦高中大學,初中畢業就參加了工作,分配到鐵路車輛段。與同學匆匆一別就是四十幾年,彈指一揮間,“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h3><h3><br></h3><div>上班十五年后,我自學高中課程,考取了河北省廣播電視大學,學的人事管理專業,邊工作邊學習,兩年后電大畢業,取得大專學歷。</div><div>我在鐵路車輛段工作了四十四年,上班那年十六歲,退休時六十歲。</div><h3>退休后常常回想起學生時代,八年無憂無慮的校園生活,時常在眼前浮現。</h3> 小時候父親在石家莊鐵路分局工作,家住石家莊第34鐵路宿舍,石鐵三小就在34宿舍的中心,我在那里上了三年小學,隨著父親工作調動,小學四年級轉學到了邯鄲鐵小,在四年級二班。<div><br></div><div>邯鄲鐵小在鐵路大院的中心地段,校門朝北,操場很大,檢閱臺在操場北邊,房舍都是瓦頂平房,進校門東側的二排平房是一到三年級,西側的二排平房是老師辦公室,操場西側的幾排平房是四到六年級。小學生自己背著書包步行上下學,沒有家長接送。學校的房舍四周種了很多芙蓉樹,樹上開滿粉紅色的芙蓉花,教室和辦公室掩映在樹萌下,綠樹成蔭空氣清新。</div><div><br></div><div>轉學到邯鄲鐵小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學校里停課鬧革命,到處都是大字報,很多老師被學生批斗,學生不學習,小小年紀戴著紅衛兵袖章到處亂跑,荒廢了學業。</div><div><br></div><div>文革中我家受到沖擊,父親被打成走資派,下放到邯鄲機務段鍋爐組勞動,被造反派抄家游街批斗,我成了走資派子女,不能佩戴毛主席像章和紅衛兵袖章,不能參加學校里紅衛兵的‘革命’活動,每天到學校報到,不上文化課,看大字報,看紅衛兵造反鬧革命。在這樣特殊的社會環境下,六八年七月小學畢業,走完了小學階段的人生路程。</div><div><br></div><div>小學畢業時我們班沒有留下畢業照,已經忘記了多數同學的姓名,同學轉發給我一張鐵小七連三排小學畢業照,是同屆同校不同班的小學校友,其中有幾人在初中成為我的同班同學。照片上的日期是1968年5月18日,同學們左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右手緊握紅寶書毛主席語錄本,緊貼在胸口,身穿單調顏色的衣服,女生扎著典型的兩條小辨子,在這張當年的小學集體畢業照片上,留下了文革時期的特殊年代特征。</div><div><br></div><div>邯鄲鐵路地區有鐵小和鐵中兩所學校,小學畢業那年,鐵小開辦初中,改名為鐵一校,鐵中改名為鐵二校,應廟小學畢業生一部分留在鐵小讀初中,另一部分到鐵中讀初中。那時的鐵路中小學校,把年級稱為連,教學班稱為排,小學升初中時,我分到了邯鄲鐵中三排。</div> <h3>我的中小學同學都是鐵路子弟,住在鐵路家屬宿舍,叫鐵路大院,分為七個排,就是七個居民小區,居住的鐵路職工家屬有幾萬人。鐵路大院的房舍是一排排的青磚小平房,只有一座二層青磚小樓,是曰偽時期的日軍司令部,現在是鐵路電務段機關。</h3><div><br></div><div>鐵路大院有托兒所、小學、中學、浴池、醫院、單身宿舍,有國營百貨商店、副食店、糧站、煤廠,有俱樂部、圖書館、藍球場,露天電影操場,有機務段、工務段、電務段、建筑段等機關單位,職工上下班方便,生活設施齊全,儼然一個小社會。</div><div>鐵路大院南鄰砂輪機廠和瀝青攪拌廠,西鄰邯鋼和孟仵村,北鄰沁河,東鄰京廣線邯鄲火車站。</div> 邯鄲鐵中座落在鐵路大院東南角,大門朝北,進大門東邊是二層辦公樓,西邊是二層教學樓,教學樓西邊是一排平房,樓房和平房都是干打壘建筑,就是用白灰水泥和火車爐渣灰蓋起來的房舍。<div><br></div><h3>辦公樓和教學樓坐北朝南東西走向。樓房南面是操場,操場上有藍球場足球場和單雙杠等簡易體育設施。教學樓每層中間是走廊,教室在走廊南北兩側,每側有三個教室,樓梯設在東西兩端。</h3><div><br></div><div>毛主席給清華大學工宣隊送芒果后,工宣隊進駐了邯鄲鐵中,隊員是從鐵路各單位選調的員工。工宣隊接管學校后,成立了學校革命委員會,工宣隊隊長馮風程任革委會主任。</div><div><br></div><div>我所在的鐵中三排,兩年時間換了三任班主任。第一任班主任是黃老師。第二任班主任是王慶鎖老師,是車務段選派的工宣隊員。第三任班主任是劉功廉老師,是機務段選派的工宣隊員,說話天津口音,風趣幽默,與同學關系融恰,總是樂呵呵的,深受同學們喜愛,是我們班最后一任班主任。</div><div><br></div><div>我們班在二樓南側第二個教室,向陽面,采光通風好,寬敞明亮,西墻上用水泥抹的黑板,下邊是講臺。東墻是學習園地,房頂上吊著六組四十瓦的曰光燈。教室里擺放著四十多個課桌和椅子。</div><div><br></div><div>班里有四十三名同學,男同學21人,女同學22人,分為六個小組。班委會由五名同學組成,班主任指定我為排長,張愛庭為副排長,另有學習委員,宣傳委員和體育委員。班干部只是掛個名,班里的事大部份是班主任做,班委幫班主任做些輔助工作。小組設小組長,主要任務是做值日打掃教室衛生,小組輪流做值日,一組周一值日,二組周二值日,依此類推。<br></div><div><br></div><div>我上初中時正處在文革時期那個特珠年代,正規的教程課本被廢除,代之而行的是工業基礎和農業基礎兩門課程。每周上學六天,每天上午三節課,下午兩節課,一節自習課,沒有晚自習。每周一課時英語,沒有英語課本,老師怎么講,學生怎么記。體育美術音樂每周各一個課時,周日休息一天。</div><div><br></div><div>每天晚上八點整,同學們在家里準時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與報紙摘要節目。當年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兩報一刋社論和重要新聞都在這檔廣播節目中首播。每當新聞播出毛主席最新指示時,鐵路俱樂部馬上開啟高音喇叭反復播出,同學們迅速到鐵中集合按班整隊,敲鑼打鼓,有節奏的揮舞毛主席語錄,呼喊革命口號,走出校門與各單位的游行隊伍匯合,在鐵路大院馬路上慶祝游行。那時候晚上經常進行這樣的慶祝游行活動。</div><div><br></div><div>上初中時我們雖然只有十三、四歲,但性別觀念很強,界線分明,男女生很少在一起單獨說話,課間休息時和上下學路上,男生找男生,女生找女生,男女生各說各的話,各玩各的游戲,各走各的路,從不搭混在一起,對男女情感之事懵懂無知,十年后有一對同班同學結為夫妻,是我們班唯一成了的一對!</div><div><br></div><div>班里按同學的身高,由低到高由前到后排座位,一個小組一豎行,相隔一段時間調整一次座位,豎行整體平行移動,前后座位基本不動,同桌同學變換不大。誰是自己的同桌,很多同學已經想不起來了。我的同桌是位女生,朝暮相見,對她有一種敬畏之情,挨著座位,卻感覺很遠。</div><div><br></div><div>座在教室后排的幾個高個子同學喜歡開玩笑,經常趁課間老師不在時,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給同學畫漫畫,旁邊寫上調侃的粉筆字,聽到上課鈴響馬上擦掉,被調侃的同學在座位上生悶氣,別的同學哈哈大笑,班里的氣氛很活躍。</div><div><br></div><div>六八年十月至六九年一月,鐵中有個警衛班,是由男生班干部組成的。警衛班有三個組,每組四人,我在第三組。各組輪流住校值夜,晚上八點上崗,次日早上七點下崗,每天一換班。教學樓西邊的那排小平房最東頭的一間是警衛班值班室,屋內有四張床是上下鋪。第二間是‘牛棚’,有兩位被批斗的老師住在里邊,交待問題寫檢查,第三間住著兩位看管老師。警衛班的主要任務是夜間巡邏護校,保衛學校財產安全。協助看管老師,看護被關禁閉老師的人身安全。</div><div><br></div><div>父親摘掉‘走資派’帽子被‘解放’后,派到鐵中成為工宣隊隊員。父親性格耿直工作負責,對學生很好。有幾名學生自制了一枚手雷,父親得知消息后立即趕往教室沒收。晚上在銷毀手雷時,不幸炸傷右手,送鐵路醫院治療摘除了右手,造成終生殘廢。父親失去了右手,換回了同學年輕的生命。</div><div><br></div><div>初中時期上文化課時間不多,沒學多少文化知識,大部分時間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走‘五七’道路,學農學工學軍。落實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最高指示,在學校搞軍訓挖地道。接受貧下中農和工人階級再教育,到農村和工廠參加各種社會勞動。</div><div><br></div><div>我們曾經在學校操場挖地道,請部隊教官來學校軍訓,訓練列隊走正步徒手翻越障礙,爬墻頭等基礎項目。軍事拉練步行到邯鄲縣停泗頭村。</div><div>我們曾經到邯鄲縣百家村,接受抗戰歷史教育,請百家村村民講述百家村慘案。</div><div>我們曾經用谷慷蒸窩頭,用野菜做湯吃憶苦思甜飯。</div><div>我們曾經打著行軍包,步行到永年縣南賈閣村收麥子,到鐵路機務段、電務段、工務段參加勞動,到新坡陽邑煤礦下礦挖煤。</div><div>我們曾經參加建設邯鋼六二零高爐勞動,參加建設邯鄲市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勞動,</div><div>我們曾經參加邯鄲市紡機廠,國棉四廠火災后恢復清理勞動。</div><div>我們還參加了許多其它的社會活動。</div><div><br></div><h3>初中畢業是在1970年夏天。1970年7月15日,班主任劉功廉老師帶領三班同學,在邯山照相館拍的畢業照。班里43名同學中,有一名女同學半年前被選調進邯鄲平調落子劇團,有三名男同學沒去照相,因此初中畢業照片上是39名同學。</h3><div><br></div><h3>畢業那年滿16周歲的同學,在8月份被分配參加工作,幾名歲數小的同學讀高中。三排同學分別被分配到財貿,紡織,五七鋼廠,鐵路等行業,從此告別了初中學生時代走向社會,那年我十六周歲。畢業后與多數同學再無聯系,雖然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卻未曾見過一面。我們各自為工作生活和家庭,忙忙碌碌大半生直到退休。</h3> 時光流逝,歲月如梭,初中畢業四十七年后,老同學在去年喜相聚,夕陽路上重相逢。回憶少年同窗時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人生可以再聚首,沒有歲月可回頭。再也回不去的八年校園生活,受文革沖擊影響而虛度的學生時光,令人惋惜感嘆!<div><br></div><div>學友武少莊為《我的學生時光》寫了一首詩,情深意切,耐人尋味,作為本文的結尾。</div><div><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書生八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初沏新茶筆未動,案頭長卷起大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六十四層拍天浪,校園八年是書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師恩深重未敢忘,誠心珍存發小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不求他人常念我,我思同學默無聲。</div><div><b> </b></div><div><h3><b> 2018.6.11</b></h3></div> <h3>70屆邯鄲鐵中三班同學錄</h3><h3>班主任 劉功廉<br></h3><h3>班 長 鄭國林 張愛庭</h3><h3>女生21人</h3><h3>宋淑風 吳秀芹 楊改芝 卓金枝 郝淑英</h3><h3>梁愛玲 張煥芹 王景芬 祁雅麗 張云雪</h3><h3>李秋榮 張愛庭 王惠玲 田秀芹 張 慧</h3><h3>王風芹 于巧珍 郭麗萍 魏秀榮</h3><h3>于桂花(病逝)劉英娜(病逝)</h3><h3>男生22人</h3><h3>張成福 梁順寶 武少莊 賈仲利 徐建新</h3><h3>鄭國林 張名哲 苑育田 王 軍 耿廣英</h3><h3>張同會 高貴和 范 強 唐聞生 劉路華</h3><h3>王玉亮 申學生 張曉亮 李連生 石平利</h3><h3>方道平 劉增元(病逝)</h3><div><br></div><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原市|
上杭县|
禄丰县|
枝江市|
永昌县|
塔河县|
揭东县|
西盟|
香港
|
南皮县|
呼图壁县|
含山县|
新蔡县|
阳信县|
内丘县|
赤壁市|
阿拉善左旗|
海原县|
辽宁省|
得荣县|
那曲县|
镇远县|
伊春市|
林口县|
方正县|
辛集市|
克东县|
揭阳市|
府谷县|
岑巩县|
谷城县|
东宁县|
读书|
阿荣旗|
南充市|
平邑县|
高州市|
五家渠市|
马龙县|
喀什市|
禄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