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我的記憶中,天岳山街道兩邊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兩層的民國時期的建筑,白墻黛瓦,兩邊墻頭上有高高的墻垛,房屋顯得沉穩(wěn)大方。也有一些解放后建的房屋,它的顯著特點是房屋正面墻面的正上方,塑有紅色的五角星。</p><p> 1957年,在天岳山街北端的東西兩邊,各建有一棟仿蘇式三層大樓,西邊的叫南貨大樓,東邊的叫百貨大樓。南、百貨大樓是當(dāng)時岳陽城內(nèi)兩座最大的商場,很是繁華氣派了一段時間。</p><p> 1958年大躍進時期,竹蔭街北邊的街上,也拔地而起建起了一座五層大樓一一岳陽飯店。岳陽飯店從奠基到落成,前后僅用了幾十天時間,是實實在在的大躍進的產(chǎn)物。</p><p> 岳陽飯店雄踞竹蔭街一隅,南、百貨大樓雙雄對峙于十字街頭,它們是彼時岳陽城中的一道亮麗風(fēng)景,賺取了眾多人眾的目光。</p><p> </p> <p> 圖為1958年正在建設(shè)的岳陽飯店。</p><p><br></p><p><br></p><p> 岳陽飯店、岳陽百貨大樓,于上世紀(jì)九十年代被拆除重建,易顏易用了。</p><p> 岳陽南貨大樓至今仍在,雖然面目全非,當(dāng)年雄姿依稀可辨。</p> <p> 百貨大樓經(jīng)營絲綢布匹、衣帽鞋襪、被單印心、毛巾枕套、臉盆茶缸、牙膏牙刷以及文化用品等供穿供用的商品。</p> <p> 南貨大樓則經(jīng)營煙、酒和副食品。</p><p> 1958年那陣,以及三年困難時期(1959一1961)以后,保證人民群眾最低生活消費的計劃物資,基本上能正常供應(yīng)。那些年供應(yīng)的香煙牌子能記得的有:飛馬、勇士、大重九,紅、白金龍大前門;常德、沅水、黃金葉, 經(jīng)濟、牡丹、大紅花。</p><p> 供應(yīng)的酒和其他副食品有:散裝白酒、瓶裝白酒(茅臺酒8元錢一瓶)、葡萄酒、,紅糖、白糖、片糖、紙包糖;墨魚、魷魚、蟶干、海帶,木耳、香菇、粉絲、筍干;荔枝、桂圓、大紅棗,瓜子、花生、結(jié)蠶豆;食鹽、豆豉、醬醋茶, 洋火、洋油、洋蠟燭; 酥糖、雪栆、豬耳朵,桃酥、麻圓、貓屎筒; 蛋糕、法餅、焦切,煉乳、奶粉、奶糕??</p><p> 三年團難時期,南貨樓柜臺內(nèi),貨架上存放的貨物零零落落,稀稀拉拉,幾乎到了無貨可供的局面。我記得那時候能買到的糖粒子是墨黑的,我們叫它狗屎糖,一種比法餅略大一點的餅子賣五元錢一個,貴得嚇?biāo)廊恕?lt;/p> <p> 南貨大樓店子大,貨物齊全,老百姓都願來此購物。店子里人頭攢動,此呼彼應(yīng),氣氛熱烈。</p><p> 店子里設(shè)有收銀臺,收銀員坐在一把高高的椅子上,她的頭頂上有從各售貨柜臺連接而來的鐵絲。每根鐵絲上都穿有幾個可在鐵絲上來回梭動的鐵夾子。營業(yè)員收到顧客的購貨款后,會開出一份三聯(lián)單,自己保留存根聯(lián),然后將收款聯(lián)和提貨聯(lián)撕下,連同貨款一起夾在鐵絲上的夾子上,從鐵絲上傳至收銀員。收銀員留下收款聯(lián),在提貨聯(lián)上蓋上收款章,再將應(yīng)找給顧客的錢款和提貨聯(lián)傳至售貨柜臺。營業(yè)員留下提貨聯(lián),然后將貨物和找零的錢一并交給顧客,此筆買賣告罄。</p><p> 顧客在買到貨物的同時,也體驗了一番票夾在頭頂來去穿棱,呼呼作響的別樣情趣。</p><p> 柜臺上的營業(yè)員會對售出的貨物用紙張進行包裝。依據(jù)貨物的不同,有的包成三角形,有的包成長方形或正方形,然后用繩子對紙包進行包扎,紙包上還會留下能提拎的繩子。如果顧客買的東西是送禮用,營業(yè)員會在紙包上放上一張紅紙后再進行包扎。包扎用的繩子纏繞在一個可以轉(zhuǎn)動的轆轤上,就掛在營業(yè)員的頭頂上方,用多少就會轉(zhuǎn)下來多少。</p><p> 小商店沒有專門的收銀員,有的是在營業(yè)員頭頂上方裝一個可以升降的錢箱,有的是在貨柜上做一個裝錢的抽屜,這些都因店而異,各不相同。</p> <p> 天岳山街上除有南、百貨大樓兩個大商場外,沿街房屋下面一層幾乎全是店鋪。細細數(shù)來有味膄酒家、九益包面館、印刷廠、刻字社、服裝社、廣播站、寄賣店、理發(fā)店、玻璃店、肉店、??味店、印刷廠門市部、醫(yī)藥公司、糖煙酒副食品公司、衛(wèi)生院、中醫(yī)診所、鎮(zhèn)政府??</p><p> 每到早晨,店鋪開門營業(yè)之際,下門板的聲音幾多熱鬧。店員們下門板時,為求生意興旺,會將門板碰得呯呯作響,小下門板的聲音此起彼伏,響徹一條街。</p><p> 在此說說味腴酒家。 </p><p> 味腴酒家1936年由江蘇人周權(quán)姐弟三人創(chuàng)建,以經(jīng)營高、中擋酒席為主,兼營岳陽特色小吃。因經(jīng)營得法,聲名鵲起,有口皆碑。1938年岳陽淪陷后被迫停業(yè)。抗戰(zhàn)勝利后,于1947年由南正街易址天岳山重新開業(yè)。店堂也由原來租賃的六十平方米變成了自建的上下兩層前后兩進的小樓,資本更為雄厚。及至解放后仍為岳陽餐飲行業(yè)的翹楚。</p><p> 我對于味腴的記憶,應(yīng)該是放學(xué)以后,走出南區(qū)完小,來到上天岳山街,就能看到味腴店堂里有一個駝背的老倌子用竹杠在壓面團,這是手工制作面條的一道工序,面條質(zhì)量好壞與杠壓的次數(shù)和力度息息相關(guān),這是一道既要體力又要技術(shù)的活,而這個老倌子是味腴的制面高手。后來才知道這老倌子姓周。</p><p> 至于味腴此后的關(guān)停、易址、重開這里就不多說了。</p><p> 那時候,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很低,極少能去餐館吃飯喝酒,頂多就是去吃碗面條吃碗包面,或者吃幾個包子而已。我總覺得那時候的面條什么的都比現(xiàn)在好吃多了,面條油重碼子足,鮮香可口,解饞飽腹。那熱氣騰騰的包子,一口咬下去只覺得面皮松軟,肉餡鮮嫩,汁液香濃,令人口福大飽。走進店堂時撲鼻而來的那種誘人香氣,似乎仍留存在我的嗅覺器官中,讓人回味。現(xiàn)如今去餐館吃飯的時候很多,可是再也難以聞到那種曾經(jīng)的誘人氣味了,再也沒吃到過讓人懷念幾十年的那種面條和包子了。</p><p> 有人說、那時生活差,能吃到一點好東西會記憶深刻,現(xiàn)在生活好了,常常吃好東西會不以為然,但我總覺得不是這么一個原因,那時候的東西確實好吃才是硬道理。我的看法后來從一位從事餐飲工作幾十年的友人那里得到了證實,他說:那時候下面的湯都是用筒子骨、老母雞精心熬制出來的,又香又鮮。那時候肉幾毛銭一斤,筒子骨幾分錢一斤,現(xiàn)在筒子骨比肉貴得多,誰會花大價錢去熬骨頭湯,還不是清淡的肉湯中加點味精來對付。另外肉碼子也是精心制作出來的,講究真材實料。不象現(xiàn)在的所謂肉絲面碼子,就是幾粒肉未加幾根海帶絲,你說現(xiàn)在下的面條怎么能有過去的好吃?!</p> <p> 除了那些有門面的店鋪外,街道上還有不少攤販:有賣豬血腸子、米豆腐的;有賣甜酒、湯圓、八寶粥的;有炸糍粑、油條、燈盞窩的;有賣米粉、面條、包面的??</p><p> 這些攤點分布在街道上的不同地方,他們售賣的食物散發(fā)出各種不同的誘人香味,引得路上行人或是歇步掏兜,要上一份愛吃的油炸食品,邊走邊吃,或是止步就坐,大喝一聲:“老板,來份豬血腸子,多撒點蔥花!”更有一些老食客,相見后插科打諢,妙語連珠,使得旁邊的食客在大飽口福的同時大飽耳福;說到精彩處,旁邊的食客也會錦上添花地來上幾句,大家嬉笑一團,好不熱鬧。</p><p> 見顧客盈攤座無虛席,老板自然高興,迎來送往格外殷情,満臉堆笑,滿心竊喜。</p> <p> 還有一些磨刀鏘剪、修鞋整傘、鋦碗?鍋、剃頭掏耳的手藝人和收荒貨的則游走于街頭巷尾。</p><p> 磨刀師傅邊走邊吆喝:"磨刀……鏘剪啦!","刀"字音調(diào)拖得很長,"鏘剪啦"快速收起。聽起來使人覺得如果不趕緊將刀拿去磨,他就走掉了。</p><p> 收荒貨的肩膀上擔(dān)著兩只籮筐,一只籮筐里有收來的物品,另一只籮筐上放著一只篩子,篩子上蓋著一塊白布,白布下面是一大塊打糖(谷芽糖)。糖是用來兌換廢舊物品的。收荒者一邊走一邊用敲糖的鐵片和鐵棍相互碰擊著,發(fā)出好聽的"叮當(dāng)叮當(dāng)"聲,然后扯開嗓子高喊:"收破銅爛鐵、雞毛鴨毛,破布爛筋啰!"然后又是一陣敲擊,"叮當(dāng)叮當(dāng)"聲一停,"破爛換錢,破爛兌糖啰!"的吆喝聲隨即而出。他走一陣停一陣,走是在招攬生意,停下是生意來了。</p><p> 只要他一停下來,就會生成一副風(fēng)俗畫:白胡子老頭子柱著拐杖,小腳老太婆戰(zhàn)巍著雙腿,大嫂小姑子一路上嘰嘰喳喳,小孩子們屁顛屁顛,拿著平時各自積攢的破銅爛鐵,破東爛西、破布爛筋、廢紙書報、雞鴨鵝毛,朝收荒人走來。</p><p> 小孩子們干脆得很,將東西往地上一丟,口里直喊:"快來敲糖!快來敲糖!多敲點!"收荒人馬上給他們敲上一塊大的,再補上一塊小的,細伢崽拿著糖就蹦蹦跳跳,滿心歡喜地跑開了。</p><p> 老頭老太姑娘嫂子們就沒有細伢崽好打發(fā),不是說收荒人秤稱紅了,就是說收荒人錢給少了。雙方你爭我吵,一陣好鬧。最后,收荒人稱了個平秤,出了個好價,對方道聲:"這才差不多!"買賣成交后,賣者歸家,收荒人挑起擔(dān)子重新起程,一副新的風(fēng)俗畫又將在別處生成。</p> <p> 五、六十年代,那是物資很匱乏的時期,工農(nóng)業(yè)產(chǎn)品還滿足不了人們?nèi)粘I畹男枨蟆D鞘且粋€奉行"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節(jié)儉原則的年代。這不僅僅是指穿衣戴帽應(yīng)該這樣,其他許多生活器物損壞后,只要能修復(fù),也是要修修補補的。鐵鍋用漏了,瓷碗破損了,都會找?鍋鋦碗匠修補后継續(xù)使用。</p><p> 補鍋匠的主要工具是風(fēng)箱、火爐、坩鍋。補鍋匠手拉風(fēng)箱呼呼地響,熊熊燃燒的爐火中,一只燒得通紅的坩鍋里熔化著紅紅的鐵水。補鍋匠將鐵鍋破損處作了修補前的處理就開始補鍋了。他攤開左手,放上一塊巴掌大的厚布片,布片上有厚度約一厘米的稻草灰。他右手用小陶勺從坩鍋中舀出蠶豆大小的鐵水珠,倒在稻草灰上,輕輕地晃動,那顆通紅的鐵水珠在草灰上滾來滾去,稍后,他左手托著裝有鐵水珠的布.片,迅速地移到架好的鐵鍋下面,對準(zhǔn)要補的小洞往上一擠,鐵水就從洞口處漫出來了。他右手拿起早已放在鍋里的用布卷成的布棒,對著漫上來的鐵水快速狠按猛擦。布棒按在鐵水上,"嗤嗤嗤"地直冒青煙。有時候布棒還會燒出明火,這時,他馬上將它在地上按熄。如此反復(fù),直至將鍋上的洞全部補好。最后,他用布蘸著稀泥,抹在補縫的兩面,補鍋便告結(jié)束。</p><p> 鋦碗匠的活兒比?鍋匠的活兒要干凈多了,不必受煙熏火燎。有人要鋦碗了,鋦碗匠坐在小板凳上,膝蓋上蓋上一塊厚布。先用小刷子把要鋦的瓷片和壞碗的掉碴處清理干凈,然后將瓷片和碗對好,用一根帶鉤的線繩,把鉤子掛在瓷片的口沿上,線繩從碗底繞幾圈,把瓷片固定住。接著拿出桿鉆,用類似琴弓的"鉆弓子弦"繞在鉆桿上作動力,在碗和瓷片上鉆出成對的小孔,再用扁銅絲做成鋦子,嵌入小孔將碗和瓷片固定住,外面抹上油灰就算補好了。鋦盆、缸、鍋等較大的器具基本上也是這個方法,不過用大一些的鋦子罷了。干這種活最重要的是那根無豎不摧的桿鉆,據(jù)說其鉆頭是用金剛石做的,所以稱為"金剛鉆"。俗話:"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就由此而來。</p><p> 匠人們在補鍋鋦碗時,除拿鍋、碗給他們補的人外,他們身邊會圍著一群看熱鬧的人。在這群人中有熱心幫忙者,有好為人師者,有嘴尖舌長者,因了他們,在這一小塊地方,會上演出一幕幕活劇來。</p> <p> 讀小學(xué)的那些年間,每到中午或下午放學(xué)的時候,走出校門,常能在校門口的街邊見到一個買敲糖(谷芽糖)的老頭子,同學(xué)們喊他做“金嗲嗲”。金嗲嗲挑著一擔(dān)竹簍子,簍子上放著裝有谷芽糖的簸箕,簸箕上有白布復(fù)蓋著,那是用于防塵防蠅的,簸箕底上和谷芽糖上灑有一層可以食用的白粉,那是用來防止糖與簸箕和白布粘連的。金嗲嗲看到學(xué)生們出來了,會將用于敲糖的兩件鐵器在手中搗鼓得釘鐺作響,以此招攬生意。</p><p> 聞聽響聲,有的同學(xué)會掏出口袋里的三兩分零錢三步并作兩步跑上去找金嗲嗲買糖吃,也有的同學(xué)會翻出書包里的牙膏皮桔子皮或是雞內(nèi)金或是舊報紙雜志跟金嗲嗲討價還價斢糖吃。金嗲嗲的擔(dān)子這時候會被同學(xué)們團團圍住,那是因為與買糖或斢糖的同學(xué)玩得好的一些同學(xué)會等著從同伴手中分一杯羹,圍在邊上看熱鬧的一些同學(xué)則會異口同聲地反復(fù)唱著:“金嗲嗲,賣糖的,不是個好玩的。”</p><p> 為什么這么唱,我不得而知。</p> <p> 在秋末初冬時節(jié),在天岳山街對著金家?guī)X巷口的街這邊會有一個老頭子在擺攤賣梨膏糖。老頭子很喜歡逗把(音:斗罷。開玩笑的意思),看到我們圍著他的梨膏糖看,有點遮擋他的生意,他會用湖北話唱道:“小伢們吃了我的梨膏糖啊,鼻子長到一丈長啊。”邊唱邊向兩邊攤開手,意思是不讓我們圍住他的攤子。他拖著長腔的唱聲,將我們逗得好一陣傻笑后知趣地走了。</p><p> 老頭子的模樣我已記不得了,但是他逗笑的聲音至今還常在耳邊響起。</p> <p> 在建設(shè)電影院(天岳山電影院)邊上,經(jīng)常能看到一個人在做“車糖”生意。做生意的人將他的一副擔(dān)子在人多的地方擺下,一只擔(dān)子上放有一塊光滑的白色石板,下面放著一只煤爐子,煤爐子上放著一只熬糖的鍋,鍋中放著一只舀糖的鐵勺子;另一只擔(dān)子上擺放著一塊上面刻有龍、蛇、豬、牛、羊、狗、鹿、鼠、雞、鳥、八坨等圖形的木制圓盤 ,圓盤中心立有一根近兩寸高的小木柱,柱子正中心釘有一根鐵釘,一根正中間有一小孔的像時鐘上指針狀的木條穿在鐵釘上,用手將木條一撥,它就能在支撐它的小木柱上旋轉(zhuǎn)起來。當(dāng)它停止轉(zhuǎn)動時,木條上釘有釘子的一端正好指在某一圖形處。如果你事先給了攤主車糖的錢,那么釘子所指的圖形,他會用糖給你做出來。</p><p> 記得那時候車次糖是五分錢,每當(dāng)有了零錢,總想去車一條糖龍。能車到一糖龍那是好讓自己高興讓別人?慕的事情。</p><p> 讀小學(xué)期間,車了多少次糖記不得了,沒有車到過一次龍,車到過好多次“八坨”,也車到過老鼠和小鳥倒是記得的。感覺攤主做“八坨”的手藝是最嫻熟的:用手中的鐵勺從熬糖的鍋中舀出一些糖汁,勺子上的尖嘴在石板上連續(xù)點八下后猛然收住,待糖汁稍微冷卻后,拿出一塊光滑的鋼片,在那即將凝固的糖塊上壓了壓,然后輕輕挑起放到車糖人的手中,接著又去張羅下一位車糖人的生意了。</p><p> 龍極難車到,當(dāng)有人車到了龍,圍著看攤主做龍的人里三層外三層。做龍比點“八坨”不知要費事多少倍,用去的糖料比做“八坨”也多得多,是費力不賺錢的賠本買賣。但是攤主還是會十分認真他將龍做好,以彰顯他的手藝和大度。</p><p> 當(dāng)幸運者雙手顫抖地接過粘結(jié)在兩根竹簽上的栩栩如生活龍活現(xiàn)的糖龍時,自是喜不自禁,高興萬分,而圍在他身邊的同學(xué)發(fā)小也是興高采烈,群情激昂。有的說把龍吃了算了,有的說要把龍留下來玩,你一言我一語,一路走一路爭。爭到忘情處,不知哪位同學(xué)一激動,失手將龍尾巴弄折了。一陣嘆息后接著又是一陣爭吵,最后以將糖龍分而食之而告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南县|
南江县|
普兰县|
东平县|
普格县|
镇沅|
岗巴县|
巴马|
共和县|
林西县|
九龙县|
昭通市|
吴堡县|
舟曲县|
页游|
台东县|
阿尔山市|
休宁县|
哈尔滨市|
铜山县|
佛冈县|
灵川县|
阳朔县|
五莲县|
广灵县|
延吉市|
东兴市|
伊吾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东方市|
江城|
屯留县|
清水河县|
镇远县|
微博|
北安市|
马尔康县|
金溪县|
阿克苏市|
和静县|
巴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