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時間就像淘金者手中的篩子,將一切雜質和瑣碎過濾,只留下那些最美好珍貴的東西。南太行山極頂一一王莽嶺回來己近一個月了,但那讓人震撼的原始蒼涼、巍峨險峻仍歷歷在目。</p> <h3><br></h3><h3><br></h3><h3> 八百里太行逶迤于河北、山西和河南三省,習慣上人們將之分為三段,即位于河北境內的北太行、山西境內的西太行和河南境內的南太行,其中北太行、西太行都是嚴重缺水的地區,唯有南太行,仿佛是上帝鐘愛之地,擁有珍貴而充足的水源,使南太行風光在八百里太行中獨占鰲頭,雄秀兼具、令人驚嘆。</h3> <h3><br></h3><div><br></div><h3> 王莽嶺是南太行山的最高峰,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分水嶺,也是山西與河南的界山,它既有北方山水的大氣雄壯,又有南方風光的旑旎秀美。</h3> <h3><br></h3><h3><br></h3><h3> 最突出的是其原始氣息濃郁、地質景觀罕見,既有很少見的密集起伏山巒,又有綿延不絕、巍峨雄壯的紅巖大峽谷,再加上著名的掛壁公路,構成了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景觀。</h3> <h3><br></h3><h3><br></h3><h3> 我們是先游覽了河南新鄉的南太行萬仙山景區的郭亮和南坪,然后從南坪包車直奔王莽嶺的。</h3><h3><br></h3><h3> 萬仙山景區與王莽嶺景區只有一山之隔,穿過昆山掛壁公路后不遠就到了。路雖總共只有十幾公里,但卻分屬河南和山西兩省,我們的包車師傅是山西王莽嶺那邊的,他告知現在兩省為各自景區的管理起見,早上七時起昆山掛壁公路就不開放,從萬仙山南坪到王莽嶺,必須圍著山繞一大圈,要多走幾十公里,因此讓我們早上六點半就出發。</h3><h3><br></h3><h3> 汽車沿著陡陡的盤山公路上行,在陽光和大山的陰影中穿行。風里夾雜著青草的氣息和清脆的鳥鳴,視野所及是淪桑的峭壁和郁郁蔥蔥的樹木,晨光透過樹縫灑來,讓人瞇起了眼晴,但又不覺熱意,真好啊! 人在鋼筋水泥樓叢中及車水馬龍的城市中呆久了,就想到大山里、森林中等遠離喧囂的地方靜一靜,吹一吹山野的風,吸一吸帶著泥土味的空氣,就像手機用了一段時間總要及時充電和刪除無用信息擴展內存一樣,旅行又何嘗不是人生不斷“充電擴容”的好方法啊!</h3><h3><br></h3><h3> 昆山掛壁公路到了,汽車停在路邊,我們下來觀賞拍照,并走一段感受一下,這就是包車的好處了。</h3> <h3><br></h3><h3><br></h3><h3> 南太行七條掛壁公路中,位于王莽嶺景區的昆山掛壁公路最年輕,是1992年山西省為解決王莽嶺山腳下的昆山村民出行難而開鑿打通的,屬政府行為。</h3><h3><br></h3><h3> 昆山掛壁雖未加修飾,路面凸凹不平、洞頂垂石嶙峋、側窗齜牙咧嘴,犬牙交錯的危石險崖,看起來頗有荒涼悲壯的色彩。</h3> <h3><br></h3><h3><br></h3><h3> 但因掛壁公路本身所處就在懸崖絕壁之中,自然構成了一種美景,在遠處看似大氣磅磗的國畫山水長卷,而從隧道側窗向外看,又像在畫廊里欣賞一幅幅風景畫,美不勝收。</h3> <h3><br></h3><h3><br></h3><h3> 很快,王莽嶺到了。 包車師伕可能認為來的早,游覽觀賞時間充足,就直接把我們拉到山頂景區的后山步行道入口處,而不是一般游客走的前山步行道入口。兩者的區別,后者是山頂游道的小圈或稱精華圈,一圈走下來大約2小時左右;而從后山入口進則是游道大圈,王莽嶺極頂的各處全部走到,要4一5小時,我們本來是只想走精華圈的,包車師傅無意中竟成全了我們盡情飽覽王莽嶺。</h3> <h3><br></h3><h3><br></h3><h3> 太行山不同于黃山、三清山的奇秀,也不同于廬山、泰山的壯美,它是一種獨有的原始粗獷、大氣陽剛的美。作為太行山精髄的王莽嶺,更具太行之偉岸,它具有典型的巖溶地貌特征,林立的峰叢山脊不是局部隆起形成,而是古老平面經漫長歲月侵蝕而遺留的,故一條條山脊基本都在同一個平面上昂然而立,那不可冒犯的氣概,令人心生驚嘆與震撼。</h3> <h3><br></h3><h3><br></h3><h3> 而山脊與山脊之間巨大的深谷就是幾億年來侵蝕巖溶、風化崩塌、風雨沖刷搬運的結果,與山脊的落差達1500米左右。</h3> <h3><br></h3><h3><br></h3><h3> 王莽嶺的山脈不以高聳而取勝,而以崖壁像萬丈屏障一樣橫向展開、橫亙于天地之間的氣勢而撼人心魄。綿延不絕的紅巖崖墻絕壁如削、巍峨挺拔,絕壁下是縱橫相迭、深淵幽澗的峽谷。</h3> <h3><br></h3><h3><br></h3><h3> 在崎嶇不平、溝壑嶙峋之間,隱約可見像一條線似的羊腸古道蜿蜒曲折伸向遠方,看不到它的起點,也不知它飄向何方。 大自然將它最真實的原始面貌坦然于世人面前,讓多少人為之驚嘆而迷戀其中啊!</h3> <h3><br></h3><h3><br></h3><h3> 也許是云臺山廣告打的厲害,許多人只知云臺山而不識王莽嶺。其實兩者都屬南太行,它們相比,前者只能禰為小家碧玉,而后者卻大氣雄壯,那讓人震撼的原始蒼涼、巍峨險峻才真正是太行山的靈魂精髄,絕對是精華所在。</h3> <h3><br></h3><h3><br></h3><h3> 也許后山本就來的游客不多,也許才清晨7點多時間還早,今曰王莽嶺的后山鮮見人影,仿佛是我們倆人的包埸。</h3> <h3><br></h3><h3><br></h3><h3> 站在空曠的山頂觀景平臺上,蒼茫的天地視野極其開闊,山谷的風吹得衣角不住飛揚, 它熱情地拂過臉頰,帶走了我們所有的煩惱,整個身心飄飄然地舒展開來,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在歡笑。</h3> <h3><br></h3><h3>帽子差點隨風而去,幸虧抓的及時</h3> <h3><br></h3><h3><br></h3><h3> 極目遠眺,遠處的山影好像一幅潑墨山水畫,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在胸中自然勃發。</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們沿著林間小徑前行,小徑上落滿著松針落葉和松塔,腳踩上去像海綿一樣富有彈性。清新的空氣中彌漫著松樹和花草的清香,無比珍貴、品質純真的天然氧吧啊,一路深呼吸飽吸滿腹,真是神清氣爽,享受啊!</font></h3> <h3><br></h3><h3><br></h3><h3> 王莽嶺滿山覆蓋著翠綠色的樹木,崖頂谷底、坡上路邊、石縫角落里也開滿了不知名的各種野花,艷麗妖嬈、野性十足地伸展開放著。我們一路聽松濤鳥語、看野花芳草,真讓人生出滿心喜歡。</h3><h3><br></h3><h3>在石縫中綻放野性的生命力</h3> <h3><br></h3><h3>不失時機地搶占地盤</h3> <h3><br></h3><h3>努力向路邊探出,似招手歡迎每一位游客</h3> <h3><br></h3><h3>張燈結彩</h3> <h3><br></h3><h3>怒放迎客</h3> <h3><br></h3><h3>赤橙黃綠青藍紫,神來之色集一花</h3> <h3><br></h3><h3><br></h3><h3> 王莽嶺是高原與平原的轉折點,海拔最高1665米,最低處僅300米左右,巨大的落差,形成了絕壁千仞、峽谷縱橫的地質奇觀。</h3> <h3><br></h3><h3><br></h3><h3> 這里許多山峰幾乎直上直下,根本沒有攀登上山的路徑;有的山峰雖有彎曲的羊腸古道延伸到山頂,但都很危險而人煙罕見,游客只能在步行棧道或觀景臺上,遠眺四周山峰的奇景。</h3> <h3><br></h3><h3><br></h3><h3> 王莽嶺群峰的魅力也許就體現在此,它能讓你在遠處一睹芳容,但不能親自去體驗征服,讓你感受到大自然之博大和個人的渺小。</h3> <h3><br></h3><h3><br></h3><h3> 王莽嶺與其它的高山峻嶺不同,有著少見的密集起伏山巒,它的山峰也很有特點,有的山脊己被侵蝕的很薄,像刀刃一樣。</h3> <h3><br></h3><h3><br></h3><h3> 有的山脊則較寬,似可跑馬。</h3> <h3><br></h3><h3><br></h3><h3> 撫云崖是一座天然的獨立巨崖,兩側是陡直如削的懸崖,崖下是深澗峽谷。每當云聚谷中并上升至崖頂時,像云海翻騰,景觀十分壯觀。這時站在崖上似伸手就可撫摸到云海,故名之。</h3> <h3><br></h3><h3><br></h3><h3> “劉秀跳”是兩座相隔不到10米的石峰,石峰間便是萬丈深淵。傳說西漢末年王莽篡權殺了漢平帝,為斬草除根,追殺落荒而追的漢平帝之子劉秀到此。窮途末路的劉秀眼看無處逃生,便拼死縱身奮力一躍,跳過此峽,落到對面山上,而王莽軍中卻無人敢跳此峽,使劉秀絕處逢生,成就了后來東漢王朝的漢光武帝。</h3><h3><br></h3><h3> 王莽與劉秀的傳說,或許只是一段野史,但王莽嶺的絕壁美景,卻是實實在在的。</h3> <h3><br></h3><h3><br></h3><h3> “散花臺”是高200多米的孤崖,據說崖下常有暖氣流上升,遇峭壁后在山谷間回旋,致使谷中野花瓣紛紛飄落,似仙女散花。</h3> <h3><br></h3><h3><br></h3><h3> 王莽嶺還有很多像形山峰,游客們可一邊走一邊隨景區標志牌細細觀察,也是一種樂趣,放上二張,你能看得出像什么嗎!</h3> <h3><br></h3><h3><br></h3><h3> 王莽嶺上隨處可見層層疊疊的頁巖,那獨特而有質感的巖層,向人們詔示著王莽嶺的前世今生,記錄著歲月的沉淀和淪海桑田的變遷。</h3> <h3><br></h3><h3><br></h3><h3> 其中,“石庫天書”就是王莽嶺頁狀石峰的典型代表,這些4一6億年前的古生代沉積碳酸巖,因長期沉浸于水中,被水流溶蝕切割成書頁似一頁疊一頁的石塊。</h3> <h3><br></h3><h3><br></h3><h3> 它們往往幾十尊連成一片,形成峰林,訴說著它們前世在水中的身世。</h3> <h3><br></h3><h3><br></h3><h3> 也有高幾米、十幾米,甚至幾十米的單體頁狀石峰,更是獨特稱奇,成為人們一睹為快的必看之景。</h3> <h3><br></h3><h3><br></h3><h3> 王莽嶺山頂,還有一處“石芽”叢林,號稱“小太行”,是海底礁石經過十幾億年的地殼運動,被抬升到高山之上,經風雨侵蝕所形成的。它們玲瓏剔透似天然盆景,雖沒有云南石林的雄偉,但在高山之上能一睹石林的奇特,也算不虛此行了。</h3> <h3><br></h3><h3><br></h3><h3> 我們沿極頂外圍的全景步道從后山轉到前山,又從前山的內圈精華步道沿石庫天書、鹿鳴嶺、撫云崖、臥云崗、劉秀跳、方知崖、散花臺等,一直轉到觀日臺、小太行等。</h3> <h3><br></h3><h3><br></h3><h3> 整個王莽嶺薄霧半遮半掩、迷迷朦朦,鑲嵌在天邊的群山,遠眺如畫中寫意,連綿起伏、徑如細線,山色深淺不一、濃濃淡淡;近看卻山形勾勒分明、大氣磅磗,壯麗得像很有意蕰的國畫水墨長卷啊!</h3> <h3><br></h3><h3><br></h3><h3> 巍巍南太行,我們千里迢迢來看你,只為見識你的偉岸博大。 只有踏上這片土地,駐足山頂親眼看過你,才明白當年“在太行山上”這首著名的抗日戰歌的出處,才深深理解這片英雄的土地演繹出一幕幕抗日史詩的必然。</h3><h3><br></h3><h3> </h3><h3> 戀戀不舍告別王莽嶺,我們由包車師傅接上,穿過錫崖溝掛壁公路,到王莽嶺山腳下的錫崖溝去。</h3><h3><br></h3><h3>錫崖溝掛壁公路</h3> <h3><br></h3><h3><br></h3><h3> 太行山的掛壁公路,是我國著名的人文景觀,是只有太行人才能創造出的奇跡。</h3><h3><br></h3><h3> 巍巍太行山賦予了太行人民勇敢堅毅、不折不饒的性格,他們在頭上壁立千仞、腳下萬丈深淵的懸崖峭壁上,眾志成城、艱苦奮斗,用原始的鋼釬、鐵錘開鑿出了6條掛壁公路(加上前述屬政府行為的昆山掛壁共7條)。</h3><h3><br></h3><h3> 它們不僅解決了山區的交通難題,還串起了一處處深山美景,吸引著游客的眼球,成了當地村民的脫貧路、致富路。 而修路人的頑強拼搏、進取意識,在感受美景的同時,又激勵陶冶著游客心靈,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h3> <h3><br></h3><h3><br></h3><h3> 說起掛壁公路,可能郭亮掛壁公路很多人知曉,而錫崖溝掛壁公路卻知道的人不多。其實,錫崖溝掛壁公路的故事更感人。</h3><h3><br></h3><h3> 它是我國目前7條掛壁公路中最早于1963年就開鑿的,同時也是7條掛壁公路中工程量最大、開鑿時間最長、最壯觀驚險的。只是山西人憨厚,介紹推廣的力度遠比不上河南,倒讓1972年才向錫崖溝學習,采用他們的經驗開工,用5年時間開鑿1.25公里掛壁公路,于1977年就完工的郭亮掛壁公路先鳴驚人,對,先鳴驚人而己,實際上郭亮掛壁的長度和難度,都遠遠及不上錫崖溝掛壁,只是由于開鑿難度及工程量小完工得早,當年他們完工歡慶時,開工己14年的錫崖溝掛壁,仍在艱苦開鑿中。</h3><h3><br></h3><h3>此處己可看見錫崖溝掛壁的兩層了</h3> <h3><br></h3><h3><br></h3><h3> 我們的包車師傅就是錫崖溝人,他一路向我們介紹:錫崖溝自古屬山西管轄,王莽嶺猶如一道屏障將它阻隔在溝底,交通閉塞、與世隔絕,祖祖輩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生活,千百年來自生自滅。</h3><h3><br></h3><h3> 上世紀六十年代,不甘閉塞的錫崖溝人,向大山宣戰,全村900多人歷三代前仆后繼修路,當時他才十來歲,就與父輩們一起上山,早出晚歸,盡力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如倒鑿下的碎石等,真是集全體村民之力,從1963年開工到1994年完工,艱苦奮斗30多年,終于在村西絕壁上開鑿出了一條長7.5公里、呈“之”字型的三層掛壁公路,落差近千米,連通了山下的錫崖溝和山上王莽嶺,進而通向陵川縣,走出了大山,實現了錫崖溝人的夢想。真是一部現代愚公史詩啊,著實讓人敬佩感動。</h3><h3><br></h3><h3>此處可看見上下三層的錫崖溝掛壁公路</h3> <h3><br></h3><h3><br></h3><h3> 這條路既為錫崖溝人開啟了通向外部世界的門,也為外面的人打開了一個風景如畫、淳樸自然的“世外桃源”。</h3> <h3><br></h3><h3><br></h3><h3> 我們在外面幾次停車觀賞拍照、進洞后又步行一段體驗后,正式上車通過錫崖溝掛壁公路了。</h3><h3><br></h3><h3> 洞內隊道并不連續,少數地段是露天的,路面還是原始的山路,洞壁鋼釬開山碎石的鑿痕依稀可見,每隔一段有個小窗口,師傅講當時是為了開鑿時方便倒碎石,現在倒成為一個個觀景窗。</h3><h3><br></h3><h3> 7.5公里長的洞內曲折回旋,大多是連續急轉彎,方向盤在師傅手中猶如耍雜技,一會左轉一會右轉,多處看著就要撞上了,猛打方向盤又擦壁而過,十分驚險。 我們屏住呼吸,在忽左忽右中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也明白了為何當初在萬仙山南坪聯系包車,一提去王莽嶺時都不怎么愿意的原因,這種路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駕駛員能開的,只能本地經常開這種路的師傅才行,出門在外,安全第一啊,慶幸我們找對了山西側當地包車師傅。</h3> <h3><br></h3><h3><br></h3><h3> 只有親歷這條路的人,才能體會到它的震撼,它所傳達出的人類的意志和力量,讓每一個親歷者驚嘆而充滿敬意啊!</h3><h3><br></h3><h3> 本來洞內是嚴禁停車的,由于淡季游客不多,洞內前后都無車輛,善解人意的師傅在一露天勉強可會車處仃下車,讓我們欣賞“龍口懸珠”的奇觀。 “懸珠”是一顆狀如卵石的大圓石,直徑1米多,它不偏不倚、不上不下,正好卡在兩座山峰的夾縫里,很是奇妙。如師傅不停車,我們根本不知,山西人淳樸憨厚啊!</h3> <h3><br></h3><h3>再往上看,懸珠上面還有天生橋</h3> <h3><br></h3><h3><br></h3><h3> 錫崖溝位于王莽嶺山腳下,處于高原和平原的斷裂層上,地形地貌獨特。它四周被王莽嶺、馬東嶺、樺山、青楓圍四座大山環抱,村子低于四周峭壁落差達1000多米,如同井底,地勢極其險要。</h3><h3><br></h3><h3> 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紅巖大峽谷,是錫崖溝最精華的景點。</h3> <h3><br></h3><h3><br></h3><h3> 大峽谷長約7.5公里,紅色砂巖峭壁東西對立,垂直陡峭如刀劈斧削,最寬處200多米,最窄處僅3米,深切的谷底到峰頂深達800多米,如同天坑地縫,景色壯觀、氣勢恢宏,實屬國內罕見,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選用為封面圖片。</h3> <h3><br></h3><h3><br></h3><h3> 我們穿過錫崖溝掛壁公路后,第一站就先到了這里。上午站在王莽嶺山頂上看到紅巖大峽谷時,就己驚嘆連連,現在站在它的面前,我們震撼得一時無語,呆呆地盯著不眨眼地看。</h3><h3><br></h3><h3> 它垂直陡峭的紅色崖壁像一面墻,在轉過一個似90度的轉角后,成弧形伸展延伸,仔細看那崖上還有著層層梯田,綠油油地種滿了莊稼。</h3> <h3><br></h3><h3><br></h3><h3> 將紅色砂巖峭壁拉近了看,更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h3> <h3><br></h3><h3><br></h3><h3> 觀峽臺是觀賞大峽谷最佳的平臺,在上面觀賞,大峽谷壯麗風光盡收眼底,真讓人看得嘆為觀止啊!</h3> <h3><br></h3><h3><br></h3><h3> 錫崖溝大瀑布緊挨著紅巖大峽谷,瀑布落差很大,從峭壁間飛流直下,水霧飄渺、瀑聲如雷,直瀉入幽深的地縫形成深澗,景色也很壯觀。</h3> <h3><br></h3><h3>水霧彌漫下隱約能看到一段彩虹</h3> <h3><br></h3><h3>瀑布瀉入的地縫</h3> <h3><br></h3><h3><br></h3><h3> 錫崖溝村民在大瀑布上方修建了亭臺樓榭與峽谷飛瀑為伴,雖然出發點是想為景點添彩,殊不知沖淡了錫崖溝原始野性的風景特色,其實大可不必。</h3> <h3><br></h3><h3><br></h3><h3> 錫崖溝天坑型的地形特點使這里的小氣候像太行山的一個“異類”,溝內氣候涼爽、水量充沛、植密茂盛,自然風光秀麗。</h3><h3><br></h3><h3>錫崖溝村</h3> <h3><br></h3><h3><br></h3><h3> 村民們戓依山傍水、或臨崖跨澗而居。</h3> <h3><br></h3><h3><br></h3><h3> 有的屋頂用薄石板鋪蓋<br></h3> <h3><br></h3><h3><br></h3><h3> 有的墻面用方塊大石壘徹,縫隙填以碎石,大小相間、疏密有致,從側面看,一堵墻好像一幅裝飾畫。</h3> <h3><br></h3><h3><br></h3><h3> 農家小院的籬笆墻、水轆子、石碾子,雞犬相聞、民風淳樸,詩一般的田園風光清新宜人,和壯美的山川一起,讓人流連忘返。</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好感受錫崖溝吧,大自然賦予它的原始風光、彌漫四周的鄉土純樸情懷,著實令人陶醉。現實生活把我們束縛的太累了,在這里,你可以充分療養疲憊的身心而煥然一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字:芳草地 </p><p class="ql-block"> 圖片:上上水、芳草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和浩特市|
孙吴县|
同德县|
阳泉市|
绥江县|
怀集县|
牙克石市|
年辖:市辖区|
岑溪市|
宁蒗|
郓城县|
黄大仙区|
九江市|
鹤庆县|
汽车|
琼海市|
基隆市|
抚宁县|
儋州市|
绵竹市|
海淀区|
肇东市|
瑞金市|
上林县|
东兰县|
陇西县|
大荔县|
临潭县|
关岭|
紫阳县|
葵青区|
体育|
固阳县|
蛟河市|
德清县|
武强县|
太原市|
吴堡县|
丹江口市|
江口县|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