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5月14日上午游覽的第一站是斯莫爾尼大教堂(一些網上資料將其誤稱為斯莫爾尼宮,其實是以訛傳訛,后面再詳細說明)。</h1><h1> 教堂外表藍白相間、清新雅致,興建于1748-1764年,是由著名的意大利建筑師拉斯特雷利設計的(他的作品還有冬宮、夏宮、葉卡捷琳娜宮等著名建筑),因此頗有類似的皇家風范。</h1><h1> 1923年,蘇聯政府關閉了斯莫爾尼教堂。現在它主要作為舉辦展覽和音樂會的會場使用。</h1><h1> </h1> <h1> 本人未進入教堂內。這是網上下載的圖片,十分養眼!謝謝作者!</h1> <h1>教堂門外掛著一口銅鐘</h1> <h1> 教堂周邊還有一些其他的建筑,風格與教堂類似,顯得十分和諧。</h1><h1> 這里原來是準備作為女子修道院使用的,但最終另作它用。</h1> <h1> 原來以為斯莫爾尼大教堂和斯莫爾尼宮只是一棟建筑的不同稱呼罷了,回來寫“美篇”在網上查資料時才發現,它們是兩棟完全不同的建筑。圖中藍白建筑是斯莫爾尼大教堂(左),黃色建筑是斯莫爾尼宮(右)。</h1> <h1> 這才是正宗的斯莫爾尼宮,興建于1806-1808年。原為貴族女子學校,現在是圣彼得堡市政府所在地。</h1> <h1> 1917年十月革命期間,這里曾作為十月革命司令部。1917年11月7日,列寧在斯莫爾尼宮會議大廳發表對俄國公民的號召書,宣布一切政權歸蘇維埃。</h1><h1> “列寧在十月”電影中的許多鏡頭就是在這里拍攝的;小學課文《列寧與哨兵》里描述的事情也發生在這里。</h1><h1> 為了紀念列寧,1927年十月革命勝利十周年時,在這里安放了列寧的雕像。</h1> <h1> 以上三張照片均是網上下載的。謝謝作者!</h1><h1><br></h1><h1> 斯莫爾尼宮出名的另一個原因是: 這里曾是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基洛夫上班和被刺的地方。基洛夫的死開始了前蘇聯歷史上駭人聽聞的大清洗運動。</h1> <h1> 網上有關這兩座建筑常有混淆,甚至張冠李戴。希望本文能起到糾錯的作用。</h1> <h1> 接著來到涅瓦河畔,觀看停靠在河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就是這艘巡洋艦,打響了十月革命的第一炮,也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h1> <h1> 然后是導游最開心的時光——進購物店。這家購物店的主打產品是琥珀裝飾品,買了一個吊墜。好看嗎?</h1> <h1> 午餐后兵分兩路,一路坐游輪欣賞涅瓦河兩岸風光;一路則進購物店。我們沒有參加郵輪項目,只能在購物店里閑逛。天氣炎熱,又沒有繼續購物的欲望,最后坐在店外陰涼處的臺階上耐心等候。</h1> <h1> 兩路人馬終于匯合了,繼續游覽接下來的景點——外觀滴血大教堂。<br></h1><h1> 這座教堂位于格里卜耶多夫河的東岸。之所以被稱作滴血大教堂,是因為教堂所在的位置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1881年被刺殺的地方。</h1><h1> 1883年,為了紀念亞歷山大二世在位期間對俄羅斯發展所做的貢獻,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三世下令在其遇刺地點修建這座教堂。教堂于1907年竣工,由尼古拉二世舉行隆重的開幕儀式。</h1><h1> 這座五光十色有9個洋蔥頭尖頂的建筑高81米,色彩斑斕,如童話般美麗。只是最大的一個洋蔥頭正在維修,不能看清全貌,有點遺憾!<br></h1> <h1>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滴血大教堂都是色彩亮麗、層次豐富、精妙絕倫,是教堂建筑中名副其實的精品。</h1> <h1> 沿著滴血大教堂旁邊的小街前行,隱隱約約可看到喀山大教堂。</h1> <h1> 朝后看,就是滴血大教堂。原來這兩個景點離得這么近啊!怪不得行程的第二天參觀喀山大教堂的時候,照片中就有滴血大教堂的背景。</h1> <h1> 大概只步行了十分鐘左右,即到達涅瓦大街。在涅瓦大街上,可看到喀山大教堂的全景。</h1> <h1> 由于要趕晚上8:33去莫斯科的火車,所以涅瓦大街只逛了短短20分鐘就結束了。5月14日的行程也告一段落。</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安县|
饶河县|
定安县|
淮北市|
呼伦贝尔市|
屯留县|
平塘县|
罗源县|
农安县|
开江县|
临颍县|
玉龙|
田林县|
交城县|
合江县|
怀安县|
明溪县|
太康县|
佛坪县|
巴马|
南安市|
会东县|
甘肃省|
卢湾区|
浮梁县|
怀集县|
贵州省|
泸水县|
温泉县|
隆化县|
中西区|
晋州市|
正宁县|
关岭|
镇原县|
息烽县|
肇庆市|
泰安市|
长沙县|
武城县|
永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