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鄭人華工作照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藝術簡介 一 職業 雕刻家,高級工藝美術師 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一級高級技師,擔任 樂清市東方根雕藝術研究院 院長,研究院 地址 浙江省樂清 柳市鎮大興東路與長江路 交叉口 村民中心正對面</span></p> <h3>2000年10月被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授予 “中國藝術博覽優秀藝術家“ 榮譽稱號</h3> <h3><font color="#010101">《瑤池赴會》黃楊木雕 作品刻畫了仙女麻姑劃著仙槎給西王母娘娘送仙桃祝壽情景。麻姑用的是木雕技法,麻姑劃仙槎扭動的姿態,在風的吹動下飄起的頭發和衣服、飄帶,在他的精細雕刻下,表現得栩栩如生。而下面的仙槎系選用黃楊木樹根巧雕而成。上面雕有松樹、仙桃,以及翻騰的水浪,給欣賞者拓展出藝術想像的廣闊空間。兩者相結合,讓人感受到作品精美而又靈動的動態美感和生活實感。與發表《美術報》上。60*85 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麻姑獻壽》黃楊木雕 作品。87*55 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女媧補天》黃楊木根雕 作品,80*50 cm 榮獲 劉開渠根藝獎 ----- 特級精品獎 2015.9</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司春女神》72*38 cm 又:(天女散花)黃楊木雕作品 發表《美術報》上</font></h3> <p class="ql-block">與中國臺灣藝術大師楊大閣先生在大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中國臺灣著名藝術大師 楊大閣 先生 題寫 我作品為《獨標傲世》</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早年前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陳士能 會長 在溫州工藝美術作品展,展位前合影</font></h3> <h3>中央領導人何魯麗與蔣巨峰書記觀賞工藝美術木雕展覽時的場面</h3> <h3>多年前與浙江省委副書記梁平波及浙江畫院張華勝院長一起留影</h3> <h3>早年前與溫州市副市長陳蓮蓮一起留影</h3> <h3>多年前 與中國美院教授 西冷印社副社長 著名書法家 劉江老師 留影</h3> <h3><font color="#010101">《恩愛夫妻》作品 黃楊木雕(胸像)</font></h3> <h3>《魯迅先生》作品 花梨木 ( 局部圖 )2007.10 被 國家級 北京 魯迅博物館 陳列收藏 全身高45*15*15cm</h3> <h3><font color="#010101">企業家 陳先生(全身雕像)黃楊木雕</font></h3> <h3>早年前與中國美院教授孫晴義等在展會上留影</h3> <h3>多年前,與 中央電視臺《半邊天》欄目組 周編導 在一起留影</h3> <h3><font color="#010101">在烏鎮茅盾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烏鎮的留影</font></h3> <h3>早年前在四川內江張大千紀念館留影</h3> <p>寶林寺留影2021,3,6</p> <h3>年青時在 上海魯迅紀念館 留影</h3> <h3><font color="#010101">《濟公百態》根雕 </font></h3><font color="#010101">濟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浙江省天臺縣永寧村人,后人尊稱為活佛濟公,又稱月引流光。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癲,初在國清寺出家,后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后住凈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癡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凈慈寺志》、《臺山梵響》中。懂醫術,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難雜癥。他好打不平,息人之諍,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黃楊木根雕 60*25 cm 2016</font> <h3>《濟公百態》 黃楊木根雕 52*41 cm</h3> <h3>黃楊木根雕 65*31 cm</h3> <h3>78*33 cm</h3> <h3>62*30 cm</h3> <h3>《飛來峰的傳說 》作品的造型,是《濟公百態》中不可缺一的 典故作品,</h3> 話說靈隱寺的長老圓寂以后,濟公缺了依托少了護身,監寺廣亮終于將濟公逐出山門,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濟公來到了南屏山下、西湖邊上的凈慈寺。德輝長老慈悲為懷,又恐五百弟子怨言,佛門注重功德,便讓濟公出去尋鎮寺之寶,若能尋回,便可名正言順地收留濟公?! 珌淼酱渲翊?,一石獅告訴他這里馬上就要大難臨頭了,人禍是皇上招親苦了百姓;天災是西天有座山峰將要飛來,落在翠竹村,村中男女難免被壓死。為搭救眾生,濟公奔進村里勸大家趕快離開。村里人都覺得這個和尚濟公瘋瘋顛顛的,以為是在捉弄大家,誰也沒有去理會他。眼看山峰就要飛來,濟公急了,就沖進一戶娶親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 村人見和尚搶新娘,就都呼喊著追了出來。人們正追著,忽聽風聲呼呼,天昏地暗,“轟隆隆”一聲,一座山峰飛降下來,壓沒了整個村莊。這時,人們才明白濟公搶新娘是為了拯救大家,這就是“飛來峰”的由來。66*23 cm 2017.3 創作 <h3>《濟公百態》69*38*27cm 黃楊木根雕 2017.5 作</h3> <h3>《濟公百態》49*50*36 cm 黃楊木根雕 2017.7 作</h3> <h3><font color="#010101">電視臺記者 在展位上的拍攝報道</font></h3> <h3>著名雕塑家 中國美院雕塑系 教授 傅維安 老師 撰題 運斤見工巧 應對有妙招</h3> <h3><font color="#010101">西冷印社 著名書法家 呂國璋先生題寫《精妙絕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央美術學院 雕塑系 蕭立 教授 題</font></h3> <h3>中國美院教授,西冷印社副社長,著名書法家劉江先生 撰題? 天緣和居</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中國臺灣著名書法家 馮學炎 先生題 藝林珍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中國臺灣著名書法家 竹藝大師 李佑增 先生題</span></p> 《 韓美林藝術館》在韓老師雕塑作品旁留影,2019.10.30<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母愛》根雕作品 41*23 cm</font></h3> <h3>《成功女士的風采》黃楊木根雕,70*31cm,作品 造型以一個成功的女企業家形象,站在頒獎臺上受表彰的時刻,臺下的人們一片熱烈喝彩掌聲,而她向臺下的人鞠躬,表達“彎身行禮、以示恭敬”,左手在空中比劃著說:咱企業的產品走出國門 走向世界,該作品形態比較優美,自然根材之美與女性身姿美以及人體結構比例動態上 天人合一,作品的面世,僅此光輝形象獻給所有成功的女士們。2017. 3</h3> <h3><font color="#010101">在中國美院學習 的合影,拍攝于象山校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早年前 中國美院 肖峰院長前來藝術指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早年前與浙江省文化廳 楊建新 廳長在一起</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5年9月拍攝于北京中央美術學院 雕塑系 與蕭立 教授一起留影</span></p> <h3>中國美院教授葉尚青老師在一起</h3> <p>中國木雕藝術大師 黃榕國 先生 題寫《神思妙手》</p> <h3><font color="#010101">《一葦渡江》根雕作品 30*12cm 達摩-中國禪宗初祖。南天竺婆羅門人,原名菩提多羅,是南天竺香玉王的第三子,禪宗二十七至祖般若多羅到該國傳法,菩提多羅從他學法,很得般若多羅的賞識,就給他改名為達摩,意譯為道法,是達摩已通達到法的意思。梁武帝普通年到達廣州,梁武帝聞其名,迎入金陵,但觀念不相契合,達摩悄然北上。途經北江,沒有渡江的工具,遂將一束葦草置于江面,踏躡而渡?!高_摩一葦渡江,欒巴噀酒滅火。」后至北魏,所到之處,以禪法教人。1996.6 創作</font></h3> <h3>《悟禪》黃楊木根雕 50*36cm</h3> <h3>《達摩面壁》黃楊木根雕 ,70*33 cm 相傳達摩在嵩山西麓五乳峰的中峰上部、離絕頂不遠的一孔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他就在這個石洞里,面對石壁,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兩腿曲盤,兩手作彌陀印,雙目下視,五心朝天入定。開定后,他就站起身來,作一些徑行活動,鍛煉一下身體,待倦怠恢復后,又是坐禪入定。就這樣進行了長達九年的修性坐禪。2017.2 創作</h3> <h3><font color="#010101">《憫農》作品 花梨木雕 是根據唐代詩人李紳詩作《憫農》中的“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的社會場景,發出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警世之言為題材,經過構思、提煉、概括、造型而創作,選用珍貴的花梨木精雕而成。作品以農夫坐田間歇息為主景,采用多個三角形組合的結構形式,并運用傳統技藝融入現代的雕塑及寫實的表現手法,刻畫夏日田頭,烈日當空,茶罐旁置,鐵鋤閑擱,艱苦勞作后的老農夫,右手拿毛巾仰天麻木地擦拭熱汗,微瞇的雙眼襯著一臉的迷惘。思緒何寄?嗷嗷待哺的家???繳納不盡的租賦?收成未卜的來年……給人留下的是不盡的藝術想象空間。作品注重表情和造型,可謂恰到好處,并具有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此作品的問世,在藝術界引起很大的震撼,作品首次發表于溫州晚報《收藏?鑒賞》版,而后又發表在《美術報》第388期,同時載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集。30*25 cm</font></h3> <h3>《趕集 》黃楊木雕作品,35*12 cm 發表《美術報》,并被浙江省工藝美術精品館永久陳列收藏</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國集郵畫報 刊登的版面</font></h3> <h3>《文化交流》雜志——代表中國文化藝術 交流(中英版)發行有150多個國家與地區,中國著名作家 高松年先生撰文, 美在似與不似之間一一鄭人華根雕藝術欣賞</h3> <h3><font color="#010101">幾位朋友與蒼南籍的上海 謝大畫家 在江西余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中國根藝精品展,(中)中國根藝美術學會 馬駟驥會長,(左) 清華大學 美術學院 李德利 教授,在江西余江</font></h3> <p>央視 文物鑒定 專家 原廈門博物館館長 教授 傅宋良先生 一起在福州</p> <p>著名的書畫藝術大家 北雁山人 湯老 湯余銘先生 所題會所名,鄭人華雕刻藝街會所 2019.5.1 拍攝</p> <h3><font color="#010101">早年前的工作照被 世界藝術家網 選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演樂飛天》大型作品 260cmX160cmx100cm背景由千年香樟木根部,七個飛天人物由黃楊木雕成。作品取材于敦煌壁畫?;ㄓ瓯扔黠w天樂神,其身姿之美,其花落如雨。七個飛天更以奇異難得的一段樹椿為襯托,其形似菩提樹,兩者結合頗有神秘之感。菩提生佛國,樂神天外降,一片喜慶祥和的氣氛。傅維安教授撰文,鄭人華-----創作雕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該作品是《演樂飛天》大型作品中的其中一件,51*13 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肚能容》根雕作品 作品取彌勒五短形象之特征,作品采用S形的構圖和傳統的“開合”等構圖處理手法。配有樹皮服飾,能體現出圓圓的大肚子,右乳房與肩部位皺著凹凸形與明顯的樹皮,使作品虛實巧妙,相交得體的動感,右手部位在不破壞自然美的前提下,刻畫出手拿著佛珠,頭向右偏著,慈祥的笑容。自然美之根材,在藝術處理上采用多圓構圖,圓在我國傳統藝術處理手法中,代表完滿、和諧與包容,以充分體現團結與吉祥美好的主題思想。作品選入第八屆《百花杯》獲獎作品集萃 金獎1996.8 創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神游》作品 根雕,選入《中國根雕藝術大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彌勒佛》香樟木雕 22*29cm 仿紅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中國國家博物館 孫文祥老師 書畫家 教授 撰題的《妙趣橫生》</h3> <h3>中國美院教授 ?著名書畫家 吳山明 先生題</h3> <h3>早年前 中國美院教授(周滄米)先生題</h3> <p class="ql-block">中國美院 教授 陳品超 老師一起留影,2021.7.28</p> <p class="ql-block">中國美院 教授 陳品超老師 的墨寶</p> <h3><font color="#010101">曾任 浙江省文化廳 錢法成 廳長 題</font></h3> <p>鄭人華 本人寫的書法 吉祥如意2020.5.12</p> <p>《兄妹聚游》文/鄭人華, </p><p> 兄妹聚游黃檀硐,</p><p> 古村深山秀險峰。</p><p> 觀經狀元十朋館,</p><p> 樂清地靈出圣人。</p><p>游寫于 2016 .11 .6</p> <p>鄭氏家族 堂兄堂弟堂妹們聚游在古村黃檀硐景區 用自拍器拍的畫面 2016.11.6 樂清黃檀硐古村,黃檀硐古村落海拔400余米,于2007年以村古、林茂、水美、石奇、硐怪的獨特景觀入選首批“中國景觀村落”。景區內瀑布高懸、水聲潺潺,毓秀清幽;叢叢竹林分布在山谷里、石硐前或清溪銀瀑畔,如畫如詩,妙境迭出。</p> <p>觀賞 王十朋紀念館 時在王十朋雕像前留影 2016.11. 6</p> <h3><font color="#010101">《杜甫》根雕作品 櫸木 60*46 cm 獲得了99年浙江三雕創作世紀談藝術作品展 金獎,載入《中國藝術博覽與收藏指南》,被美術報和溫州日報刊載。作品采用屢經風雨侵蝕的老根,底下兩處分杈處一為足,一為袍之下擺,利用自然的紋路抽象為臂膊,瘦削的雙肩依勢雕出,挺直的鼻梁,緊促的眉頭,深沉憂郁的眼神,無不折射出一個憂國憂民的文弱書生內心的蒼涼。飽經風霜的詩人,飽經風霜的根材,通過作者對這種精神的深刻理解以及在雕鑿中的良好把握,真正達到天人合一、奇巧結合。上身的單薄與下部的厚重形成強烈的對比,這種震撼,不單單是表達出詩圣一個單個人的精神氣質,更喚起了欣賞者內心勃郁之氣。</font></h3> <p class="ql-block">《杜甫》作品 黃楊木 根雕,選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集 。被中國臺灣高級政府官員蔡先生收藏</p> <h3><font color="#010101">《弘一法師》作品 花梨木雕 , 選入《百花杯》獲獎作品集萃 45*13 cm</font></h3> <h3>《劉海戲金蟾》黃楊木雕,37*16 cm 發表在 石獅日報 收藏快報 上。</h3> <h3>《北京2008奧運 --- 奔 》作品 根雕 69*58 cm</h3> <h3>68 *38 *28 cm</h3> <h3>第十一屆 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與書法家王堤老師留影,2017.10.27</h3> <h3>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增利老師有緣認識在第十一屆合肥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 留影 2017.10.28 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h3> <h3>多年前與《山海經》雜志社 主編(中)陳德來先生一起留影</h3> <h3>2017年 父親節 在杭州 天鴻書畫院 ,陸雨聲 院長予以拍攝</h3> <h3>幾十年前的理想《追求》拼搏 奮斗 如今的成果!《追求》散文 刊發在《樂清日報》上</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祥云县|
恭城|
茶陵县|
遂溪县|
吴堡县|
库伦旗|
新邵县|
奉化市|
张家口市|
咸丰县|
万荣县|
常宁市|
禹州市|
乌苏市|
上饶县|
亳州市|
杨浦区|
大安市|
汉沽区|
长阳|
白银市|
共和县|
砚山县|
济源市|
宿迁市|
怀仁县|
巴林左旗|
开原市|
鄯善县|
武陟县|
长岭县|
洛扎县|
岑溪市|
江北区|
莆田市|
安泽县|
赤水市|
安阳市|
恩施市|
图们市|
津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