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松雀鷹(學名:Accipiter virgatus)小型猛禽,體長28~38厘米。雄鳥上體黑灰色,喉白色,喉中央有一條寬闊而粗著的黑色中央紋,其余下體白色或灰白色,具褐色或棕紅色斑,尾具4道暗色橫斑。雌鳥個體較大,上體暗褐色,下體白色具暗褐色或赤棕褐色橫斑。</h3><h3>相似種雀鷹個體較大,喉無黑褐色中央紋;赤腹鷹翅尖黑色,喉亦無黑色中央紋;日本松雀鷹體型稍小,喉雖有黑色中央紋,但細而窄,不顯著,下體橫斑亦較細;另外日本松雀鷹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具灰色斑點和橫斑,而松雀鷹翼下覆羽和腋羽為棕色而具黑色橫斑;在室內還可通過飛羽的長短來鑒別,如日本松雀鷹初級飛羽第二枚長于第六枚,第四枚長于第五枚,而松雀鷹第二枚短于第六枚,第四枚等于第五枚。區別均很明顯。</h3><h3>在林間靜立伺機找尋爬行類或鳥類獵物。雛鳥饑餓時發出反復哭叫聲“shew~shew~shew”。</h3> <h3>繁殖期4~6月。營巢于茂密森林中枝葉茂盛的高大樹木上部,位置較高,且有枝葉隱蔽,一般難于發現。巢主要由細樹枝構成,內面放有一些綠葉,也常常修理和利用舊巢。每窩產卵3~4枚,偶爾2枚和5枚,卵大小為34~41mm×28~32mm,通常為白色、被有灰色云狀斑和紅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多,平均36.9mm×29.7mm。</h3> <h3>視頻制作:老朽</h3> <h3><br></h3> <h3>雄鳥整個頭頂至后頸石板黑色,頭頂綴有棕褐色;眼先白色;頭側、頸側和其余上體暗灰褐色;頸項和后頸基部羽毛白色;肩和三級飛羽基部有白斑,其中以三級飛羽基部白斑較大;次級飛羽和初級飛羽外哃具黑色橫斑,內哃基部白色,具褐色橫斑,尾和尾上覆羽灰褐色,尾具4道黑褐色橫斑。頦和喉白色,具有1條寬闊的黑褐色中央縱紋;胸和兩肋白色,具寬而粗著的灰栗色橫斑;腹白色,具灰褐色橫斑;覆腿羽白色,亦具灰褐色橫斑。尾下覆羽白色,具少許斷裂的暗灰褐色橫斑。 </h3><h3>雌鳥和雄鳥相似,但上體更富褐色,頭相當暗褐。下體白色,喉部中央具寬的黑色中央紋,雄亦具褐色縱紋,腹和兩肋具橫斑。</h3><h3>虹膜、蠟膜和腳黃色,嘴在基部為鉛藍色,尖端黑色。</h3> <h3>常單獨或成對在林緣和叢林邊等較為空曠處活動和覓食。性機警。常站在林緣高大的枯樹頂枝上,等待和偷襲過往小鳥,并不時發出尖利的叫聲,飛行迅速,亦善于滑翔。 </h3><h3>以各種小鳥為食,也吃蜥蜴,蝗蟲、蚱蜢、甲蟲以及其他昆蟲和小型鼠類,有時甚至捕殺鵪鶉和鳩鴿類中小型鳥類。</h3><h3></h3><h3>遷徙:留鳥,少數遷徙。</h3> <h3>全家福</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善县|
沅陵县|
班戈县|
都江堰市|
利川市|
彭州市|
宁都县|
通海县|
林西县|
建始县|
惠东县|
宜兰市|
武义县|
万州区|
阿克陶县|
金华市|
罗山县|
康定县|
大关县|
华容县|
昭平县|
璧山县|
蓬莱市|
枣庄市|
双牌县|
徐州市|
绥滨县|
霍林郭勒市|
孟州市|
嵊泗县|
英超|
新竹县|
长宁县|
霍山县|
抚州市|
磐安县|
共和县|
壤塘县|
金溪县|
图木舒克市|
丽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