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多少人間愛,多少故土情,都在難忘的歲月里。"《故鄉的海》是大型紀錄片《千里海疆行》主題歌曲。唱的是霞浦一片詩情畫意天光云影的土地,寫的是濃濃的故土情,譜的是一腔來自靈魂深處的對故土的熱愛。</b></h1> <h1><b>三伏未到,酷暑已到。2018年福州比往年熱得早了些。<br />我們受中國著名作曲家、福建省音樂家協會主席、三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的章紹同老師夫婦邀請,一群人從福州出發,坐動車去霞浦。</b></h1> <h1><b> </b><span style="font-size: 16px;">攝影:鄭德雄</span></h1><h1><b>霞浦,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居住。境內有長404公里的海岸線,淺海灘涂面積104萬畝,大小島嶼196個,岬角突出,海岸線曲折蜿蜒。每天日出日落、潮起潮落時分,霞光鋪滿海灘,光影色彩斑斕瞬息萬變,詭譎神秘的滿海竿影,不可思議的海上漁排,是一幅原生態的生活場景,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也是一幅淡墨寫意的中國畫,讓全世界的攝影愛好者發高燒。</b></h1><h1><b>來過幾次霞浦,都是為了攝影,這里是世界最美灘涂。每一次來都是起早貪黑守著大海,等待風起潮退,彩霞滿天,漁舟唱晚。這一次不為攝影,只為感受這一片大海上濃濃的深情。</b></h1> <h1><b>章紹同老師是霞浦人,海水穿過他的血液,生他養育他的海藍色是他生命的底色,浪濤聲聲激發了他無窮盡的靈感,一曲曲優美的音符和著浪花在天空回響,他已為30多部電影,1000多集電視劇配過音樂。</b></h1> <h1><b>章紹同老師先後以《相愛在西雙版納》、《臺灣往事》和《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摘下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br /></b><br /></h1> <h1><b>我們一行人各自坐地鐵去福州火車南站集合。沒有約定,不同站臺乘地鐵,紹同老師夫婦剛好和我們同一個車廂。久聞大名,今日終得相見。有些意外,音樂泰斗紹同老師平常的如同鄰家大哥,儒雅平和,低調謙遜,衣衫素簡,沒有任何音樂人的標簽。</b></h1> <h1><b>知道紹同老師,緣于周老師。她和紹同老師的夫人麗菲姐是好友。遇見麗菲姐,才知道在三明麗菲姐和我曾經同在一個單位工作,是當年單位舞臺上的女高音歌唱家。</b></h1> <h3> 攝影:鄭德雄</h3> <h1><b>麗菲姐和紹同老師是福建省師范學院藝術系同班同學。 麗菲天生麗質,嬌媚柔美,有一雙傳情的大眼睛。不但能歌善舞,還是團干部。麗菲在臺上載歌載舞,紹同在臺下暗生情愫。校園里的浪漫情懷緣于他們對藝術的熱愛。牽手共白頭,如今他們一起走過了幾十年的漫漫人生路,經歷過人生各種磨難考驗,已經步入老年。一頭銀發在霞光里飄揚,手手相對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愛到天荒地老。</b></h1> <h1><b>不為攝影,霞浦動車站接站的卻是在中國攝影界因拍攝</b><b>"霞浦灘涂"而美名遠揚的福建省藝術攝影學會副主席、寧德文聯副主席、霞浦縣攝影協會主席鄭德雄老師。又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用同行的福建省攝影協會會員和珍姐的話說:攝影界誰不知道鄭老師呢?</b></h1> <h1><b>換乘中巴,一路來到三沙鎮留云寺。留云寺背依層巒疊翠東壁主峰,面朝大海,坐落在一個天然大石洞里。</b></h1> <h1><b> 攝影:草木人</b></h1><h1><b>拾級而上,一路嶙峋怪石,千姿百態,"無弦琴"、"觀音別航"、"和尚聽經"、"玉兔賞月",一景又一景。"留缽傳燈觀自在,云臺幽洞悟如來"。一行人邊看邊拍,來到半山間的茶室。</b></h1> <h3> 攝影:鄭德雄</h3><h1><b>茶室里,鄭德雄老師依窗而坐,沏茶、奉茶,迎接遠道而來的朋友們。周老師恰如其分地說出了大家對鄭老師的第一印象:真誠,實在。不像攝影大咖,像兄弟。鄭老師是霞浦人,大海與他血脈相連,一潮一汐就是一呼一吸,與生命息息相關。鄭老師幾十年來背著相機披星戴月行走在霞浦的7鎮4鄉3民族鄉,腳印遍及霞浦的海岸線、島嶼、灘涂、漁村。以藍色的大海和霞浦灘涂獨有的生活場景為背景,用別具一格的攝影風格,獨特的鏡頭語言,對一種生活場景瞬間再創作,聚大美于方寸之中。</b></h1> <h3> 攝影:鄭德雄</h3><h1><b>一幅幅照片走出了霞浦,走到了大江南北,走上了世界攝壇。《心中那片海》《豐收的日子》《夢中帆影》《海的樂章》,捧回一個個攝影大獎。</b></h1><h3><br /></h3> <h3> 攝影:鄭德雄</h3><h1><b>霞浦灘涂風光,因為海耕文明與農耕文化完美融合;因為潮起潮落、光影變幻莫測的大自然;因為鄭德雄老師的灘涂風光攝影推波助瀾而名聞遐邇,成了中國"十大攝影人必去的攝影圣地"。</b></h1> <h3><b style="font-size: 20px;">追逐著太陽的光芒,我們來到三沙鎮海邊。居高臨下看海,只見連綿不斷的海岸線曲折蜿蜒,岸邊型似獅子老虎的低矮丘陵帶著傳說讓這一片東海海域多了幾分故事和旖旎,海面上的小船舟楫沐浴在柔和的七彩霞光中,不愧是中國東海最美的海灘 。</b></h3> <h3> 攝影:鄭德雄</h3><h1><b>雖然沒遇見三五成群討小海、走海馬、推網、圍縑、放簾的勞作漁民,但是一群兄弟姐妹們面對大海,面對一輪紅日談笑風云間,又有頂尖的攝影師鄭德雄老師給大家拍照已是心花怒放,心滿意足。</b></h1> <h1><b> </b> 攝影:和珍<b><br />看,紹同老師這姿勢,如同一個個小蝌蚪似的五線譜,柔韌、動感,絕對是最佳攝影師的姿勢。德秀老師說:可以跳午練軟功。"周老師說:確實有點腰功。和珍說:拍照就是要抓到這樣特別的場景才有意思,對吧。對對對!</b></h1> <h3> 攝影:鄭德雄</h3><h1><b>合個影,大海見證我們的姐妹情深,見證我們的足跡。</b></h1> <h1><b> </b> 攝影:和珍</h1><h1><b>來自福州的、霞浦的朋友們拍好了照片,坐在巖石上,看海、看照片。</b></h1> <h1><b>這一群人同在一個群。周老師是我們的群主,她原來是一個大學老師,一個理工女卻喜歡唱歌跳舞。退休后又開始學習書法繪畫。是福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她真誠、開朗、幽默,用她的熱情和睿智把我們這些原來并不熟悉的人聚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開心友好的小團隊。她年屆古稀,風采依舊,她說:我們是一群情趣相投,經歷相似的人,我們要抱團取暖,一起慢慢走過歲月的長河,優雅到老。</b></h1><h3><br /></h3> <h3> 攝影:鄭德雄</h3><h1><b>夕陽西下,把最美的霞光留在天穹下大地上。這一群人,都已不再年輕,他們曾經輝煌,把最美的年華奉獻給了自己熱愛的事業。如今,他們明白,以后的歲月里依然要光彩照人,活得精彩,對著夕陽微笑。</b></h1><b> </b> <h1><b> 太陽收起最后一抹亮色,一棟紅房子里的一家人在院子里團團圍坐準備吃飯了。他們用閩南話說:最早來到三沙漁耕的是閩南人。他們的先輩清朝康熙年間來自漳浦,現在已經是個大家族了。這一家人,老、中、青、少、幼,四世同堂,生活滋潤和美。</b></h1> <h1><b> </b>攝影:周俊萍</h1><h1><b>三姐妹在小院里吹海風聊家常。她們和這一家人聊了些什么?德秀姐說比看大海精彩。</b></h1> <h1><b> 夜晚的三沙灘涂,漁火點點,海面歸于寂靜。最后一抹彩霞掛在天上,裝飾著"陶時光"的窗。</b></h1> <h1><b>我們圍坐在海邊的"淘時光"民宿,唱響紹同老師譜曲的歌《故鄉的海》,歌聲伴著濤聲回響在天穹下大海邊。多少人間愛,多少故土情,都在難忘的歲月里……</b></h1> <h1><b>此時,詞作者霞浦文聯主席劉翠嬋淡淡地笑著,跟著節拍一起輕唱,這首歌的作詞正是劉主席。<br /></b><b>這首歌的譜曲、作詞、演唱都是地道的霞浦人,他們聯袂共同傾心創作,把對故鄉這片海深深的愛宣泄的淋漓盡致,不能不說,這是一首最真摯純粹的故土情歌。</b></h1> <h1><b>劉翠嬋主席嫻靜淡雅,一直陪伴著我們參觀,一路關照著大家。他們,是否又在商量著在聯手創作一首歌曲?</b></h1> <h1><b> 海風吹拂,海浪翻卷,譚姐在眾人的要求下聲情并茂地演唱《貴妃醉酒》海島冰輪初轉騰 ,見玉兔 ,玉兔又早東升,那冰輪離海島 ,乾坤分外明 ,皓月當空 ,恰便似嫦娥離月宮 ……</b></h1> <h1><b>譚姐聲音婉轉如鶯,韻味醇厚,一曲聽罷如飲百年香醇,直接唱醉了在場的認識不認識的人,鼓掌、叫好、送花,今夜酒不醉人歌醉人。</b></h1> <h1><b> </b>攝影:周俊萍</h1><h1><b> 俗話說:臺下三年功,臺上三秒鐘。譚姐自小喜歡京劇,聽音就跟著練唱,幾十年如一日,可以說是無師自通。她說:曲唱千遍,其聲自轉,用心練習,自有收獲。功夫不負有心人,譚姐在第二屆全國京劇票友電視大賽中榮獲銀獎。細端詳,年近80歲的譚姐風采依舊,那種美麗已有了幾分古典。</b></h1> <h1><b>今夜不醉不歸。<br /></b><b>"陶時光"里燭光搖曳,我們唱起祝福的歌:祝你生日快樂!第一次逢著和珍夫妻,</b></h1><h1><b>剛好是扈和珍先生曹老師的生日,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他們夫妻喜歡攝影,都是福建省攝影協會會員。一路同行,他們相攜相伴,互相切磋攝技,夫妻情深。</b></h1> <h3> 攝影:和珍</h3><h1><b>晚上,我們住在攝影主題酒店。霞浦,一切都和攝影有關。酒店里,長長的走廊,每一個房間都掛著照片,一步一欣賞,讓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時刻浸潤在攝影的藝術里。</b></h1> <h1><b>入夜,酒店對面的霞浦博物館霓虹燈在窗外閃爍著夢幻般的藍色,那是大海的顏色。</b></h1> <h1><b>到了霞浦,一定要去溪南鎮的半月里。這兒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是畬族歷史文化遺產保存最完整的村落。</b></h1> <h1><b> </b> 攝影:周俊萍</h1><h1><b>大紅的"福"字貼在門上,光陰里的故事像一縷光線透過雕花門窗。</b></h1> <h1><b>參觀過龍溪宮,雷氏宗祠,舉人府,沿著鵝暖石小道登上狀元頂,遠望筆架山清晰可見,俯看半月里綠樹掩映,村落層次錯落,建筑風格獨特。</b></h1> <h1><b>一邊參觀一邊拍攝,一路來到半山間的畬族民俗搏物館。</b></h1> <h1><b>畬族,生活在中國南方游耕民族,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服飾、風俗。歲月更迭,許多民俗漸漸淡化,許多物什蒙上了塵埃散落在各家各戶。是雷其松老師不辭辛勞,走戶串家,打撈起遺失在歲月深處的家珍,佛去塵埃,建起了博物館,讓雷氏家族傳世文物370多件在燈光下熠熠生輝。還有展品1600多件,包括畬服、瓷器、古籍、婚嫁用品、生活用品。半月里的歷史文化就在這一件件藏品的故事中口口相傳,萬世流轉。<br /></b><b>展廳里,雷其松館長如數家珍,為我們講解著一件件藏品的來龍去脈。</b></h1> <h1><b>黃童小兒自是好奇,這雕花小柜里藏著什么?</b></h1> <h1><b>墻上一排畬衣,傳統的織染工藝,精美的手工刺繡。雷館長說一針一線都出自男人之手。畬族風俗繡花是男人的事。<br /></b><b> 德瓊老師看得專注仔細。</b></h1><h1><b>德瓊老師是福建省榕樹合唱團現任團長,幾十年來一直在合唱團,與大家一起共創了合唱團的輝煌。如今,依然散發著迷人的光華,歌唱人生,是她一生的追求。</b></h1> <h1><b>畬族花斗笠工序非常復雜細致,一個斗笠一人需要八天的時間才能做好。太陽一照,斗笠內側會顯出暗八卦圖案。</b></h1> <h1><b>雕花窗下,一縷光線照射進來,一個畬族婦女正聚精會神織布,于是參觀成了攝影,原來這博物館就是她家。</b></h1> <h1><b>周老師拿起畫筆把花蟲鳥獸躍然紙上,織起布來也像模像樣,頗有幾分畬家女味道。</b></h1> <h1><b>半月里,畬族文化,引起我極大的興趣,這個福建人數最少的少數民族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b></h1><h1><br /></h1> <h1><b>巧遇了省電視臺一群人。</b></h1> <h1><b>時值中午,太陽當頭照,一群人上后岐牛欄崗避暑。一下車,大家就是一陣驚呼,這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顧不上烈日炎炎,顧不上不是拍攝時間,先按幾下快門,擺幾個PS。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不就是海子的詩嗎?</b></h1> <h1><b>在這里可以背起相機尋找最佳角度拍日出日落灘涂好風光,可以邀二三友人吹著海風品茗聊天,放下塵世的紛擾,可以獨自尋得半日之閑,翻開一冊書,潛入,忘卻。也可以一群人在二樓的露臺上彈琴唱曲吃海鮮……喜歡上草木人,喜歡上草木人主人,還沒離開已經有約。</b></h1> <h1><b>幾許深深庭院,靜流處處芳菲。</b></h1> <h1><b> 草木人民宿就坐落在這鮮花之中。在寬敞舒適的茶廳里,草木人民宿的主人披肩長發,一身休閑裝,拿來一本《時光紀》,我一邊翻看一邊聽她講述著草木人從開始打造到今天的鮮花盛開的過程。誰沒有一個夢?誰能把夢變成現實?她做到了,她放棄了遠方,選擇了自己深愛的故土,并把這兒打造成了海子的詩,她說"草木有情,人有愛",這便是她對"草木人"最好的詮釋。</b></h1><h1><br /></h1><h1><b><br /></b></h1> <h3> 攝影:周俊萍</h3> <h1><b>德秀老師是福建省榕樹合唱團前任團長。榕樹合唱團是福州人的驕傲,她們把一首首歌唱出了中國唱到了悉尼歌劇院唱到了維也納金色大廳,獲得了無數獎杯。不在舞臺在現實中的德秀老師溫文爾雅,一顆安靜的心靈塑造了她的嫻雅恬淡,無論在哪兒她都在靜靜地翻看著一本書。</b></h1> <h3> 攝影:鄭德雄</h3> <h1><b> 草木人邊上有一家鮮花簇擁著的私人住宅。推門,鄭德雄老師正在沏茶,原來這是他家。幾分意外,儼然一家詩情畫意的民宿啊,鄭德雄老師的確是把生活過成了詩,他不僅僅是攝影人,把霞浦的灘涂風光推向了世界,還是最美霞浦文化使者,開講堂,授知識,而且霞浦的民宿也是在他的推動下,搞得風生水起。一個人,引領了一群人,改變了一個城。</b></h1> <h1><b>霞浦正是海帶豐收的季節。車窗外一閃而過的海帶線條般優美柔順。隨手閃拍,竟別有一番韻味。</b></h1> <h1><b> </b>攝影:曹老師<b><br />兩天霞浦行,深深故土情。<br /></b><b>此行,我遇見了來自福州和霞浦的出類拔萃的一群人。這一群人各自在自己的生命軌跡中默默付出,無私奉獻,用自己的才華繽紛著這個世界,用自己微弱的光溫暖著人間;這一群人最大年紀的82歲,在漫長的時光中,他們已經走過了人生最輝煌燦爛的華章,品嘗過了人生的甜酸苦辣,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厚厚的書;這一群人舉手投足間都在詮釋著生命的意義,生活的美好。<br /></b><b>我用三言兩語浮光掠影地給這場行程做一個記錄。因為每一次同行,都不會重復。<br /></b><b>珍惜,每一次相聚。</b></h1><h3><b><br /></b></h3><h3><b>備注:未注明攝影人照片均由楊麗拍攝</b></h3> <p class="ql-block"> 攝影:周俊萍</p><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 楊麗,陜西人,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海洋攝影協會福建分會理事,立雪書院鼓山分院理事。</p><p class="ql-block"> 用文字記錄人間百態,用鏡頭定格美景。</p><p class="ql-block"> 出版散文集《露潤清蓮》《行走的詩意》及臺灣版《人間自有真情在》《潮落還有潮起時》。文章散見各雜志、報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犹县|
泽库县|
阿克陶县|
建瓯市|
新河县|
南宁市|
左贡县|
东安县|
神木县|
德庆县|
望奎县|
西昌市|
巴彦县|
普定县|
阿坝|
南安市|
双流县|
贡山|
萍乡市|
彭山县|
达州市|
台东市|
永新县|
上栗县|
睢宁县|
寿光市|
洪泽县|
临猗县|
平顺县|
凌海市|
苏尼特左旗|
陕西省|
湛江市|
仁化县|
慈利县|
湖南省|
荥阳市|
无为县|
泰来县|
白银市|
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