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斗轉星移,歲月流逝。不知不覺中 ,稅務生涯已過36個春夏秋冬,36年可真不算短,歲月雖然在我們面上刻上一道道皺紋,可那些抹不去的記憶,宛如一首美妙的歌曲,在耳邊回蕩,如同一部經典的電影,在眼前回放。<br> 80年代初,你18歲,我19歲,我們脫下五顏六色的學生服,換上一身嶄新的藍色稅服,帽上帶著一顆閃亮的稅徽,個個英姿颯爽,意氣風發,此刻開始,我們身上就刻上了稅務二個字,也從這刻開始,我們用幾十年的艱辛和努力,譜寫出一首優美的旋律,唱響了一首稅務之歌。</h3> <h1> 80年代的稅務新兵</h1><div><br></div><h3> 基層稅務所是我們稅收工作的起點,每每回憶起這段芳華歲月,心里總滿載著喜悅與充實。剛踏進稅務大門,就分配到基層稅務所,基層的工作和生活是新鮮的也是艱辛的,我記得,工作的頭幾個月,我們這批新兵由老稅兵帶著。剛開始,怎樣征收稅款,怎樣管理企業,我們一竅不通,只是跟著師傅學著開稅票。第一次開稅票,總免不了緊張,連續開錯了好幾套稅票,不是稅款計算錯了,就是稅目填寫錯了,越怕錯就越出錯,緊張得滿臉通紅,在旁邊輔導的師傅在安慰,“別緊張,慢慢來”,當準確開完第一張稅票,成功收取第一筆稅款時,臉上掛滿笑容,內心充滿自豪,比在學校拿到100分還高興。</h3> <h3>沒有計算機的年代,算盤是我們計算的工具,每筆稅款都是從它那敲算出來。平常,算盤除了是我們的工作工具,又是我們的玩具,工作空閑,常常在玩弄它,或者用珠子排列出不同的圖案,或者瞄準上下檔的珠子對打,珠子對打時,啪嗒啪嗒,聲音很清脆,這種聲音有點喜歡。不過,我喜歡的還是跟著師傅下企業,到企業后,才清楚什么是產品,什么是原材料,什么叫庫存,也知道了產品是怎樣生產出來,商品是怎樣銷售出去,稅收又是怎樣繳納上來,這些知識對剛走出校門的我們,既陌生又新鮮,為了學到更多教科書里沒有的東西,我們常常纏著師傅下企業,師傅也很樂意帶著我們這班新兵到企業去,熟悉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h3> <h3> 這樣的日子過得很快,幾個月后,我們就離開師傅,開始獨立工作了。獨自管戶后,對工作的新鮮感蕩然無存,隨之而來是忙碌和辛苦。80年初期,專管員最大的特征就是征管查集一身,雖然開征的稅種不多,只有工商統一稅和所得稅二種,而管理的納稅戶卻不少,每人一般都有二十多戶,納稅戶的地址又散又遠,最遠的有十幾公里,要管好這么多的企業何談容易。</h3> <h3>八十年代,交通不發達,自行車作為日常工作的主要交通工具,每逢征收期,天氣無論是酷暑嚴寒還是風雨交加,一大早我們就背上工作包,騎著自行車,穿過大街小巷,經過鄉村小道,趟過灣灣小河,將一個個企業的稅款收起來,結束工作時往往已是夕陽西下,不知多少個工作日,我們經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忙碌、辛苦而充實的生活就這樣伴隨著我們成長。工作雖然是那么的艱苦,可始終改變不了我們的初衷向往,充滿豪情 ,滿懷憧憬。</h3> <h3>八十年代,業余生活雖然不怎么豐富,但我們總在尋找樂趣,工作之余,常常在圓舞曲中翩翩起舞,在球場上奮勇爭先,在夜深人靜時挑燈夜讀,用我們的青春激情點亮生活,豐富生活。</h3> <h1> 90年代機構改革,國地稅分家</h1><h1></h1><h1><br></h1><h3>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一晃就過了10年,誰也想不到,1994年,稅務機構進行改革,國稅、地稅正式分家。分家前,內部有這樣不條文規定:原則上個人去向自愿選擇,組織上再根據情況決定,但夫妻雙方都在稅務局工作的,必須分開,當要做選擇的時候,真的很難。誰能看到以后會是怎么樣?當時隊伍中就有一種看法:國稅是“國軍”,地稅是“地方軍”,地稅經費歸地方財政管理,窮的地方連工資都不能保障。由此,留在國稅的洋洋得意,分到地稅的滿肚子不高興。現在回頭看看,并不是我們當時想象那樣。<br></h3> <h3> 翻開地稅的史冊,從90年代開始,地稅進入到改革的黃金時期,稅收事業就像一艘聚集超級能量的巨輪,開始揚帆遠航。經過10年、20年的乘風破浪,地稅隊伍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地稅人的思想觀念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敬崗愛業的精神狀態,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投身到地稅創業的浪潮中,創造了地稅史上一個又一個業績。征收系統從2.0版升級到3.0版,從“大集中”到“金稅三期”,實現了數字化、精細化的征收管理;納稅服務從實體辦稅大廳轉向網上電子稅務局,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捿的納稅服務;內控機制從人工診斷風險提升到電子化快速診斷,形成了科學有效的內控管理;辦公方式從繁鎖、低率的有紙辦公向簡便、高率的無紙化辦公轉變,提高了行政辦公效能;稅種征收從單純幾個稅種擴大到十幾個稅費種,壯大了地稅收入規模……。隨著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大量而高強度的工作撲面而來,可行性的調研,數據的分析,技術的攻關,業務的培訓,收入的預測等工作一項接著一項,為了及時完成好工作任務,我們常常與新一代年青干部一起加班加點,“白十黑,5十2”的工作日已成為常態,可以說,我們工作在其中、奉獻在其中,也樂在其中。正因為有地稅幾代人一路來的艱苦奮斗,改革創新,稅收規模才越做越大,翻了好幾倍、十幾倍……。稅收收入的倍增,狀大了地方財政的“錢袋子”,促進了社會建沒的快速發展,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高鐵穿越城市鄉村,大橋橫跨江河海面,看著城市建設朝氣蓬勃,自豪感油然而起。<br></h3> <h3><br></h3><h3><font color="#010101"> 光陰荏苒,歲月悠悠。我們從80年代走過來的老稅兵,如今,或者已擔任上層領導,或者成為中堅骨干,或者仍然在平凡崗位默默無名,或者功成身退,光榮退休。但無論職位高低,官位大小,無論崗位在機關還是在基層,我們不忘初心,緊跟時代步伐,在新征途上,仍然以飽滿的精神,肩挑重擔,肩負責任,履行職責,仍然以滿腔熱情,帶領新一代地稅人,改革開創,埋頭苦干,繼續前行。</font></h3> <h3> 回望歲月,感慨萬千,在從稅36年的歷程中,雖然我們只是滔滔歷史長河中的一朵小浪花,可一朵朵小浪花已融入江河,流到大海,在茫茫大海中向前奔騰。如果要問,那朵浪花是我,那朵浪花是你,我會說,那個埋頭苦干就是我,那個默默奉獻的就是你,那個永遠奔騰的就是你和我。</h3> <h1> 新一輪機構改革,國稅地稅合并</h1><div><br></div><h3>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向前,怎么也想不到,時隔二十四年,新一輪稅務機構改革的號角再一次吹響,國稅地稅合并,俗話說得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你和我己年逾半百,歲月雖然改變了我們的模樣,把我們的青絲染成白發,可我們的初心依然未改,任憑時空怎樣變幻,任憑世事如何滄桑,我們依然一路前行。</h3><h3> 讓我們舉起酒杯,為往事干杯! 為國、地稅兄弟姐妹久別的重逢干杯!共同祝福稅務事業明天越來越好!</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文字:肖琨</h3><h3>圖片:部分來之張輝、黎永陽</h3><h3> 部分來之網上</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口县|
武陟县|
儋州市|
揭东县|
淳安县|
陆川县|
克什克腾旗|
谢通门县|
治县。|
翼城县|
宝兴县|
杭锦后旗|
渭南市|
台北县|
石狮市|
临洮县|
光泽县|
南华县|
本溪市|
湘阴县|
慈利县|
新化县|
玛纳斯县|
广德县|
马尔康县|
高邑县|
马鞍山市|
广饶县|
建水县|
鄂尔多斯市|
义乌市|
北海市|
察隅县|
镇原县|
佛教|
永嘉县|
巢湖市|
凤凰县|
新宁县|
霍山县|
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