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麥收時。</p><p class="ql-block"> 記憶中,當麥子抽穗時,綠油油的葉子,沉甸甸的麥穗上是直立的麥芒。偶有野草或白或紅的花間雜其中。彩色的蝴蝶在翻飛,七星瓢蟲正散漫地爬行。路旁調皮的小孩,乘無人時抽一節麥桿,放在口里咂一聲,甜甜的。又或拽一個麥穗,剝開,綠色的麥仁放在口中一咬,白白的汁液中有一絲香甜。這樣也有危險,記得有一次,我心急吃麥仁,不料卻將一根麥芒吃了。麥芒有倒鉤,一急,手沒摸到,竟滑入喉嚨。有一點痛。忙奔回家,爺爺戴上老花鏡,用鑷子從我的喉部只夾出了一小截。依然覺得疼。聽說喝醋可以軟化芒刺。喝了半碗醋,口里只冒酸水,實在喝不了,卻依然痛。沒辦法只能忍著。第二天去學校早讀,老師要求大聲朗讀,強忍著痛。難受得汗珠直淌,忽然一個噴嚏,吐了一口痰。一看,一根長長的麥芒竟在其中,上面淺淺的紅色。不由心頭一喜,終于吐出來了。</p> <p class="ql-block"> 隨著天氣一天天地轉熱,昨天還綠油油的麥子,今天竟變得金黃。布谷鳥“盼黃,盼割”地不停鳴叫。該收麥了。</p><p class="ql-block"> 大人們先買了掃帚,磨好了鐮刀。先割了大麥(早熟品種),用撅頭挖了根。再用鋤頭鋤一遍。運氣好的話,下一場雨,雨后撒一層草木灰,再用碾子碾幾遍,一個平整的麥場就整理出來了。運氣差,久旱不雨。就挑水,用瓢潑勻些再碾。場大的,需幾十擔水,沒有勞作的經歷,光是這幾十擔水就讓人望而生畏。</p> <p class="ql-block"> 割麥時,須穿長衫長褲。頭戴草帽,脖系毛巾。切不可光膀子。否則夏季毒辣的陽光,會曬得皮膚疼,嚴重的會掉皮。白花花的陽光下,是一群群半彎著腰的農人,割一陣,歇幾分鐘。伸伸酸疼的腰,大聲和鄰居談笑。不覺一畦到頭,樹蔭里,拿起鋁壺,仰脖喝幾口溫水,不時有灑出的水順著嘴角,流到脖項。餓了,再吃一個黃瓜,咔哧咔哧嚼得香甜。</p><p class="ql-block"> 割完了,裝上架子車。先用鐵叉挑起,再頭朝里,根朝外,兩排疊放。裝得好的,重心在車身,拉起來輕快。裝不好,要么頭重腳輕,要么腳重頭輕,費力不說,還易翻車。平路可快走,遇有溝坎,須小心通過。否則翻了車,重裝費時費力不說,只可惜,落在塵土和草叢的麥粒。</p><p class="ql-block"> 拉回來,在場里攤開,盡量薄厚均勻。有牛的套上碌碡,一根鞭子,只在空中作響。勤勞的牛兒,在鞭聲中,邁開蹄,一圈又一圈,只聽轱轆轱轆的聲響,麥粒悄然剝落。無牛的,只能等別人碾完了,說好話,借自家使使。后來有了手扶拖拉機。細長的機械臂,猶如螞蚱腿。那時我們村只有一臺。需要提前訂。敬上煙,說些恭維話,希望排個好時辰。然后在場頭的樹下等,左等,右等。等得人心燥。及至到了自家場里,隨著突突突地轟鳴,黑煙里。機手掛好檔,雙腳蹬著機械臂。墨鏡架在帥氣的臉上,微風吹散了頭發,卻更顯風流瀟灑。引得旁看的姑娘目不轉睛,俏臉生紅暈,柔波似水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碾完,就是起場。先用疏一點的鐵叉挑起麥稈,抖一下拋開。再用叉車推走放在場角。最后用密一點的木杈挑去屑小的麥桿。完了再用推巴推成一個大麥堆。起場時,有時會遇到雷雨。狂風吹起細小的麥慷,裹挾著塵土。瞇著眼,揮著杈,只希望快點起完場。不幸,雨來了,豆大的雨點擊在臉上,也不覺疼。看著浸泡在水中的麥秸桿,淚水和著雨水,肆無忌憚地流。唉,蹋場了,可惜了一年的勞作。</p><p class="ql-block"><br></p> <h3><font color="#010101"> 起完場,沒風。趕緊回家吃幾口飯,匆匆又往地里去割麥,拉麥。晚上,家家架子車上架幾塊木板,鋪些麥草,男人常一個單子斜蓋肚皮,躺著抽幾根煙,靜待風來。這時往往是孩子們歡樂的時候。月亮掛在東天,銀色的月光里,捉迷藏,丟沙包。柔軟溫熱的麥秸堆里自由地翻滾,嬉鬧。一身土,盡了興。才在父母的催促,責罵聲中回了家。路旁,溝畔,是青蛙無盡的鳴叫。夏夜的風,吹得楊樹葉,嘩嘩地響。</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夜半,風起時。互相提醒,趕緊揚場。揚場是個技術活。木锨掌握地好,微風也能揚得麥,糠分離。沒得要領,大風也不能揚好,依然是麥粒,麥糠一鍋泥。那時看男人有本事還是沒本事,揚場是一個重要指標。不會揚場,走到那,都低著頭。</span></p> <h3> 揚完場,用尼龍袋子把麥子裝好。運回家,房前,屋后。掃一片地,把麥子攤開晾曬。一天用木杷子攪幾次。還須注意天氣預報,以防雷雨。那時農家,皆是土墻土地,這樣曬麥頗費時日。我們村南邊有一大水渠,名為渭高抽。渠底用水泥襯砌。心急的人,往往在渠底清理出幾個石板,以方便晾曬。但有危險,因為不知渠里幾時放水。村里的一個嬸嬸,為人性急。有一次就被水沖走了一年的收成,疼得嬸子哭天搶天,不停地扇自己嘴巴,任臉頰腫起多高也不停手。勸者無不動容。從此,再沒有人在渠底曬麥了。</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最后是積麥秸垛。通常兩人配合。一人在底下揚麥秸桿,一人站在中間負責調配,下大上小,左右平衡。積好的麥秸垛,圓的如糧倉,長的如小山。調皮的孩子,往往在背人處,費九牛二虎之力掏一個洞,晴天,在這捉迷藏。雨天,躺在里面打撲克。廢棄的麥秸洞里,有時會有放養的母雞來下蛋,偷偷攢了,換冰棍吃。</span></p> <p class="ql-block"> 那時麥收,因為學校里的老師也大都有地,所以會放忙假。老師會讓學生假期拾麥子,記得當時上小學,要求一人拾五斤小麥。往往我和小伙伴一早就跨著籃子,一溜煙跑到南邊的水池里,脫得赤條條,在渾濁的泥水里擊水打鬧。你叫我喊,和著樹上知了的叫聲,一大晌的時光很快地溜走了。直到肚子咕咕叫,才戀戀不舍地上岸,趕緊拾一點麥子,連籠底都鋪不滿。到家,父母問,下水了沒?堅決否認,誰知被臉上一道道地泥水印出賣。氣得父母在屁股上打幾巴掌。第二天依然故我。最后只得從家里的糧倉里舀上五斤小麥交差。</p> <p class="ql-block"> 現今,收割小麥,一個電話,十幾分鐘搞定。孩子們只愛電腦游戲。少見泥水里打鬧了。</p><p class="ql-block"> 也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憶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射洪县|
石渠县|
蒙自县|
灵台县|
思茅市|
闻喜县|
冕宁县|
巴里|
漳平市|
南岸区|
革吉县|
隆林|
宁化县|
麻栗坡县|
化德县|
泰来县|
仙游县|
尤溪县|
衡水市|
迁西县|
房产|
东城区|
伊春市|
固阳县|
包头市|
日照市|
政和县|
贡山|
靖江市|
老河口市|
佛冈县|
鹰潭市|
广灵县|
高陵县|
临朐县|
湖南省|
南投市|
仁寿县|
桓台县|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