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目前,"羅湖醫改"模式已經成為深圳醫改的一面旗幟,也成為全國基層醫改的樣本。經過數年時間的努力,"強基層、促健康"的醫改目標成效初顯。為了將羅湖醫改繼續向縱深推進,將羅湖醫院集團的優質資源下沉,與我區廣大教師學生的健康保健的理念給合起來,實現醫教融合這一創新模式。區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和僑務工委根據常委會年度工作計劃,早在今年三月份,即委托區人大代表王賢華、肖繼宏開展前期調研走訪工作,掌握了我區學校醫務室工作的詳細資料,并撰寫了相關建議。5月31日下午,在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黃瑞儒、副主任譚會茹同志的帶領下,部分市、區人大代表劉昕、廖耀雄、王賢華、肖繼宏、唐愛群、廖克雄等參加了關于羅湖醫院集團醫療服務進校園的調研活動。區衛計局、區教育局、區財政局、區編辦、羅湖醫院集團等部門主要負責人一道陪同參加了此次視察和調研活動。</h3><h3><br></h3> <h3> 代表們先后實地視察了螺嶺實驗學校湖貝校區和羅湖外國語學校初中部的學校醫務室,實地察看了醫務室的硬件設備,詳細直觀的地了解了醫務人員的配備及管理體制。</h3> <h3> 隨后,在羅外初中部會議室召開了羅湖醫院集團醫療服務進校園工作調研座談會,區人大常委會領導和市、區人大代表們認真聽取了相關部門工作開展的情況以及醫教融合的創新工作思路和擬實施方案。</h3> <h3> 區教育局局長王水發同志首先代表教育系統的全體師生員工對市區兩級人大代表以及相關部門對教育系統的關心,對師生健康的關心表示衷心的感謝。接著匯報了我區教育系統校醫隊伍現狀情況和對下一步校醫隊伍建設以及校園衛生健康與安全工作的思考,并提出相關建議。目前,我區共有79所公民辦中小學校,約17萬在校師生,由于編制原因,我區學校醫務室未能有效實施在校師生的醫療健康保健工作,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根據國家教委的條例,專職衛生技術人員數量嚴重不足,二是質量普遍不高,三是學校醫療衛生工作不規范,難以滿足國家教委和學校衛生健康以及安全管理的要求。因此,結合我區教育綜改方案,創新教師隊伍管理,充分利用羅湖醫院集團的優勢資源,探索校醫由羅湖醫院集團及其社康中心委派管理機制非常有意義,是造福我區廣大師生的事情,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接下來,需要多方共同探討研究解決校醫隊伍的增配補缺問題,以及規范校醫管理制度,為師生提供更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今年擬在羅外初中部、紅嶺、泰寧、向西、淘金山、螺嶺、行知等下7所學校,率先試點開展醫教融合工作。</h3> <h3> 羅湖醫院集團孫喜琢院長:羅湖醫院集團成立,主要目標就是讓老百姓"少生病、少住院",做好疾病預防工作。這與習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要求目標是一致的。下一步,我區將探索三位一體的醫療、疾病預防和教育體系,建立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機制,真正實現醫教融合,有效預防和控制學校和幼兒園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同時提出了學校負責教育和安全,羅湖醫院集團負責醫療衛生和師生的健康促進,校醫實行雙重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具體方案。</h3> <h3> 區衛計局局長鄭理光:羅湖醫改在有不同的反對和質疑聲音的時候,區人大常委會帶頭站出來,支持和指明更好的改革和發展方向。今天,在區人大常委會和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目標高度一致的推動我區醫教融合工作,這項創新工作做好了,將會深深地影響深圳的醫改工作,甚至會影響整個國家!衛生和教育部門要高度統一思想和認識,結合我區已比較成功的醫養融合經驗,突破體制的壁壘,共同推進醫教融合的目標實現。<br></h3> <h3> 區編辦柳通:今年是機構改革年,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反復提到將高品質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到一線,為社會、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地公共服務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羅湖是改革開放的發源地,醫教融合也是一項新的改革,把專業的醫生團隊,高標準的醫療設施建設配置到學校,符合國家機構改革的方向,特別是這樣的做法對提高廣大師生的健康水平有極大的幫助。區委組織部編辦是同意支持此項改革創新工作的,同時,區編辦將積極開展教師隊伍的核編增編工作。</h3><h3><br></h3> <h3> 區財政局副局長鄧敏怡:一直以來,區財政對醫療和教育的支持力度都非常大,兩項開支均逐年增加。醫療服務進校園是非常好的民生事項,也是符合十九大提出的增加老百姓的體驗感、獲得感的要求,區財政一定會大力支持此項工作。</h3> <h3> 區人大代表唐愛群:作為保健工作人員,同時又是區人大代表,一直以來,關注著教師隊伍的健康問題。去年,全區干部的體檢報告顯示,查出來有35例惡性腫瘤,教師隊伍就占了15例,這一數據很令人擔憂。因此,很需要一種模式來關注教師隊伍的健康問題。建議給每個教師都配備一個家庭醫生,建立健康檔案,長期跟蹤管理。醫教融合的模式,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少生病、少住院,這也是符合目前大健康的觀念,我為這創新模式的點贊。</h3> <h3> 區人大代表肖繼宏:當區人大教科文衛工委委托我開展醫教融合工作調研時,我意識到這是一件好事。雖然我區的學校都有校醫室,但是,沒有一間校醫室真正能夠承擔起應有的作用。學生在校如果有突發性的疾病發生,學校是無能為力的,這樣的案例很多。因為責任重大,每個校長的心里都是忐忑不安的。根據我區的實際情況,個人建議從公辦學校開始,先行探索醫教融合工作,達到共贏的目的。</h3> <h3> 區人大代表王賢華:這段時間走訪了多所學校,并與校長交流探討,都認為羅湖醫療服務進校園,也就是把羅湖醫院集團改革上的舉措延伸,大家都充滿期待,都希望這個盡快落到實處。我區已經建立起了"以預防為主、分級診治"的醫療機制,這種體系的建立為學校校醫室的改革創造了條件,而且,學校校醫室的改革也將成為我區醫院集團進一步深化改革的一塊重要陣地,這也必將成為我區深化民生領域改革的一個重要創新舉措,在全國范圍內都將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建議:第一、將學校目前校醫室的功能進行分離。對學生開展健康教育的職責由學校承擔,凡是涉及到用藥、看病和治療的職責由醫院集團承擔。第二、區教育局對現有的在職在編校醫進行資源整合,在全區范圍內共同承擔健康教育職責,對非在編校醫根據需要逐步消化。第三、區醫院集團利用學校現有醫務室的空間,落實設備和人員配置,建立基層診所,建立學生疾病防控和治療體系。</h3> <h3> 區人大代表廖耀雄:一是關于醫教融合,醫院和學校的功能有重合也有不同,每個學校的實際情況也不同,每個學校要制定符合自己學校的方案。二是我們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落到學校,也要有一部分責任在應該家長。因此,學校和家長的溝通很重要,做到多方共同教育。</h3><h3> </h3> <h3> 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譚會茹在座談會上指出:首先,非常感謝市區人大代表,尤其是肖繼宏和王賢華代表,冒著酷暑,利用自己休息的時間,走訪了我區多所學校,掌握了有價值的信息和提出很好的建議。同時,也感謝羅湖醫院集團為醫療服務進校園工作的推動做了大量的準備和調研工作。還要感謝區教育局的全力配合,為下一步推進醫教融合提供了很好的意見建議。羅湖在推進醫院集團改革方面做了一個非常好的嘗試,也給我國醫療體制改革做出了先鋒表率作用。結合去年7月份,市衛計委和市教育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學校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幾點建議:一是醫教融合是新生事物,沒有可借鑒的案例和經驗。相關部門要參照國家的規定,結合醫改經驗,衛生和教育部門要做好溝通協商,按實際情況編制工作方案。二是要把職責界定,責任劃分,建立健全完善的學校醫療服務管理體制。三是先初步試點,然后再全面鋪開,以緩解我區在人力和資金方面的壓力。</h3><h3> </h3> <h3> 區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黃瑞儒同志總結發言并強調:改革要力量,改革要動力,這就是可以帶來正能量的創新改革,要通過模式創新,讓衛生和教育科學融合,讓孩子們切實享受優質的教育、優質的保健,真正落實大健康概念。2018年,區人大常委會決定將醫教融合工作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工作來推動,這也是一種改革。習總書記說到:老百姓的幸福感來自哪里?那就是孩子們能上學,百姓有病能得到醫治,幸福感就具體化了。在實踐中,可以通過創新改革,突破傳統的編制局限,通過衛生部門和教育部門的強強合作、優勢互補,讓大健康的內涵擴大,讓廣大師生真正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享受到優質教育,享受到優質的保健服務!區政府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意識到這項改革創新工作是一個多贏的局面。區政府要專門成立工作小組,由區政府分管副區長牽頭負責,區編辦、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要大力支持這項改革創新工作。 從去年到現在半年多的時間,區人大常委會和政府有關部門經過了大量的調研,集中了很多智慧,形成了今天的思想和理念的碰撞。盡管這樣,肯定也還有許多想不到的方面,但是,我們要朝這方向要推進。10月份,名部門一定要共同拿出可行性方案,做到邊推進、邊完善、邊提高,不只是停留在調研階段。接下來,區人大常委會既對此項工作開展監督,同時,也全程服務這項改革創新工作,并且有信心和決心把這個事情辦成。因為,這項改革工作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乡县|
绥化市|
绥江县|
汝城县|
吴堡县|
宣城市|
当雄县|
海门市|
右玉县|
枞阳县|
莱芜市|
德令哈市|
大埔区|
福贡县|
罗田县|
麦盖提县|
山东省|
叙永县|
安龙县|
宁津县|
昌宁县|
堆龙德庆县|
宽城|
正镶白旗|
姚安县|
德钦县|
莫力|
清远市|
贵德县|
乃东县|
伊春市|
天长市|
城固县|
岳西县|
巴青县|
桐柏县|
安达市|
永兴县|
宜君县|
玛多县|
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