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寂照庵,原本如她的名字一般,"感而遂通,寂靜照鑒",寂照庵由此得名。</h3><h3> 可如今,中國最美、最小資的寺院,最美、最文藝的尼姑庵,卻是她的標簽。</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如是,寂照庵成了所謂的網紅寺廟,有"慕名而來"的,我就是了。</h3><h3> 因此,就會惹來爭議。對此,我個人倒是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我的行為的。</h3><h3><br /></h3><h3><br /></h3> <h3> 平心而論,大理對大多數客人來說,不是一個陌生地,我自己之前已到過三次,除了第一次(也是廿多年前了)會打卡一般游了大理的著名景點,另外兩次也就只能說是路過,在大理吃頓飯就離開了。</h3><h3> 即便那次簽到式游玩,也印象全無,大理,成了我長長的旅游過的地方中的一個。</h3><h3> 而這次說走就走到大理,就是因為寂照庵,所以,我不介意別人說她是網紅寺院,如果不是,我還真不知道蒼山腳下還有那么多的寺廟,那么多的寺院我首選就是寂照庵。也不在乎標榜自己是傳統佛教徒的人對我的不屑,至于到了寂照庵我是否也需要按傳統的方式禮佛,好像也沒有人強求,我只是知道,到了寂照庵,我心是愉悅和平靜的。</h3><h3><br /></h3><h3><br /></h3> <h3> 寂光普照熙熙俗世!</h3><h3><br /></h3><h3><br /></h3> <h3> 即便不是名剎古樹環繞,在這里,人、動物(貓)、植物(多肉)都是主角,都能找到安寧祥和的地方安放。</h3><h3><br /></h3><h3><br /></h3> <h3> 雖然這些多肉都是普通品種,卻能長成一道風景,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氣場。</h3><h3> 植物雖然不會說話不能走動,卻以其生機勃勃來表現它的靈性。</h3><h3><br /></h3><h3><br /></h3> <h3> 況且,多肉很多品種就如蓮花一樣,小時候我們才分不清多肉的品種,一概的以石蓮謂之。</h3><h3> 所以,我真覺得寺廟里很適合養多肉植物的。</h3><h3><br /></h3><h3><br /></h3> <h3> 姹紫嫣紅不是不美,總覺得不如多肉的沉穩、大氣!</h3><h3><br /></h3><h3><br /></h3> <h3> 這個,就有很佛性的名字: 觀音蓮!</h3><h3> 陽光下,美美的。</h3><h3><br /></h3><h3><br /></h3> <h3> 即便是多肉,也有絕對的主角,那就是玉蝶了,在大殿前,就有擺成卐字陣的玉蝶。</h3><h3><br /></h3><h3><br /></h3> <h3> 據說這表示吉祥喜旋,吉祥無比。</h3><h3><br /></h3><h3><br /></h3> <h3> 網絡上說道寂照庵不燒香,遍植花草。不過,據我實地觀察,其實也燒香的,在大雄寶殿前有一間專門燒香的房子,如果你想燒也是可以的,但寂照庵并不鼓勵大量的燒香。</h3><h3> 借用網絡上引用寂照庵主持妙慧法師的話: 佛什么都不缺,不在乎你一炷香,但在意你一顆心。</h3><h3><br /></h3><h3><br /></h3> <h3> 我不是佛教徒,所以對佛家的戒定禮儀也只停留在表層所見,定有偏差。</h3><h3> 不過,我也知道佛祖向佛之道也不是平坦之途,最早時佛祖遵循禪定和苦行,卻發現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菩提樹下得到佛陀的自覺。之后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h3><h3><br /></h3><h3><br /></h3> <h3> 佛門清凈地,流連于此,的確很能讓人內心平靜,靜坐于此,放下凡心觀自在,這里是最好體驗寺院生活與佛法傳承之地。</h3><h3><br /></h3><h3><br /></h3> <h3> 在寂照庵,你時常會很驚訝多肉植物的展示,這何不是一種修行?!</h3><h3> 將出家悟道的禪意與大自然的美學融匯到一起,把修行與展示佛門融為一體,寂照庵可謂花了心思。</h3><h3> 花草不言,勃勃生機為證;佛祖不語,天地為鑒。</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假如對佛學史略有研究的,也會明白佛學的傳經播布,也經歷一些波折的。</h3><h3> 圣典先是口口傳誦,較晚才陸續出現文字經典;原始經典后來又經各部派的重新編纂。這一系列的過程,佛陀的原說一直被加工。所以在全部藏經中,某些法義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現。最多只能在一定程度體現佛陀教說的原意。</h3><h3> 所以,我認為佛學的弘揚和傳播,是有多種途徑的,假如,以自然之物來喻意佛理,是不是更讓人心悅誠服呢?!</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陽光正好,萬物生。</h3><h3><br /></h3><h3><br /></h3> <h3> 晨鐘暮鼓,燒香拜佛,悠然自在藏山間,這是其中一條修行路。</h3><h3><br /></h3><h3> </h3> <h3> 挺拔茂密的青松,古柏掩映,香煙繚繞,環境清幽,這又是一條清修之路。</h3><h3><br /></h3><h3><br /></h3> <h3> 看到這叢花,心癢手也癢,很想掐掉它??</h3><h3><br /></h3><h3><br /></h3> <h3> 一只喵的出現。</h3><h3> 這只喵仿佛也懂佛理的,也有它的一套禮佛程式,先在大殿前的插香處報個道。</h3><h3><br /></h3><h3><br /></h3> <h3> 然后到萬字陣的玉碟陣里安營扎寨,接見各方來客的禮拜。</h3><h3><br /></h3> <h3> 面對全方位的聚焦,貓咪一直是一副淡定樣,絲毫不凌亂。</h3><h3><br /></h3><h3><br /></h3> <h3> 有小朋友想跟它握個手的,它也很樂意的伸出爪子來,好嘛!</h3><h3><br /></h3><h3><br /></h3> <h3> 與沉穩的玉碟相比,這一槽分外妖嬈。</h3><h3><br /></h3><h3><br /></h3> <h3> 寂照庵的多肉養得很好,玉碟又特別的好,都是那么的健壯、肥美的。</h3><h3> 第一次看到寂照庵的玉碟,我也東施效顰的在網上購買了一批,注意,真的是一批,期望在我不大的陽臺里也營造一片良田的盛況,我真把它們按卷心菜般種植,剛植下時,那個心情啊,真的是豪邁呀。</h3><h3>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同樣適用在肉肉這深坑里的感受,第一波玉碟菜院全軍覆沒后,竟然不受打擊,之后改變策略,專攻老樁,無奈,天不如人愿,去年估計是肉肉的波折年。經過多番折騰,我終于收拾心情,不拘泥于在小家掉肉坑里打滾了,不如省了那個錢和心,邁開腿,到野外或適合肉肉生長的地方看。</h3><h3> 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小山頭上,滿山包的肉肉,讓我的腿竟然無處安放,生怕一腳下去,就誤傷無辜。</h3><h3> 在大別山區的山路旁,滿坡的不知名的景天科肉肉綴化得讓人不知所措。</h3><h3> 在陜北雨岔峽谷的巖板上,遠遠的看到一大石板的瓦松,可恨的是,我只能遠觀不能近看。</h3><h3> 在野外相遇的肉肉,都是那么的健壯,恣意的生長,更堅定了我的終極目標,那就是南非的夸馬納蘭??</h3><h3><br /></h3><h3><br /></h3> <h3> 在大雄寶殿旁的內院有茶室,可免費提供茶葉茶具熱水,哈哈,我們不知道規矩,也習慣了自帶茶水的,就沒問茶了,下次去,可要好好的坐下,慢慢品味。</h3><h3><br /></h3><h3><br /></h3> <h3> 在茶室俟窗而坐,側身之間,一眼望向窗外,一堵墻的玉蝶,撲面而來,猝不及防!</h3><h3><br /></h3><h3><br /></h3> <h3> 好喜歡這煙囪的味道啊,古樸、大氣!</h3><h3><br /></h3><h3><br /></h3> <h3> 每一個小細節都那么讓人心動,會心微笑。</h3><h3><br /></h3><h3><br /></h3> <h3> 我能學學這個嗎?我家也有從火灶前拯救出來的樹枝??</h3><h3><br /></h3><h3><br /></h3> <h3> 在茶室外,有水臺設置,好讓客人喝完茶后洗干凈,自己動手,豐衣足食。</h3><h3><br /></h3><h3><br /></h3> <p class="ql-block"> 寂照庵并不大,但在此流連的客人不少,來了就不想走了。</p><p class="ql-block"> 客人多,各種需要都要滿足,比如,WC。</p><p class="ql-block"> 這是通往放下之路的小道,一樣是滿眼翠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來之前有打聽能否在寂照庵住一宿,得到信息一致的說: 可以,不過要隨緣!</p><p class="ql-block"> 聽到這答復,我覺得還是不要打擾出家人了,我們就在附近找了落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寂照庵的確能住的,不過不對外,最起碼要是佛教徒。</p><p class="ql-block"> 這是寂照庵堂舍前的植物一一礬根。</p><p class="ql-block"><br></p> <h3> 穿過堂舍,我們來到后山。在后山石壁墻上,養了一墻的肉。</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石縫之處,總有生機。<br /></h3><h3><br /></h3><h3><br /></h3> <h3> 貌似無需泥土,只要有陽光、雨露,聚天地之靈氣,就能成就芳華。</h3><h3><br /></h3><h3><br /></h3> <h3> 這種搭配,很養眼的。</h3><h3><br /></h3><h3><br /></h3> <h3> 假以時日,這面山墻都給肉肉占領了,那個氣勢,定會震撼人心的。</h3><h3> 這樣的時刻,遠嗎?</h3><h3><br /></h3><h3><br /></h3> <h3> 終于從窗前來到跟前了,這一山坡的玉碟,太讓人喜歡了。</h3><h3><br /></h3><h3><br /></h3> <h3> 任何一處燦爛的地方,背后都有默默耕耘的付出。</h3><h3> 后山除了那面石墻外,大部分地方就是溫室大棚了,所有院子里的多肉,都在這里培育。</h3><h3> 除供應寂照庵的擺放外,還可外賣,可惜這是我們的第一站,不能打包帶走啦。</h3><h3><br /></h3><h3><br /></h3> <h3> 大理的氣候非常適合多肉植物,綴化的肉肉,七彩斑斕,在這里,反而很含蓄的綻放著。</h3><h3><br /></h3><h3><br /></h3> <h3> 一船的肉肉,讓人垂涎欲滴啊。</h3><h3><br /></h3><h3><br /></h3> <h3> 在這船里,還是能找到一些貴價的肉,比如這個,屁屁生石花。</h3><h3><br /></h3><h3><br /></h3> <h3> 還有這個,山地玫瑰,那個青翠欲滴呀。</h3><h3><br /></h3><h3><br /></h3> <h3> 即便是普貨,長得健壯,也一樣喜歡的。</h3><h3><br /></h3><h3><br /></h3> <h3> 最稀飯就是爆盆的肉肉,如瀑布般傾瀉。</h3><h3><br /></h3><h3><br /></h3> <h3> 飯點的時候,有師太在喂貓食,吃飽飽的貓咪倒頭就睡,竟然還有伴。</h3><h3> 一副幸福的模樣!</h3><h3> 貓窩就在偏廂走廊里,已跟花簾墻融為一體了,不留心看還分不清。</h3><h3><br /></h3><h3><br /></h3> <h3> 我吃完齋飯再去看看它倆,又換睡姿了,不要那么恣意好不好!</h3><h3><br /></h3><h3><br /></h3> <h3> 篤篤篤,絕對不是暮鼓的聲音,有人悄悄的說,開飯了!</h3><h3> 如果不是遇到bikego的導游,我們還不知道晚餐也有齋飯吃,20塊一位。齋菜真好香,好好吃??</h3><h3> 吃齋飯的規矩:吃多少打多少,不能浪費,浪費一粒米跪一炷香。聽說,真有人這樣喔。</h3><h3><br /></h3><h3><br /></h3> <h3> 子持蓮華,多么雅致的名字,又一個我喜歡又養不成的品種。</h3><h3> 我也覺得很適合養在寺廟里,一種雍容典雅的大度。</h3><h3><br /></h3><h3><br /></h3> <h3> 不得不說,豬槽之類的,跟肉肉是最搭的器皿,真有點美女與野獸般的氣質。</h3><h3><br /></h3><h3><br /></h3> <h3> 寂照庵有著寺院的寧靜,卻無寺院的肅穆。與其說它是座尼姑庵,不如說它是個鳥語花香的庭院。</h3><h3><br /></h3><h3> 朋友,找個時間,來寂照庵吧,品一壺禪茶,吃一碗齋飯,曬曬溫暖的太陽,享受靜謐的好時光。</h3><h3><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沁县|
长乐市|
咸宁市|
巴马|
广安市|
丹棱县|
临沭县|
镇坪县|
穆棱市|
巴东县|
瓮安县|
鹿泉市|
杭锦后旗|
齐河县|
莱西市|
祁阳县|
思茅市|
中卫市|
黔南|
左权县|
虎林市|
金坛市|
湖州市|
井冈山市|
上饶县|
星子县|
邯郸县|
沈阳市|
辽宁省|
莱芜市|
邹城市|
江陵县|
宜阳县|
晋江市|
庆安县|
杭州市|
潞城市|
鄂尔多斯市|
河西区|
合作市|
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