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人的書寫方式與現代人存在很大差異。現代人一般是從左到右,橫著寫;古人則是從右向左,豎著寫。是什么導致了古人的這種書寫習慣,又是什么原因讓我們改變了這種習慣呢?</h3> <h3>其實說來話長。自結繩記事以來,我們祖先的寫作介質一直在發生變化。從龜甲獸骨、青銅器皿、竹簡絲帛再到現在通行的紙張。中國漢朝以前是沒有紙的,主要用竹簡來作為書寫工具(絲帛較貴),但竹簡偏于狹長,漢字又是方塊字,毛筆比現代的鋼筆、圓珠筆所占的書寫范圍要大很多。古人為了書寫方便,就采用豎寫的方式,然后把一個個竹簡穿起來,就是簡書。<h3><br></h3><h3>在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后,由于人們已經習慣了豎寫,所以這種習慣就被保留。直到清朝中后期,西學東漸,要求文字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其中就包括改變過去從右向左豎寫的書寫習慣。清末劉世恩寫的《音韻記號》就是一本“橫行”排版的書。</h3><h3><br></h3><h3>新中國成立后,一些學者如郭沫若、陳嘉庚先后向國家提出漢字“橫行”的建議。受當時學術界影響,1955年1月1日元旦出版的《光明日報》率先采用漢字從左向右橫行排版的方式;到1955年11月,全國17家中央級報紙已有13家采用橫排方式,1956年1月1日,《人民日報》也改為橫排,至此全國統一。</h3></h3> <h3>漢字“橫行”不是人們求新求異的結果,而是帶有一定的必然性。首先,當時世界上的眾多媒體和刊物都是采用橫版的方式,要與世界接軌并趕上時代步伐。第二,漢字橫排有利于閱讀。據科學研究表明:人眼橫著看的視域要比豎著看高。橫著看方便閱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視覺疲勞。第三,便于各種數理化公式以及各種外國地名、人名書寫。</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丰县|
满城县|
大荔县|
芦溪县|
含山县|
新源县|
太和县|
黄陵县|
天峻县|
桐柏县|
霍州市|
苍梧县|
西乌珠穆沁旗|
察隅县|
东莞市|
佛冈县|
剑川县|
濉溪县|
大化|
江西省|
金昌市|
浑源县|
巴林右旗|
岳普湖县|
绍兴市|
定远县|
凌海市|
凭祥市|
富蕴县|
库尔勒市|
天水市|
郧西县|
安塞县|
广汉市|
禄丰县|
武定县|
华阴市|
甘洛县|
庆阳市|
高要市|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