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巴塔哥尼亞(Patagonia)位于南美洲阿根廷和智利的境界,安蒂山脈(Mt Andes)的南端,那里有很多著名的雪山,高山湖泊,和世界除南北極外的第二大冰原,每年吸引著全球的攀巖,登山,徒步愛好者到這里。每年4月,是南半球的秋季,這被滿山紅葉環抱的山山水水便是攝影師們的夢幻之地。 </h3><h3> 自從開始攝影,就一直向往這個地方。今年4月終于有機會與紐約的攝影師Peter到那里去拍攝秋色和雪山,我從舊金山飛到阿根廷那里與Peter相會。整個拍攝行程是自由行,由于是二人,因而比較靈活。非常感謝好友毛子(加州灣區有名的女攝影師),還有"四光圈"中的張焰和北京張子二位大師提供的信息,使我和Peter能夠順利的找到拍攝點,以及從他們的建議中得到很多的啟發。</h3> <h3>這次去拍攝了阿根廷的查爾騰鎮(El Chalten)的冰川國家公園(Glaciares National Park),智利的百內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Torres del Paine),和阿根廷卡拉菲邊上的Moreno冰川。</h3><h3> 今年巴塔哥尼亞從4/15號開始一直下雨,下雪,刮大風,一直到4/27號才停,樹子上的那些紅葉,經不起這風雨雪的折騰,早早的落下。多少攝影師聞名而來,失望而歸,連妃子山都沒有見到。</h3><h3> 好多時候外面下雨下雪,我躲在帳篷里寫日記,聽音樂,又有好多凌晨,黑夜里冒雨出去,期待奇跡發生,失望返回帳篷。幸運的是,我的耐心等待終于等到煙消云散陽光明媚的日子。</h3> <h3> 巴塔哥尼亞(Patagonia)最著名的雪山是Fitz Roy(妃子山),也叫Cerro Chalten,Cerro在西班牙語中為山,而Chalten來自原住民語(Tehuelche語),是霧山(Smoking Mountain)的意思,這個名字起源于妃子山常常被云霧繚繞......,據當地人說,妃子山每年可見的時間大約為10%-30%。抵達Chalten的當天下午,遇到一個從舊金山來的攝影師Maddog,相約一起到小鎮對面去拍妃子山,非常幸運,透過紅云,看到了時隱時現的妃子山。這是我第一次與妃子山相遇,雖然妃子山不是完全清楚,但還是讓我感受到他的圣神和壯觀。</h3> <h3> 阿根廷的查爾騰鎮(El Chalten)的冰川國家公園(Glaciares National Park)離這個小鎮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路程,但一般需要徒步至少4公里才可以抵達比較漂亮的拍攝點。一般攝影師由于要等日出日落,因而都會考慮在山上露營,山上有三個露營地,非常方便。這次我們的行程大部分時間計劃在野外露營,由于那邊山上氣溫比較低,我現有的露營裝備級別不夠,加上比較重,不適合背大包上山,因而為這次行程我從帳篷,氣墊,睡袋,和水褲等全部更新,另外還購買了很多食用的戶外干糧。加上我的Nikon D800,14-24mm,24-70mm鏡頭和RRS的三腳架,行李一共42磅(19公斤)。第二天天不亮開始上山,一路下著小雪,等爬到中間峽谷地段,天開始變晴,迎來了滿山紅葉和時隱時現的妃子山。</h3> <h3> 在Poincenot露營地附近的樹林里看日出。Poincenot露營地在山上約8公里的樹林里,這個地方離很多拍攝點都非常近,一般攝影師都會在這里住幾個晚上。</h3> <h3>妃子山下的枯樹</h3> <h3>妃子山下的小黃花和枯樹</h3> <h3>遠處瞭望妃子山</h3> <h3> 三湖(Lago de los Tres),也叫妃子湖,妃子山在湖后。這個景點離查爾騰(Chalten)約10公里,離Poincenot露營地只有二公里,最好一公里非常不好走,比較陡,尤其是最后幾百米,山路被雪覆蓋了,非常滑,好在我們準備了冰爪,連滾帶爬的總算安全抵達。這個景點是所有到這里的游客必須去登頂的地方。可惜這次整個被籠罩在云霧中。原打算擇日再去拍攝日出,可惜后來的天氣一直不理想,只好放棄了。</h3> <h3> 寧靜的三湖(Lago de los Tres),雖然沒有看到妃子山和紅云,但絕對這寧靜的三湖也有一種神秘的美。</h3> <h3> 蘇西亞湖(Laguna Sucia)是在著名的三湖(也有叫妃子湖)(Laguna de los Tres)邊上的一個大湖,其體積比三湖大好幾倍。這個是阿根廷冰山公園中少有的一個藍色湖泊,其主要的水源來于后面的白河冰川(Glaciar Rio Blanco)和傍邊的三湖。湖后面的幾座雪山為(從右到左)Fitoz Roy(妃子山), Poincenot, Rafel, Saint Exupery, Techado Negro。</h3><h3>日出前的蘇西亞湖(Laguna Sucia)。</h3> <h3> 日出時分太陽將妃子山照紅。</h3> <h3>太陽剛剛升起,又被云擋住了。</h3> <h3> Alpenglow來自德語:Alpenglühen,是太陽浮地平線前光線被天空中的大氣氣溶膠粒子反射到高山/雪山上而形成,alpenglow不是直射的陽光,只有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后才能看到。這張照片是在日出前拍攝的。</h3> <h3>Capri湖在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的中間,湖邊有一個露營地非常漂亮。一早在這里耐心的等待妃子山現身。</h3> <h3>時常迷茫在山里</h3> <h3>秋意正濃的巴塔哥尼亞</h3> <h3>日落時分的夢幻</h3> <h3>瞭望白石頭冰川(Glaciar Piedras Blancas)</h3> <h3>白石頭冰川和白石頭湖(Lago Piedras Blancas)</h3> <h3>妃子山上的第一束光</h3> <h3>日落前的妃子山</h3> <h3>云霧散去后,難得的寧靜</h3> <h3>早上湖面被冰凍上了</h3> <h3>太陽已經西下,查爾騰小鎮已是燈火通明</h3> <h3>在一個寒冷的清晨,來到查爾騰小鎮外,靜看日出前妃子山上的Alpenglow。</h3> <h3>一個不起眼的山間小溪</h3> <h3>妃子湖(Lago de los Tres)下的小溪,如此的美麗</h3> <h3>Chorrillo del Salto瀑布</h3> <h3>Chorrillo del Salto瀑布</h3> <h3>無名瀑布</h3> <h3>妃子山和水</h3> <h3>妃子山和水</h3> <h3>妃子山和水</h3> <h3>妃子山和水</h3> <h3>銀河下妃子山的Alpenglow</h3> <h3>妃子山和水</h3> <h3>妃子山和水</h3> <h3>查爾騰小鎮(El Chalten),位于阿根廷冰川公園山腳下,人口約為一千,是一個旅游小鎮,凡到巴塔哥尼亞來徒步攝影的游客都會到這個小鎮來住宿。</h3> <h3>查爾騰小鎮和Vueltas河(Rio de las Vueltas)</h3> <h3>回查爾騰小鎮的路上</h3> <h3>阿根廷冰山公園的紅秋樹,這種樹像大型的盆景</h3> <h3>這個是公園里另一種比較高大一些的樹,呈現紅黃色</h3> <h3>阿根廷的冰山公園里還有一個重要而美麗的的雪山,托雷鋒。其實這個雪山位于阿根廷與智利之間存在爭議的地區,在妃子山的西面,其海拔為海拔3102米,雖然沒有妃子山的海拔(3405米)那么高,但他非常細長,直沖云霄,是世界上最難攀巖的雪山之一。1991年還出個一部電影叫“石頭的吶喊”(Scream of Stone)。由于這個雪山處于冰原深處,據說他的露臉率比妃子山還要低。</h3> <h3>圖中左一位托雷鋒(Cerro Torre),左二為Torre Egger,左三為Punta Herron,左四為Aguja Standhart。<br></h3> <h3>托雷鋒的東南面有一個瀉湖叫托雷湖(Lago Torre),托雷湖的湖水來自于北面的二個大冰川,大冰川(Glacier Grande)和托雷冰川(Glacier Torre)。有趣的是這個湖的海拔只有三湖的一半,約634米,三湖(Lago de los Tres)的海拔為1170米,但這個湖面常年都漂浮著很多大冰塊。</h3> <h3>晚上在露營地遇到了大風,狠狠的刮了一夜,真有排山倒海之勢。早上到托雷湖邊一看,好多大冰塊被吹倒邊上來了。</h3> <h3>被吹倒湖邊的冰塊</h3> <h3>第二晚,可以說是風平浪靜,但氣溫急劇下降,幾乎將整個湖面都凍上了。</h3> <h3>由于冰川的冰塊不斷帶著周邊的山土進入托雷湖,使得托雷湖的湖水非常混戳,湖水南下,最終經過查爾騰鎮(Chalten)南面流入阿根廷湖(Lago Argentino)。從托雷湖到查爾騰這一段河流被取名為妃子河(Rio Fitz Roy),其實河水不是從妃子山流下來的。</h3> <h3>告別托雷峰</h3> <h3>無名雪山</h3> <h3>Vueltas河(Rio de las Vueltas)</h3> <h3>Vueltas河(Rio de las Vueltas)和遠處的紅秋葉</h3> <h3>遠方的雪山</h3> <h3>無名雪山</h3> <h3>神奇的光芒</h3> <h3>無名雪山</h3> <h3>Moreno冰川:巴塔哥尼亞冰原是除南北極外的第二大冰原(加拿大的育空為第一大)。其中有有三個大冰川,Viedma,Upsala和Moreno。Moreno是最小的一個,但是名氣最大的,也是阿根廷最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h3> <h3>全球暖化造成世界上的大部分冰川都在后退縮小,莫雷諾冰川是余下三個沒有后退的冰川之一, 每天以約2米的速度向前推進,當冰川向前伸延時,大幅的冰塊會塌陷。這里位于一個風口上,太平洋潮濕的空氣從智利方向吹過來,在附近的山上沉積為雪,下滑到冰川上,據說每年這里有300多天下雪。冰舌闊5公里,平均高于阿根廷湖水面74米,總冰深度為170米(水下有100米左右)。</h3> <h3>圖中右邊的大冰塊被稱為獨冰,其本來是與左邊的冰川是連為一體,將冰川連接在陸地上的,今年3月11號晚上塌陷后成為獨冰。</h3> <h3>Moreno冰川和后面的雪山</h3> <h3>在Moreno冰川上徒步的人群</h3> <h3>在阿根廷湖(Lago Argentino)中玩耍的火烈鳥</h3> <h3>智利百內國家公園的火烈鳥</h3> <h3>雪山下的南美羊駝</h3> <h3>雪山下的南美羊駝</h3> <h3>南美羊駝</h3> <h3>雪山下的攝影師</h3> <h3>智利百內國家公園的角山(Cuernos del Paine )</h3> <h3>百內大山(Paine Grande Hill,3050米)和角山(Cuernos del Paine ,2600米)</h3> <h3>諾登湖(Nordernskjold Lake)后的百內大山(Paine Grande Hill,3050米)和角山(Cuernos del Paine ,2600米)</h3> <h3>諾登湖(Nordernskjold Lake)及百內大山(Paine Grande Hill,3050米)和角山(Cuernos del Paine ,2600米)</h3> <h3>遠眺百內大山(Paine Grande Hill,3050米)和角山(Cuernos del Paine ,2600米)</h3> <h3>百內公園內的小景</h3> <h3>百內大山(Paine Grande Hill,3050米)和角山(Cuernos del Paine ,2600米)</h3> <h3>百內公園的黃草和干枯樹木。枯樹木是由于近年來的大火造成的。2005年一個捷克的游客不小心引起大火,2011年2月,2011年12月兩名以色列游客再次引起大火,尤其是最后一次大火成為了百內公園有史以來最大的悲劇,全世界很多國家都伸出援助之手來幫助救火。現在在公 園不少地方還可以看到以色列語的警示。公園內的特有小樹全部燒毀,這些樹生長緩慢,要約200年的時間才達到成熟期。</h3> <h3>百內公園的干枯樹木</h3> <h3>彩虹相伴的百內大山(Paine Grande Hill,3050米)和角山(Cuernos del Paine ,2600米)</h3> <h3>雨后彩虹</h3> <h3>百內公園的大瀑布(Salto Grande)</h3> <h3>百內公園的大瀑布(Salto Grande)</h3> <h3>百內公園的大瀑布(Salto Grande)</h3> <h3>百內公園的小瀑布(Salto Chico)</h3> <h3>告別智利百內國家公園</h3> <h3> 在這里講一個與巴塔哥尼亞相關的故事。1968年四個青澀美國小伙子從加州開著一輛二手面包車行走了8000多公里來到查爾騰(Chalten),從這里去攀爬妃子山及群峰,這四人不光在攀登妃峰的史冊上留下輝煌一筆,其中的伊馮·喬伊納德Yvon Chouinard后來創建了"巴塔哥尼亞"著名戶外運動著裝店,Logo 就是我們都見過的這道妃峰天際線!四人中還有后來創建北臉North face后又葬身巴塔冰湖的道格拉斯·湯普金斯Doug Tompkins。 <h3> Doug的成功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傳奇故事。他出生中產家庭,高中調皮搗蛋被開除,沒有畢業。喜歡爬山等戶外活動,與一個賭場服務員一見鐘情結婚,之后貸款5000$開創了North Face戶外運動衣品牌。生意成功后在南美購買大量的土地,成為世界個人擁有土地最多的人士之一。年歲雖高,還進行戶外活動,死于自己喜愛的活動。Doug將這些土地捐獻出來,在阿根廷和智利成立了5個國家公園:Monte Leon National Park(阿根廷), Corcovado National Park(智利), Yendegaia National Park(智利), El Rinon(阿根廷), El Impenetrable National Park(阿根廷)。</h3></h3> <h3> 這次巴塔哥尼亞之行主要是南美洲南端的阿根廷(圖中大紅色)和智利(圖中深藍色)二個國家。阿根廷東面是大西洋,智利西面是太平洋。 </h3> <h3><h3> 阿根廷有較大面積的內陸地段,是全球主要農產品出口國,工業多樣化,在南面是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經濟體。有約5000萬人口。</h3><h3> 智利的國土狹長,一邊是安迪山脈的高山,一邊是太平洋的海岸線。智利擁有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和漁業資源。智利是世界上銅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又是世界上產銅和出口銅最多的國家,享有“銅礦王國”之美譽。境內的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旱極。此外,它還是世界上唯一生產硝石的國家。有約1800萬人口。</h3><h3> 二國中間是著名的安迪山脈(Andes Mountains),據說國界是以雪山的雪水流向來決定,流入大西洋的雪山就屬于阿根廷,流入太平洋的雪山就屬于智利。但是在我們這次阿根廷冰山公園拍照的這些巴塔哥尼亞冰原地帶還是有爭議的。1998年二國達成協議,這部分國界暫時不定,現在的谷歌地圖上這個地方是沒有國界的。</h3><h3> 在南美洲的最南端,高山較少,這個劃界方法顯然不太適用,智利和阿根廷歷史上常常在南部為領土問題打仗。由于這二個國家都是天主教國家,1984年由羅馬大教皇約翰.保羅二世(John Paul II)出面裁決劃分了南面的國界。仔細看就是二條直線,看來保羅二世是個簡單直率的人,大筆一揮,就把這二個國家的老百姓搞定了。</h3></h3> <h3> 離開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已經好幾周來,那里的山山水水,風雨云霧,一直在腦海里浮現,難以忘懷,希望明年4月還有機會再去繼續我的夢幻巴塔哥尼亞!</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湾省|
巢湖市|
于田县|
桃园县|
松原市|
兰溪市|
霞浦县|
蒙城县|
翼城县|
浦县|
绥化市|
武汉市|
广德县|
阿克陶县|
赫章县|
讷河市|
旬邑县|
三明市|
泾阳县|
承德市|
巴塘县|
平顺县|
夏邑县|
中卫市|
铜山县|
揭阳市|
托克逊县|
叙永县|
西乌|
阜南县|
竹溪县|
潜江市|
巴楚县|
昭平县|
远安县|
德州市|
象州县|
孟村|
昭觉县|
邵东县|
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