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167efb"> 草根教師該怎樣成就自己的大人生<br> 野 山<br> 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很忐忑:我不是專家,也不是名師,更不是領導,我就只是一個教了三十多年書的草根教師,我有什么資格寫這樣的說教文章呢?但猶豫再三,覺得還是很有些必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寫出來,權做是給那些可能終生都是草根的年輕教師們一個借鑒,讓教師中的草根們,在平淡的教書生涯中,謀求別樣的人生。<br> 在長途汽車上,因為臉上那副刻板甚至有些木訥的表情和樸素嚴肅的衣著,時常被陌生人用淡漠的語調詢問道:你是教師?;媒體上,教師因管教學生被處理、教師被打被殺的報道屢見不鮮;筆者供職過一所的學校里,17年間未及退休就英年早逝者已有6人,更有媒體說教師的平均壽命是50歲。我們這份戴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帽子的工作,到底給了我們這些教師們一個怎樣的人生,在這樣的教育生態里,年輕的教師們,該怎樣謀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才能讓自己平淡的教書生涯吐露一些芬芳?我想把自己三十余年的體味和思考,分享給年輕的教師們,供他們借鑒。</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首先,你得看清你的職業前景。在中國做教師,大多數注定要成為草根。<br> 選擇教師這個職位,就意味著你準備好了過一輩子平平淡淡的生活。極少數能成為領導或"專家"的,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先知先覺了社會人性的本質,還有些上下其手左右逢源的天賦的人。在當下,職位的升遷還跟孔方兄有緊密的關系。所以,在中國做教師,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的人注定要成為草根。至于所謂的評優選模和晉升職稱,只不過是聰明的領導抓住了知識分子好強愛面子的軟肋,在大河里撒一把谷子,忽悠著你下水撲騰罷了。你見過有幾個教育局長是從教師里提拔上去的?又見過幾個教師憑自己的學識和教書的才能被提拔做了領導?又見過幾個兢兢業業教書的老師靠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讓自己飛黃騰達了?<br> 既然注定要成為草根,就該明白,學校給不了你錦衣玉食,給不了你衣錦還鄉。你所從事的,就只是一份養家糊口的職業,"平淡"就是刺在你生命上的烙印(當然了,平淡未必就不好)。這一點,研究一番中國教師的祖師爺孔圣人的際遇,就不難明白了。孔夫子滿腹詩書,對于社會政治有卓絕的理想和研究,學問之深,后世無人企及。不僅教書育人,還周游列國,向國君們推銷他的政治主張"仁義禮智信"。歷經坎坷,自討沒趣不說,還要被羞辱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最終郁郁而死。孔子的悲劇,不在于他的學說,而在于他不諳人性世事,選錯了對象。在一個君主獨裁的政治里,向君王們推銷"仁義禮智信",實在是幼稚極了。古往今來,誰見過政治家奉行"仁義禮智信"了?奉行"仁義禮智信"的還能做政治家嗎?選擇做教師,其實也就跟孔子選錯了對象一樣,此其一也。其二,孔子其實也求富貴功名的,但他不明白一個道理,知識與權力和實業結合起來,才能為你帶來財富。就如現在的建筑師,不去建立自己的公司,建立了公司不去政府那里跑項目,你的設計就永遠變不成真金白銀。孔子的學術是人文性的,跟科學不搭邊。他的"仁義禮智信"等于要君王們拔掉吃人的獠牙,孔子的失意和清貧就是必然的了。國君們只是看在他的"仁義禮智信"雖不可以我用,卻可以用來教化百姓,百姓行"仁義禮智信",社會就會多一些和諧,君王就會少許多煩惱,多一些安逸。于是給他一個安身立命的待遇。說白了,就是捧著金碗要飯而已,雖然碗是體面的,但里面錢多錢少,得別人說了算;不像搞房地產的建筑師,一套房子打算掙多少錢,人家自己說了算。教師也一樣,給你多少工資,是上面的公務員說了算,你見過這世上有愿意讓員工拿的比自己多的老板么?既然注定只能成為草根,那就別讓功利心折騰了自己,淡泊了名利,也就解放了自己,這樣你就多一些平和,多一些從容,多一些善意和愛心。溫和的看待每一個學生,安靜的讀書,認真的上課,簡單的生活,誰能說這不是別有一番風景的人生呢?</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其二,看清你的學生。<br> 首先你得承認每個人天賦上的差異,從科學的角度看,他們的遺傳不同,成長的家庭環境不同,受父母的教養不同,就不必苛求他們能在文化課的學習上都行。看過《最強大腦》這個節目,你就會訝異人的天賦有天壤之別:有些人識記能力很強,幾乎可以過目不忘,有些人邏輯思維縝密,精于數理;有些人對學問專注;有些人則長于動手制作,有些人則工于心計,精于人事——我一直認為,當官是需要一些天賦的——上帝造人,稟賦各異,這個世界才因而多姿多彩,分工精細。因此,作為教師,在教授文化課的時候,就不必企求他們個個都能學好,對于那些文化課不好,厭學棄學的孩子,就不必求全責備更沒必要羞辱威懾,強迫他們。<br>其次,設身處地為孩子們想一想,體味他們的生活,理解他們的處境和痛苦。他們從四歲起,就被關在水泥鋼筋打造的教室里,一直到大學畢業,高中生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晚上九點或十點回宿舍,中間減去不到四個個小時的吃飯午休和課外活動時間,一日在教室里學習的時間超過十二個小時。我們做管理的領導,可不可以陪學生同步生活一周,不必動腦思考,只需陪坐在教室里,只需把要求學生們要做的作業陪著抄寫完,那時候你就能體會到他們還未成年的身心承載著怎樣的壓力和苦痛,就會理解怎么會有那么多的學生抄作業混日子,就會懂得那些對學校和人生原本充滿向往的孩子,是怎樣在應試教育如山的作業里,被逼迫成精神倦怠厭學棄學的叛逆;就會理解孩子們怎么會對自己老師有那么強烈的不滿。他們的書包越背越大,他們的作業越做越多,他們要被動學習的課目越來越雜,他們周末和假期要參加的補習班、培訓班越來越多,他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這個人生本該最美麗最快樂的年紀——自由和快樂越來越少。這樣的教育不是育人,而是對孩子的毫無人性的戕害!我把這樣的教育稱之為逼良為娼的教育!從這種意義上看,學生和我們老師一樣,都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br> 誠然,我們在工作中會遇到很多教養和品行不良的學生,他們常常欺侮同學甚至老師,他們或者不講道理,不遵守紀律。或者從來不交作業,不思學習。這種現狀的出現,有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原因,我們很多年輕的教師,總想著去要用自己的批評甚至威懾去強迫這些孩子改變自己,這就大錯特錯了。教書幾十年,回想一下,我們靠批評說教到底把幾個差生在文化課方面轉化成了優等生?我們就只是一個教師,我們沒有力量改變他們,就只能去接受和認可這個現實,教育從來不是萬能的,不然還要國家機器干什么?但孩子永遠都是無辜的,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他們終有一天要為他的這些過錯買單,他們也是受害者。對于這樣的學生,你不必功利化去考量他對你的成績的影響,這個影響是從你成為他的老師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的,更多的應該去試圖理解他的處境,多一些寬容和真誠的溝通,他們在學校里最稀罕的是來自老師的溫暖和認同,你的說教和批評,他早就司空見慣麻木不仁了,但你的認同和關懷,至少可以消除他對你的敵意,甚至博得他的感激,進而影響他成為一個善良的人。筆者曾經參加過一個學生宴請他的老師的飯局,聽主人講述他的故事,當年他讀高一時因為打架斗毆被原來的學校開除,在轉入該校時沒有班主任愿意接收,后來在A老師的撮合下,勉強進入B老師的班級,因為學不懂文化課,積習難改,班主任B老師找他談話:我知道你文化課學不懂,但你這個樣子總不是辦法,你自己不痛快,我的工作又很難做,怎么辦啊?該生說:老師,我謝謝你的理解,我的底子太差,文化課我是肯定趕不上了。以后我來不來學校你也別管,我保證不給你惹麻煩。班主任答應了。他就那樣混到畢業,上了一所高職院校,如今在本地政府部門上班,卻也混得如魚得水。這幾年,他經常請當年寬容、理解他的這幾位老師吃飯。</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其三,看清應試教育下的你從事的工作本質。<br> 首先,教師本來是一個斯文的職業。古人稱教師為先生,先生者,溫爾文雅之謙謙君子也。但官本位意識下的應試教育,用分數把教師逼成斯文掃地甚至有些變態的狂徒。很多老師為了成為領導眼里的"骨干",為了在秋后算賬時不被領導打板子,為了個人的面子或者評優選模中的一點蠅頭小利,費盡心機的給學生壓作業,甚至冒著犯法違紀的風險用武力逼著學生向應試教育就范,向各種缺失了人性的紀律和要求就范。其結果,常常不得學生敬愛不說,還激化了與學生之間的矛盾,惹出許多麻煩和事端來,讓自己困苦不已,甚至送了卿卿性命。這一切,都源于對個人的命運和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本質缺乏宏觀的認知。<br> 其次,應試教育價值體系下,你的教學成績究竟意義幾何?以筆者所在的當地高中為例,2017年應屆普通班高考二本進線平均人數是個位數。試問一個60人左右的班級,不足10人的上線率,現行評價體系下,你能取得領導和社會的認可嗎?60個孩子送進來,三年之后我們送給社會50多個不合格產品,這50個孩子的三年青春,既沒有換來應試教育下的文化課知識,又沒有因材施教地引導他們在其他方面有所發展(因為現行的中國教育,除了抓文化課成績,其他的基本不予理會),在應試教育的價值體系中,我們是失敗的,在學生成長及教育對社會的貢獻方面,我們同樣毫無建樹。換言之,既沒有在名利場上撈到好處,也沒有成為一個受許多學生愛戴的人,你不為我們的工作感到沮喪和悲哀嗎!</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看清了上面三個問題,草根教師就應該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談這個話題前,先看幾個真實的案例。<br> 1、男學生甲,寧縣中村人,今年30歲,小學時成績不好,初中時喝酒打架逃學談戀愛,初二被迫退學,后入伍,家人本打算依托關系轉志愿兵,卻不想他在部隊經常違法亂紀,三年后退伍,在北方某城市打工飄蕩,開過飯館,修過手機,跑過出租,收過農副產品。但卻有憑借來的五千元找到姑娘結婚的本領。如今夫妻名下各注冊公司一個,有房三套,有車兩輛,有子女三個。比之他當年學習成績優異,如今還在南方某城背著房貸的同學,誰的人生更有幸福感?<br> 2、寧鉑,中科大首屆少年班最有名的學生,19歲成為中國大學里最年輕的助教,但1998年在《實話實說》節目中猛烈抨擊神童教育,四年后,突然宣布出家為僧。<br> 3、中科大79級的干政,16歲就在全國物理赴美研究生考試中名列第二,赴普林斯頓深造理論物理。但也因跟導師關系緊張而未能拿到博士,回國后他拒絕了回中科大讀博士,之后失業,與母親居住在合肥離中科大不遠的居民小區里,足不出戶、與世隔絕、從不參加同學聚會。<br> 之所以舉這3個例子,不是要宣揚讀書無用論,只是想說,我們唯分數論英雄的人才觀是極不科學,極不合理的。一個人的人成功,不是文化課成績好就能實現的,它與一個人的社會經驗、過人的膽識勇氣、對于社會和人性的深刻認知、甚至基本的生活技能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關。一個學生,他數理化不好,但音體美很可能有一面出類拔萃;她文化課成績可能一塌糊涂,但對于廚藝卻無師自通……總之,用辯證法的觀點一分為二的看,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上帝給了他聰慧的大腦的時候,他也許就與發達的四肢無緣了……每個人都有其他人沒有的優點,也有其他人可能沒有的不足,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善于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優點,鼓勵引導他們去努力的成就自己,而不是用單一的評價標準,簡單的把學生分成好學生和壞學生,對好學生關愛有加,卻看不到他們的不足;對"差生"鄙夷不屑,總看不到他身上的亮點。每一個有過二十年左右教齡的老師,都會有這樣一個體會:許多淘氣的學生,卻干成了一番事業,生活得幸福快樂;許多當年其貌不揚的女子,若干年后會讓你驚嘆她化繭成蝶的美麗;而當年那些得意的門生,往往過著朝九晚五平庸生活。有人對恢復高考以來的狀元們做過一項調查,卻驚人的發現,這些人至今無一人成為行業領袖。<br> 因此,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值得尊重的生命,切不可以唯分數論英雄,更不能因其有不合于學校紀律的行為而對一個孩子的未來妄下結論,從而否定一個孩子的一切。<br> 說了這么多,無非是要告訴大家,看清了草根教師的未來和應試教育的罪惡,理解了孩子們的壓力和痛苦,你就該放下功利心。一個人沒有了功利心的驅使,才會胸懷廣闊,才會變得溫和可親,才會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之心,才會眼里有學生,心里有原則,才能真正讓教師的職業煥發出普渡眾生的佛光來,才能被學生和社會認可,從而最大限度的實現人生價值,才能從應試教育的籠子里走出來,從容有愛地面對生活和工作,才會不被繁雜而毫無意義的學校事務所束縛,才會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工作之外謀劃自己的生活。你可以悠閑地去郊外散步,也可以去陪孩子游戲,或者給愛人做一頓美味的飯菜,或者抽空回老家陪老人種菜,聽老人說村里張家蓋了樓房、李家死了一頭老母豬的瑣事,或者約幾個朋友來幾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看大海遼闊,五岳巍峨,霧鎖漓江,雪落北國,閱盡人世百態,悟透人生玄機。這樣的人生,豈不也是一道絕美的風景!<br> 更重要的是,你若做成了這樣的教師,幾十年以后,你將桃李滿天下,學子遍四海,那些因你的寬容善良有愛而成就了自己人生的學生,會把這世界上最真誠的感激和愛戴,回饋給你的人生!</font></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疏附县|
平乐县|
湘西|
玛曲县|
丹江口市|
繁峙县|
渝北区|
怀宁县|
沾益县|
SHOW|
武城县|
广南县|
关岭|
仪征市|
资中县|
富川|
福海县|
包头市|
溧阳市|
崇义县|
湖南省|
鱼台县|
岐山县|
于田县|
大埔区|
尚义县|
龙井市|
佛山市|
喜德县|
大关县|
剑川县|
德昌县|
孝昌县|
义马市|
山东省|
湛江市|
舟山市|
东辽县|
藁城市|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