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概是從16歲開始吧,我追隨三毛到現在,收集了她的好多影像資料,一邊整理一邊慢慢品味她的作品,品味她的一生,只為留住我所仰慕之人的芳華。</h3> <h3> 她熱愛流浪天性浪漫,自由不羈卻又渴望安寧,萬水千山走遍只為安撫今生不安的靈魂。</h3><h3> 她曾經是一代人的精神導游及心靈的慰藉,她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有平凡的敘述,然而這些平凡清朗的生命點滴卻像清泉般流進讀者靈魂的深處,悠長雋永。<br /></h3><h3><br /></h3> <h3>品讀三毛,品讀她的流浪。這流浪與其說是一種自身不畏艱苦的行動,還不如說是一種追求,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追求一片心靈的空間,追求一種遠離喧囂的寧靜,追求自己向往的一種生活方式。</h3><h3><br></h3> <h3> 在現在這個浮華的世界里,我們整日穿梭于來來往往的人群之中,忙忙碌碌,我們已不再像孩子那樣單純、干凈、可愛,我們越來越習慣帶上各自的面具,在江湖中痛苦的流浪,是為自己,為工作,為欲望,我們在艱辛忙碌生活的邊緣苦苦掙扎,早已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早已忘記自己最初的追求與渴望,我們早已疲憊,甚至忘記了對自由、信仰的堅守。與三毛相比,我們不過是包裹在庸常生活里和別人一起制造著生活的泡沫而已。三毛的流浪不免讓我們痛心,卻又如此深刻地被人理解羨慕,因為生命的內涵只有以另一種形式出現時,才能達到生命的極致。</h3> <h3> 品讀三毛,品讀他無盡的愛。三毛說她一生不寫愛情故事,然而她的人生就像愛情一樣奇妙。她的愛情是清純透明的,宛如水晶一樣。為了那份純潔唯美的愛情,她執著的等待了六年,等待那個可以和她共度一生的愛人,六年后,愛情如期而來,然而愛人的逝去使她陷入無盡的痛苦瘋狂,如果以前的流浪是為生命的飽滿,那她在失去所愛之后的流浪就是為了靈魂的皈依,三毛帶著她的愛繼續流浪,奔向真正屬于她的世界。她堅信,遠方有愛。</h3> <h3> 品讀三毛,品讀她的文章。她文章的字里行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通篇行云流水般的敘述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凄然和叛逆,使人意味深長。喜歡她那份滄桑,那份冷看世間的憂郁眼神,那份對新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向往。</h3><h3><br /></h3> <h3> 從鮮亮的青春歲月開始,因為三毛,年少困惑中的我們能夠堅定地尋找著生命的軌跡,始終充滿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神往,勇敢地走出心靈的羈絆,走進燦爛的陽光,三毛令厭倦漂泊的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所不同的是她為自己畫上了生命的終止符,而我們則會投入新的生活。</h3><h3><br /></h3> <h3> 品讀三毛,品讀她的善良。三毛是美麗的,更是善良的,在她居住非洲之后時,常常治病救人,把當地的婦女都看成自己的親人。當地婦女生病都不愿就醫,她常把一些藥物贈送給當地居民,對于病情嚴重的病人,她也會精心照顧,減輕她們的痛苦,她曾以自己親手搗成的黃豆漿糊治愈過一個非洲姑娘。她的善良得到了當地居民的贊揚。</h3><h3><br /></h3> <h3> 三毛,一個長發飄逸、明眸皓齒、心思靈動的聰慧精靈,唇露淺笑,眉目瞬間飄逸;一個走過萬水千山,跨過滾滾紅塵,穿越悲喜哀愁的女子,經歷幾十載春秋蛻變的掙扎,終終于化作蝴蝶翩翩而去。盡管已離我們遠去,但三毛這個流浪的靈魂,卻總在不經意間,悄悄地爬上我們的心頭,讓我們心中涌起無盡的感動。</h3><h3><br /></h3> <h3>三毛一生追求完美,然而她的遭遇并不完美,所以她只有讓流浪途中的風景來彌補歲月的缺憾。她的生活是一種在平凡中用愛、善良、浪漫、堅強構筑起來的世界。她敢愛敢恨、愛流浪、愛沙漠、愛美麗、愛浪漫,追求自由,渴望灑脫,而滾滾紅塵偏卻注定了她多變的一生。或許她在潛意識中就有那么一股厭世情結,快樂生活背后隱藏著嘆息、眼淚和無盡的窘迫。她只有不停的流浪,從遙遠的過去逃向未知的未來。</h3><h3><br /></h3> <h3> 她永遠在走自己的路,在訴說自己的故事,一滴淚,一句話,一首歌,卻又如何道的清?滄海桑田化君為淚,卻已不再生前。路越望越長,情越積越深,字越蘊藏越凝重。懷念三毛,我能感覺到她微笑的一刻,因為那里面有跳動的生命和永恒的愛。</h3> <h3>三毛作為經歷傳奇的一代才女,以她的率真和才情征服了無數讀者,當三毛的灑脫遇上長裙的飄逸,碰撞出的是一份獨特的美感。一襲白袍,在一望無際的大漠中款款而行,長發飄飄,裙擺旖旎。這張照片,早已定格在無數三毛粉的心中,堪稱經典。</h3> <h3>泛黃的舊照片,看不出衣服原本的顏色。但是從長裙的材質看,硬挺的裙擺,展示出性格中的剛毅,一張側臉,縱使再棱角分明,在真愛荷西的面前,也帶有些許小女人的模樣。</h3> <h3>紅底白點碎花裙,依舊是飄逸的長發,清新更兼風情,與大胡子荷西,非常搭配,展示了女神生活化的一面。</h3> <h3>藍上衣,紅長裙,田園風光的背景,清新文藝范兒,與她筆下的文字十分契合。</h3> <h3>沙漠中的烈焰紅裙,凸顯了三毛性格中熱情奔放的一部分,像她心心念念的西班牙。熟悉三毛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充滿熱情和能量的人,對寫作充滿熱情,對愛情全身心投入,同樣對生活充滿熱情。</h3> <h3>作品集</h3><h3>《傾城》、《溫柔的夜》、《夢里花落知多少》、《我的寶貝》、《我的快樂天堂》、《背影》、 《哭泣的駱駝》、《撒哈拉的故事》、《鬧學記》《高原的百合花》、《談心》、《雨季不再來》、《萬水千山走遍》、《親愛的三毛》、《你是我不及的夢》、《月河》、《秋戀》、《安東尼·我的安東尼》。</h3><h3><br /></h3><h3><br /></h3> <h3>劇本</h3><h3>《三毛全集:滾滾紅塵》、《三毛說書》、《閱讀大地》、《流星雨》。</h3><h3><br /></h3><h3><br /></h3> <h3>譯作</h3><h3>《娃娃看天下》、《清泉故事》、《剎那時光》、《蘭嶼之歌》。詩《朋友》、《歲月》。</h3> <h3>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實,沒有太多的粉飾,而是展現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與趣味。在她的作品中,沒有一般愛情作品所描寫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語,即使在《結婚記》里寫到她與荷西婚前談戀愛時的生活,最多也只寫到他們如何在寒風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園的長椅上,想著如何解決溫飽問題。</h3> <h3>三毛經歷了灰暗的少女時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時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調。這種對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來,并對她日后的寫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h3> <h3>她用善良、憂傷、憐憫的目光關注自我,關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里行間總是溢滿了悲情的美麗。如在《啞奴》中,三毛成功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生活在深重苦難之中毫無人身自由,卻又充滿了愛和智慧的黑人奴隸形象。</h3> <h3>三毛在文章中對人物和景物進行了大量的白描。她總是寫原生態的自然本色,不加以任何人為的雕琢。三毛刻畫的人物也是通過對人物的外貌和語言進行白描來再現真實的人物形象的。三毛從生活的實際出發,表現出人物多方面矛盾統一的性格,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三毛是個純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虛假,就是這點求真的個性,使她踏踏實實的活著。也許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夠完美,但是我們確知:她沒有逃避她的命運,她勇敢的面對人生。</h3> <h3>三毛的作品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她的文字里總是流露著女性的柔美和細膩。《沙漠中的飯店》是記述她和外國丈夫荷西吃中國菜的樂趣: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沒有成為他們和諧生活的障礙,相反卻成為這對柴米夫妻快樂的源泉。《結婚記》則記錄了她在沙漠中與荷西倉促結婚的戲劇性過程,種種滑稽可笑與莊嚴的結婚儀式交織在一起。</h3> <h3>作家賈平凹評:三毛不是美女,一個高挑著身子,披著長發,攜了書和筆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輕的堅強而又孤獨的三毛對于大陸年輕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來估價都是不過分的。許多年里,到處逢人說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讀者,藝術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羨著三毛這位真正的作家。</h3> <h3>作家梁羽生評:有些本來是含義美好的名詞,用得濫了,也就變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滿街走是一個例子,銀幕、熒幕上的奇女子頻頻出現也是一個例子。我本來不想把這種已經變得俗氣的銜頭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沒有什么更適合的形容,那就還是稱她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應是"特立獨行",按辭海的解釋,即志行高潔,不肯隨波逐流之謂也。</h3> <h3>演員胡茵夢評:很多人批評三毛,認為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作夢,我不以為然。基本上,文學創作是一個人性靈升華的最高表現,她既能升華出這樣的情感,就表示她有這樣的層次,這比起很多作家,我覺得她在靈性上要高出很多。</h3><h3><br /></h3> <h3>作家倪匡評:三毛對生命的看法與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體和死后有靈魂兩種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選擇追求第二階段的生命形式,我們應尊重她的選擇,不用太悲哀。三毛選擇自殺,一定有她的道理。</h3> <h3>三毛父親陳嗣慶評:我女兒常說,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過。我想這個說法也就是:確實掌握住人生的意義而生活。在這一點上,我雖然心痛她的燃燒,可是同意。</h3> <h3>三毛作品集</h3> <h3>01.《雨季不再來》:從青澀敏感的二毛,蛻變為智慧成熟的三毛,而成長過程中的赤子之心,始終不渝。</h3> <h3>02.《撒哈拉的故事》:三毛最受歡迎的作品集,帶領讀者走進傳奇的沙漠世界。</h3><h3><br /></h3> <h3>03.《稻草人手記》:點點滴滴盡述加納利島生活中的情趣與無奈,樸實而諧趣,令人笑嘆。</h3><h3><br /></h3> <h3>04.《溫柔的夜》:閱遍種種人情冷暖之后,溢于三毛筆端的依然是對大千世界的溫柔觀照,真摯動人。</h3><h3><br /></h3> <h3>05.《夢里花落知多少》:荷西意外去世。哀慟過后的堅強,讓這位深情女子更加美麗。</h3><h3><br /></h3><h3><br /></h3> <h3>06.《萬水千山走遍》:在中南美洲和祖國大陸的游歷見聞。讀者不妨跟隨她的腳步,也做一次紙上的旅行。</h3> <h3>07.《送你一匹馬》: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是生命中的痛苦與思索,是對家人和朋友滿懷的愛。</h3><h3><br /></h3> <h3>08.《親愛的三毛》:三毛與讀者進行了親密的書信往來,以其成熟、平和的心境感染并幫助了很多人。</h3><h3><br /></h3> <h3>09.《我的寶貝》:彩色完整版首次出版,收錄三毛走遍萬水千山收集的80余件寶貝的來歷故事及全部精美照片。</h3><h3><br /></h3> <h3>10.《滾滾紅塵》:三毛唯一一部電影劇本,獲金馬獎八項大獎。</h3> <h3>11.《流星雨》:三毛演講錄。</h3><h3> 《流星雨》《閱讀大地》《三毛說書》三本有聲書首次以文字方式與讀者見面。</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人們形容三毛時,最喜歡用的詞“浪漫”,她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踏遍萬水千山。沒有目的和企圖,只靠單純、自在和勇敢去看世界。一個用生命去旅行,感悟人生,滿足了我們對自身生活的幻想。她的文字,對于很多癡情的人而言便是整個世界。也許走過了那段歲月,已經不再那么敏感,追隨她的故事,到頭來也只是關于青春的祭奠。而三毛和她美麗的故事卻是永恒。</h3> <h3>她以其特立獨行的作品與人格氣質,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她筆下色彩繽紛的異國情調,字里行間的愛心,以及文中時刻迸發出的詼諧、機智,無一不在60、70年代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這里收集了她說過的最美的話語,關于讀書、關于感情、關于朋友.....用生命感悟人生。</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三毛曾說:“世上的事情,真要看它個透徹,倒也沒有意思,能哭,總是好事情。”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實,沒有太多的粉飾,而是展現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與趣味。</h3> <h3>三毛(1943-1991),當代最受歡迎的女作家之一,肄業于臺灣文化大學,婚后定居于西屬撒哈拉沙漠以及加納利群島,并以當地生活為背景,寫成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80年代回臺后,曾在文化大學任教,之后又以寫作、演講為重心,直至1991年去世。 三毛一生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創作頗豐,以其風趣自然的筆觸、熱情感恩的心靈和誠摯悲憫的情懷,風靡全球萬千中文讀者,先后多次在大陸掀起"三毛熱",影響力至今不衰,讀者廣泛分布于社會各個階層和各個年齡段。在去世近二十年后的今天,廣大忠實的三毛迷們,依然熱愛著他們心中"永遠的三毛"。<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荣昌县|
吉林市|
颍上县|
莫力|
新密市|
佛山市|
集安市|
云安县|
黄陵县|
彝良县|
湛江市|
若尔盖县|
故城县|
江北区|
融水|
华容县|
新乡县|
平湖市|
常德市|
西城区|
宁武县|
遂川县|
德昌县|
富平县|
宁河县|
五指山市|
马关县|
河东区|
贵港市|
兴业县|
鄂温|
九江市|
荔波县|
加查县|
高雄市|
天水市|
裕民县|
鹰潭市|
武穴市|
曲松县|
腾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