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老街</b>,是一首雋永的歌,沉淀了歲月滄海桑田的變遷,優美的音符,藏在泛著青苔的老墻里,跳動在潺潺流過的栗水中,時而緩慢、時而急促,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而歡快、時而傷悲,蒼涼古樸,卻依然動聽。檐廊滴雨、瓦縫透光,千回百轉的窄巷中傳來一聲吆喝,打磨得光滑的青石板上拉長了倒影,恍過時光,有人踏歌而來。</h3> <h3>華家弄子曾是上栗最繁華的地方,這里正對著栗水河畔的湖南碼頭,栗水河中來來往往的船只,都選擇在這里靠岸,裝載、卸載貨物,或者上岸休整游玩,這里匯聚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上栗"小南京"的美譽,便由此而來。</h3> <h3>據說當時的華家是栗水邊上的大家族,華家有個媳婦非常漂亮,往來上栗的船家,都希望能一睹華家媳婦的芳容,華家媳婦也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如今,栗水河依然靜靜地流淌,河邊卻雜草叢生,再也找不到當年湖南碼頭的痕跡。<br /></h3> <h3>華家偌大的老宅子早已只剩下幾堵殘垣斷壁,里面種植著幾壟蔬菜,在陽光下郁郁蔥蔥,長勢喜人。華家曾經的榮耀都已經歸于塵土,慢慢被人遺忘,華家那位美麗的媳婦,會在哪個位置洗衣漿衫、挑水做飯?又會對誰風情萬種地回眸一笑?</h3> <h3>華家弄子還在,青石板上蓋著一層薄薄的泥土,窄窄的巷子向里面延伸,長長的灰白的磚瓦外墻既結實又防火,老舊的木質窗子上砌了考究的擋雨垛。如今,雖然擋雨垛上長滿了野草,卻依然掩飾不住曾經的華美與精致。<br /></h3> <h3>巷子前幾級石板臺階上布滿青苔,臺階上架著破舊的門廊,進入門內,殘破與頹敗隨處可見。這處尹家老宅還保持著舊模樣,正廳有一個天井,天井中間鋪著大塊的青石板。天井旁邊是上樓的木梯,木梯上積著厚厚的灰塵,甚至在角落里還長出了兩朵蘑菇。二樓是木質建筑,因年代久遠失修,破損相當嚴重,這棟老房子,如同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靜靜地守護著栗水河,守護著上栗老街僅存的一些記憶。</h3> <h3>華家巷與華家相對而望的,是老街染布坊。染布坊建于1946年,是老街保存最完整染布作坊,也是老街保存最完整的老建筑。染布坊高達三層,里面全部采用木質建筑,做工精細而結實。<br /></h3> <h3>底層是染布作坊,至今還能看到一個巨大的石臼靜靜地擺在角落里。據說當時染布坊有三個這樣的石臼,染布的時候,布匹從石臼上經過,石臼的兩個尖端各站一個人,用腳不停地踩腳下流動的布匹。</h3> <h3>布匹染好色之后,便要掛起來晾干水,染布坊特意留出了一個直達三樓的空檔,空檔頂上用的是透光的明瓦。沿木梯拾級而上直到三樓,三樓的圍欄間放著晾曬布匹的竹竿,將布匹懸掛于竹竿上,各種顏色的布匹迎風輕搖,那種場面一定壯觀而唯美。晾干后的布匹裹住捆好,有的賣給往來的船家,運到其他地方,有的批發給當地的布店。</h3> <h3>老街沿栗水河兩岸相向而建,南街的歷史早于北街,栗水河造就了南北街繁榮和富庶。連通南北街的普濟橋,舊時因橋頭上長期聚集著一群算命的盲人,當地人叫它"瞎子橋"。直到現在,這座橋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交通作用。當年橋頭那間米漿豆腐店很出名,農村孩子進城,如果能吃上一碗橋頭的米漿豆腐那是件很開心的事,一毛錢一碗,那種入口爽滑的口感,那副狼吞虎咽的吃相,一輩子都難以忘記。</h3> <h3>上了年紀的上栗人都會記得老街那個擺小人書攤姓辜的老人,老人性情有點古怪孤僻,他的小人書總是擺得整整齊齊,間距相差無幾,一分錢看一本。老人是個惜書的人,若有調皮毛躁的小孩弄亂了他的圖書,他會有些氣惱,有時還會從鼻孔里"哼"一聲。他收到的一分、二分、五分錢紙幣按分類整齊疊放。現在老街上依然存在當年的那些傳統手工藝人,從他們的身上可以找到兒時的記憶。</h3> <h3>當年在栗水河拍的一部電影《月光下的小屋》,據說劇組跑遍全國很多地方,最后看中了上栗這個富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小鎮,影片最終獲得國際大獎。如今,栗水河邊那棵大樟樹愈加蒼翠,樟樹下的小屋日漸蒼老,那些當群眾演員,光著屁股在栗水河中嬉戲打鬧的孩子,不知道現在過得怎么樣了。</h3> <h3>由于栗水河的下游就是水電站,當年萍栗橋下的水很深,夏天的時候,膽大的孩子總是喜歡從萍栗橋的橋墩上跳下去,有的孩子炫技,站在橋上或俯沖或翻跟頭下水,總能引人駐足觀看。萍栗橋頭的那家百貨商店,店里的東西最齊全,成了上栗人采購日常用品的重要場所。<br /></h3> <h3>解放后,北上街成為了重要的經濟和政治中心,老財政局、房管所、老文具店、電影院、老鹽倉等也聚集在北這里。隨著老街的沒落,剩下的老文具店、五一飯店、電影院等等茍延殘喘,最后都將淹沒在時代的長河里。</h3> <h3>北街里的巷子,大多都是以姓氏命名的,如榮家弄子、楊家巷、謝家巷等,直到現在你還能找到標識牌,還有老住戶能跟你聊聊上栗往事。但衰敗的老街,與近在咫尺的新建大樓萬福城形成鮮明對比,唯有紅墻灰瓦的萬壽宮,還能顯示出上栗老街當年的尊嚴與榮光。</h3> <h3>萬壽宮旁邊的水塔,是上栗最早的高層建筑之一。很長一段時間,城內唯一抬頭可見的建筑物,便是這座水塔。水塔里的自來水,來自河對面的花園塘。花園塘內有一眼出水量巨大的泉眼,至今水質清冽甘甜,一年四季源源不斷。</h3> <h3>位于河上游的石板灘石拱橋,始建于兩宋時期,距今有800多年歷史,戰亂期間多次遭到損毀,解放后老橋得到了修繕。2008年夏季,上栗突發洪水,老橋沒能挺過去,北邊的一半被沖垮,但剩下的另一半仍然堅守在栗水河上。</h3> <h3>栗水悠悠,晝夜不息,那些刻在上栗人骨子里的記憶,隨著老街的沒落,漸漸離我們遠去。但一座城市就如同一棵大樹,無論地面以上部分如何枝繁葉茂,都離不開扎在地下的發達根系。而老街,就是上栗人的根。</h3> <p class="ql-block">特邀主鏡:面朝陽光 方 敏/姚 姚 </p><p class="ql-block">攝影:Taxue /鳳眼波波/荷 花</p><p class="ql-block">文字:刀哥 策劃:陳志堅 梁 震</p><p class="ql-block">后期制作:Taxue</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Taxue作品 歡迎欣賞!</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陵市|
大竹县|
武鸣县|
库尔勒市|
买车|
东方市|
称多县|
普洱|
曲阳县|
龙泉市|
芒康县|
和静县|
马边|
家居|
左贡县|
西昌市|
三台县|
绥江县|
大荔县|
杂多县|
柞水县|
榆林市|
岳阳市|
上杭县|
方正县|
龙井市|
长兴县|
方山县|
宜兰市|
桐梓县|
信阳市|
定兴县|
白朗县|
通山县|
南通市|
高雄县|
濮阳市|
方正县|
渝北区|
肃宁县|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