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這是第二回騎行歸來,有“江郎才盡”的感受。提“筆”不知何云,一路的山水分明是美麗的,一路也分明是有快樂相隨的,可自己好似躍入世俗的洪流,從前自由自在的靈魂,如今在負重前行……</p> <h3>不知從何下筆,就把江南先生騎行線路記下,以作行記的開頭吧。</h3><div><br></div><h3>周六騎行公告</h3><div>線路:縣城一一陳家河一一上河溪一一竹園沖一一田家溝一一楊竹溪一一獨木橋一一一碗水一一比石溪一一石家灣一一塘坊一一河口一一巖屋口一一縣城</div><div>里程:145公里</div><div>集合地點:八斗溪橋上</div><div>出發時間:早上7點</div><div>備注:早飯吃好,自備干糧,河口中飯</div><div>騎行安全:非盈利,責任自負,同行互助,同去同回</div><div>跟貼報名:</div><div>1江南先生2歲月泡茶 4 山鷹5一豆</div><div><br></div><div>(昨夜、今晨下雨,有幾位驢友棄行。一場騎行亦如一場人生旅途,變化始料難及,好在先生、一豆、山鷹、泡茶不顧風雨,依舊前行。)</div> <h3>周五出差回家,路過澧水~八斗溪大壩,暮色山水,任你何種心情,它從不曾變換她的嫵媚。當你路過,只需靜立于岸邊,暮色中,看她一江山水的美,此時的你,沒有憂愁,沒有喜悅,只是靜靜的看她暮色消失。</h3> <h3>這是先生騎行公告里又一個周六的澧水之晨,是我們騎行人找虐的歲月之點。看山水等驢友,相邀去看更遠的山水。</h3><h3>我卻如長大的孩童,多了些往日沒有的煩惱。如果煩惱是成長的標記,那么我又長大了一點點,但是我分明是喜歡“長大”前的我的。</h3> <h3>眨眼間,賀龍電站已到。</h3><div>這是雨季一景,放水泄洪,以備更大山水到來;這也是騎行一樂,美景裝入眼里,世俗的煩惱被擠到胃邊腸角。于是快樂開心開始從你身體的四面八方跳將出來,直至慢慢控制你的四肢,占領你的靈魂。</div> <h3>5月19日,農歷四月初五,桑植的枇杷熟了,山頭樹梢,公路邊老農,到處有枇杷的身影。雜交的枇杷,個兒大皮滑,美麗好看。總是把思緒瞬間移動到四十年前,家鄉的枇杷樹上。那棵高大的枇杷樹,金黃的枇杷,酸甜的味道,光滑粗壯的樹干,藏滿了兒時伙伴的歡笑。</h3><h3>那些兒時歲月中的枇爬是那個季節必須的食物,而眼前的枇杷卻成為一道風景,一些記憶,一種食物的選擇。</h3><h3>有時貧窮饑餓其實是份美好的記憶!</h3> <h3>爆胎是騎行途中的組成,也是一路的樂趣。也不知是誰將它與“人品”關聯起來,因此一豆先生便成為彼此口里逗樂的主人公。天知道一豆昨晚發生了什么故事,證據便是在雙門大橋上,他爆胎了。而且不帶備胎,帶頭大哥江南先生只好取出備胎供一豆享用。</h3><h3>人生路上,風雨難料。無論你的行程遠近,古人云:“晴帶雨傘,飽帶饑糧”,總是沒錯。</h3> <h3>美景背后,便是澧水西源、南源匯合處:兩河口。</h3><h3>山水交合之地,總會孕育出格外的美。青山綠水,人杰地靈。這人中之杰隨澧水而下,在洪家關孕育成形,便有了共和國元帥——賀龍!</h3><h3>今日風雨小歇中,觀此山,大桑之地,必定再有人中龍鳳,不知何年何月孕育成形!</h3> <h3>夾石河:河口、上河溪岔路口,剛好31km,過橋左上10km大坡,再經14km起伏路到達上河溪,近55km,似餓非餓,熱情的騎友巧兒一家人招待我們午餐,及時補充能量,讓我們接下來約90km行程體力維持及時,沒有絲毫透支。</h3><div>騎了幾年車,今天終于明白,騎行途中及時、合理的能量補給是一天動力充足騎行的前提!早餐豐富些,每10~20km吃點東西,40~50km午餐,隨時隨地小口補充熱水,這樣一天下來不餓也不累了。</div> <h3>忘了是哪里的大山,爬上一個山頭,回頭望去,山道彎彎,如巨龍蜿蜒曲折,帶你登臨山巔,那份快樂,惟有騎行中,揮灑汗水后才會有的體驗。那種開心,只有在這滿山翠綠清風拂面時最為充盈。</h3> <h3>這里的溪水雖近在農居之側,卻極少人為污染,看一眼,便有無限清涼入人心脾,如同一杯茗茶入口,令人神清氣爽;這里的溪水總見雙澗合流,從大山深處而來,匯于這小小村莊;這里的木房籬笆墻古樸蒼老,像孤獨守望的老人,抱著黃昏歲月,緊閉的門窗后裝著主人年輕時的夢想;看著水田中央茍延殘喘的木頭樓房,劃破歲月的時光,可以想見他曾經的輝煌。可惜物是人非,世間一切均抵不過時間的侵蝕,只有這山水在向你訴說這里的滄海桑田。</h3> <h3>一座新式磚瓦樓房,騎行經過,只聽見路側溪水歡歌,隱約見樓房內炊煙裊裊。山鷹內急,停車等候,我與隊長進屋同古稀老人攀談,卻遇到這一火坑的臘肉,黑不溜秋的,不管好不好吃,也是久違的一道風景!</h3> <h3>隊長、山鷹、一豆等盡皆五、六十的人兒,卻如小兒,嬉戲于這小橋流水。世間真情,惟山水不負人也。</h3> <h3>一馬于此,雖形單影只,倒也是自得其樂,尋食覓草,隱于山野!</h3> <h3>正是栽秧下苗的季節么,印象之中已經極少見了農人插何苗的景色。水田間的老房子,電桿后躲著的小娃娃,田間忙碌的成人。這種風景只應在楊竹溪這樣的大山深處才配擁有。</h3> <h3>學校?村部?</h3><div>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里是今日供我們午餐的騎友巧兒的婆家所有地,重要的是在這遙遠的小山村,也配置了農民健身工程。有沒有人去使用似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健身運動的理念植入人心,進入孩子幼小的心靈!正如我們的騎行,一身亮騷的服裝,一輛氣勢如虹的戰馬,一路勁爆的歌聲,打破了這山村的寧靜,點亮了孩子單調的眼神。</div> <h3>穿行小山村,只見山溪老房子,只見自然美與蒼老匯流。爬上山頂,回頭再望楊竹溪,又是另一種的美現于眼前。藍瓦青山,翠峰連綿,大山用她的懷抱包容了之前一路全部的感受!</h3> <h3>路邊的藥草,是山里人的希望;路邊的層石,是遠古海底的回憶;路邊的喇叭花,是夏季山野瘋狂的吶喊……</h3> <h3>站在這個埡口,隊長說樹背后的大山就是巧兒老家趴拉坪村,“巧兒蜂蜜”就是這么來的么?山秀人美蜜甜,好地方!</h3><div>岔路口右行,一路飛奔而下,前往比石溪。近谷底,又一岔路,山鷹說左下,隊長說右下,到山腳,但見農人老牛犁田,小溪芭蕉潺潺,村道止于眼前。問村夫,始知山鷹對隊長錯,卻得見一小學大門前對聯:“感受文字之美,盡享讀書之樂”。文辭淺顯,寓意深髓,書法簡樸,也真正是深山瀚墨飄清香了。</div> <h3>過比石溪,翻山去塘坊村,幾公里越野道,三兩株野花草,無人煙喧鬧,無車馬亂跑,騎行其間,妙!</h3> <h3>過塘坊村,山道速降,不知幾十里,忽見大河,自山谷奔騰而出。問隊長,答曰沙洲之水,卻不是昔日沙洲所見的清澈,但多了沙洲未見的雄偉氣勢。</h3> <h3>騎到河口,少不了她的河水,沙洲的水。今番所見,卻是渾濁的,想必是源頭何處正在修建什么,不然那么清的水去哪里呢!</h3> <h3>回程的路總是騎得安靜且粗獷,山鷹說我的音樂就像飛揚的馬鞭,瘋狂的抽響在他耳旁。隊長命令泡茶收隊,除了揚鞭驅趕還能怎樣!</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区。|
伊金霍洛旗|
郁南县|
泸定县|
许昌县|
上虞市|
绥阳县|
乌什县|
崇文区|
吉林市|
福鼎市|
武宁县|
漳州市|
高青县|
分宜县|
涿州市|
循化|
宜兴市|
青海省|
瑞金市|
库车县|
阳高县|
鄄城县|
施秉县|
唐海县|
昌邑市|
南乐县|
杨浦区|
沛县|
贡山|
酒泉市|
洪雅县|
焦作市|
通化市|
湾仔区|
色达县|
林周县|
龙里县|
西华县|
冕宁县|
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