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松山,是榮耀的松山。在此,中國滇西遠征軍全殲固守的日寇頑敵,創下了中國抗戰攻堅誅寇的經典戰例。</h1><h1> 松山,是悲愴的松山。在此,中國滇西遠征軍血戰到底,用鮮血與生命譜寫了悲壯的抗戰史歌。</h1><p></p> <h1> 之前,讀過發小老同學所著的“父親的戰場”一書,對抗戰期間滇西戰場有了粗略的了解,借這次夫妻二人在云南自駕游之機,專門來到松山,來到當年中國軍人與固守在此的日軍侵略者拼死搏殺的戰場,一探究竟。</h1> <h1> 松山戰役于1944年6月4日打響,歷時95天,滇西遠征軍付出了傷亡約7763人的巨大代價,全殲固守日軍約1250人,最終攻克松山,取得戰役的勝利,從而打破滇西戰役僵局,拉開了中國大反攻序幕。</h1> <h1> 山腳下這棵杜仲樹,樹干彈痕累累。據說經歷了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役,戰場上遍地焦土,植物蕩然無存,它是僅存的、活下來的樹木。</h1> <h1> 1942年,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作戰失利,潰敗退到怒江東岸,與日軍隔岸對峙。怒江西岸的龍陵、騰沖等地盡失,滇緬公路被切斷。中國的抗戰進入更加艱難的階段。</h1> <h3></h3><h1> 1942年5月日軍進駐怒江西岸后,日軍派出工兵聯隊,并從中國滇西、緬甸、印度等地強征民夫1670余名晝夜施工,修建松山永久性防御工事。</h1><h1> 圖為日軍修建的運送物資的山路。</h1> <h1> 陣地在建造的過程中,日本南方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中將,第15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將等,都曾在第56師團長松山祐三中將陪同下親臨視察,他們現場觀看了重炮轟擊和飛機轟炸試驗。試驗表明,數枚500磅的重型炸彈直接命中,亦未能使工事內部受到損害。</h1> <h3> 主碉堡剖面圖(摘自網絡)<br></h3> <h1> 經過近兩年的施工,建成了多個據點群。每個據點群均以數個最堅固的母堡為核心,四周有多個子堡拱衛,堡壘互為側防,堡壘外圍遍布蛛網狀交通壕,以連接各主要陣地,交通壕側壁鑿有大量洞穴式掩蔽部,并連接大量散兵坑。</h1> <h1> 日軍碉堡群示意圖(摘自網絡)</h1> <h1> 隨著堡壘陣地群的建成,整個松山也幾乎被挖空,狀如大型蟻巢,地下交通網絡四通八達,電燈、供水一應俱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體系。成為扼守滇緬公路,切斷中國抗戰生命線,堅不可摧的要塞。</h1><h3><br></h3><h1> 保存完好的壕溝</h1> <h1> 日軍稱:“松山工事的堅固性足以抵御任何強度的猛烈攻擊,并可堅守8個月以上。”</h1> <h1> 交通壕</h1> <h1> 交通壕連接的散兵坑。</h1> <h1> 貓耳洞</h1> <h1> 工事完成后,為完全保密,1944年2月21日至25日,日軍將抓來的民夫以打防疫針為名,全部秘密注射處死,并焚尸掩埋。</h1> <h1> 防守松山的日軍部隊,是第56師團第113聯隊主力及師團直屬野炮第56聯隊1個大隊,配屬輜重兵、衛生隊和防疫給水部一部,常駐兵力3000人,取名“拉勐守備隊”。</h1> <h1> 1944年5月,按照史迪威將軍的計劃,為配合駐印軍(X部隊)從印度反攻緬甸行動,滇西20萬遠征軍(Y部隊)集結滇西,分左右翼渡過怒江占領騰沖、松山、龍陵。</h1><h1> 松山扼守著滇西進入怒江東岸的交通咽喉,滇緬公路在松山腳下蜿蜒通過,松山不取,滇緬公路不通,松山是遠征軍必克之地。</h1> <h1> 松山戰役開始前,日軍主力被抽調至騰沖、龍陵,留守部隊約為一千三百多人。試想若日軍3000多人滿員固守,松山戰役中國軍隊將付出更大的代價。</h1> <h1> 戰役第一階段(1944年6月4日——7月1日)</h1><h1> 擔任攻擊松山的是宋希濂第11集團軍71軍新編28師,軍長鐘彬。</h1><h1> 由于掌握的情報說松山日軍約有三、四百人,火炮五門,機槍十余挺。所以71軍僅打算以一個步兵團,在軍屬山炮營支援下幾天之內全殲松山日軍。</h1><h1> 但數次攻擊無果,整團、整營的人被打光,傷亡慘重,整師幾乎打殘。無奈71軍撤出。</h1> <h1> 戰役的第二階段(1944年7月2日——9月7日)</h1><h1> 第8軍接替71軍,軍長何紹周。</h1><h1> 松山日軍憑借完善的工事死守,遠征軍憑兵力裝備優勢猛攻,戰役陷入艱難的拉鋸戰,白天攻占的陣地,夜晚又被日軍奪回,戰斗及其慘烈。</h1><h3><br></h3><h3> 準備發起進攻的第8軍103師。(摘自網絡)</h3> <h1> 固守在工事內的日軍113聯隊官兵。(摘自網絡)</h1> <h1> 第八軍對子高地實施爆破所挖的坑道,坑道一直挖到子高地碉堡的正下方,填入美軍從加拿大用飛機調來的120箱、共3000公斤美制TNT烈性炸藥。</h1> <h3></h3><h1> 1944年8月20日,第八軍成功實施爆破。一舉摧毀子高地碉堡。</h1><p> 松山戰役子高地大爆破(摘自網絡)</p> <h1> 圖中下陷部位是爆破形成的大坑。</h1> <h3></h3><h1> 1944年9月7日,中國滇西遠征軍經過浴血奮戰,終于攻克松山。</h1><h1> 103師陣亡將士紀念碑</h1> <h1> 2013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8周年紀念日,中國遠征軍雕塑群選擇這天在云南省龍陵縣松山抗戰遺址落成。</h1> <h1>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h1> <h1> 孫立人將軍塑像</h1> <h1> 史迪威將軍塑像</h1> <h1> 松山戰役,猶如這座豐碑,在心中永存!</h1> <h1>老過101 2018年5月22日 于深圳</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城县|
望谟县|
巩留县|
咸宁市|
汝城县|
洛隆县|
五峰|
广德县|
十堰市|
通城县|
中牟县|
镇雄县|
潜山县|
夏邑县|
平舆县|
罗田县|
柞水县|
如东县|
厦门市|
汤原县|
兴宁市|
洪江市|
南漳县|
光泽县|
永春县|
温州市|
湖口县|
汉沽区|
伊宁市|
从江县|
通榆县|
锡林浩特市|
新巴尔虎右旗|
婺源县|
锦州市|
崇信县|
海口市|
舟山市|
武宣县|
庄浪县|
怀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