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庫斯科(Cuzco)是秘魯東南方的城市,人口約有30萬人,座落在被安地斯山脈所環繞的神圣峽谷中,庫斯科不僅是古老印加帝國的搖籃,同時也是印加文明的商業、農業與宗教中心。1983 年,庫斯科古城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h3><h3><br></h3><h3>根據傳說,在11到12世紀時,第一位印加國王曼科卡派克就開始建立庫斯科,時至今日,數百年前庫斯科印加宮殿的花崗巖墻壁仍然存在,紀念碑和太陽寺廟也還屹立不倒,頑強地向世人展示著印加帝國首都昔日的輝煌。</h3> <h3>在南美國家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那么一個中心廣場,在這里聚集了城市里最重要的教堂和一些具有歷史意義建筑,人們喜歡在廣場中心的長凳上喂鳥、看書、發呆、跟陌生人聊天。在庫斯科,這個中心廣場名為武器廣場。</h3><h3><br></h3><h3>庫斯科的武器廣場是游客必到之處,庫斯科大教堂、勝利教堂以及圣多明哥修道院 (印加太陽神殿舊址) 云集其中,此外還有不少西班牙殖民地色彩的建筑。</h3><h3><br></h3><h3>庫斯科的武器廣場在印加時代被稱之為萬卡帕塔,這里是印加帝國的中心,是舉行宗教和軍事儀式的圣地。很顯然,西班牙人在征服了印加人之后,把印加帝國的圣地變成了自家的圣地。</h3> <h3>庫斯科大教堂從西元1559年一直建到1669年才完工,是個美麗的文藝復興建筑。 連在這個大教堂的右側是另一個教堂Church of El Triunfo,和左側的教堂Church of Jesus Maria。</h3><h3><br></h3><h3> 庫斯科大教堂最魏為人知的就是藏有豐富的美麗畫作。 這些西元16-17世紀的畫作都同時受到歐風和印加文化的影響,比方說有一幅Marcos Zapata的畫"最后的晚餐",就畫了耶穌門徒在吃天竺鼠 (guinea pig-庫斯科著名美食) 的景象。 </h3><h3><br></h3><h3>另外它多達四百公斤重,全銀打造的祭壇,還有頂端鐘樓一個一百公噸重的巨鐘(據說是南美洲最大的鐘),都是大家會特別留意的建筑特色。 教堂前方的石梯是許多游客佇足或休憩的聚集地。</h3> <h3>頭頂藍天白云,腳踏麻石地面,這座城市同時融合古印加時期西班牙人殖民時期的建筑,古國的文明和西方文化的碰撞,石構建筑和跳躍顏色的搭配,既浪漫其表又古樸其中,漫步其中就如同身處在一幅美麗的畫卷,讓人流連忘返。</h3> <h3>在克亞丘語里,庫斯科是"肚臍"的意思,因為庫科科在眾山環繞的中心。相傳是第一位印加國王曼科卡派克用太陽神賜予的金杖探測土地,當金杖能夠插入的大地,那里便是他們落腳的家園,而這片沃土就是今天的庫斯科。</h3> <h3>古柯葉是最老、最毒、最危險的天然興奮劑,公元前 3000 年居住在安地斯山的古印加人就有嚼古柯葉的習慣,籍次提神醒腦,消除疲勞,增加力量,御寒治病、舒緩胃痙攣、風濕、頭痛等引起的不適。</h3><h3><br /></h3><h3>時至今日,嚼古柯葉。喝古柯茶已經成為土著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90% 的印第安人至今仍保持著這一嗜好,同時也逐漸成為阿根廷西北部、哥倫比亞、玻利維亞、秘魯和亞馬遜河谷等地約 800 萬人的日常習慣。</h3> <h3>鑒于嚼古柯葉可以讓心跳加快、呼吸加速,有效緩解高原癥狀的副作用,因此在秘魯和玻利維亞沿途的酒店和餐廳都會免費提供古柯茶,而我們下榻的這間庫斯科頂級酒店,更是把古柯茶放在酒店大堂最醒目的位置,以突顯它的與眾不同的待客之道。</h3> <h3>武器廣場除了這兩個顯著的??教堂,四周也座落著滿滿的紅瓦殖民式建筑。 廣場正中間還有一個噴水池和花園,許多當地人和游客走累了都會在這邊稍稍休息。</h3><h3><br /></h3><h3>噴水池的中間有印加第九個國王Pachacutec的雕像,手指著 Sacsayhuaman 山丘的方向。 傳說就是他把小小的印加拓展成魏為人知的印加帝國,從庫斯科為出發點,幾乎延伸至整個南美洲的西部。 許多考古學家也都認為著名的圣地馬丘比丘當初就是為了他而建造!</h3> <h3>走在庫斯科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欣賞到各式各樣做工精美的石構裝飾,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古印加人遠在幾百年前,是通過怎樣手工作業來實現石頭的精確切割和堆砌的。</h3><h3><br /></h3><h3>這些源自古印加時期的建筑工藝,石頭的切割實在精準到完全不需要水泥來黏附,而且每一塊石頭都非常緊密的結合,實在是令人嘖嘖稱奇。</h3> <h3>圣多明哥修道院曾是昔日印加帝國最輝煌崇高的太陽神殿,在被西班牙人洗劫一空后,占領者于 1534 年在其圓弧形的印加石墻的地基上建造起屬于西班牙人的圣多明哥修道院,從此,這里就也成為了秘魯人曾被西班牙征服過的歷史見證。</h3> <h3>修道院內仍遺留著部分的太陽神殿遺跡,這個在印加時期作為整個太陽神廟的黃金庭院,以金箔鋪地,庭院中擺放著用黃金制成的玉米、花朵、金人和美洲駝,墻上則鑲嵌著厚重的金板和金條,包括這些石窗上都鑲嵌著印加金飾,但這一切在西班牙人來了之后,全都被熔成金塊運送到西班牙了,印加人的神廟和建筑不是被推倒破壞,就是被改建成西班牙人自己的教堂</h3> <h3>1950 年當地曾發生過一次大地震,庫斯科僅有當時多明尼加式小修道院、和圣多明哥教堂、以及太陽寺廟頂部由西班牙人所增建的部份遭到損毀,而古印加人所打造的印加神廟石墻卻毫發無損。通過鏡頭,我們終于發現了古印加人石構建筑為何數百年不倒的秘密。</h3><h3><br></h3> <h3>當年西班牙人擊敗了印加帝國之后,就揮師來到了這片肥沃的谷地,試圖用西班牙的西方文化來洗滌印加帝國,但沒想到印加人的建筑基石不但百年不倒,印加人的生活習俗還繼續代代相傳,古往今來,庫斯科一直是印加文明的活見證。</h3> <h3>在安第斯山脈有一處比印加文明的歷史更加悠久馬拉斯 (Maras) 鹽田,這里依山而建的三千多 塊鹽田,全都位于海拔 3387 米的山上,將山里面源源不斷的含鹽量極高的 泉水引入到山體的不同部位,利用太陽把水分蒸發后,留下的就是純度極高 的食鹽。<h3><br></h3><h3>時至今日,從馬拉斯出產的食鹽還能滿足所有南美國家的需要,所以說,印加帝國憑借著鹽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曾經支撐起印加文明長達 600 年的發展史。<h3><br></h3></h3></h3> <h3>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和耶魯大學的探險隊,在1915年專門考察了秘魯的印加梯田。他們認為,印加梯田的獨特農業系統,支撐了當年龐大的印加帝國的人口。在安第斯山區的自然條件下,如果沒有這些梯田,即使是現代的美國農民,也想不出達到這樣規模化農業產出的可能。<h3><br></h3><h3>印加梯田,以其巨大的石墻和人工處理的土壤,精巧的灌溉系統,不僅讓美國人所折服,同時也讓歐洲人膛目結舌。<h3><br></h3></h3></h3> <h3>這尊白色耶穌像是 1945 年一群巴勒斯坦的基督徒來到庫斯科尋求庇護,為了感激庫斯科人民的善意接待,在離開回到家園前送給庫斯科的禮物。 庫斯科人相信這尊聳立在山丘上看顧著整個庫斯科市的耶穌像就像是在提醒著大家"善意是不會被埋沒的"。</h3> <h3>當我要對庫斯科說再見的時候,</h3><h3>眼前似乎看見了曼科卡派克國王的金杖插入這片大地時,</h3><h3>數以萬計印加人歡喜若狂的場景。</h3><h3><br></h3><h3>當我要對庫斯科說再見的時候,</h3><h3>耳邊似乎還回響著古印加殘軍在與西班牙人鐵騎對壘時,</h3><h3>發出那寧被毀滅誓不屈服的吶喊。</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宣县|
潞西市|
贞丰县|
旅游|
府谷县|
修武县|
沁阳市|
全南县|
兰州市|
垫江县|
禄劝|
沈丘县|
福安市|
莱州市|
夏邑县|
随州市|
长沙县|
枣庄市|
肇州县|
息烽县|
芒康县|
晋宁县|
来凤县|
河津市|
景洪市|
郧西县|
沙河市|
岳池县|
全椒县|
汽车|
晋宁县|
兴化市|
隆尧县|
临邑县|
海晏县|
贞丰县|
山西省|
通许县|
遂平县|
西畴县|
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