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佛境色達,世間最后的凈土!

逍客

<h3>世間的美景數不勝數,有些美景是壯麗的山峰、廣闊的海洋,有些美景則是一種氛圍,一種力量,一種信仰。像飛鳥的遷徙,像昆蟲的蛻變,這里的人們用他們心中對佛教的使命感虔誠地生活著,每個細節與瞬間都十分震撼,從此我開始對宗教以及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h3> <h3>色達,對于絕大部分的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當你試圖去了解時,必定此生想要與其有所邂逅。記得第一次看到色達是源于網上的一幅照片,照片里沒有其他的景物,有限的照片空間里滿滿的都是木制紅房子,當時看到它,心里不禁有所一顫,我開始對這個世界的一切未知充滿了興趣,想要去探索這個世界的精彩之處。</h3> <h3>一個放眼就會為之傾倒的地方,一個缺氧也一定要到達的方向,這里除了有為天葬效勞的神鷹禿鷲、一心向佛的喇嘛和覺姆,這里還有我,一個沒有信仰但被信仰感動的老漢!我沒有信仰,但深深地被這片喇嘛紅弄濕了雙眼,色達,我終于來了!</h3> <h3>色達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北部,地處兩省(四川、青海)三州(本省的阿壩州、甘孜州、青海的果洛州)六縣(阿壩的壤塘、本州的甘孜、爐霍、石渠,果洛州的達日、班瑪)結合部,色達縣城距康定444公里,經馬爾康到省會成都666公里。</h3> <h3>色達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宗教文化博大精深,也是《格薩爾王傳》的發祥地之一。這里一直保留著原始的生活狀態,有廣闊的草原、縱橫的河曲、密布的湖沼、巍峨的雪山,海拔在4000米以上,氣溫較低,長冬無夏。</h3> <h3><font color="#010101">色達在藏語里的意思是“金馬”,因歷史上曾在色達境內出土了一塊馬形的金塊而得名。色達縣是個藏傳佛教寺廟比較集中的地方,全部為紅教(寧瑪派)寺廟。 這是一方永遠不會消失的凈土,無數人來此尋找靈魂深處最干凈的歸屬!</font></h3> <h3>距色達縣城20余公里有一條山溝叫喇榮溝,順溝上行數里,蔚藍蒼穹之下,銀嶺碧草之間,數千間赫紅色的木屋,如眾星拱月般簇擁著幾座金碧輝煌的大殿--它就是藏于深山中的喇榮寺五明佛學院。著名的五明佛學院是中國最大的佛學院,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h3> <h3>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是由晉美彭措法王如意寶1980年創辦,在短短數年間從藏區一個山谷深處迅速崛起,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三萬多出家僧眾在此修行居住。1993年被美國《世界報》稱為“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 ,也被稱為――“東方的耶路撒冷”<br></h3> <h3>色達,一個圣潔神圣的地方,一個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不為其他,只為感受信仰的力量。因為信仰,是心中的一盞明燈,指引方向,更是一種精神力量,堅定思想。</h3> <h3>色達,在攝影人的心中是一塊瑰寶,是一塊璞玉,也是無數攝影人渴望去探尋了解和深入探尋的地方,但因為海拔和氣候的原因,大部分的攝影人都只能與她擦肩而過。</h3> <h3>越過山脈,那滿坑滿谷連綿蔓延的紅色,在夕陽下閃閃發光,這些成千上萬的紅色僧舍,都是由僧尼們親手搭建,當你立于山頂俯瞰,定會直震心靈。無論如何,你見,或者不見,她就在那里,她就是佛國之都——色達。</h3> <h3>在喇榮溝溝口,路邊的兩排佛塔圍著一條土公路,那便是通往色達喇榮寺五明佛學院的必經之路。進溝以后,轉過一面山坡,映入視野的便是層層疊疊的房子,至少也有數千間,全是土木結構的藏式小平房,一律被粉刷成絳紅色,房頂平鋪泥土。密集的僧舍簇擁著幾座輝煌的經堂,形成了一座壯觀的小山城……外人怎么也想不到在這樣荒涼、遙遠的山里,隱藏著這樣一個隱秘的世界。</h3> <h3>色達最壯觀的莫過于那一片片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紅色房子,連綿數公里的山谷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這便是成千上萬的喇嘛和尼姑們的宿舍,谷底和山梁上分布著幾座寺廟和佛堂,身披絳紅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來來往往,空氣中充滿著祥和的氣氛。 </h3> <h3>每當早晨太陽升起時,一幢幢紅色的小木屋在陽光下顯得異常肅穆。紅色的木屋在整個山谷的四面山坡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無數灰白的小道路連接著一個個房屋,縱橫交錯,十分壯觀。</h3> <h3>在重重的群山環繞之中,溝里的僧舍,以佛學院的大經堂為中心,密密麻麻搭滿了四面的山坡,不計其數的絳紅色小木屋,延綿無數,一眼望不到頭。這些紅色小木屋,是一萬多名僧侶的住所。</h3> <h3>沒有人不會為眼前滿山的紅色僧舍所震撼,在這荒涼人稀的川西高原聚集了如此多的人本來就是一件令人驚訝的事,而他們都是為了修進佛法,在此過著極其艱苦的生活。這么偏僻的一條溝,即使道路擁擠、衛生和飲食條件極為艱苦,但仍是僧眾人聲鼎沸。</h3> <h3>有人說,沒有去過色達,就不可能真正領略藏傳佛教的精髓。在滿山遍野的鴿籠般的小房子里,住滿修行的喇嘛和覺姆,在這里以簡單的生活尋求人生的真諦,追尋、探索、領悟,那是單純、幸福、快樂、質樸的生活。</h3> <h3>色達是遠離塵世的佛國凈土,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求佛者在此虔誠膜拜,誦讀經文,聽佛課,有的幾年、十幾年,有的甚至是一生,不分老少,不分晝夜,這是一種深至骨髓的信仰!也許世上再沒有比信念更能堅持的力量了,執著追求源于定力、定力源于智慧,智慧源于自然。</h3> <h3>色達濃厚的宗教文化,滲透著祭祀,香火,寺廟,朝拜。在這里,沉睡的靈魂,可以忘記塵世里的一切苦累,與自己禪修,與佛音同行。經幡舞動佛國的神秘,虔誠洗滌心靈的塵垢,經堂聆聽信仰的梵音,山頂俯視紅海的震撼!</h3> <h3>那密密麻麻而又錯落有致的紅色小木屋,那虔誠朝拜的朝圣者,那隨風舞動的經幡,那翱翔空中的禿鷹…這一切仿佛都是靜靜的,在靜靜地訴說著佛國的故事,尋找一種叫作信仰的東西。</h3> <h3>如果是初到色達,目睹其龐大的陣容,壯觀的氣魄,往往會讓你目瞪口呆。蒼穹之下,山嶺之間,蟻巢般依山而建的紅色木屋,簇擁著金碧輝煌的佛國圣殿。展示給世人一個神秘而有圣潔的紅色藏地佛國。</h3> <h3>那一間一間的紅色木屋里,住著最簡單的修行人,不求物欲橫流的奢華,但尋心中的桃花源。過著與世隔絕的人生,到底是俗世的爭,還是色達的靜,一身紅衣修佛心,一堵紅墻隔紅塵。 一間間密密麻麻的紅房子,堆砌起一個無上的信仰。</h3> <h3>一間一間的紅色木屋,是一個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隨著虔誠的修行,放下紅塵世俗的紛爭,聆聽梵音追隨佛緣,修得來世今生的安寧祥和!</h3> <h3>每一間小木屋都很簡陋,造型都很統一,單看均無甚奇妙之處。但所有的小木屋綿延不絕地排列在藍天白云之下,便極富視覺沖擊力,產生了奪人心魄的壯美。在藍天下,這些紅色小木屋,如同給荒涼的山坡披上了一件巨大無比的紅色袈裟。</h3> <h3>依山而建的小木屋,低矮而簡陋,采用的是土木結構,木屋的平頂上鋪滿著泥土,抵御嚴寒。木屋空間很小,僅能打坐與睡覺。屋與屋之間,比肩而立,只有狹窄的小路相連。 </h3> <h3>這些小木屋里生活的是來此修行與學習的僧眾,紅色的小木屋建的高低錯落有致,外表看著非常簡陋,小木屋都是自己建的或買的,這么小也得幾萬塊錢。沒有房子的僧眾則幾個人合租或住在自己親人處。</h3> <h3>路上看見正在搭建的木屋,幾平方米大小,見縫插針地修在兩個房子之間。連接山坡建筑之間的小路阡陌縱橫,遠觀之下形如一張密集的織網在山坡上鋪展開來。這里是信仰的烏托邦,穿行在這紅色的海洋,感受身披絳紅色僧袍的喇嘛和覺姆來來往往,心靈被強烈地震驚。</h3> <h3>揣著信仰來了、留下,然后修房屋打算一輩子不離開的修行者比比皆是。隨著來此修行者的日益增多,暗紅色的藏式木屋也越來越多。</h3> <h3>在靜謐的色達春日里,密密麻麻的小紅屋,依山而建,一眼望不到邊。尋個好地方,站在山頭,看著腳下的光影搖曳,深吸口氣,閉上雙眼,你會感受到,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在這里都是如此真切的存在。</h3> <h3>在色達路上隨處可見披著朱紅色僧袍的修行者,無論男女老少,一樣的裝束,甚至一樣的表情。五明佛學院約有2萬長住的修行者。紅色的佛衣,黃色的佛帽,在藍天的映襯下便是絕美的色彩。</h3> <h3>有人形容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漫山遍野一片紅”,此話不假。這里的建筑物幾乎是紅的,喇嘛覺姆衣服、帽子、頭巾是紅的,人們臉上兩頰也是紅的,真是紅彤彤的一片。</h3> <h3>這里女子求佛者稱為覺姆,男子則稱為覺士或者喇嘛。佛學院戒律十分嚴格,男眾女眾的僧舍涇渭分明,他們都有著相對獨立的活動區域,喇嘛和覺姆的住所和學習區都是分開的,不能串門,既使是兄妹親屬彼此也不互相訪問。</h3> <h3>這里不僅有藏族女性的覺姆,還有內地、甚至國外的年輕的求佛者。她們的皮膚白皙少了藏族女性臉上的高原紅,我想若是她們長發及腰,也是妙齡女子,她們沒有選擇像都市女性穿著時尚,看電影、逛街等,而是選擇了在艱苦的地方,靜心求佛,安放自己的人生,可見人生的選擇有很多中,生活方式亦有千萬!</h3> <h3>在佛學院里,你會看見許多長得美麗的覚姆或俊美的喇嘛,讓人不由地想到多情的倉央嘉措,曾因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h3><div><br></div> <h3>在這里你可以看見每個人都很虔誠,不論老幼,這樣的虔誠感動了我,我沒有過多的去拍他們怎么念經拜佛,而是去拍攝一些他們的日常生活,記錄下他們在這高原寒冷地帶的一些生活片段。這些學員通常要在這非常清苦的高原環境下學習3年、5年,有的甚至要10年。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和毅力支撐著他們?我想也許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h3> <h3>在佛學院,學員的生活都是自理,喇嘛自己動手建造木屋。他們的世界就這么大,一個沒有塵世繁瑣的世界,這便是一生的追求!</h3> <h3>因為山上沒有自來水,喇嘛和覺姆都要到供水點自己提水和背水。打水的僧侶,修行的覺姆,一幅幅生活的片段更讓我感受到出家的生活并非只是念經拜佛,他們也要為世俗之事操勞,在佛學院里上課、下課,生活的瑣碎,人際的煩惱,大致和我們的生活并無兩樣。</h3> <h3>佛學院各種餐館、超市、小賣部都有,但以售賣與佛事活動有關的物品居多。整個佛學院里面禁止煙酒,只有素菜提供,這樣也好,讓自己有個心靈的約束,修行本來就是清苦的,何必在乎這一朝一夕呢?</h3> <h3>菜市場,轉經房,他們居住的房子之間的小路,都可以慢慢的感受色達無與倫比的氛圍。南邊是女眾的生活區,北邊是男眾的生活區,一般男女學員是不允許進入異性生活區的。所以性別不同的攝影師要想穿梭于他們小房子之間采風的話,一定要注意不要打擾到僧眾的正常生活。</h3> <h3>在佛學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個金碧輝煌的建筑,叫做“壇城”。它的上半部分是轉經的地方,據說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這里轉上一百圈就能夠好;下面一層是轉經筒,金色的圓筒在人們干枯的手轉過之后留下一串悠長的嘎吱嘎吱的響聲,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此虔誠的禱告。</h3> <h3>佛學院的壇城是全山最為殊勝的地方,它建在喇榮溝北側山脊上一個凹下去的地方,那是一座三層多邊形的建筑,頂層托舉著一個四邊形的佛殿,壇城作為象征宇宙世界結構的本源,里面供奉有許多本尊和法王的像,神龕造型精美,顯得非常神圣。</h3> <h3>壇城,作為佛教中諸佛菩薩圓滿清凈住處。在這里磕頭修法,自然功德倍增。每天無論早晚都有人在這里轉經,據說一等祈福10800圈,二等祈福1080圈,三等祈福108圏。因此在壇城邊的空地上,永遠有來自四面八方磕長頭的虔誠信眾,壇城旁邊放有專門磕長頭的木板。</h3> <h3>無論是佛學院的僧尼,還是遠道而來的信徒,以及游客都加入轉經的隊伍。轉經是修行,是祈禱,它轉起了希望,也轉出了綿綿的想念。在色達的壇城上,轉動了經筒,聆聽了佛音。刻下了從此與善的誓言,這就是色達之行,尋找的善念和禪意。</h3> <h3>壇城邊上的照片墻上,每一個看似鮮活的人,其實都已經離開了,親人們把他們貼在壇城邊上,也是相同的祈福意思,因為壇城有諸佛菩薩,有本尊的法力,轉一圈就相當于平時的數百倍,護佑著在世和離世的人們,所以,信眾們不惜費力費時特意趕來壇城繞行。</h3> <h3>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仰者,在這紅色的信仰空間用身體的每一寸去丈量佛的距離。同樣的修行、同樣的信仰,茫茫人海中,他們滿面塵霜,一路奔來,只因有佛在這紅塵,只為每日與佛相伴,磕頭膜拜只為拋開一切世俗,五體投地只為靜靜的聆聽禪音。</h3> <h3>離壇城最近的,便是建在山頂上的色達佛學院條件最好的喇榮賓館,學院里有喇榮賓館和扶貧賓館兩個賓館,條件也是相當簡陋,畢竟這里是修行的地方,僧人是不講求奢華的。學院里的賓館時常人滿為患,訂不到房間的人,就要去幾十里以外的縣城住宿。</h3> <h3>沿途遇到許多老老少少的修行覺姆們,她們大多比較清瘦,長年在這里清修,由于氣候惡劣,陽光猛烈,她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著黝黑的皮膚,完全模糊了過往的生活痕跡,只有平和笑容依舊。</h3> <h3>穿過在陽光下顏色特別紅亮的僧房,我們爬到了最近的一個山頭。在此,與好幾個年輕的攝影人相遇,山下云霧蒸騰,頭上天藍無垠,密如蜂房的紅房子鋪滿山溝,一時神思飛縱,恍惚依稀,不知自己置身何處。</h3> <h3>在后山,可以俯瞰整個五明佛學院的全貌,從壇城向高處的山坡一路前行即可到達。諾大的后山,在滿是經幡的坡頂,只有我一個人,站在“夢境”與“現實”之間,感受著天地世間的虛無和飄渺。</h3> <h3>轉過路邊金黃的大轉經筒后,我們去了喇榮廣場。這里是色達佛學院寺院和重要建筑最集中的地段。這里有大經堂,覺姆寺,醫院,印經院,喇榮商場,喇榮大齋堂,喇榮餐廳,小吃攤,還有公交車站的站點。</h3> <h3>佛學院一共有三個經堂,一個是男眾的,顧名思義就是喇嘛上課的地方。另外一個是女眾的,就是覺姆上課的地方。另外還有一個是居士上課的地方。我們一般去的最多是男眾上課的經堂,這里基本早上8點過開始上課,一直到中午。</h3> <h3>身穿紅色僧袍的藏僧們,一個個從自己住的小木屋里走出來,挾著紅匣,往大課堂走去。不一會,誦經聲響徹整片山谷,激起經久不息的回響。</h3> <h3>如果有興趣,游客也可以去經堂聽念經,也可以拍一些照,只要不影響氣氛。我脫掉鞋子,輕輕走上 臺階,經堂里面已經坐滿喇嘛,陽光照在一片通紅的袈裟上。</h3> <h3>大經堂是佛學院最神圣的地方,從階梯開始,鋪有藍色暗花的地毯,進去必須脫鞋。僧人們在大堂側配有專門的鞋房,一層層的架子,堆放很整齊,信眾和游客的鞋子就在臺階處散放著,單單從鞋子的數量上就能推斷出散眾進去的多少。</h3> <h3>里面很安靜,沒有喧囂的叫賣聲,沒有歡歌笑語,沒有纏綿情話,只有偶爾飄過來的誦經聲,瞬間心靜如水。</h3> <h3>喇嘛們手拿經書,滿臉莊重,目不斜視,專心誦經。我找到一小塊空地,悄悄坐下。聽那經聲,如同一片瀑布漫過洪荒的腦際。</h3> <h3>這中間有許多虔心而來、一心修行的漢僧,他們放下以往身上所有的標簽,過上清苦的生活。他們遵循自己的本心,堅定選擇本真的生活方式,為了心中的一份信仰,為了靠近心中的夢想,一步步前行。</h3> <h3>我不是佛教徒,也不懂藏經文,但我相信沉思對于所有人都一樣富有意義,這是一次靈魂深處的對話。端坐在華麗的經堂中,梵文在空中飄散,轉經筒有節奏的飛轉,仿佛在和佛界訴說著什么,這一切都如此飽經滄桑而又韻味無窮。</h3> <h3>隨意找個地方跟著喇嘛盤腿而坐,聽他們誦經,早上飄蕩于山谷間的聲音原是源于這里,大大小小的喇嘛們跟著引領者誦,翻著身前的經書。驅除雜念,用心聆聽,聲音能讓人一直靜到心底深處。</h3> <h3>不分老少,不分晝夜,這里的人終日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修行。聽課誦經,靜坐觀心,年復一年,永不懈怠,只為解脫輪回。這里遠離都市的喧囂,信仰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靈魂在這里得到安寧,空中的梵音清凈悠遠。</h3> <h3>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他們懷揣著信仰而來,然后留下并堅持每天跪拜、修行、精進,在此安放自己的人生。</h3> <h3>心中眼里整個世界都在這全神貫注的神情里,詮釋了信仰無與倫比的魅力!揮之不去的紅色典藏,打動著世人匆匆的步履,歲月的滄桑擋不住虔誠修行的靈魂,梵音裊裊縈繞著山谷回旋,讓躁動的心靈隨緣釋懷。</h3> <h3>讀經文,聽佛課,轉經桶,虔誠膜拜這就是喇嘛,覺姆一生一心一意永恒不變的修行之旅。</h3> <h3>極其艱苦困難的環境,擋不住求佛者虔誠的信仰,在這荒涼人稀的高原,是信仰讓求佛者無怨無悔一心追逐佛音的方向,是信仰讓求佛者甘愿拋開塵世繁瑣,整個世界只有修行,修行再修行!</h3> <h3>修行者,不求物欲橫流的奢華,修行者,不求名利紛爭的虛名,在這里,只有全心全意的虔誠,在這里,只有簡簡單單的修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靈魂都歸于禪修!</h3> <h3>午餐過后,略作休息,大經堂廣場便開始了辯經。辯經是佛學用語,是對佛教理論的辯論。即出家人學習佛經后,為了加強對佛經的真正理解,采用一問一答或一問幾答或多問一答的方式交流所學心得和所悟佛法,它是喇嘛學習佛經的一個方式。</h3> <h3>僧人們現場互相辯經,雖然一個字也聽不懂,但其專注勁兒令人欽佩。僧人學經內容和步驟基本相同,先學顯宗,然后學習密宗,顯宗主要以 格魯派 規定的五部經典(因明、般若、中觀、戒律、俱舍)為主,學完這些經典通常需要20年或者更多的時間。</h3> <h3>藏傳佛教辯經手勢主要有擊掌,滑珠,是提醒對方回答和答辯,動作夸張,擊掌聲音“噼啪”作響。佛學院每年考試兩次,學制一般6年,特殊學科需要學習13年。每天早課,下午課,有時還有晚課。</h3> <h3>辯經過程中問難者可高聲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動念珠,拉袍撩衣,來回踱步,也可用手撫拍對方身體等做各種奚落對方的動作。整個辯經過程問難者那種咄咄逼人的聲威和如同武打片一般的辯經手勢,讓人嘆為觀止!</h3> <h3>在這里,能夠看到許許多多穿著絳紅僧袍的喇嘛,他們中不乏很多的年青面孔,甚至常常看到一群群童心未泯的孩子。步履匆匆,求佛的喇嘛,覺姆在這里虔誠修行,只為深入骨髓的信仰,無怨無悔,什么都阻擋不住修行的步伐!</h3> <h3>來來往往的人群,滿眼都是紅色的世界,紅的攝人魂魄,紅的耀人眼目,這片遠離塵世的佛國凈土,卻散發著最強大虔誠的信仰魅力!</h3> <h3>金碧輝煌在濃烈的絳紅中更顯得肅穆莊嚴!風吹不開晨霧的繚繞,山擋住信仰的腳步,圣地金碧輝煌的佛堂,傳承著佛國的福音!</h3> <h3>把信仰刻入骨髓,那么就將這一生 都匍匐在朝圣的路上!把信仰融入血液,那么就將這一生,都圍繞在佛緣的身邊!把信仰扎在心頭,那么就將這一生,都守望在清修的靈地!把信仰裝在雙目,那么就將這一生,都行走在佛國的世界!</h3> <h3>色達是一方凈土,是一個洗滌心靈,感悟人生的地方。去色達,去看那一片紅房子,那些只為承載著信仰,簡單而干凈的存在。去色達,看天葬;去色達,為靜心。</h3> <h3>色達,一直被視作是一個無比神秘的地方,天葬,無疑給這個地方帶上了一層藏傳佛教的面紗。天葬是神圣的,色達天葬幾乎每天都有,規模在國內數一數二。色達天葬臺建造在地勢相對平坦的半山緩坡上,一座小小的白塔旁。</h3> <h3>色達天葬場與佛學院隔著兩三個山谷,直線距離并不遠。坐車去要先向西出佛學院所在的喇榮溝,再拐向東北,盤旋向上行駛約二十分鐘,即可到達。</h3> <h3>下午兩點左右到了色達天葬臺,眼前建筑遠比我想象中圣潔、雄偉許多。在天葬現場,我看到了家屬,但是沒有眼淚,甚至看到了家屬面帶微笑。藏人認為死亡意味著一個新的輪回,如果家屬哭泣,只會讓死者飄渺于生死之間。人的歸宿就是死亡,在藏族,對待死亡是樂觀的。</h3> <h3>天葬,是藏族較為普遍的一種葬俗。天葬寄托著一種升上“天堂”的夢想。看著禿鷲啃食著人肉,想著天堂的美好,一生的最后軀體,就在這天葬中消失貽盡,幻化成天堂里的一縷香魂。</h3> <h3>關于天葬,在此不多作描述。尊重逝者,尊重生命。愿“神鳥”禿鷹將逝者靈魂帶入天界。</h3> <h3>天已接近傍晚,金橙色的日輝落滿這片土地,那密密麻麻紅色的房子似乎要與這澄亮的光融為一體了。身披紅色袈裟的僧人來來往往,我們像是闖入了另一個新奇的世界,像宮崎駿電影里描繪的那些美麗又神奇的地方。</h3> <h3>這里的黃昏過于漫長,每天日落時分,當中國的城市從東邊開始,一座座淪陷于黑暗,它依然籠罩在萬丈光芒之中。金色的黃昏,紅色的房屋,閃著光的佛塔,似乎在海拔4200米的這里,你能找到永恒。</h3> <h3>隨著夜幕降臨,色達變得愈發靜謐而圣潔。輝映的燈火,絢麗的色彩,色達的夜色攝人心魄而又令人神馳心往。夜晚的色達,靜謐而孤冷。華燈初上,星光點點,梵音在空中飄散,指引著靈魂歸家的方向。</h3> <h3>黑夜不只是意味著沉睡,而是輝煌的開始。夜晚的色達,燈光、月光、星光交相輝映,一派迷離,一瞬間,你會有一種夢幻的感覺,這里究竟是人間還是天堂?幾條主干道燈火璀璨,滿山的僧舍星星點點,宛若夜空墜落的滿天星辰,又似乎,一只只渴望真諦的眼睛。</h3> <h3>夜晚的色達,迷人而不自知。小木屋透出的燈光像滿天美麗閃耀的小星星,雖然不如太陽那樣輝煌,也不如月亮那樣清澈,但它們把夢幻般的光灑到人間,把大地變成了一個奇異的世界,誘發著人們探索星空的期望。</h3> <h3>白天,數以萬計的絳紅色小木屋,如同威武雄壯、整裝待發的儀仗隊,不動聲色而又威風凜凜;到了晚上,不只是大經堂、壇城等建筑金碧輝煌、雄偉華美,更多的是那些看似平凡的小木屋,因為密集,因為整齊,因為燈光,便使佛學院璀璨成一座玲瓏剔透的宮殿,也像是滿天星斗灑落人間。<br></h3> <h3>壇城是色達佛學院最美麗的地方,它是萬紅中最耀眼的一點綠。壇城也是整個佛學院最早亮燈的地方。夜已經深時,壇城仍然燈火輝煌,照亮了佛壇前那片空地和在那里磕長頭的信徒,有人還在壇城下轉經,經筒在幽暗中吱嘎吱嘎的響著,有人在不停的叩拜,我想這便是他們一生的追求,這就是他們的夢想!</h3> <h3>這里是驚世絕倫唯一的心靈歸屬之地,這里是流動著絳紅色的虔誠禪修之地,這里是信仰主宰精神的佛國圣神之地,這里是經幡舞動虔誠的靈魂歸屬之地!――不為今生,不為來世,只為虔誠的信仰而執著!</h3> <h3>這里是一塊最為殊勝的佛教凈土,在藍天白云下,傳承藏傳佛教的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平靜祥和的喇嘛、喜悅溫暖的覺姆、強記博覽的上師和堪布,只要看上她們一眼,你就永遠不會忘記,心中始終蕩漾著對藏傳佛教和那些僧眾難以割舍的一份情懷。</h3> <h3>色達是一方凈土,是一個洗滌心靈,感悟人生的地方。這里是心靈的佛國,是信仰的歸息地,是此生一定要去一次的震撼之地。 在物欲橫流的當今世界,這里恐怕是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凈土了,再也找不到這種心靈的純凈,在這里沒有那么多復雜的生活,有的只是簡單而最美的信仰,沒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h3> <h3>有人說,色達是一個來了后悔,走了不舍的地方,是的,當我在崎嶇的路上顛簸十幾個小時,什么都吃不下的時候,我后悔;當我在色達,忍受寒冷,忍受饑餓,忍受停電,忍受因高反而一夜不能入睡的時候,我后悔。可是當我離開的那一刻,我開始懷念,懷念那充滿神秘色彩的紅房子,懷念這里純粹干凈的氣息,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能使人放空身心,拋開一切世俗的雜念,回歸最初的自我。</h3> <h3>有些記憶會隨著歲月的消失越來越淡,有些記憶卻隨著歲月的流轉,雕刻成一道痕跡,深深的刻在腦海里。偶爾泛起,是由不得自己的一種想起。咀嚼著,回味著,一遍又一遍關于它的模樣,關于它的故事,關于它的風采,關于它的蘊藏在歷史的經典。不離去的佛音,驚艷的紅色世界,虔誠的修行,來自心底的震撼,和追尋那尋找放下的根因。一切在眼前,不曾走遠,寫出成行的文字,祭奠那紅色的圣神。</h3> <h3>到了色達,經歷了天葬,目睹了雪域,純凈了心靈,人間所有的色彩煥然一新。即使一切如幻夢泡影,又怎能不去愛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多年以后,當我面對生死,我大概會想起這片雪域色達,想起人生路上的種種風景和種種情愫。我知道,漫天的鷹鷲依然會在四千米海拔上翱翔,朗朗誦經聲依然會在鱗次櫛比的紅色木屋間回蕩,輪回永無止境。</h3> <h3>揮不去那圣殿上飄動著的經幡,忘不了那紅色攝人魂魄的震撼,轉動的經筒,匍匐于地的信徒,聆聽來自佛的聲音,一圈一圈的重復,一輩一輩的輪回,隨著佛的善意,修得來世今生。深刻在骨髓里的虔誠,轉動在血液里的經筒,飄舞在靈魂里的經幡,祈福在一生里的信仰!色達一個用信仰震撼世界的傳奇圣地!</h3> <h3>站在圣壇的腳下,仰視著心中的佛國之神韻。祈拜,虔誠,用心感悟。走在色達的巷弄里,與僧人們擦肩。聽著關于覺姆的故事,把這篇文字,獻給那個走過的紅色藏地,色達佛國。沒有描寫色達的景色,寫下的是內心的悟道,但愿佛國的紅色,禪修著我這顆平凡的心。</h3> <h3>色達,那是一片最為純凈的佛國天堂,在雄偉的群山之間,碧藍的 蒼穹之下 ,古老的寧瑪紅教傳承著藏傳佛學的博大文化和濟世情懷。隨風飄揚的經幡,依山而建的紅屋,慈祥溫暖的僧眾,匆匆一眼,那些累世光景,俗世梵音便會深深烙印在腦海,由此,心存眷念,再難割舍。</h3> <h3>色達,此生一定要去的地方!這里恐怕是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凈土了!這里的人終日只做一件事,就是修行。這是眾生向往的地方,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神圣之地!對于未來者,這是一片令人神往的凈土;對于在此者,這是一種生活方式。</h3> <h3>佛國色達,紅色藏地,美得讓人震驚!告別色達的途中,突然想起我喜歡的倉央嘉措詩句: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h3> <h3>怎樣去色達:色達的交通非常不便利,只能乘汽車或者包車自駕前往。外地游客一般需要先到達成都,然后到茶店子坐班車前往,每天早八點發車,行程需要約14—17個小時。如果買不到班車也可以去武侯祠橫街詢問去色達的藏人的越野私車,那里是所有從色達來往于成都的停靠總站,可以提前一天去約定好時間來坐車就行了,單程價格一般500左右一個人!如果一路順暢,從成都到色達也需要1整天,若天氣不好,或者堵車那么需要到馬爾康或者康定經停一晚,第二天才能到達色達。</h3><div><br></div> <h3>自駕線路如下:成都(高速,60km)——映秀(G317,260km)——馬爾康(G317,200km)——翁達村(V18縣道,63km)——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全程580km,用時至少需要12小時,成都——映秀的高速比較好走,下了高速就有可能遇到堵車,國道路不好,車也多,所以行駛速度不會快。而且汶川—馬爾康的路況還好,車也不多,風景也不錯可以好好享受。馬爾康—色達的路況不好,特別是從翁達村下國道之后路況非常差。</h3> <h3>五明佛學院游覽注意事項:1、一定要尊重當地人的宗教信仰。2、在寺廟、經堂、壇城周圍不要大聲喧嘩,吵鬧。3、順時針轉塔、轉寺、游覽。4、色達佛學院海拔4000米左右,山頂海拔4200-4300米,注意高反,行動要緩慢,切勿奔跑。5、高原紫外線強,注意防曬,晝夜溫差大,即使在7月份,晚上也要穿加絨的沖鋒衣。6、看天葬的時間是13:30-14:30,每天都不是準時的。看天葬一定要注意保持恭敬之心,不要喧嘩、打鬧、嬉笑。7、色達佛學院里面沒有肉類等食物,縣城才有提供的餐廳。8、在色達給喇嘛.覺姆拍照先征求同意后在拍,很多喇嘛.覺姆很反感游客看到他(她)們就拍。</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源市| 饶阳县| 涟水县| 天镇县| 鱼台县| 石台县| 惠来县| 宜黄县| 瑞丽市| 阜宁县| 渑池县| 女性| 黄山市| 章丘市| 林芝县| 时尚| 左权县| 河东区| 蒙自县| 三亚市| 铜鼓县| 浑源县| 图们市| 九江县| 永顺县| 西丰县| 临沧市| 东山县| 肥乡县| 勐海县| 多伦县| SHOW| 商水县| 博野县| 沂南县| 宁蒗| 台江县| 新巴尔虎右旗| 枣庄市| 温宿县| 屯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