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建國初期母親戎裝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母親在見多識廣的六舅帶領下,從長沙赴湘潭參加了解放軍四野四十六軍,那年她僅13歲,因身材小,軍裝太長,只能把袖口和褲腿挽起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母親的工作是在曹癡(后任住尼泊爾等國大使)師長家里當勤務兵,照顧他兩歲的兒子(八十年代任長沙市外經委主任),師長夫人也姓鐘,說話和藹,待人親切。母親說她們每天早上出操都唱著“我們是林彪的戰士,端起沖鋒槍,拿著手榴彈,消滅蔣匪幫……”等革命歌曲,然后到自己的崗位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母親受環境影響,一心要上前線,看著別人參加“革大”“軍大”學習,幾次向領導提出參加學習的要求均未獲批準,思想有了想法,部隊只得派一位戰士把她送回了長沙大哥的家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50年初,母親在長沙街頭偶遇曹師長(調長沙軍管會工作),母親向他說明想再次參軍的想法,他高興的幫助母親開了介紹信。母親去新疆招聘團報名,軟纏硬磨再次如愿參軍,揮別故土毅然西征,背著家人登上赴西部的火車,成為“八千湘女上天山”最早的成員之一,投入到邊疆建設的洪流,成為西域荒原上第一代母親,把全部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大西北的土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0年,《新疆省人民政府,新疆軍區司令部湖南招聘團啟事》</b></p> <h1><b style="font-size:15px;">圖為伊犁土改結束, 1953年9月2日,由六個民族組成的工作隊成員合影留念(二排右三是母親)</b></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母親被分配到新疆軍區文工團樂隊,學習二胡和俄羅斯民間樂器曼陀鈴。母親認真學習樂理知識,很快熟練掌握了演奏技能,我的二胡學習曾得益于母親的教導。為配合形勢鼓舞部隊士氣,文工團排練了大型歌舞劇《團結建設新新疆》《白毛女》《翠崗紅旗》《窮人恨》等劇目,還排練了不少民族歌舞節目在各部隊演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母親還參加了伊犁少數民族地區“減租反霸”和“土改”工作隊。經過1951-1953三年的艱苦努力,在異常艱難的環境里,勝利完成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任務,為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社會改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大時代潮流中,母親的人生與共和國命運緊緊連在一起。 </span></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54年4月,土改結束離別伊犁回烏魯木齊前,幾個湖南妹子合影,前右為母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55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攝于烏魯木齊毛澤民烈士墓</b></p> <h1><b style="font-size:15px;">1954年父母于新疆軍區衛生部戀愛時期</b></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參加土改結束后,母親被分配到新疆軍區衛生部,與身為部長秘書的父親相識相戀。在父親的支持協助下,她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進步機會,努力學習醫療檢驗技術。</span></h1> <h1><b style="font-size:15px;">1956年3月,婚期臨近,照片后注有“給我兒子看”,表示母親對美好人生的憧憬和期待。今天,再次翻看這些內容,不禁使我浮想聯翩。</b></h1> <h1><b style="font-size:15px;">父母的“結婚報告” </b></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56年7月2日,二人向組織上提交結婚報告,軍區衛生部譚常維部長簽字:“同意結婚,可填表去政府登記”。</span></h1> <h1><b style="font-size:15px;">父母的《結婚證書》</b></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56年7月28日,烏魯木齊一區人民政府頒發的《結婚證書》,證書顯示:“經審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及新疆省關于執行婚姻法暫行補充規定,準予結婚,特給此證”。</span></h1> <h1><b style="font-size:15px;">1956年7月31日,結婚當天儉樸的新房,墻上掛著衣架,簡單生活環境難掩新婚的喜悅……</b></h1> <h1><b style="font-size: 15px;">1956年8月結婚照</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15px;">1957年結婚周年合影</b></h1> <h1><b style="font-size:15px;">1958年夏,母親著維吾爾族服裝攝于烏魯木齊市三星照相館,此照曾被擺在相館櫥窗內</b></h1> <h1><b style="font-size:15px;">1958年冬,新疆公安總隊門診部院內,從院內建筑可看到生活工作環境,即使在首府烏魯木齊也很普通</b></h1> <h1><b style="font-size:15px;">1962年,父母戎裝照</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62年9月,母親參軍十三年后第一次獲準探家,父母帶著我路過蘭州時與親人合影。爺爺(中)、父親(中右)、母親(中左)、二姑(后左)、三姑(后右)和表姐小蘭(前中)、表弟少華(前右),著軍裝的母親身前站著的我那時五歲。</b></p> <h1><b style="font-size:15px;">1962年國慶,母親攜父親和五歲的我,她參軍13年首次回長沙探親,與久別的親人們歡聚一堂,留下珍貴合影,前排站在姨媽前著深色衣服戴帽的小孩是我。</b></h1> <h1><b style="font-size:15px;">1962年國慶,母親首次回家探親,與父親在長沙合影留念</b></h1> <h1><b style="font-size:15px;">1963年,新疆公安總隊醫院檢驗科工作照</b></h1> <h1><b style="font-size:15px;">1964年,烏魯木齊新疆公安總隊醫院,母親檢驗科,父親內科主任主治醫師</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64年,于新疆公安總隊醫院</b></p><p class="ql-block"> 記得上小學一年級時,那天下午我放學等母親來學校接。因放學早,我先在教室寫作業,快六點時我走到校門口向遠處望,盼著母親的身影早點出現。</p><p class="ql-block"> 同學們都走了,班主任老師離開時囑咐了我幾句也走了,校門口剩下了我一個人。</p><p class="ql-block"> 學校建在城東市郊結合處,只有行人走出來的土路,沒有路燈,烏魯木齊的秋天多雨,天漸漸暗了下來,郊外的曠野上行人很少,終于母親和一位叫王瑞蘭的同事阿姨出現了,我高興的迎上去……</p><p class="ql-block"> 我跟著母親和阿姨朝家的方向走,眼前黑茫茫一片,腳下更是泥濘難行,我幾次差點滑倒,心里有一種無奈和恐懼。母親蹲下身來,讓我趴在她的背上,她背著我向前艱難的走,漆黑的夜晚,我根本分不清路在何方,<span style="font-size:18px;">母親邊走邊回頭和我說著安慰的話語,</span>趴在母親的背上,我的心里感覺是踏實和安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小背簍》歌詞:</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童年的歲月難忘媽媽的小背 </b></p><p class="ql-block"><b> 簍,</b></p><p class="ql-block"><b> 多少歡樂多少愛,</b></p><p class="ql-block"><b> 多少思念多少情。</b></p><p class="ql-block"><b> 媽媽那回頭的笑臉至今甜在我 </b></p><p class="ql-block"><b> 心頭,甜在我心頭。”</b></p><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每每聽到這首歌,我都會想起小時候趴在母親背上幸福美好的感覺……</span></h1> <h1><b style="font-size:15px;">1965年5月1日,新疆公安總隊醫院時戎裝照,攝于烏魯木齊八一照相館</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71年,青海軍區獨立師5393醫院工作照</b></p> <h1><b style="font-size:15px;">1972年,于青海軍區5393部隊醫院期間與父親合影</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于鐵道部連云港第一療養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84年夏,第一次懷抱孫女的喜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88年夏,故地重游新疆烏魯木齊,軍區總醫院花園姑嫂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90年夏 父母于興隆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95年父親與兩個孫女(貝貝、毛毛)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95年母親與兩個孫女(貝貝、毛毛)合影</b></p> <h1><b style="font-size:15px;">2003年夏,母親68歲赴新疆那拉提草原,當年少數民族地區工作打下的騎馬基礎猶在</b></h1> <h1><b style="font-size:15px;">2003年7月31日,結婚47周年紀念日于烏魯木齊</b></h1> <h1><b style="font-size:15px;">2010年秋,甘肅隴西李氏宗祠——隴西堂,天下李氏根在此</b></h1> <h1><b style="font-size:15px;">2012年冬,我和母親分別從廣州、蘭州趕到長沙,探望住院的表哥業惟,期間來到長沙市沿江路“八千湘女石”留影。</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母親為最早的“八千湘女”成員,當年13歲揮別故土毅然西征,投入邊疆建設洪流,成為西域荒原上第一代母親,將青春和子孫留在異鄉,那是一段不能忘卻的歷史。</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05年12月,為表達對傳奇兒女的敬意,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長沙市人民政府和湖南電視臺借“天山湘女回故鄉”活動,家鄉人民以最高的禮遇,從天山腳下運回這象征湘女精神的百噸巨石,永久安放在湘江之濱的長沙沿江路上,日夜伴隨和聆聽湘水母親河的濤聲。</span></h1> <h1><b style="font-size:15px;">2014年10月1日,建國六十五周年紀念日,父母受政府邀請在蘭州市東方紅廣場參加升旗、合影</b></h1> <h1><b style="font-size:18px;"> 《肅壯人生》</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4年10月1日 蘭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鐘 禮</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少女十四離湘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出陽關著戎裝。</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蒼茫大漠三千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鐵馬冰河淡故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輕年壯志驚神鬼,</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生豪氣少柔腸。</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古今人生多何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崢嶸流年紅夕陽。</span></h1> <h1><b style="font-size:15px;">2016年夏,父母“鉆石婚”紀念,六十載夫妻,相濡以沫,相敬如賓。</b></h1> <h1><b style="font-size:15px;">2016年6月,舉辦母親八十壽辰現場留影</b></h1> <h1><b style="font-size:15px;">母親八十壽誕與眾親人合影</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眾親戚從北京、湖南華容、深圳各地不遠千里專程趕來,有不少親人從國內外各地來電表示祝賀。眾親人用不同方式表達了真摯問候和美好的祝愿,大家共同為母親度過了一段幸福難忘的時光,我們全家都為這濃濃的親情所感動。</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16年6月,陪母親登皋蘭山三臺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17年春節探家時,我為母親洗腳,沒有給自己留下遺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市第一人民醫院 與母親的最后一張合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0年8月5日晨,母親跌倒,懷疑骨折,我當天中午從廣州到家,立即和二弟把母親送進醫院,這是等待檢查拍片時在醫院走廊里與母親的自拍合影,也是最后一張留影。檢查結果:</span>左腿股骨粗隆間骨折,<span style="font-size:18px;">8月7日手術成功。從跌倒那天起,母親再也沒能站起來走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母親有生86載,最美好的年華都奉獻在大西北,最重要的時光都抹上了濃重的西北色彩。從一個豆蔻年華的少女,變成一位耄耋老人,這不僅僅是人生角色的轉換,更是夢想的實現——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者、共產黨員。</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極左年代,母親因家庭出身備受煎熬,但她從未放棄人生追求。前些年我曾問她:“幾十年來因出身原因,受了太多委屈和磨難,你對當年參軍的選擇,有沒有后悔?” 母親毫不猶豫的說:“從來沒有……”母親的話每時每刻都激勵著我克服困難,積極向上,面對人生。晚年的母親雖患病在身,但對家鄉親人念念不忘……</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1年12月9日,母親永遠的離開了我們,留給我的最后印象,永遠是鮮活的面容。我記憶中的母親,夢中的母親,印象深刻的母親,一直是身著戎裝颯爽英姿的模樣。</span></p><p class="ql-block"> 宋祖英唱的《小背簍》歌詞:……童年的歲月難忘媽媽的小背 簍,多少歡樂多少愛,多少思念多少情。媽媽那回頭的笑臉至今甜在我 心頭,甜在我心頭…… </p><p class="ql-block"> 每當聽到這首歌,我都會想起小時候趴在母親背上幸福美好的感覺。記得上小學一年級時,一天下午放學等母親來學校接我。因放學早,我先在教室寫作業,快六點時我到校門口望著遠處,盼母親的身影早點出現。 </p><p class="ql-block"> 同學們都走了,班主任老師囑咐了我幾句也走了,校門口剩下了我一個人。學校地處城東市郊,校外只有行人走出來的土路,沒有路燈,烏魯木齊的秋天多雨,天漸漸暗了下來,郊外的曠野行人很少,母親終于和一位叫王瑞蘭的同事阿姨出現了,我高興的迎上去…… </p><p class="ql-block"> 母親領著我和王阿姨朝家的方向走著,市郊荒涼,腳下更是泥濘難行,眼前黑茫茫一片分不清方向,我幾次差點滑倒。看著我的樣子,母親蹲下身來讓我趴在她的背上,背著我一步一步的朝前走,漆黑的夜晚,我分不清路在何方,母親邊走邊回頭和我說著安慰的話語,趴在母親的背上,我心里的感覺是那樣的踏實和安全,幸福的情景至今難忘……</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母親,您一路走好,來世我們還做母子……</b></p> 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
本溪市|
炎陵县|
合江县|
鹤庆县|
永福县|
莫力|
万全县|
抚州市|
青海省|
郯城县|
达拉特旗|
平顶山市|
芒康县|
澜沧|
衡水市|
大田县|
唐河县|
衡阳市|
永定县|
绍兴市|
襄樊市|
武安市|
天镇县|
灯塔市|
内丘县|
湘西|
阿克陶县|
巍山|
曲松县|
广安市|
邵阳市|
利辛县|
兴安盟|
股票|
遵义市|
来凤县|
民和|
改则县|
湘乡市|
大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