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轉眼父親離開我們好多年了。父親離開時的情形總在記憶的底片上顯像著,心緒也一次次被撕扯。那撕心裂肺的永別,是我今生最怕觸碰的回憶……唉,人世間的悲痛一如軀體上的疤痕,表面雖已痊愈,卻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每每回想至淚濕眼底之余,總想寫點什么,權作對思念的撫慰,以便讓這孤憐的思緒有一處依靠,卻總難以成筆。前些日子清理舊物時,找出了父親生前用過的木犁,銹跡斑斑、布滿蟲眼。睹物思親,不禁已是淚水漣漣……不敢怠慢,趕緊清洗干凈擺放出來,以作對父親的思念。</h3><h3><br></h3> 父親家本是沒有犁的。 <div> 父親乃 一介書生。是那種可以配得上“先生”稱謂的教書匠。他的求學生涯在民國時期,盡管那時的教育體制不如現在全面,但那時父親的國文水平是如今好多的同齡人難以逾越的。父親也因此寫得一筆好字,寫得一手極富唐宋遺風的詩詞曲賦。這是我所崇拜的,也是父親的學生們所念念終不能忘的。 <div> 退休后,父親為了一家人的生計,無緣東籬釆菊,還見南山的閑適生活,不得不棄筆從農、修犁造粑,回到鄉下做起了農夫。清貧的家境,五個未拉扯大的兒女,沉重的日子早已把父親磨滅得沒有了一絲“先生”的影子了。破草帽、舊衣服,配上在田間地頭勞作的身影,父親已儼然被歲月侵蝕成一個地道的農夫了。如果不甘心非要找點什么,那就是每每勞作之余小憩的田間地頭里,總有那么一大群人圍坐在父親身邊,聽父親的談論到煙頭燃至手指;再就是日落收工后,父親撣落一身的勞累,在他那因為有了張桌子就被我們大膽稱之為”書房”的臥室里,就著母親的一盆熱水邊泡腳邊呤誦那套早已舊得泛黃的《古文觀止》。我相信,到現在我依然堅強地相信,那必定是父親一生中唯一的快樂時光!也正是因為這本《古文觀止》,使得少不更事的我一直在心底倔強地告訴著自己:父親不是農夫!</div></div> <h3><font color="#010101"> 父親不會用犁,記憶里滿是父親向鄉鄰討教農事的情景。家里雖已堆放了許多父親從山里弄回的在他看來可以用作犁榬子,牛格頭的木料,但來我家幫忙的鄉鄰總是說父親的犁、粑之類的農具不好用。弄來弄去,父親總是白忙活的。到頭來還得借別人的來用。農忙犁田耕地時,總要等人家用完了,父親才好去借。父親當時那著急窘迫的心情,就如同考試時一時沒有了筆的學生眼看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卻在那里干著急,要等人家做完了才好去借別人的筆來用。以至父親的農事總是拖到最后。半道出身的父親一臉的焦急無奈,老是念叨:怎么辦,再不種上就要誤季節了?!罢`季節了”其實就是耽誤了農時,是要薄收成的。瘦瘠的山地本身收成就少,再要減產的話,像父親這樣孩子多,家大口闊的人家,那篤定是要挨餓的。那樣父親的擔子又要沉甸許多??傆X得父親肩頭始終有一副沉甸甸的擔子,一頭掛著裝有我們姊妹五人的家,一頭挑著生長出我們吃喝的田野。父親就這樣在中間兩頭忙活著,從黎明至日落,由青絲到兩鬢斑白……</font></h3> <h3> 日子就是這樣在賒賒欠欠和父親沉重的嘆息聲中艱難地往前挪著。記憶中,盡管我們吃穿都不是很好,但是父親始終沒讓我們餓著、凍著。退休后的父親硬是用眼前這套不大好用的木犁維持了一大家子的生計,讓我們姊妹五人有飯吃,有衣穿,有學上,有和那個年代的孩子相等的童年,有了現在我們各自能聊以養家糊口的工作。身為人師的父親很少坐下來和我們面對面講述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傳授求學的告誡,但不知不覺中我們總能夠從父親身上尋覓到生活的方向,在面臨困境時總能從父親的眼神中獲取一股難以名狀、不屈不饒的勇氣,敦促我們前行。</h3> 暑往寒來,父親就用這把普普通通的木犁,耕耘著生活,播種著愛和希望。然而,就在父親即將盼到收獲我們的時候,卻永遠地離開了,離開了他朝出暮歸,一手壘造起的家!離開了他傾盡一生,一粥一飯喂養大的兒女!父親累了,是我們把父親累著了,游不動了,父親把我們一個個托舉到岸邊,自己沉下去了……辛苦耕耘了一生的他只為把收獲留給我們,自己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牽就這樣匆匆走完了他那苦短的一生。留給我們的是永遠無法卸載的疼痛和這終生不盡的思念。為了我們未能安享晚年的父親用一把木犁為我們犁出了一片天地。這作為當時已年近花甲的他是件多么不容易和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這份勇氣和毅力就是愛!是如山石般堅定厚實的父愛!是責任,是一個男人兌現家庭兌現自己的承諾!他不會因自己年邁體衰而放棄。這,就是一代中國父親的脊梁! <div> 這么多年了,總想為父親寫點什么,可思緒總從沉重中拔不出來。拾筆頓筆,不知所云。想寫他貧寒的家境,寫他年少時缺衣少食求學的艱辛,寫他后來為師治學的嚴謹,寫他的詩詞國學……但我總覺得這些都不是父親想要的,更不是作為兒子對父親最好的注腳與尊重。唯有父親的犁,才是父親一生真實的寫照,是對父親生命最具體的詮釋。也是九泉之下的父親所能欣慰的。大愛無言,什么都可求計酬圖回報,唯有父母的恩情是不要平等只為付出的。他們唯一的奢望只求兒女們各自出息,能對他們當初的付出懂得知曉,就是最好的慰藉了。</div> 父親節來了。我卻好久好久沒有父親了。父親一生為了我們付出那么多,當我們有能力回報的時候,父親卻已永遠地離開了我們,讓我來不及感恩。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將是我背負終生無法償還欠債!唯有以此文托付給世界盡頭的父親——您在天國還好嗎?您不再為借犁發愁吧?您不再像生前那樣奔波操勞吧?……您的兒女們想念您!感恩您對我們的養育之恩、骨肉之情,我們會堅定地朝著您的身影,堅強地,幸福地過好您為我們耕耘的生活。但愿有來生,來生父子團圓日,是我思念終結時;來生父子重逢時,是我遺憾解脫日。來生讓我們父子再相逢吧,我還要做您的兒子!我還要——好——好地央求您——央求您還做我們的父親!<div> </div><div> 二零一八年于父親節。<br><div><br></div></div> <h3> 下面是我保存的參加工作后,父親寫給我的幾封書信。透過依稀能辨認字里行間,無處不透露著父親那拳拳的父愛!這些信于當時的我,只不過是很普通的家信,或者看后隨手一扔,然后去埋怨父親的啰嗦。</h3><h3> 時光荏苒,物是人非。在歷經幾十年后自己也做了父親的今天,再去讀這諳熟的字跡時,字字彌足珍貴!睹物思人,聯想自己持家養子的不易和自己對孩子愿意付出一切的那份掛牽,不養子不知父母恩啊,在這幾封父愛的印證面前,我早已是滿眼的淚水,滿心的酸楚,滿腦愧疚……</h3><h3> </h3> <h3> 一</h3> <h3> 一信的內容如下</h3><h3> 敏孜:</h3><h3> 古往今來的名人**無不是從困惑中走出來的。據此,你應刻苦學習,安心于平凡的工作。一分辛苦一分才,貴在堅持到底。</h3><h3> 三月份的工資已發,發壹百元國庫券,132.7元現金。翼飛報考中專費拿去102元,我還是給你20元,待四月份工資發后再給點你……</h3><h3> 古:3.14</h3><h3> </h3><h3> 文中 *號是以無法辨認的字,翼飛是弟弟,給我20元是我剛參加工作,自己掙的錢養不活自己,“古3.14”應該是1992年農歷3月14。</h3><h3> 132.7-102-20=10.7,這道很簡單的減法算式當時的我不會算,亦或根本沒有算,因為我只埋怨父親給我的錢太少?,F在盡管知道父親只為自己留了不到11元,可父親與我已是陰陽兩隔了……</h3> <h3> 二</h3> <h3> 三</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中旗|
碌曲县|
汤阴县|
怀集县|
临潭县|
沙田区|
惠来县|
大同市|
徐州市|
织金县|
遂平县|
黄陵县|
铜山县|
邢台市|
阿拉善盟|
溧水县|
清镇市|
台北市|
南皮县|
祁阳县|
贺州市|
政和县|
鄱阳县|
宁乡县|
巴楚县|
仁怀市|
镇江市|
满洲里市|
灯塔市|
鹿泉市|
米泉市|
天全县|
柳州市|
罗山县|
婺源县|
天峨县|
巴彦县|
龙山县|
股票|
辽宁省|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