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央視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三集娓娓地講述了太湖西山島古村明月灣的故事。整個江蘇省多少名村古鎮,僅挑選出四個最具特色的村落,明月灣赫然在榜。</h1><h1> 古村位于蘇州西山島,北靠郁郁青山,南臨浩淼大澤。地形彎彎如鉤似月,故稱“明月灣”。</h1><h1> 美好的民間傳說是吳王夫差和愛妻西施八月十五賞月之地。才取名“明月灣”。我個人寧愿相信后一種說法,西施賞月充滿著詩意和遠古的情懷。使人浮想聯翩…。</h1><h1> 戊戌年農歷三月中旬,春夏之交。天氣晴好,大書遙望太湖漣漪微動,遠帆遙遙,聞名已久,心潮逐浪高。吾來明月灣村采風啦!</h1><h1> 看!村口千年古樟樹歷經滄桑歲月守立在古村巷口,見證了明月灣村民千年以來農耕,漁獲 ,紡織和商賈全部歷程。</h1> <h1> 《好大一棵樹》</h1><h1> 明月灣村口特大香樟古樹種植于唐代。距今一千二百年。遠在唐朝明月灣就是文人騷客游覽之勝地。</h1><h1> 晚唐著名詩人皮日休,他曾經擔任蘇州軍事判官。在任上游歷太湖。著有太湖詩篇二十首。其中就有詠明月灣詩云:“曉景澹無際,孤舟恣回環。試問最幽處 ,號為明月灣…”。</h1><h1> 照片右下角打醬油的“老客勒”是閨女的小舅。“嘿!小舅你還真是小…渺小的舅舅啊”。</h1> <h1> 火焚,雷劈,斧砍,鋼鋸,千年以來這棵老樟樹經受了多少天災人禍。</h1><h1> 看!整整半棵大樹被雷劈去,仍然頑強地活了下來,愈發蔥翠挺拔。</h1><h1> 最可恨是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勾結漢奸“忠義救國軍”。以砍樹來威脅村民,敲詐勒索錢財。</h1><h1> 漢奸開價一千銀圓,村里愛國鄉紳吳震久與之談判,最后談成四百五十銀圓,當場就付二百五十現洋,還要立下欠條字據。可恨之極!</h1><h1> 直到現在老樟樹根部斧跡刀痕猶存。</h1> <h1> 古樟樹有三國文字的簡介,請君細看。弱國被人欺,強國是根基!</h1> <h1> 千年樟樹跟連根,</h1><h1> 姊妹和諧情誼深。</h1><h1> </h1> <h1> 明月青山合,悠幽照巷側。</h1><h1> 綠水映蟬娟,家家盡枕河。</h1><h1> (村口)</h1> <h1> 明月灣有三多。一是古代建筑多,二是綠化果樹多,三是河港湖汊多。</h1><h1> 既然是家家盡枕河,當然進出要過橋。瞧!金山花崗條石砌就,白皮木欄桿。盡顯古樸鄉村本色。</h1><h1> </h1> <h1> 唐人詩意:水村山郭酒旗風…。</h1><h1> 前面有招牌旗幟飄飄。雖然不是酒肆,但是茶炊也是雅俗共賞之好去處,更何況西山島盛產姑蘇碧螺春正是當令飲品。</h1><h1> 還拍啥照片呢?隨大書踏小橋,過溪流,入農家泡一杯雨前茶。“一旗一槍,風最清”。</h1> <h1> 禮和堂現今還有吳家后人居住,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重新修繕了“禮和堂”供游客參觀游覽。 瞧!堂前綠蘿成蔭,大紅燈籠又掛起。門聯還是今年新貼的…。</h1> <h1> 《禮龢堂》</h1><h1> 南宋抗金名將,四川宣撫使吳麟,吳玠兄弟二人當年在四川,甘肅,陜西一帶率兵抗金。(1126年前后)他們的軍隊被稱為“吳家軍”,在和尚原,仙人關戰斗中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役,直打的金兀術無還手之力。</h1><h1> 后來內部出現叛徒出賣了部隊的重要軍情,吳家軍從此一蹶不振。</h1><h1> 吳麟的兒子吳挻帶著家眷和少數親信穿越半個中國,尋找到隱密的太湖西山島。那已經是南宋嘉泰年間的事了。(1201~1204年)</h1><h1> 為什么吳氏一族千里迢迢尋到姑蘇西山島呢?這是與唐宋以來風水堪輿的興盛有重要的關系。吳氏宗族必有風水高人指點。從川陜一路尋覓風水寶地,最后斟定姑蘇西山島。必有內在道理。請看后面“山海鎮”一節。</h1><h1> 八百多年來吳氏一脈農耕,商賈,讀書,入仕。繁衍后代生生不息,直到如今。和風水大有關系。</h1><h1> “禮和堂”就是吳家的一處老宅</h1> <h1> 修繕如舊的廳堂,推門出去就是庭院天井。太湖石靠著花格透景墻,綠色共黛瓦相映成趣。</h1> <h1> 老屋轉角處那一抹翠綠色的驚艷!</h1><h1>禮和堂風光悠幽傳到今。</h1> <h1> 吳家老宅,禮和堂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h1><h1> (村中)</h1> <h1><font color="#010101"> 《山海鎮佑護一方》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山海鎮”石碑可不是地方名哦!說起來大有講究哦!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風水學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是古人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的擇吉避兇的工具 。提出順應自然,達到“天人合一” 的 境界。</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山海鎮”是風水學術中的重要工具和八卦太極圖配合起來,有非常特別的功能:第一,鎮宅,化煞。第二,旺財,利市。第三,居家平安,事事如意。</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下面山海鎮的照片是大書走到跟前突然心里悸動 ,就隨手拍下來了。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引出一段有關明月灣風水的故事。 (參看下面太極八卦石板街)</font></h1> <h1>《八卦太極圖,鋪在千年古巷里》 </h1><h1> 八卦太極圖是山海鎮的核心,若是用在室內,則是用桃木雕成。中心是八卦太極圖,左右各按日月。下面有三山五岳。周圍五湖四海 。具有鎮壓一切煞氣百無禁忌的力量。 </h1><h1> 明月灣先賢有大智慧 ,精通堪與,在棋盤街首設立石板街八卦太極圖 ,然后在棋盤街中心設立“山海鎮”石碑。</h1><h1> 形成“八卦太極圖”對應“山海鎮”這樣的內格局,可以護佑全村男女老少身體健康,家宅安寧。</h1><h1> 再從天空望下看,北靠青山,明月灣如鉤似月擁太湖。應該是典型的“山環水抱”大格局。</h1><h1>(大書的研究成果,先前無人提及)</h1><h1> 如此就有了明月灣內外兩套風水格局相輔相成:</h1><h1> 村里是“山海鎮”和“八卦太極圖”內格局。</h1><h1> 村外是明月灣鄉天然形成“山環水抱”大格局。</h1><h1> 有了這個得天獨厚的格局,幾百年來有黃氏宗族,吳氏宗族,秦氏宗族,鄧氏宗族等陸續遷徙過來。</h1><h1> 果不其然千百年來,戰爭,疾病,天災人禍都沒有對明月灣村民造成特別大的傷害 ,百余古建筑又也基本無恙啊! 大書雖然不太懂古人的智慧,但是總是心存敬畏之意。 </h1><h1> 大書穿紅鞋,一步跨越千百年。 </h1><h1> 親輕點一點,陰陽八卦在眼前。 </h1><h1> ????????????????????</h1><p><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明灣石板街 雨后穿繡鞋》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明月灣棋盤街是乾隆三十五年建成的石板街。用了四千五百六十六塊金山花崗巖鋪成。匠心獨特,角度精微。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棋盤街有特點,雨過天晴,石板立干,不濕繡花鞋,其中大有玄機!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明月灣的祖先大都從北方遷移過來,遇到江南綿雨天氣非常不適應 。特別是黃梅天足足一個多月下雨,整個村莊道路泥濘不堪。</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為了徹底解決泥路這世界性難題。老祖宗發揚了超級智慧,用愚公移山的大毅力。深深地挖開棋盤街主要街道,并形成一定的坡度。</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從高處引入澗水在棋盤街下面變成下水道,最終歸入太湖。然后把大塊的爍石放入水道,上面復以粗沙,最上面蓋上金山花崗石條。形成良好的快速透水層。讓雨水順澗水自然流歸太湖。(我把它稱為古法沙濾下水道)這是明月灣先民的一大發明。可以申請專利哦??。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綜上所述:八卦太極石板圖 ,山海鎮石碑,棋盤街下水道,村頭的古樟樹,北靠巍巍青山,南鄰浩湯碧波…。是整個明月灣風水的有機整體結構。豈是大書一個凡夫俗子能揣測得了呢。偌大山川地理格局的堪輿,在南宋嘉泰年間也只有風水大師吳景鸞能夠擔當得了!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順便說一下,央視《記住鄉愁》第一季第三輯播出時,歷史學家面對鏡頭也說不清楚幾百年來,為什么會有許多官宦人家遷移到這個不起眼的小鎮上來繁衍宗族。</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今天大書初步解開了這個千年之謎哦!風水學初興于唐朝,昌盛在宋。涌現出許多流派,和有名的大師。</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h1><h1> (簡注:風水說~山環則旺人 ,水抱必旺財。大格局應該是南宋嘉泰年間吳景鸞大師堪輿的 ,而內格局是清朝乾隆年間羅人俊大師斟定,大書一家之言,敬請指正。)</h1><p><br></p> <h1> 棋盤街后面有幽靜的小巷 。</h1><h1>所謂:苔深不可掃,</h1><h1> 路窄行人少。</h1><h1> 大書趁興來,</h1><h1> 驚起黃鸝鳥。</h1> <h1> 旅游達人,攝影高手鐘景凱老師在古巷棋盤街尋覓南宋青磚 ,清初黛瓦,神情專注。如獲珍寶。</h1> <h1> 金山花崗巖條石路載著老祖宗的智慧伸向遠方。</h1><h1> 左邊是經過改革開放富裕起來村民們蓋的新房。</h1><h1> 右面是乾隆年間古老的青磚宅院。</h1><h1> 大書心中充滿著對明月灣聰明智慧的村民敬佩之意,向你們致敬!</h1> <h1> 明朝唐祝文周四大才子,其中唐寅在明月灣曾留下詩句:</h1><h1> 涼風善待多情客 ,</h1><h1> 明月愿伴有義人。</h1><h1> (題在清風亭楹柱兩側,參看最后一張照片)</h1><h1> </h1> <h1>青磚白墻黛瓦在,</h1><h1> 千年光陰歲月長。</h1><h1> 蜿蜒曲巷何處去,</h1><h1> 枇杷欲黃是吾鄉。</h1><h1> (特產枇杷五月黃)</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br></p> <h1><font color="#010101"> 唐朝白居易曾經慕名前來并賦詩一首。(時任蘇州太守)摘錄如下: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湖山處處好淹留,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最愛東岸北塢頭。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掩映橘林千點火,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泓澄潭水一盆油…。 題目很長呢!</font></h1><h1><font color="#010101">《夜泛陽塢入明月灣 即事寄崔湖州》</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下圖就是白居易系舟的東岸北塢頭,現在稱為古碼頭。最早建立的時代已經不可考證了。</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有文字記載的是乾隆二十一年,村民們集資修繕過。 古碼頭長五十八米,寬四點六米。用二百五十六塊花崗巖鋪成。</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遙想乾隆年間,明月灣碼頭舟輯往來,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小小明月灣商賈好幾千。</font></h1> <h1> 漁舟靜靜停泊在橋畔 ,餐廳里頓頓都有新鮮的“太湖三白”。北方的吃貨朋友們,您知道“太湖三白”是啥東西嗎?</h1> <h1> 《黃氏宗祠》</h1><h1> 上溯至北宋徽宗朝代黃明善先在汴梁入仕,官銜是明經博士。南渡后到姑蘇西山島駐足。一脈相承至今已經有近九百年歷史了。 </h1><h1> 黃氏宗祠始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h1><h1> 宗祠坐北朝南,占地近千平方米。四合院落,保存完好的磚雕,木雕,石刻。整顆的楠木大立柱…。精致典雅,富麗堂皇。是江南地區乾隆年間保存至今最好的鄉村祠堂。</h1><h1> 祠堂門里走出一位大叔,神情若有所思…服裝復古,好像穿越到四十年前讓大書揣測一下吧。</h1> <h1> 《黃氏宗祠》 宋 蘇軾</h1><h1> 先把照片放大以后,然后請看:大叔身穿鐵灰色滌卡中山裝,黑色隱條混紡花呢褲子。約有七八成新。腳上著一雙手工黑布鞋。手提玫紅購物袋。</h1><h1> 諸位請猜猜看這位大叔是啥樣情況?</h1><h1> 當時瞬間感覺好像回到二十世紀了。</h1><h1> 現在仔細想想:大叔四十年前的服裝至今保存完好,肯定平時舍不得穿。大叔六十來歲,那么這套衣服可能是結婚禮服,然黃氏宗祠現在不住人,他從里面慢慢走出來,神情若有所思,應該是周邊農村居民出來旅游的。改革開放以來農民伯伯富裕起來了,穿上平時舍不得穿的衣服出來逛逛,看看太湖山水和古代園林建筑。</h1><h1> 正趕上好時代,祝這位大叔身體健康!這是一張難得的動態照片~瞧大叔邁出的右腳騰空著,尚未沾地,就被大書咔嚓一下,代代相傳,千古流芳。</h1><h1> ??????????????????</h1> <h1> 左邊犄角旮旯有古樹枯木,襯映出黃玫瑰鮮活欲滴。今古交匯,鮮枯同框。恍惚若千年穿越于瞬間。</h1> <h1> 大書在賓館前的湖畔遠眺詠詩:</h1><h1> 山隨平野盡,</h1><h1> 江入大荒流…。</h1><h1> 月下飛天鏡,</h1><h1> 云生結海樓…。</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br></p> <h1> 太湖之濱有唐人詩情畫意:</h1><h1> …晴川歷歷漢陽樹</h1><h1> 芳草萋萋鸚鵡洲</h1><h1> 日暮鄉關何處是</h1><h1> 煙波江上使人愁。</h1> <h1> 千年超級大香樟樹邂逅上海小…小…小舅舅。(古香樟樹之全貌)</h1><h1> </h1><h1> ????????????????????</h1> <h1> 《畫外音》 </h1><h1> 著作要有點文采,</h1><h1> 思緒須存些情懷。</h1><h1> 男著些微幽默感</h1><h1> 女書略入婉約派</h1><h1> 若是如此才精彩。</h1><h1> 大書有感而發 戊戌年四月初四。</h1><p><br></p> <h1> 攝影 大書 文字 大書 器材 榮耀 8 </h1><h1> 配曲 云間月 謝謝來訪!</h1><h1> 下次旅游再見。</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h1><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钢市|
乌兰浩特市|
奉新县|
集安市|
自贡市|
凤阳县|
溆浦县|
盐亭县|
达孜县|
双江|
内江市|
砚山县|
弋阳县|
黄梅县|
贵德县|
贺兰县|
延边|
玛纳斯县|
绍兴市|
平潭县|
光山县|
保康县|
义马市|
定陶县|
淄博市|
塔河县|
孝义市|
曲阳县|
碌曲县|
岗巴县|
蓬溪县|
永定县|
濉溪县|
安泽县|
木里|
边坝县|
绵竹市|
方正县|
临漳县|
六安市|
玛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