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年高考語文的作文題,都是熱點話題,好事者甚至安排成名的作家寫同題文章。最終的實驗結果是,作家的最高得分也沒有考生的最高得分高。輿論一片喧嘩,對作家產生了些許的輕蔑,對高分學生充滿了敬意。至于對題目及評分的標準,幾乎無一提出異議,因為沒有比這更公平的,題目是一樣的、時間是一樣的、判卷的標準也是一樣的。既然如此公平,考不好當然是水平問題,怨不得別人。國人對熱點的關注,和熱點本身一樣,沒有持續的熱度。</h3> <h3> 幾年以后,這樣的一個熱點都已經被別的熱點所取代,以至于再沒有人關心一下,為何作家還是那幾個作家,而高分的學生不一定成了作家。</h3><h3> 當然天才的學生不一定低于劣等的作家,考不過學生也沒什么稀奇,但如果我們拉一個著名文章大家,比如魯迅,就一定能考得比他們好嗎?答案是不一定。為什么能得出這個答案呢?因為歷史上有許多比魯迅還牛的作家,依然考不及格,不只是偶爾一次馬失前蹄,而是屢次參考,屢次考不及格。這最有名的案例就是號稱"百代文宗",死后還被謚個"文"字的韓愈。</h3><h3> 韓愈都一直考不及格的高考,對于天才徐渭來說,并沒感覺有太多的困難。</h3><h3><br /></h3> <h3> 八歲的時候,苗宜人請了專教時文的陸如崗先生。陸先生是專教時文的經師,也就是專門教學生寫八股文章的老師。陸先生對這個天才少年贊不絕口,陸先生說:別人十歲能作文,你八歲都能寫得這么好了。你這是徐家的希望之光啊。</h3><h3> 這個徐家之光其名聲已經驚動了當時紹興管教育的幾個領導,這些領導見過徐渭以后也對這天才少年贊賞不已。<br /></h3><h3> 徐渭盡管父親早逝,但苗宜人一直視徐渭為己出,在徐渭很小的時候就悉心教導。六歲請了紹興有名的詩文大家管士顏啟蒙,八歲專門請了陸如崗經師教時文。到徐渭九歲的時候,紹興來了一個儒學大家蕭鳴鳳。蕭鳴鳳服膺陽明心學,最終在教育廳長的位上被免官。苗宜人得知蕭鳴鳳回紹,帶著徐渭前去拜師,對于這個徐渭,蕭鳴鳳是不敢不收的,哪個老師不愿意帶出個天才呢?再說徐家和蕭鳴鳳還有親戚關系,徐渭的姑母就是蕭鳴鳳的岳母。</h3><h3> 有著這幾個大師的指導和徐渭的天智卓絕,這才有了徐渭十歲那年在劉知縣面前的驚世表現。</h3><h3><br /></h3> <h3> 十歲的徐渭,對接下來將要踏上的漫漫科考路,沒有一點擔心,老師還沒意識到要提高素質教育的時候,徐渭開始了各種課外學習。<br /></h3><h3> 徐渭的第一個興趣班是學琴,音樂大家蔡邕在紹興住過幾年,給紹興人種下了音樂的種子。徐渭的第一個音樂老師即隱居在紹興的音樂大家陳良器先生。兩年以后,徐渭十四歲,繼續向王政先生學琴,并給蘇東坡的《前赤壁賦》譜了曲。</h3><h3> 徐渭的第二個興趣班是學武,十五歲的徐渭拜彭如醉為師,彭如醉是紹興有名的劍術大師,以后成了民間抗倭英雄。</h3><h3> 徐渭第三個興趣班是學道,學道在當時是最時髦的,幾乎全國都學,嘉靖皇帝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學道修仙,道家的第十大洞天陽明洞天,就在會稽山中。紹興道學盛行,徐渭的大哥到處在外云游,除了做生意以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學道,就是希望遇到一個仙人。十六歲的時候,同學蕭詡,這個蕭老師的侄子,不喜歡學科舉文章,熱衷于修仙學道,徐渭和他是同學兼道友。</h3><h3><br /></h3> <h3> 徐渭能毫無顧忌的上這些興趣班,是因為十四歲的時候,苗宜人因病去世了。這個沒有了父親,失去了生母,又沒有苗宜人督促的徐渭,正是青春期最叛逆的時候,像一只斷線的風箏,自由的跟著風到處飄蕩。經濟來源除了原有的積蓄,就靠長兄徐淮的照顧,只是這個求仙的長兄,對生意的興趣遠沒有對修道來得大。盡管可以衣食無憂,畢竟也日見窘迫。這幾個不務正業的興趣班,對徐渭最直接的影響是,十七歲,這個全縣人民寄予極大希望的才子,居然童試落第。</h3><h3> 童試是漫漫科考的第一步,只有通過這個考試,才能取得科舉考試的第一個功名—秀才,才能有資格參加下一個級別的科考。<br /></h3><h3> 天才在第一次考試中,嘎然止步。</h3><h3><br /></h3> <h3> 每個天才的成長,都是一個痛苦的歷程。<br /></h3><h3> 如果徐渭百日那天父親的死,對徐渭還沒有太深刻的影響,那么十歲那年生母的離開,對他來說應該刻骨銘心。</h3><h3> 我們現在已無法知道徐渭生母為何不能容于苗宜人,這個苗宜人從云南帶來的丫頭,這個替苗宜人為徐家生下一個兒子的徐渭生母,不管從哪個角度都不應該被趕出徐家的女人,在徐渭十歲的時候,被苗宜人趕出了家門。</h3><h3> 這樣的一件家庭大事,徐渭到老對此都諱莫如深。這一定是徐家的極大隱私,有著徐渭無法解釋,也不能解釋的原因。</h3><h3> 這樣的大事徐渭在《畸譜》中寫道:苗宜人,渭嫡也。教愛渭世所未有也,渭百其身莫報也,然其年似奪生我者,乃記憶耳,不知是其年否。</h3><h3> 徐渭在記載生母被趕出家門一節前,特地有個鋪墊,對苗宜人的做法,沒有報以怨言,只是覺得對苗宜人的教愛之恩無以回報。</h3><h3><br /></h3> <h3> 徐渭寫《畸譜》的時候已經走到了他人生的盡頭,是什么樣的原因,讓他最終沒有寫明緣由?是什么樣的原因,讓他沒有為生母的這段經歷,留下一點文字做個簡單的說明?<br /></h3><h3> 徐渭是孝順的,在經濟能獨立以后,他還是把這個被趕出的生母接回家奉養,在生命的盡頭,越冷峻的文字,越有著更復雜的情感。</h3><h3> 他對苗宜人只有感恩,就算這么大的一件事,他也只很客觀的幾個字"似奪生我者"。</h3><h3> 但我相信,生母的離開對于一個十歲的孩子來說,不啻是一次重大的打擊,壓得越深,背負的越重。也許是太聰慧,徐渭覺得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去學習時文。也許是太壓抑,他需要通過大量的學習來填充內心的煎熬。</h3><h3><br /></h3> <h3> 十七歲,這個相信素質教育的少年,這個十歲就能寫老辣八股文的天才,這個十六歲能仿揚雄《解嘲》,寫出《釋毀》艱深晦澀文章的文壇新秀,這個充滿自信的少年,在第一次考試中就沒考及格。是素質教育影響了他的學業,還是只是一次偶然的馬失前蹄?</h3><h3> 這是他人生開始時的第一次打擊。只是他還沒意識到的是,更大的打擊正等著他。<br /></h3><h3> 二十歲,第二次童試依然沒被錄取。</h3><h3> 徐渭的悲劇人生,從此拉開了他的帷幕。</h3><h3><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禾县|
安丘市|
瑞昌市|
安阳市|
武川县|
万盛区|
玛曲县|
东安县|
合阳县|
绵阳市|
平陆县|
通许县|
古蔺县|
抚宁县|
东乡县|
武义县|
清水县|
镇江市|
伊川县|
武义县|
扎鲁特旗|
河津市|
多伦县|
英超|
东阳市|
同心县|
漳州市|
瑞丽市|
墨玉县|
德惠市|
福鼎市|
乳源|
怀集县|
府谷县|
金阳县|
桃源县|
新安县|
云梦县|
永泰县|
偃师市|
资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