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朋友在異域隔三差五買彩票,似有不中大獎誓不罷休的執著。我不解地問:中獎后有什么打算?他不假思索地說:"不圖奢華,只求回家喝一碗糊湯粉吃2根油條,然后回來繼續創業"。</h3> <h3>我驚愕的看著他,這是幾乎所有中國人鄉愁中味覺的記憶,也是我們每天街頭巷尾的日常。確切地說它是一種情愫,更是一種文化表達,也是游子拖曳的一個巨大而沉重的心緒。對于身處其中的人而言 ,猶如溫水煮魚,但對旁觀者來說,那份無以言表的牽掛有些過于夸張甚至荒誕。而當你有了背井離鄉的間隔和遙遠,也就有了理解鄉愁的基礎。</h3> <h3>糊湯粉是南方地區非常流行的食物,我不能詮釋朋友對"糊湯粉"情感固執的緣由和背景。</h3> <h3>有關味覺的記憶可能源自孩童的體驗,成長過程中經過一系列的心理加工處理,儲存于記憶深處并固化成一種情愫,缺失時是一種期盼,離別時幻化成凝重的鄉愁。我想,朋友的心理情結也在其中吧。</h3> <h3>在江漢平原,廣袤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農作物的生長獲得了天然的恩澤。豐盈的物產除了滿足自給生活外,余下的谷物可以用來制作具有獨特風格的食品,農耕飲食在這里得以孕育、創造和發展。稻米經過水的浸泡飽滿、充盈,磨成漿汁吸去多余的水分,用篩子濾或用工具擠壓成條狀即成米粉。</h3> <h3>吃的時候,揪出一把漂在水里的米粉,放進漏勺在滾水中一燙,倒入碗中淋上糊湯,再撒上一把小蔥,即成了一碗讓人銘刻于心的糊湯粉。如果能配上金黃的油條,沾著湯汁一起下肚,縈繞在唇齒間的鮮香更有一番風味。</h3> <h3>糊湯的熬制和選料更為講究,這可能與漢水流域的漁農關系有關吧。再加上湖鄉人有喝魚湯的飲食習性,懷著對食材的理解,不同的食材,用對應的烹飪方法,配以相應的烹飪工具,才能將食材的美味發揮到如此極致。不難看出當地人對大米和魚類有發自內心的摯愛,只有懷揣這種摯愛,才會促使人發揮想象力,不斷對米制品進行改進,這也是"糊湯粉"冠絕一方的原因。</h3> <h3>有幸的是,三十余年前我曾見證了這一過程。先用豬頭骨熬成乳白色、濃郁、粘稠的膏湯,加鱔魚骨、泥鰍、小喜頭魚等,小火熬到魚肉、魚骨溶化,濾掉魚渣,配上胡椒和調料,在溫火上維持湯汁的溫度,使之進一步溶解、分解脂質合成蛋白質。成品糊湯有著肉質的渾厚,不同魚種的品質組合成立體的鮮香,胡椒的辛辣,刺激著嗅覺,誘拐著味蕾,迫使人的腳步朝著釋放這種味道的出處挪動。這一過程中,胡椒的品質決定著湯的品味,胡椒要多、胃口要重,體貼的迎合江南人"吃點胡椒順口氣"的飲食要求。</h3> <h3>平日的點點滴滴,喜怒哀樂,剎那間向我聚攏來,瞬即又散開去,就像坐在一列飛馳的火車上,前面的景色快速向我撲來,又迅疾向后退去,來不及咀嚼,來不及回味,一切便消失了,新的景致又接踵而來,相繼化作一行行紅箋小字,交付于遠去的雁行,交付于葉的紋絡。此刻,我的心猶如草原上奔馳的駿馬,沒有方向,也絕不會迷路。于我,僅僅是多了幾縷花香,別無他思。</h3> <h3>土菜、鄉親、鄉音、鄉土,是中國式鄉愁最不可思議的心緒。如酒,酒是水的艷遇,沒有滋味的水遇到發酵的糧食就成了酒,于是便有了思鄉的酒,它濃烈、香醇如影隨形深入骨髓,又在潛意識中酵解、繁衍。</h3> <h3>夜風拂面,仰望星空是一款鄉愁,在那些星光閃爍中能夠寄托的故鄉其實并不遙遠,但你仍然愿意緊盯著月亮,并在風中搖曳起思鄉的口哨。因為你知道,能夠在暗夜中照亮你前路的月光,也同樣輝映著你的故鄉,輝映著你門前那條彎曲的小河,靜靜地流淌在心上……</h3> <h3>每個人的故鄉都不重樣,即便是同一個村莊走出去的人,對村頭那棵參天大樹,場壩邊上的老井,搖著蒲扇,端著大腕喝老白干的爺奶都有不同的感悟,有時,可能一句話,一個場景真的,一籠蔥郁的秋林,甚至一絲從門縫中沖你頑皮一戲的風,都會把你撩撥到淚奔,像一個初次離家的孩子,這是故鄉的力量。你不可以忘懷,更不可以背叛。</h3> <h3>至此,我只能默默地祝愿他,早日拿到回程的機票,喝一碗糊湯粉,慰籍那份固執的鄉愁。</h3><h3><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浩特市|
扬州市|
花莲县|
双城市|
鄂伦春自治旗|
贺州市|
安福县|
香港
|
乐山市|
固安县|
林周县|
武胜县|
英德市|
绩溪县|
双桥区|
北安市|
霍城县|
鄢陵县|
海阳市|
多伦县|
陆丰市|
株洲市|
呈贡县|
宁安市|
柳河县|
枝江市|
体育|
大埔区|
五大连池市|
贵州省|
虞城县|
乐至县|
昂仁县|
布尔津县|
齐齐哈尔市|
丰宁|
杭州市|
通山县|
绿春县|
额济纳旗|
丁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