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崆峒武術是中國傳統武術五大流派之一,可謂源遠流長。從現有的記載看,崆峒派武術早于少林、峨嵋、武當等。《莊子》、《爾雅》、《史記》中都有記載:“崆峒之人武”。詩仙李白留有“世傳崆峒勇,氣激金風蕩。”詩圣杜甫也曾贊嘆:“防身一長劍,將欲依崆峒。”真正的崆峒武術不僅歷史悠久,如今依然傳承有序,眾多高手如今依舊活躍在江湖。正如武俠大師金庸先生所說“崆峒武術,威峙西陲。”</h3> <h3>陜西西安人童天祥(回族)。老先生武藝精湛,武德高尚,為發展崆峒武術做出了杰出貢獻,已被列入中華武術名人錄中。童天祥擅長華拳、花拳、劍術、棍術,80余歲時表演一套八仙拳,惟妙惟肖,出神入化,其中高難動作朝天瞪,單雙叉十分到位,令人折服。 老先生來平涼定居,一生授徒眾多,為崆峒武術增添了新的活力</h3> <h3>崆峒武術中,武林英杰輩出,代代有傳人,除了上面提到的楊振綱、郭景華、馬恒福、居世安、童天祥等老一輩外,當代有建樹者也不乏其人,如童世英、甄慶平、馬繼良、拜少寶、孫聯英、李恒達、馬明星等,均參加過國家級武術運動會和觀摩運動會,其中:童世英、馬明星為我市國家級武術六段。多次代表平涼市參加省級武術運動會,取得了好成績,為平涼人民爭得了榮譽。 崆峒武術是祖國古老的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之一,也是中國武術重要的組成部分。</h3> <h3>童天祥之子平涼武術名家童世英</h3> <h3>奇兵制勝</h3><div>“天下奇兵出崆峒”,正是雄奇俊美的崆峒山孕育了崆峒一派。武俠小說迷都知道,崆峒派“七傷拳”名震江湖,雖然這套“絕技”傷人傷己,卻完美演繹了“金毛獅王”謝遜的一生,成了他由人變魔、由魔成佛的象征。事實上,除了拳術、劍術,崆峒派武術最為人稱道之處就在于“奇兵”——就地取材的兵器,判官筆、鞭桿、連枷、風火扇、拂塵、煙袋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生活、勞動工具,都可以成為克敵制勝的“奇兵”。</div> <h3>近百年來,崆峒武術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它不僅包括崆峒山道家留傳下來的武術套路,而且還包括近百年來傳入平涼的查、華、花、炮、洪、紅、陳、楊、吳、孫太極拳,還有近30年傳入平涼的通背、劈掛、翻子、八極、八卦掌、形意拳。 道光同治年間,在社會較穩定,經濟逐步繁榮的情況下,一些武術家不拘于在本地傳藝,而且到各地學習交流傳藝,有些來到平涼授徒。</h3> <h3>王玲珍</h3> <h3>李彩霞</h3> <h3>李轉存</h3> <h3>蘇師</h3> <h3><font color="#010101">任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楊雄英</font></h3> <h3>對練</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梅河口市|
平邑县|
稻城县|
淮北市|
遵化市|
尼玛县|
秦安县|
潜江市|
砚山县|
新疆|
循化|
天镇县|
莆田市|
京山县|
工布江达县|
新昌县|
怀来县|
凤城市|
张家港市|
健康|
潍坊市|
攀枝花市|
黔西县|
玛曲县|
民勤县|
田阳县|
清水县|
郸城县|
古丈县|
紫云|
乌鲁木齐县|
亳州市|
灵璧县|
交城县|
云林县|
南江县|
唐河县|
佳木斯市|
馆陶县|
平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