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做這個美篇,不知不覺有點感傷。只因曾經給我無私幫助的幾位貴人皆先后去世。面對青山,莫名其妙地想起詩仙的句子。“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余生也晚,沒有運氣披上唐朝的月光。也曾經寫詩《與詩仙李白裸聊》,其實,自知之明告訴我,不會寫詩,也不善飲酒,斷不會得到汪倫的待遇,前晌我與中國詩歌網美眉如是說。本狐鐘愛繆斯,始于狼狽不堪的中學時代,朝如青絲暮成雪,盤點壇子中的幾顆酸蘿卜,五味雜陳。王婆娘的瓜,到底甜不甜?自己肯定知曉。一路走來,忽到花甲之年,不才笑狐,跌跌撞撞,創作生涯中可遇而不可求的貴人,好不容易也遇見過幾位。如中學時代的劉文舉老師,如從自然來稿中選發《鄉音》,親自來衡陽參加我的作品討論會的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石英先生,還有《詩刊》副主編雷抒雁先生,工人日報文藝部編輯王恩宇先生,《散文百家》副主編苗莉女士,最先發表我詩歌處女作,并在長沙晚報副刊推出我的《詩經風情寫意》專欄文章的長晚副刊編輯王俞先生,為我主持作品討論會并推薦我參加毛澤東文學院全省首屆中青年作家班的衡陽市文聯主席陳陣先生,等等等等,都是需要隆重感謝的貴人,正如刀郎所唱的《謝謝你》所表達的意思,正是我做此美篇的意思。</p> <h3>1996年7月,我參加了人民日報文藝部在遼寧省興城舉行的筆會,去興城之前,先去人民日報大院內拜訪恩師石英先生,在他的辦公室相見甚歡,尤其令我感動的是,他告訴我開筆會當天的大地副刊,刊發了你的詩作《七月祝酒歌》,讓我得意了好一陣子。</h3> <h3>1990年6月19日,石英先生主持的人民日報大地文學副刊首發蕭通湖原創詩歌《鄉音》,這是他從自然來稿中選發我投寄的手寫稿件,從郵局寄稿到刊發見報,不足半個月,創造了無名小輩在全國大報用稿的最快紀錄。想必先生也是第一時間編發素不相識的礦山作者我的這首小詩。全國第一大報的文學副刊大門,從此被這個并不年輕已經36歲高齡的礦山文學青年闖開。據不完全統計,從此至今,我在人民日報副刊發表詩歌散文等20余篇。只不過在新的千年后,發稿數量有限。好漢不提當年勇,各位大神見笑。</h3> <h3>原載《人民日報》大地文學副刊(1990年6月19日)</h3><div> 分類: 原創詩歌 </div><div><br></div><div>鄉 音</div><div><br></div><div>作者蕭通湖</div><div> </div><div>顆顆心靈的珍珠</div><div>孕育于故鄉那條小河</div><div> </div><div>歲月的利齒</div><div>無法打磨你永遠的光澤</div><div>你的大珠小珠</div><div>無論叩動哪一只玉盤</div><div>玲玲盈耳如故</div><div>青春失落</div><div>五彩夢失落</div><div>你的清韻卻從未失落</div><div> </div><div>哦,每當</div><div>兩塊漂泊的鄉土相撞時</div><div>你便隨著滴滴濁淚</div><div>一串串滾出游子肺腑</div><div>同樣的是思情</div><div>同樣的是愛心</div><div>咫尺天涯,楊柳依依</div> <h3>我榮幸參加1997年6月人民日報社舉行的遼寧興城全國副刊作者筆相,這是一次無法忘卻的美好遇見。</h3> <h3>我的詩歌《七月祝酒歌》,首發1992年6月30日人民日報大地副刊。</h3> <h3>1995年12月1日,由衡陽市文聯牽頭組織,湖南省作協組聯部參與的工人作家肖通湖作品討論會,在衡陽市區舉行。出席座談會的有著名作家《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石英,《青年文學》詩歌主持李青松,湖南省作協組聯部龍長吟,水口山礦務局黨委書記歐陽伯達,工會主席吳龍云,宣傳部長董松柏,由衡陽市文聯主席陳陣主持,市區作家胡丘陵,陳群洲,解放軍文學院學員詩人冷燕虎等40多位作者參加了討論會。石英先生褒語感人肯定我的創作路子,李青松以夸張語對我作品高度評價,水口山報老朋友黃菁泉等分別發言,市和水口山電視臺分別作了錄相報道,可惜錄音資料沒保存下來,終成憾事。</h3> <p class="ql-block">發表我作品討論會的報刊,分別有,《人民日報》《文藝報》《中國有色金屬報》《湖南工人報》《湖南作家》《衡陽日報》《衡陽晚報》等14家中央省市級報刊。</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的人民日報大地文學副刊,是發表我詩文最多的大報。散文《血性文章伴我行))首發于此。</p> <p class="ql-block">我以詩歌《中國的脊梁》1996年榮獲人民日報文藝部征文三等獎,代表我的詩歌邁上新的臺階。與我同時獲獎的有湖南著名詩人陳惠芳。</p> <h3>《中國的脊梁》,人民日報社郵寄的樣報。</h3> <h3>手寫的獎狀,是不是牛逼一點?白紙黑字,《中國的脊梁》詩歌作者:)蕭通湖,人民日報社文藝部征文的三等獎。</h3> <p class="ql-block">1991年,我所在工作單位全國有色系統的行業報中國有色金屬報舉辦散文征文,蕭通湖散文喜獲一等獎之一,共三名。</p> <p class="ql-block">我的散文集《明月無心》2002年在湖南省總工會文學作品評獎中榮獲一等獎。</p> <h3>1997年8月1日,《夢回梅嶺》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發表。</h3> <p class="ql-block">2005年,蕭通湖歌詞《同是龍的好傳人》榮獲廣東省文化廳作品評獎銀獎,作曲轉來獎金二百元,我同事皆不信,省級文化廳作品銀獎才二百元?反正你懂的。??</p> <p class="ql-block">副刊散文詩《一捧汩羅水》承衡陽日報編輯部抬舉,參加中國地市報副刊作品年獎評比,喜獲銀獎!</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含金量最高,獲獎級別最高,人民文學雜志社舉辦的詩歌征文大賽,蕭通湖原創詩歌140行的長詩《知音臺放歌》榮獲銀獎。可惜因有關工作人員失誤,漏登我電話號碼,未能參加武漢頒獎典禮,但事后聯系,補發了這個獲獎證書和三千元獎金。</p> <h3>知音臺放歌 </h3><div>作者:蕭通湖 </div><div>1 </div><div><br></div><div>從千里之外,渡漢水而來 </div><div>來去匆匆的白云 </div><div>與誰前呼后擁 </div><div>走進知音臺 </div><div>走進一個人的高山流水 </div><div><br></div><div>高高在上的知音臺 </div><div>筑在與月亮最近的地方 </div><div>與流水最近的地方 </div><div>離紅塵很遠,離天國很近 </div><div>在這最早誕生知音的地方 </div><div>多少前世的愛恨,今生的情仇 </div><div>是如何 </div><div>在鳳凰梧桐七弦琴上激情演繹? </div><div>知音。知音 </div><div>從古到今,為誰錚錚而鳴,為誰砰然弦斷? </div><div><br></div><div>2 </div><div><br></div><div>來了,從京都來的琴師 </div><div>來了,土生土長的山中樵夫 </div><div>一柄斧頭與一張古琴相遇 </div><div>為何能夠找到一種共同語言 </div><div>哦!知音。知音 </div><div>不離不棄,就好像一個人 </div><div>天生必須有兩只耳朵 </div><div>如果說左耳是巍巍乎兮高山 </div><div>右耳一定是洋洋乎兮流水 </div><div><br></div><div>你從京都來,應知深宮事 </div><div>那些歌臺舞榭,那些高墻深院 </div><div>只能上演勾心斗角,虛情假意 </div><div>水上一片紅葉,云外一只青鳥 </div><div>多少恩恩怨怨說不清 </div><div><br></div><div>銜來江南春色的山雀子 </div><div>口口聲聲說,知音在民間 </div><div>在山高皇帝遠的荒村僻野 </div><div><br></div><div>3 </div><div><br></div><div>那些不可捉摸的音樂小精靈 </div><div>是怎樣,一顆一顆 </div><div>從歲月的枝頭上跌落 </div><div>成就你我一生的默契和念想 </div><div>在完成 </div><div>一種烏托邦式的唯美抒寫之后 </div><div>你再不是原來的你 </div><div>我也再不是原來的我 </div><div>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知音 </div><div><br></div><div>知音啊,一棵 </div><div>月光下生長的珍稀植物 </div><div>那一朵月光的光潔度 </div><div>也就是兩顆靈魂的光潔度 </div><div>聽得見花開的聲音,聽不見歲月回聲 </div><div><br></div><div>4 </div><div><br></div><div>歲月,看不清滄桑的臉色 </div><div>流云,留不住歸隱的腳步 </div><div>芳草萋萋,寫滿亂云飛渡的江口 </div><div>秋天的耳朵啊,灌滿前朝的風聲 </div><div>今生今世,陰陽相隔 </div><div>再也見不到你了 </div><div>我的天空從此一片陰霾 </div><div>再也見不到你了 </div><div>我的耳朵從此黯然失聰 </div><div>再也見不到你了 </div><div>我的琴弦從此喑啞無言 </div><div>風從哪個方向吹來,吹來 </div><div>墳草青青 </div><div>躲藏在黃土里頭,你已經不知道 </div><div>眾聲喧嘩 </div><div>你已經緘默如無言的石碑 </div><div>與腳下的黃土融為一體 </div><div><br></div><div>5 </div><div><br></div><div>知音臺上,回眸千年 </div><div>更多的時候 </div><div>前不見高山,后不見流水 </div><div>風波亭上,月是黑的,風是高的 </div><div>望不斷賀蘭山外,云水蒼茫 </div><div>吼一曲《滿江紅》,萬丈豪情不再 </div><div>十二道班師回朝的金牌 </div><div>比擋道的萬里關山,更難對付 </div><div>揣摩世道人心,比收拾舊河山 </div><div>難度系數,也許更大更大 </div><div>橫刀立馬,怒發沖冠的大將軍 </div><div>壯志未酬,只好 </div><div>把仰天長嘯化為仰天長嘆 </div><div>把瑤琴作為托付心事的工具 </div><div>彈了也白彈呀,弦斷有誰聽 </div><div>三十功名呢,跟塵與土差不多 </div><div>八千里云和月,情長路更長呀 </div><div>長使天下英雄淚滿襟 </div><div><br></div><div>6 </div><div><br></div><div>且介亭上,荷戟獨彷徨 </div><div>那位“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先生 </div><div>看不到高山流水,喚不回清風明月 </div><div>唯有明槍暗箭,從四面八方飛來 </div><div>高處不勝寒 </div><div>幾聲吶喊之后,也有寂寞的時候啊 </div><div>“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div><div>秋月之白,一條隱喻說明了什么 </div><div><br></div><div>7 </div><div><br></div><div>在歷史的空格處 </div><div>心猿意馬的現代人 </div><div>在后面偷偷加了一條時尚的注腳 </div><div>知己嘛,最好是紅顏 </div><div>——“斯世當同懷視之” </div><div>難道說,就是這種意思? </div><div><br></div><div>知音。知音。 </div><div>我們心馳神往,我們望穿秋水 </div><div>這是多么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div><div>要謝知音,是摔古琴好呢 </div><div>還是摔麻將摔酒杯好呢 </div><div>呵呵!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div><div>用不著計較誰是誰非 </div><div>明眼人已經心照不宣 </div><div>太多太多變調的噪音 </div><div>用虛情假意和盤托出 </div><div>什么時候,弄臟了我們高貴的耳朵? </div><div><br></div><div>8 </div><div><br></div><div>誰來回答這個很詩人的問題 </div><div>看云與看人 </div><div>距離哪個更遠,哪個更近? </div><div>漢字的馬甲,紙糊的面具 </div><div>遮掩了無數癡男怨女的真心實意 </div><div>屏蔽了多少人在江湖的風刀霜劍? </div><div>紅塵滾滾,來去匆匆 </div><div>誰愿意停下腳步,與別人 </div><div>以心換心,促膝在半路上 </div><div>作一次推心置腹的傾談與聆聽 </div><div><br></div><div>9 </div><div><br></div><div>明月清風相隨 </div><div>夢境里,無法拒絕的詩情畫意 </div><div>高山流水相遇 </div><div>生命中,不能復制的靈犀相通 </div><div>內心世界隱秘的花朵 </div><div>千年等一回,只限于 </div><div>開給你一個人看啊 </div><div>現在,什么也不要說了 </div><div>就讓我們相聚在知音臺 </div><div>為你守候千年,靜靜地站成失語的礁石 </div><div>回味前世今生 </div><div>那份相知卻不再相遇的美麗 </div><div><br></div> <h3>2016年5月18日晚,“美麗武漢·幸福漢陽”詩歌(詞)大賽匯報朗誦會在武漢市琴臺大劇院舉行,部分獲獎代表、評委代表及各界人士近千人參加了此次活動。</h3><h3>蕭通湖原創的140行詩歌《知音臺放歌》獲人民文學編輯部舉辦的詩歌征文銀獎。</h3> <p class="ql-block">加入省作協之前,你上過毛院嗎?我是1992年7月經著名作家李元洛推薦加入湖南省作家協會成為會員。2003年5月,在非典流行時段,經衡陽市文聯陳陣推薦,到長沙市參加毛澤東文學院為期40天的湖南省中青年作家第一期培訓班。不才笑狐成績平平,慚愧的很。我的毛院首屆同學大名如雷貫耳,寫小說的班長鄧宏順于懷岸謝宗玉萬寧等等,寫散文的謝宗玉周偉等,寫詩歌的廖志理鄧朝暉鄒聯安等。</p> <p class="ql-block">蕭通湖在《詩刊》發表的第一首詩歌作品,《報春花》。1991年第3期。</p> <p class="ql-block">《詩刊》發表稿樣刊內容如圖</p> <h3>1994年5月,香港《詩雙月刊》在發表我多次詩作之后,主編王偉明要我推薦作品編選湖南省詩歌專輯,同時參加組稿還有著名詩評家李元洛和詩人吳新宇。我入選專輯作品為《請跟我來》。</h3> <h3>《詩雙月刊》樣刊作品如圖</h3> <h3><font color="#010101">九十年代在上海組稿在香港出版《中國新詩》1991年卷隆重推薦我的《詩三首》。</font></h3> <h3>詩三首樣刊及內容。</h3> <h3>我原創詩作《聞雞起舞》等在九十年代首發《詩歌報》月刊。</h3> <h3>1990年1月號《湖南文學》發表我詩二首。</h3> <h3>1996年,我散文《面對財神》在《散文百家》發表后獲征文三等獎。</h3><h3><br></h3><h3>還有不少發表樣刊,獎狀放在松柏渡口老房子內,比如我有詩歌《我心飛翔》在《詩刊》白沙杯詩賽中獲優秀獎,編輯部寄過來獲獎證書,信封上署名寫一個李字,里面沒附信,估計是《詩刊》副主編李小雨所為。祝小雨在天堂瀟瀟灑灑快快樂樂。</h3> <h3>我的原創散文《咀嚼幸福》在《散文百家》發表后,新聞出版報在文萃欄目摘要轉發,苗莉編輯曾打電話向我落實情況。</h3> <h3>蕭通湖詩歌《夢回梅嶺》1997年在《詩歌報》月刊征文中榮獲三等獎。</h3> <h3>《多彩的情緒》蕭通湖詩作發《詩林》九十年代第三期。</h3> <h3>毛院首屆作家班我同寢室的同學,他們是,由左至右,鄒世禮,鄧宏順,張健,李燕輝,蕭通湖,于懷岸,羅范壹,李萬軍。</h3> <p class="ql-block">中南大學博士生教授,祁東籍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聶茂九十年代初在湖南日報副刊部工作,在省報湘江副刊發我詩作《駝背的父親》以及這篇詩評。</p> <h3>《駝背的父親》蕭通湖原創詩歌,1998年6月10日首發湖南日報湘江副刊,責編聶茂。組版編輯不認得。</h3> <h3>詩歌《南岳巖松》,首發人民日報大地副刊。</h3> <p class="ql-block">礦山題材的作品,是我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亮相最多的。</p> <h3>《礦工的歌》,蕭通湖原創詩歌發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頭條。</h3> <p class="ql-block">《礦工的根》,蕭通湖原創散文。</p> <p class="ql-block">《礦工頌》,是著名散文家劉虔編輯選發于大地副刊文學作品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詩歌《礦山秋翁》,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見報后,石英先生特用紅鉛筆圈明篇幅,并郵寄樣報予我,從不懈怠。</span></p> <p class="ql-block">石英先生為我散文集《明月無心))親自用硬筆書寫的序言(局部)。有的名家序言是作者自己代筆,你懂的我卻不懂事,石英和雷抒雁兩位大師級先生親筆為我拙著作序,不計分文報酬,至今令我感動愧然,惶恐不安。</p> <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一本詩集《處女礦》由石英先生寫出序言。</p> <p class="ql-block">工人日報文藝部王恩宇老師,是為我在《百花》文學副刊發稿最多的編輯。記得曾經發過多次頭條稿子,甚至一連兩周如此。煌煌全國大報,作家成千上萬,本狐何德何能得此恩寵?京城相遇,本為緣分。后來驚聞先生病故,不禁神傷。美篇制作不忘拱手遙祝在天國的詩人快樂平安!</p> <p class="ql-block">散文《礦山尋夢者》,以顯著位置見于工人日報百花副刊,這個時期我在此發表的詩歌以二十行內為多,散文則比較洋洋大觀。王恩宇老師也在電話中說你的散文比詩歌寫得要好。說不準這是表揚我,還是批評我?</p> <p class="ql-block">我的原創散文《名片》,1993年6月16日發表于工人日報百花副刊頭條。</p> <p class="ql-block">工人日報百花副刊,在恩宇老師離去之后由劉建民老師主持編務,除了散文《山緣》,他還編發過我讀艾青《詩論》和石英先生為我詩集《處女礦》所作之序言。</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參加工人日報文藝部舉辦的全國工人副刊作者培訓班,在聽詩歌課時幸遇《詩刊》副主編雷抒雁(左二),左三為本狐,余二人皆為培訓班同學。</p> <p class="ql-block">《五月》,乃由詩人雷抒雁主編的全國總工會舉辦的文學季刊。我的散文《陶罐里的白牡丹》首發于此。</p> <p class="ql-block">杰出詩人雷抒雁為我詩集《暗香》親筆寫序,熱情扶持工人作者。</p> <h3>雷抒雁先生親筆作序(局部)</h3> <h3>這是海內外曾經發表過我的詩歌作品的部分詩刊。不少空白,有生之年還是否有激情去填空?走向你的詩神,是本狐美麗的錯誤嗎?</h3> <h3>《走向你的詩神》,是九十年代《星星詩刊》編輯王志杰的詩論大著。此書還在我的舊居安好,天妒英才,斯人已逝。記得我發表于《星星詩刊》的詩作《高中女生》,《冬夜有詩》等,皆由其編發。走向你的詩神,也要貴人及時相助。懷念天國的詩神,雖然我們從未謀面,僅有文字書信交流,美好的記憶值得珍藏終生。</h3> <h3>《冬夜有詩》蕭通湖原創詩歌,首發《星星》詩刊1996年4月號</h3> <h3>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譚談,是從連源煤礦走出來的著名作家,與差不多同期入道的老鄉水口山的老作家劉漢勛是好友,八十年代初就邀其到水口山講過文學培訓課,我的散文集《青山望不斷》也請他寫出推薦語。此為同在湖南散文學會成立大會上合影。</h3> <h3>在省散文學會成立會上與時任省作協主席唐浩明(左三)合影。</h3> <h3>2015年6月,湖南省散文學會在長沙市蓉園賓館成立,我作為第一批會員與會,幸遇我2003年5月毛澤東文學院湖南省中青年作家班首屆同學,他們是從左至右,謝宗玉,鄧宏順,我和周偉,除了本狐,誰都牛逼哄哄,人比人氣死人,活生生的羨慕嫉妒恨。來日并不方長,還得用心經營自己的文字。</h3> <h3>九十年代末,與人民文學主編韓作榮和編輯王清風在人民文學編輯部辦公室合影。</h3> <h3>這張與時任著名作家《小說選刊》主編李國文的合影,也是九十年代初參加工人日報副刊作者培訓班所攝,至今李先生也不知我是誰吧?</h3> <h3>1990年7月,我應該是在岳陽君山參加《湖南文學》筆會,與時任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的著名詩人未央先生合影。</h3> <h3>九十年代,我參加全國企業報社組織采風培訓活動不少,此照當為聽著名詩人鄭玲和著名作家聶鑫森先生講課在株洲冶煉廠所攝。</h3> <p class="ql-block">中國有色金屬報,是我所在的單位系統行業報紙,我自八十年代中期在副刊發表詩文,后來還成為它的駐地記者,在五光十色副刊參加過筆會,得過散文一等獎,還冠以有色文壇新秀出過專欄詩文。只不過隨著蔡泓編輯,特別是詩人張艷齊的離職,這張報紙不設副刊,對文人來說己失去可讀性,盡管它也隅爾發點詩文,包括我的。</p> <h3>在人民文學筆會發表第一篇作品,散文《野渡》,責編王清風。</h3> <h3>散文《野渡》,發表于《人民文學》2000年1月號增刊。責任編輯王清風。</h3> <p class="ql-block">由詩人艷齊主編的《今日文壇佳作》選了我14篇散文,且每人作品有名家點評。</p> <p class="ql-block">1999年秋月,人民文學雜志編輯部組織的筆會在中國文聯賓館舉行。京城文學大腕云集,一個礦山的小作者躲在人后不顯眼。</p> <h3>在毛院學習時,遇見中國作協高洪波來湘考察,我參加了座談會。</h3>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初,中國有色金屬報組織在株洲市舉行首屆副刊作者筆會。在猛洞河上與才子佳人同樂。</p> <h3>有色報首屆筆會上與帥哥編輯艷齊合影。</h3> <h3>有色報首屆筆會上與美女編輯蔡泓合影。</h3> <h3>1988年,在《詩歌報》頭版發表詩魔洛夫首次回衡陽采訪筆記。</h3> <h3>雁城八月,聽洛夫先生談詩</h3><div> </div><div>蕭通湖 唐維訓</div><div> </div><div>8月26日,我們慕名拜訪了剛從臺灣回故鄉雁城衡陽探親的著名詩人洛夫先生。我們兩個二三十歲的詩愛者,就詩歌創作方面的有關問題,和蜚聲海內外的這位年屆花甲的詩壇宿將進行了心與心的交流。</div><div>當今詩壇,人們常為五花八門的現代詩的晦澀難懂而犯愁,晦澀難懂的現代詩,怎么能體現它的審美價值呢?對于這個問題,洛夫先生是這樣看的,審美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直覺,一種是知覺,直覺是你讀詩的第一印象,知覺是你的理解,你的感知。要對詩歌審美,先決條件還是要讀得懂。詩并不是誰都能讀得懂的,因為詩人寫詩,有其獨特的人生經驗和情感體驗,如果沒有這種經驗,就往往難以理解。詩人不應該淡化自己的個性色彩去迎合讀者,但詩的語言清新明朗,審美效果也許會好一點。</div><div>在我們提到新詩的純粹性時,洛夫先生認為,詩的純粹性要求詩就是詩,是真正的詩。為實用而寫的詩,為應酬而寫的詩,為某種功利目的而寫的詩,都不能體現詩的純粹性。那種標語口號式的濫情詩,只能使人肉麻、受不了。</div><div>現代詩派往往注重橫向移植,忽視縱的繼承,這二者的關系,怎樣才能和諧統一呢?洛夫先生說,現代詩派有所揚棄并發揚光大自波特萊爾以降一切新興詩派的精神與要素,橫向移植,既要移植其形式,也要移植其內容。同時,對于傳統的東西,一概否定也是不對的。新詩實質上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產物,所以,我們應該提倡回歸傳統,擁抱現代。</div><div>我們談起詩歌的現狀時,有這樣一種憂慮:某些詩人逃避現實,遠離時代,鉆進故紙堆里去尋找詩情,有的詩歌刊物也有意無意地迎合這種趣味。洛夫先生認為,新詩還是要有一種介入心態。介入心態也就是參與意識,即參與人生的歷程,對實際人生有所反映有所啟示,而不應該鉆進象牙塔里去逃避人生。詩,永遠是人的頌歌,也永遠是人的哀歌。詩的思辨色彩,也主要在于對現代人的人生悲劇的探討。</div><div>新詩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洛夫先生這樣回答我們:新詩的唯一出路就是創新、突破,不要總以五四時期為界限,其實,五四時期的新詩運動,只不過是小腳放大而已,現在新詩應該邁大步了。</div><div>洛夫先生很注意大陸青年詩人的作品,據說他主編的《創世紀》詩刊去年底推出了“大陸詩人作品專輯”,其中有很多青年詩人的作品。是的,未來屬于青年,新詩屬于青年,無論如何,新詩的命運,終究把握在青年自己手里。</div><div>原載1988年9月21日第97期《詩歌報》</div> <h3>2018年3月19日早晨,世界華文詩壇泰斗、湖南衡陽籍著名詩人洛夫先生在臺北與世長辭,享年91歲。筆者自1988年8月在先生首次回到家鄉衡陽相晤,并有訪談文章見于詩歌報頭版,后在衡南縣洛夫國際詩歌節開幕式上也曾見面留影。詩壇巨星隕落,高山垂首仰止,特以這個組詩緬懷這位被稱為現代“詩魔”文學大師。<br></h3><div><br></div><div>寄給天堂的洛夫先生(組詩)</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1、因為風的緣故</div><div><br></div><div><br></div><div>端午節,詩人的節日</div><div>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div><div>問候一聲隔海的詩魔,理所當然</div><div><br></div><div><br></div><div>我是誰?這并不重要</div><div>我早就認得你,你至今已不認得我</div><div>同樣有一顆愛詩的中國心</div><div>不同的是,你還會故意——</div><div>把佳釀說成家鄉(多么漂亮的詩句!)</div><div><br></div><div><br></div><div>記得那個詩歌的約定</div><div>1988年8月26日,那個難忘的晚上</div><div>我們相聚在衡陽賓館,談詩一小時</div><div>聽過</div><div>同一只蟋蟀,用鄉音唱歌 </div><div><br></div><div><br></div><div>你說,“為何雁回衡陽,因為</div><div>風的緣故。”不同的是,</div><div>其中的一些細節,二十多年了</div><div>我還記得,你已經記不得</div><div>同樣,因為風的緣故</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2、云集鎮再見</div><div>——2010年9月衡南洛夫國際詩歌節紀事</div><div><br></div><div>大雁云集的衡山以南</div><div>又一次相遇。上蒼沒有</div><div>再給我們促膝談詩的機會</div><div><br></div><div>上歧山之路,就叫歧路吧</div><div>上山的路,肯定不止一條</div><div>你說,別跟著我</div><div><br></div><div>說者清清楚楚</div><div>聽者明明白白</div><div>跟著人家的腳印走</div><div>一不小心</div><div>就會摔進影子的高坎下</div><div><br></div><div>無能為力的我,在臺下</div><div>遠遠看著你——</div><div>被鮮花包圍所累,被掌聲包圍所累</div><div>被合影簽字包圍所累</div><div>被滿堂的酒杯包圍所累</div><div><br></div><div><br></div><div>行走在詩歌的天空下</div><div>誰好意思做借光的蛾子?</div><div>我要用螢火照亮夢鄉</div><div>提起自己的這盞小小燈籠</div><div>在無月的田埂上</div><div>好好走出自己的路</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作別詩人云集的地方</div><div>不說抽刀斷水</div><div>不說激流勇退</div><div>一個人的遠方,夜長夢多</div><div><br></div><div><br></div><div>3、說說詩的尷尬</div><div><br></div><div>衡陽雁去無留意</div><div>難怪詩人聶沛,要麻起膽子</div><div>為那個空空蕩蕩的地方</div><div>打下天空的補丁</div><div><br></div><div><br></div><div>如今,這個世道</div><div>早已經不把詩人當人看了</div><div>脫衣裸奔的是瘋子,酸得流洋口水的是傻瓜</div><div>據說大街小巷,餓死的那個窮光蛋</div><div>筆名叫做詩人</div><div>風風光光的詩人,在唐朝到此為止</div><div>比如說,“仰天大笑出門去”的那個人</div><div>叫做詩仙。茅屋為秋風所破的戶主</div><div>有頂牛逼得嚇人的帽子:詩圣</div><div>還有那位騎著毛驢</div><div>背來一布袋駭人意象的騷客</div><div>在酩酊大醉之后,把絕句</div><div>吐在豪門的玉階上,被稱之為詩鬼</div><div><br></div><div><br></div><div>而當今,騎著一根漂木</div><div>在海外闖蕩,在月光下玩詩</div><div>玩得走火入魔的</div><div>玩得風生水起的</div><div>就是先生您哪,外號就叫詩魔</div><div><br></div><div><br></div><div>梅妻鶴子的是詩人,早生華發的是詩人</div><div>難怪你會說,葬我于雪</div><div>90歲的仙鶴,你站在白雪皚皚的高處</div><div>高處不勝寒啊,只不過再不會有</div><div>一座遠山迎面把你撞成內傷</div><div>因為你本身就是詩的巍峨,詩的奇美</div><div>要不然,怎么叫鶴立雞群?</div><div><br></div><div><br></div><div>在詩的聚會上,一群咯咯歡叫的雞,</div><div>高聲朗誦白鶴的詩句</div><div>詩是好詩,可惜被誤讀成</div><div>一部錯字連篇的經書</div><div>(只因偌大的雁城,購不到一本詩魔的集子</div><div>放眼祖國大好河山,哪里也差不多)</div><div>朗誦的藍本,統統來源于網上傳抄</div><div>詩魔只好親自出面更正,被幾顆小沙子敗興</div><div>是不是有點劃不來?</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曲終人散,大家紛紛清理牙縫</div><div>一場詩歌的華宴,留下了什么?</div><div>最后的風聲,泄露了詩歌的尷尬 </div><div> </div> <h3>九十年代初去首都北京,我在魯院幸遇在此學習的邵陽簎詩人李青松,其后多次改名但詩心不改,終歸于禪門為居士,當年參加過我的作品討論會,二十一世紀初,也曾在衡南操辦的洛夫國際詩歌節相遇。</h3> <h3>水口山第一個沖出湘江跨越長江的知名作家劉漢勛,出過兩本長篇小說《在地層深處》和《大礦主》,其短篇小說《彩色的夜》曾入選《新華文摘》雜志作品轉載。他在長沙主持《主人翁》雜志當主編時,剛畢業的學生作家韓少功曾在一起共事。當年劉主編發過我不少詩文。</h3>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我在《長沙晚報》副刊桔洲,愛晚亭發表了處女作《鋼索橋自白》和《詩經風情寫意》等近二十首詩作,編輯為寫出湘江環保散文集的王俞老師(本名歐陽瑜),通過許多書信,但從未見面,有次他路過水口山到報社找我,碰巧我外出,再去賓館找他已告辭水口山,后聽說他因病去世,疚然傷心不已。</p> <h3>2004年,我擔任中國有色金屬報駐地記者多年后,在這一年卸任,時在福州市舉行記者年會。</h3> <h3>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譚談為《青山望不斷》寫出推薦語————</h3><div> </div><div>沿著彎彎的山道,走向五光十色的世界,留得青山在,青山望不斷,就是礦山的希望,文學的希望,與你同在,與明天同在。</div> <h3>蕭通湖詩集《夢想的蟬衣》推薦語:</h3><div> </div><div>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人民文學雜志原主編韓作榮——“在現實之中與現實之外,詩人蕭通湖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立足點,他的詩,感情充沛,用樸素而扎實的句子,抒發了盎然的詩意。”</div><div>著名詩人、詩刊原執行主編李小雨——“這是一本內容豐富的詩集,有對當下的關注,也有對地理甚至人文的觀照,更有發自心靈的吶喊與夢囈。蕭通湖的詩,有寓言,有反諷,有低調的心靈也有比蟬聲還高的夢。”</div><div>著名詩人、中國詩歌網總編輯大衛——“通湖有強大的敘事與批判能力,他對日常生活絕不躲避,更不閃爍其辭——與其說他不放過現實,不如說他不放過每一種美。他的字里行間,有‘瞬息的神’。”</div> <h3>九十年代,《散文百家》是發表我散文最多的權威性散文名刊,還得過兩次散文獎,一次通知去邢臺赴會,卻未能成行,與苗莉老師只聞其聲未見其面,后其為副主編,卻因故失聯。</h3> <h3>我在國內公開出版的詩文集,分別為詩集《處女礦))(1995年),《暗香》(1995年),《仰望蒼鷹》(2002年),《夢想的蟬衣》(2014年)等四本。散文集《明月無心》(2000年),《青山望不斷))(2014年)等兩本。</h3> <h3>在《散文百家》發表的部分散文文本。</h3> <h3>1995年12月,湖南省第一次青年作家大會在長沙市舉行,本狐和衡陽市陳陣,胡丘陵,陳群洲,聶沛,李志淳等6人參加了這次湖湘作家新銳的聚會。這份打印的花名冊是此行最后的存念。記得這次跟隨沛公去起倫詩兄家飲酒,不勝酒力,在詩兄面前找不到北,尤其是找不到詩歌的北,慚愧一生。</h3> <p class="ql-block">當年的文學青年,如今的花甲老者,我對上世紀七十年代迄今為止,向所有曾經以不同方式支持幫助過我的文學創作的同學老師和各屆朋友們致謝!向如今健在的文學大師名家大腕致敬!向天國安息的諸位文學前輩大編老師致敬!這是一份不短的名單,刀郎代我用歌曲表達了一一謝謝你。</p> <h3>梔子花</h3><div><br></div><div>作者:)蕭通湖</div><div><br></div><div>你并非是何炅那小子</div><div>用花言巧語唱開的</div><div>大自然的天風野露</div><div>才是滋潤你芳心</div><div>蠢蠢欲動的靈丹妙藥</div><div> </div><div>處女地的芬芳</div><div>遠在天邊,聞一聞</div><div>也足夠我一生意亂情迷</div><div>不知道你是否喜歡過我</div><div>反正,我曾經偷偷留意過你</div><div>雖然你也曾經到過我家</div><div>縱然只限于相見夢鄉</div><div> </div><div>我們什么表白也沒有留下</div><div>臉紅心跳的感覺,真美</div><div>一生沒有過大紅大紫</div><div>是你,也不例外是我啊</div><div>再也回不去從前了</div><div> </div><div>只好低著腦殼,跑馬遠山</div><div>在再也沒心情尋花問柳的今天</div><div>聽兒子哼一哼《梔子花開》</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门县|
莱阳市|
河北省|
乌鲁木齐县|
汕尾市|
洛阳市|
织金县|
海门市|
商洛市|
迁安市|
铁力市|
上饶县|
突泉县|
开化县|
黄梅县|
栾城县|
长春市|
云安县|
桃园市|
威海市|
桐柏县|
中方县|
乐业县|
合阳县|
桃源县|
和田市|
长沙县|
桑日县|
收藏|
永定县|
康保县|
遂平县|
榆树市|
延津县|
舟曲县|
抚顺县|
东至县|
连平县|
夏津县|
苍南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