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長安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長安路街道的簡稱,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東西兩側多是美食小吃,最北端就是中國一拖的廠門。中國第一拖拉機制造廠就在長安路上,這就是我為什么如此隆重地介紹長安路的原因。</h3><h3> 澗西區是洛陽的新興工業區,與建國初期的十大廠礦同步成長,人口多是來支援洛陽建設的外地人。那時澗西區的街道名稱絲毫沒有歷史文化名城的氣息,而是從407廠的零號街坊一直叫到銅加工廠的34號街坊,簡單而親切,就像家里的孩子叫二子、三兒、小四兒一樣。長安路就是5號街坊和中國一拖的核心地段,現在大名鼎鼎的玉英米皮就是當年5號諸多美食中的一家,位于長安路東側,一輛小車、幾張小桌而已。</h3><h3><br></h3> <h3>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后期,洛陽人習慣于吃兩毛錢一碗的涼皮,并不中意兩毛五一碗的米皮,覺得貴五分錢反而不可口,所以長安路的東側幾乎是清一色的涼皮攤。</h3><h3> 有一年的冬天,臨近春節的時候,在涼皮攤的對面出現了一家米皮攤,攤主是一個陜西中年漢子,帶著兩個十七八歲的男孩。漢子臉色黢黑,滿臉的皺紋很像當年紅極一時的油畫《父親》,兩個男孩像是他的兒子,怯生生地不敢抬眼看人。偶爾有食客上門,陜西漢子像迎接貴客般好生招待,臉上的皺紋擰出哭一樣的笑容,反倒更顯愁苦。由于食客極少,陜西漢子常常眼巴巴地望著馬路對面紅火的涼皮攤,一臉茫然。</h3><h3> 慘淡經營了幾天之后,春節就放假了,陜西漢子也收攤了,很多小飯店貼出了通知,告訴大家要等到初五、初九甚至十五之后才開門營業。</h3><h3> 就在大年初三的上午,人們突然發現陜西漢子的米皮攤出現在了長安路的東側。我猜大概是陜西漢子實在是過不去這個年了,與其困在家里不如早早出門做生意吧,陜西漢子一家就這樣創造了長安路春節期間最早開門營業的記錄。</h3><h3> 說來也怪,人們不知是被這爺仨的勤勞所感動,還是連續兩天吃膩了大魚大肉,陜西漢子的米皮賣得出奇的好。放眼望去,整個長安路空蕩蕩的,只有這爺仨的米皮攤前排起了長隊,整整占了半邊馬路,一連幾天都是如此。等年后其他涼皮攤開門營業的時候,陜西漢子的米皮已經牢牢占據了長安路東側第一家的位置;等其他人開始轉賣米皮的時候,陜西漢子的米皮已經是5號美食的旗幟了。</h3> <h3> 幾個月之后,一個留著小胡子的中年人也賣起了米皮,而且占據了陜西漢子第一家的位置。人們私下里說小胡子是工商局的親戚,不管真假,反正小胡子成了第一家,陜西漢子反倒成了第二家。兩家時不時會發生爭執,小胡子高聲大氣,陜西漢子偶爾還兩句嘴,兩個兒子一聲不吭,爺仨一副忍氣吞聲的樣子。每逢此時,食客們都是默默地聽著,沒有人問緣由,也沒有人替陜西漢子抱不平。無奈之下,陜西漢子在自家的米皮車上掛了一長木條,上面歪歪斜斜地寫著:西安老劉家大米面皮子(原第一家)。這括號里的四個字就算是陜西漢子無聲的抗爭吧,而這根長木條也成了長安路米皮進入品牌化經營的里程碑。<h3> 小胡子一邊打壓陜西漢子,一邊討好食客們,嘴巴甜甜的,米皮多多的。但就是那么奇怪,人們不說話但用腳投票了,南來北往的食客每天在老劉家的米皮前排著長隊,就是不來小胡子家吃。小胡子眼巴巴地看著老劉家,一臉茫然。</h3><h3> 又過了幾個月,小胡子突然消失了,老劉家自然而然恢復了第一家的位置,不過那根長木條上“原第一家”這四個字并沒有改動,老劉家門前的長隊成了長安路上固定的風景。有時我們等不及排隊,就會到北邊十幾米遠的電線桿旁那一家,也是陜西米皮,味道也很好,但是食客很少。女老板在給我們調完米皮之后,常常會倚著電線桿,眼巴巴地望著老劉家,一臉茫然,大概在夢想著啥時候也能像老劉家那么紅火吧。</h3><h3> 后來,老劉親自出攤的時候漸漸少了,多數是兩個兒子在支應。老劉偶爾來巡視一次,穿著雙排扣的西裝,臉上的皺紋蕩漾成幸福的漣漪。又漸漸的,兩個兒子不僅敢抬眼看人了,還敢翻白眼了,有一次我的米皮太咸了,讓小伙子重新調一下,他那滿臉的不屑和不耐煩讓我想起了那個已經消失很久的小胡子。再漸漸的,食客們又用腳投票了,遇到米皮不好吃的時候,沒有人問緣由,放下碗就走。</h3><h3> 風水這個東西真的是很奇妙,來的時候擋都擋不住,去的時候攔也攔不下。等老劉脫下雙排扣西裝重新掌勺的時候,除了“原第一家”的長木條沒變,其他的一切都變了。老劉臉上的皺紋又擰出了哭一樣的笑容,兩個兒子又不敢抬眼看人了。而此時北邊電線桿下的那一家卻突然火了起來,女老板忙得腳不點地,不久她的丈夫也來幫忙了,丈夫是河南口音,總是埋頭干活,很少說話。老劉爺仨常常眼巴巴地望著電線桿這一家,一臉茫然,不知道在想什么。</h3><h3> 后來,有一天,老劉家突然消失了,至今我也不知道他們是回陜西老家了,還是在洛陽的其他地方繼續賣米皮,總之我再也沒有見過那塊寫有“原第一家”的長木條。</h3><h3> 10年后,也就是九十年代末,長安路改造,所有的米皮攤都搬到了旁邊的一塊空地上,這時的米皮已經是兩塊五一碗了。有一天,我們四個人去吃米皮,因為已經吃過飯了,所以只買了兩碗分成四份。第二天我才想起給了他10塊錢,他卻忘了找錢給我。我抱著試試看的念頭去了,還是女老板的丈夫在掌勺。我說完之后告訴他如果想不起來就算了,他沒說話,眨了眨眼,馬上拿出一張5塊錢給我。我猜他其實沒想起來,但是基于人與人之間基本的信任吧,他相信我沒有騙他。</h3><h3> 等長安路改造完畢,女老板家的米皮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一枝獨秀了,因為其他家都不再賣米皮了。女老板租了一間門面房,門頭上寫著四個大字“玉英米皮”。</h3><h3> 有了門面房之后,多數情況下是玉英的丈夫在上班,依然是話不多,謙恭和氣;玉英偶爾來一次,已是描眉畫眼卷發頭,似乎還整了容,珠光寶氣但也還透著和氣,倒是他們雇的那幾個小姑娘常常吊著個臉。后來他們的兒子也來上班,板著臉,遠不如他父母和氣。</h3><h3> 有一年春節后,米皮又漲價了,分量卻見少。一位女食客端著碗問他們的兒子:“六塊錢就這么一筷子嗎?”</h3><h3> 兒子板著臉,但沒敢還嘴。</h3><h3> 昨天我去吃的時候,已經是7塊錢一碗了,食客們依然排著隊。玉英的丈夫在值班,看上去胖了不少,客客氣氣收錢,客客氣氣地問我喝什么汽水?我說要原味的。</h3><h3> 30多年過去了,如今再說長安路米皮或5號米皮就是指玉英米皮了,什么一枝獨秀獨占鰲頭獨領風騷等等怎么形容都不為過,但是不知道玉英一家是否還記得那根電線桿?是否還記得當年的原第一家老劉家大米面皮子?是否還記得那個小胡子?還有,是否還記得那些用腳投票的人們?</h3><h3> 在這條長安路上,到底誰家的生意可以長安?怎樣做才可以長安?</h3></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治县|
泸水县|
九寨沟县|
日照市|
渝北区|
石首市|
中卫市|
宜兴市|
虎林市|
集安市|
中卫市|
黄骅市|
象山县|
久治县|
长海县|
永年县|
周至县|
洪湖市|
祁东县|
中西区|
新晃|
木兰县|
乾安县|
鄂温|
永清县|
泰兴市|
吉林省|
三江|
壶关县|
岳阳市|
遵义县|
来凤县|
叶城县|
仙桃市|
五常市|
山西省|
晋城|
武乡县|
广汉市|
沈阳市|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