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五四青年節,是向青春致敬的日子。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里,深度送教送研團隊結束了為期兩天緊張、高效的下園診斷與指導工作,大家在周叢笑主任的帶領下邁著青春活力的步伐再次走進安化縣中心幼兒園,進入一天的培訓模式。</h3> <h3> 一大早,這里匯聚了來自安化縣23個鄉鎮幼兒園的180多名園長和教師代表,她們等候在幼兒園多功能廳,整整齊齊,安安靜靜,期待著這一天的精神食糧。</h3> <h1><b>[開幕式]</b></h1><h3> 上午8:30,在安化縣教育和體育局學前教育股劉定中股長的主持下,活動拉開了序幕。劉股長介紹了出席此次活動的專家、領導,并用"三類人"深情概括了他參與此次活動的感受,他說:送教團隊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如此吃苦耐勞,是"最感動我們的人";以周教授為首的團隊專家專業度高,影響力大,現場學員是"最幸福的人";參與活動的主管局長和園長有作為、有成果,是他"最羨慕的人"。</h3> <h3> 接著,安化縣中心幼兒園姚德新園長對嘉賓的到來表示了歡迎,簡要介紹了幼兒園60多年以來的主要成績,并對在場學員提出了希望和祝福。</h3> <h3> 隨后,安化縣教育和體育局劉勝輝副局長對遠道而來的嘉賓表示歡迎,對參加活動的學員給予肯定和點贊,對省市領導對安化縣的關愛和關心表示由衷感謝。他希望在場學員好好學習、學思漸悟、主動融入、學以致用,讓學前教育的春天不枉來,在場的學員不白來。最后,預祝活動圓滿成功。</h3> <h3> 接下來的活動由安化縣教育和體育局學前教育股陳小宜老師主持。</h3> <h3> 第一個活動,由深受幼教人喜愛的周叢笑主任帶來專題講座。周叢笑主任在講座開始前說明了此次送教送研活動的來意:湖南省教育科學院的送教送研活動,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末,最開始的送教活動時間為1天,包含專題講座、兩個示范活動和點評互動。深度送教活動始于2016年,是基于2015年開展的學前教育志愿者活動發展而成,是省教科院各學科都參與的活動;深度送教送研的時間為3天,前兩天深入一線園所,選擇的園所要有代表性,包含城鄉公民辦幼兒園,通過看園舍、看環境、看活動、看資料以及交流、訪談、座談等多種調研方式,全面了解園所,并從園所建設、園務管理、保教工作、家長工作、后勤工作五個方面進行集中反饋,最后聽取和解答園所代表的困惑;最后一天進行培訓,包含一個專題講座、兩個教育教學活動及點評互動。2016年,學前教育深度送教送研到了懷化市通道縣;2018年,我們這次送教到了益陽市安化縣。今天,我們按照當地需求,帶來關于環境創設的主題講座,指導當地幼兒園教師現場進行環境創設、環創微分享以及教學活動展示,在"輸送"的同時幫助當地培養自身"造血"功能。</h3><h3> 周老師表示,這次活動是省教科院的統一行動,同時也有多方聯動和支持。她提議對安化縣教育和體育局、安化縣中心幼兒園以及此次參與調研診斷的5個園所、益陽市教育局、益陽市教科所表示感謝!</h3> <h1><b>[專家講座]</b></h1><h3> 周叢笑主任為大家帶來了題為《支持幼兒發展的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利用》的專題講座。周老師將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基本理念進行了梳理和歸納,從幼兒園究竟要創設怎樣的環境、支持幼兒發展的環境創設與利用的關鍵視角、支持幼兒發展的環境創設與利用的基本原則以及支持幼兒發展的環境創設與利用的注意事項四個方面進行剖析,圍繞當前班級環境創設的突出問題,加以一個個典型鮮活的故事和案例,詮釋出環境創設的溫度和深度。</h3> <h3> 周老師提出:第一,支持幼兒發展,幼兒園要創設幼兒所喜歡的環境、低成本高質量的環境;第二,支持幼兒發展,環境要成為"第三位老師",要實踐"環境"與家長、幼兒、教師及相關人員的"對話",要展示課程、教學、幼兒、教師以及家長之間的互動;第三,支持幼兒發展,應遵循安全性、適宜性、自主性、豐富性、動態性、開放性、經濟性等原則;第四,支持幼兒發展,還應注意環境的高度、價值、過程,應凸顯兒童、課程、審美意識等等。最后,她強調環境創設一定要注重教育、參與、互動、變化、美觀等因素。</h3> <h3> 為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情況,給予持續性的指導和建議,我們以"二孩"背景下落實"幼有所育"的現狀與問題為主題,面向安化幼兒園園長和教師開展了問卷調查。</h3><h3> 下圖為鄧艷老師面向園長、老師們進行調查問卷調查。</h3> <h3> 下午的活動由安化縣中心幼兒園保教主任羅寒老師主持。一開場,她和她的同事諶珊妮老師便帶領大家在音樂中感受游戲的魅力。</h3> <h1><b>[環境創設微分享+點評]</b></h1><h3> 第一個活動是安化縣中心幼兒園易寒老師帶來的微分享《班級主題環境創設》。為了指導她做好此次開放活動,送教送研團隊提前一周幫助其確定方案,到達安化后,更是中午、晚上都在幼兒園進行指導。</h3> <h3> 今天,她以自己所在班級正在進行的主題環境創設為例,從設計思路、創設過程、反思與評價三個方面娓娓道來。她講述清晰,有思路,有依據,有過程,也有思考,為現場老師回園進行主題環境創設做了一個很好的實踐示范。</h3> <h3> 就易寒老師的班級環境創設,鄧艷老師認為她從實踐的層面幫助老師解答了三個問題,即環境創設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讓大家收獲四點啟示:學會規劃,不能想哪做哪;學會留白,不要包辦代替;學會反思,不只埋頭苦干;學會更替,不求一勞永逸。同時,她也給予了易老師以及參加學習的老師三點建議:進一步規劃完善環境空間、色彩和功能;進一步互動運用,把整體的教育觀滲透到環境中;進一步追隨孩子融入活動不停步。</h3> <h1><b>[音樂活動展示+點評]</b></h1><h3> 下午的第二個活動,由安化縣中心幼兒園熊歡老師帶來小班音樂活動《小茶壺》。熊老師用游戲化的形式,以及輕快活潑的歌聲、生動形象的動作,帶領小班的寶寶們暢游了音樂的世界。隨后,熊老師從活動思路、目標、環節以及策略等方面進行了說課反思。</h3> <h3> 隨后,團隊成員薛婷婷老師對活動進行了專業點評。首先,薛老師肯定了熊歡老師的努力與短時間內的快速進步。從送教團隊第一天晚上開始介入指導,到第三天下午的展示,熊老師在送教團隊的支持下積極準備與思考,反復實踐與調整,為大家呈現了一個簡單流暢、輕松愉悅的教育活動。接著,薛老師從"看素材""看孩子""看教師"三個維度進行了活動分析。薛老師帶領大家通過分析歌曲的情緒特點、表現形式、伴奏提供來"看素材",通過孩子的情緒狀態、動作表達、社會交往等方面表現來"看孩子",通過教師的音樂表達、活動設計、流程把控、師幼互動來"看教師"。同時,提出了在活動中應該允許和鼓勵幼兒進行個性化表達等建議。最后,她勉勵在場的青年老師們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像爬山虎一樣向著心中的夢想健康向上,把青春的綠色鋪滿征途。</h3> <h3> 下圖為送教送研團隊成員指導展示活動。</h3> <h3> 活動最后,安化縣教育和體育局劉定中股長誠懇謙遜地進行了活動小結。他從"專家是怎樣煉成的""我們向專家學什么""我們今后怎么做"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活動引領,要求大家趁熱打鐵、理清思路,自查診斷、改進工作,進一步優化教育理念、永遠站好兒童立場,提醒大家轉變視角、轉變狀態,做好成長規劃,力爭成為行業高手,并再一次對專家、參與活動的園所和老師們表達了感謝!</h3> <h3> 下圖為5月4日當天安化縣教育和體育局網站新聞報道。</h3> <h3> 晚上8點多~9點多,送教團隊成員陸續回到了家中。雖然還有文稿要書寫,還有資料要整理。但是,大家心中都是滿滿的感動,深深體會到:有一種成長是互助,有一種忙碌沒疲勞,有一種辛苦很值得,有一種努力很幸?!?lt;/h3> <h1><b>奮斗的青春最美麗,<br /></b><b>向青春致敬!</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桓台县|
罗山县|
九寨沟县|
泸溪县|
原平市|
买车|
民县|
江达县|
湖南省|
桐庐县|
桂林市|
遂宁市|
景洪市|
望谟县|
五家渠市|
淮阳县|
凤阳县|
横峰县|
若羌县|
江华|
同心县|
曲麻莱县|
无极县|
乌兰县|
防城港市|
南江县|
来凤县|
资溪县|
凤阳县|
延边|
武宣县|
呼玛县|
崇礼县|
桃园县|
峨眉山市|
莱州市|
大连市|
文安县|
富源县|
夏邑县|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