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6年4月5日至10日,與3位大學同學去了一次南太行和洛陽,6天行程,在雄渾大氣的太行山與艷麗嬌美的牡丹花之間切換,感覺美妙至極。</h3><h3> 我們的行程安排是——Day1,到達河南輝縣市;Day2 ,前往萬仙山,游覽郭亮村及南坪;Day3 ,前往云臺山,途中游覽八里溝,到達云臺山后游覽紅石峽;Day4,游覽云臺山景區的潭瀑峽、茱萸峰,下午前往洛陽;Day5,觀賞洛陽牡丹,游覽龍門石窟,返回鄭州;Day6,拜謁黃帝故里,然后各回各家。</h3><h3></h3><h3> 5日下午,到達河南新鄉市輝縣市,開始我們的南太行之行。在輝縣只住了一晚,并無太多印象,但回來后查資料,發現這個輝縣居然與中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有直接關系。輝縣在遠古時期為共工氏部族居往地,夏屬冀州之域,殷商系畿內之地,周稱凡國、共國。周厲王16年(公元前841年),平民造反,厲王逃跑,共國的國君共伯和受諸侯擁戴,代行天子之事,號共和。這個共和元年,曾經長期被認為是我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后來,隨著一些新的史料的發現,才又把我國的歷史紀年向前延伸了。這真是一個有歷史的地方。</h3> <h3> 6日一大早,真的是一大早。5點半起床,6點出發,上萬仙山。</h3><h3> 萬仙山,位于太行山南麓,總面積64平方公里,2005年被評審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h3><h3> 對于久居南方的我們,匯聚了百里太行赤巖絕壁之精華的萬仙山絕對是有吸引力、乃至震撼力的。這里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既有雄渾而蒼勁的石壁景觀、又有妙曼而秀雅的山鄉風韻,據說水量充足時還處處流水潺潺、飛瀑流泉。萬仙山景區由郭亮、南坪、羅姐寨及佛教圣地三湖四個分景區組成,我們此行只游了郭亮、南坪。</h3> <h3> 進得萬仙山景區大門,車輛很快進入那條讓世人稱奇叫絕的公路。</h3><h3> 這是一條獨特的路,它是硬生生地在陡直險峻的石壁上鑿出來的, 所以這條路,有叫它郭亮洞的,又有叫它郭亮隧道、掛壁公路、絕壁長廊的。也就是說它是一條路,一條掛在山壁的公路,同時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洞、一條隧道,一條穿山而過的長廊。走進絕壁長廊,環顧一下洞內,全是堅硬的石頭。上世紀70年代,1972年,郭亮村的村民集資8萬,歷時五年,在無電力、無機械的狀況下,全憑一雙手,硬是在堅硬的石壁上鑿出了這條高5米、寬4米,全長1300米的石洞,開鑿量達到26000立方。難怪它讓所有來到這里的人都嘖嘖稱奇,甚至有外國媒體稱之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h3> <h3> 郭亮村是一個依山勢坐落在千仞絕壁上的村子,也是一個被困在大山深處的村子。過去,村子與外界交通只能靠一條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來稱為天梯的山間小路。</h3><h3> 郭亮村絕壁長廊于1977年5月1日通車,2001年又投資40萬元進行擴修。太行山大峽谷中,這樣的掛壁公路共有六條。但因為郭亮的這條修建得最早,所以被稱為太行隧道之父。</h3> <h3> 出了絕壁長廊,眼前又是一幅絕美圖畫,而且很有油畫的質感。</h3><h3> 4月,正值山花爛漫,村莊前那條山溝美成了一幅畫。溝底崖壁,粉白的杏花、嫩黃的連翹,偶爾還在一兩樹未謝盡的桃花,加上一叢叢一蔟蔟的嫩芽萌發的樹木,給一個冷色調的山村增加了幾分俏麗。尤其是那嫩黃色的連翹花,更是給色彩凝重的山溝崖壁奉獻了一片明媚。連翹花,僅就花色而言,與迎春花有些類似,在廣西似乎沒有。之后幾日,我們所到之外,始終有連翹花相伴。</h3> <h3> 郭亮村絕對是一個有故事的村莊。</h3><h3> 這個現有83戶人家、共300多人的村子,名字就來得非同一般。郭亮是一位農民英雄。東漢末年,連年災荒,民不聊生,郭亮于是率部分饑民揭竿而起。朝廷派兵鎮壓,郭亮率眾人退守西山絕壁苦戰,繼而借助繩索下懸崖而安全轉移。為紀念郭亮,人們將他曾經戰斗過的這個懸崖上的山村取名為“郭亮村”。</h3><h3> 郭亮村人多姓申,家族淵源也非同一般。申氏家族元朝末期在南京做官。之后,改朝換代。全家族幾百號人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發配到青海做苦役。行至山西,申氏一族決定逃跑,而且是分頭逃跑。各奔東西前,他們砸碎了一口大鐵鍋,每戶各執一塊鐵鍋碎片,用做家族的證明。所以這個家族又被稱為“大鍋申”。“大鍋申”的一支幾經輾轉,來到太行山,隱居于郭亮村。</h3><h3> 我想,大行山區,困守于險山峻嶺的人很多。郭亮村民首先以驚人的舉動來與命運抗爭,這種膽魄氣度是否與其家族的血脈傳承有關系呢。</h3> <h3> 在村中,幾次見到一長相富態的老漢在打掃衛生,村民說,他就是當年帶領大家修路的書記。然后在兩戶人家門口,也先后見到兩位老人,說是曾經的13條好漢之一。后來又聽說,13個人是輪換的。嗯,這個說法有些道理。人民公社嘛,修路就應該是整個生產隊的事。想必是有一支由精壯漢子組成的突擊隊什么的,人員相對固定,但也會有些輪換。無論如何,當年,村民們的壯舉真正是造福子孫后代。它不但打通了隔絕,還使這么一個地處偏僻的山村舉世聞名,成為了著名旅游地。郭亮村甚至成了著名的影視基地,《清涼寺的鐘聲》《走出地平線》《舉起手來》等40多部影視劇在這里拍攝外景,村子里的村民大部分都做過群眾演員。</h3> <h3> 下午,我們去了萬仙山的另一個景區南坪。南坪,網絡上的有關信息說她是清幽山鄉,但她讓我關注的仍然是陡峭的石壁和很有歷史的巖石。萬仙山被命名為中國地質公園,名符其實。</h3><h3> 南坪在地質公園的最南部。這里是25億年前山崩地裂形成的地質遺跡,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層都有分布。各代地層的界線清楚,呈現出清晰的紋理,如書可讀,如畫可賞,系統的展示了華北陸塊隆升與褶皺,也形象地展示了巍巍太行的變遷歷程。面對動不動就是若干億年前形成的石壁,讓人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滄海桑田,也明白了人生實在短暫渺小。</h3> <h3> 沿一條階梯小路溝底抬頭看看,赤紅色的懸崖高越百米,陡峭而深重。遠處群峰競秀、層巒疊嶂。在遠處山崖,能看到一條比郭亮絕壁長廊更長的掛壁公路,名稱忘了。</h3> <h3> 返回郭亮,又逛了逛郭亮村。村子古樸而寧靜,夜幕降臨時,選擇了一戶建在半山腰的人家吃農家飯。飯菜一般般,可坐在屋前場院上,俯瞰著夜幕下絕壁山溝,這樣的就餐環境,讓人感覺也是極好的。</h3><h3> 晚上住在懸崖頂上的崖上人家,從窗子望去,又是一幅畫。</h3><h3> 有險峻的絕壁長廊、有高冷的陡峭山崖,又有柔美絢麗的山花、古樸寧靜的山村,這種環境的反差、景觀的反差也帶來觀感的反差。郭亮之行,記憶深刻。</h3> <h3> 7日,清晨,在雞鳴聲中醒來。匆匆打點行裝,出門,再出發。這天的行程是上午游覽八里溝,下午趕到云臺山。</h3><h3> 八里溝景區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山西兩省交界之處,總面積42平方公里,屬典型的南太行風光,是國家級4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號稱是兼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九寨、青城之幽,黃山、峨眉之秀。 </h3> <h3> 因為時間有限,我們未能細細地欣賞八里溝美景,只是選擇了兩個點。</h3><h3> 先是乘坐電梯直上葫蘆崖。</h3><h3> 這個電梯絕對是絕無僅有的。它依陡直崖壁修建,高達168多米,名為“一步登天”觀光電梯。其實,它應該叫做“穿越”電梯。電梯底部的基礎建設在形成于約25億年前新太古代的片麻巖上,電梯上部出口則在形成于1--14億年前的中元古代的英砂巖上頂面。乘坐電梯,短短2分鐘,從新太古代到中元古代,15億年漫長的地質歷史,在我們腳下瞬間躍過。乘坐電梯跨越15億年,這樣的經歷夠獨特了。</h3> <h3> 上到八里溝“葫蘆崖”上,意外的收獲了宛如仙境的“紅石河”美景。</h3><h3> 紅石河因河床為紅石砂巖而得名。據說,雨量充沛時,山谷幽深,流水潺潺,河水順著光潔平整、錯落有致的紅石板川流不息,淙淙悅耳。我們來到時,整個南太行尚處缺水狀態,一路上的瀑布或是斷流,或是細如白絹懸掛,流水聲基本上是聽不到了。但一汪碧水橫臥于青山之間,石壁、樹木、屋舍,呈現出深深淺淺的青黛色,加上水色天光,晨霧繚繞,構成了一幅極美的水墨畫。拍了幾張照片,被朋友稱贊為拍出了仙氣。</h3> <h3> 八里溝早在遠古時期就是共工氏等原始部落的重要活動區域。魏晉時期已經成為好山樂水者的尋幽探勝之地,留下了眾多的韻事佳話。其中有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隋唐時期的王通、王勃,宋代的大學者邵庸及詩人范成大、陸游,金代的詩人元好問,元代的山水畫家牛守貞,清代名儒孫奇峰等。我們這些學文學的最受不了這個。一想到竹林七賢、王勃、陸游等讓我們敬仰不己的才子賢達也曾經與我們一樣陶醉于此山此水,心中就不免有各種感嘆與小激動。</h3> <h3> 然后,再乘電梯下山,再躍過15億年的地質時代。略走了一段山路,去參觀八里溝大瀑布。</h3> <h3> 中午,就在八里溝景區大門外的餐館就餐,從門外小攤上花4元錢買得一袋新鮮的榆錢,求餐館老板娘給我們做了一個涼拌榆錢。我們一行4人,都是第一次吃榆錢。剩下的一半,后來帶到云臺山,也是求著所往賓館的師傅給做了一個蒸榆錢。呵呵,4元錢,嘗了兩頓鮮。</h3> <h3> 下午,離開八里溝,赴云臺山景區。一天一個地方,我們也是拚了。</h3><h3> 云臺山景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面積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峽、潭瀑峽、紅石峽、子房湖、萬善寺、百家巖、仙苑、圣頂、疊彩洞、青龍峽、峰林峽等十一大景點,還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臺瀑布。來到這種地方,首先要做的就是選擇,只能有選擇地游玩,要不然,在這里呆個五天六天也不過分。</h3><h3> 到達云臺山,是下午三點多鐘,經老板娘指點,決定先去一個距離近一些的景點“紅石峽”。</h3><h3> 紅石峽被譽為“華夏第一奇峽”,又有“盆景峽谷”之美稱。峽谷長1500米,最寬處不過20米,最窄處不到5米,整條峽谷處于地表以下。游覽這個景點,要沿著一條彎曲的階梯下到86米深的谷底,才能欣賞到深藏的奇景。紅石峽景區兩岸峭壁山石秀麗,仿佛鬼斧神工雕鑿而成;又有泉水、瀑布、溪流與深潭,可謂融雄險奇幽諸美于一體。</h3> <h3> 據考證,12億年以前,這里是一片海灘。隨著海平面的上升與下降,這里時而沉入海底,時而露出海面。多次的造山運動形成了一個由紫紅色的砂巖構成的斷層帶,是為紅石峽。</h3><h3> 紅石峽的崖壁極有內容。由于巖石中鐵的含量不同,導致砂巖的色調深淺不一,于是形成各種美麗的圖案。而發生于不同時期的造山運動,又使得崖壁上清晰呈現出一層層的斷階。細細琢磨起來,都有講究,都是歷史。</h3> <h3> 8日,繼續瀏覽云臺山,時間有限,決定只去兩個景點。一為潭瀑峽,一為茱萸峰。</h3><h3> “潭瀑峽地處云臺山北部略偏西,溝長1270米,南北走向。溝東面,峭壁聳翠,基巖裸體。溝西面,競秀峰參差俏麗,峰群一字排列,峰峰直立,爭奇斗異。在曲曲彎彎的溝槽內,瀠洄著一條會唱歌、會跳舞的小龍溪。它的溪床,高低不一、色彩有別、寬窄不同、曲折有致。小龍溪以層層臺階作舞臺載歌載舞,翩翩歷階而下。或碧波蕩漾,或為溪布,或分水涓涓細流,或匯合湍湍激流,或傾瀉、或跌落成為銀光閃閃的瀑布,瀑下積水,成為彩潭。色澤悅目,清音悅耳。”</h3><h3> 以上為網上摘抄文字,我們去時正是缺水,以水取勝的景點便少了許多味道。加上經過幾日奔波,各人已是疲倦。整個潭瀑峽,我們只是匆匆、草草地看了一小段。</h3> <h3> 然后,從潭瀑峽乘坐景區的觀光巴士前往茱萸峰。不想這一路途經歷成為意外收獲。</h3><h3> 潭瀑峽海拔已然不低,而茱萸峰海拔更高。從此處到彼處,必須穿越連接豫晉兩省的公路隧洞“疊彩洞、”。疊彩洞是是修武縣人的杰作。工程1977年開始動工,歷時10年修筑而成。</h3><h3> 疊彩洞由23個隧道(另一說為19個)組成,總長4831多米,上下落差912米。一般隧道多是直的。疊彩洞與眾不同,隧道內多有嚇人的急轉彎。車輛在此每走百米,海拔平均上升5米。隧道在峭壁間重疊而上,首尾相連,曲洞連環,形成了一道奇異獨特的風景。我們從潭瀑峽到茱萸峰,經過了疊彩洞中的14個,最長的一個山洞有443米。一路過去,山洞內的大轉彎不下10個,且彎度極大,有些隧道簡直就是之字形的。</h3><h3> 作為廣西人,九曲十八彎的險峻山路走過不少,但這種汽車在懸于崖壁上的隧道中急轉變的事還真沒有經歷過,真的是刺激過癮。對許多人而言,這種體驗絕對是獨特的、甚至是唯一的。有同伴說,就沖著穿行疊彩洞的刺激體驗,云臺山的那210元的門票錢加交通費就花得值了。</h3><h3> 再想想,疊彩洞修建于1977年至1987年喲,那時候的施工條件之艱苦可以想象。當年那樣的條件下,在崇山峻嶺間開鑿出這些隧道,那是需要多大的毅力?這就讓人不能不為修武人的“愚公移山”精神,為他們的壯舉所震撼。補充一句,愚公移山的故事也發生在這一帶。可以想見,太行山人身處惡劣的自然條件中,他們要一代代地生存繁衍,他們要走出大山,需要怎樣的精神,需要何等堅韌的秉性。可惜這一路都無法拍照,就從網上借了一些。</h3> <h3> 說起茱萸峰,人們自會想起王維的那首名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的,這首詩就是王維登此峰有感而作。</h3><h3> 茱萸峰因在古時候遍生芳香植物茱萸而得名,它是歷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圣地。這里植被茂密,古樹參天,有千年名樹紅豆杉,五角楓樹,太行花,滿山覆蓋的都是原始次生林,有天然氧吧之美譽。峰腰有藥王洞,深30米,直徑10米,相傳是唐代藥王孫思邈采藥煉丹的地方。</h3> <h3> 據說踏千階的云梯棧道登上海拔1308米的茱萸峰頂,可見群山連綿,峰涌云動,使人頓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概。我們對登頂這種壯舉仍然選擇了放棄,主要是同伴不愿意做此嘗試。我們大約登了一半,然后走1700多米的橫道前往修建于茱萸峰鳳凰嶺的玻璃棧道。途中穿越成片的連翹林。這里的連翹與別處的不大一樣,枝干虬勁堅硬,生于這樣的枝條之上,連翹花也少了溫婉俏麗,多了幾分傲驕。況且這是“林”。</h3> <h3> 茱萸峰的另一個驚喜(對某些人而言是驚嚇),是它的高空玻璃棧道。在茱萸峰鳳凰嶺海拔1080米的垂直懸崖上依崖而建。地勢險要,上下臨空。景點玻璃棧道分為兩段,目前已建成開放的是U型玻璃棧道。</h3><h3> 站在千米高的玻璃棧道上,整個人仿佛懸空而立,透過玻璃往下望去,腳下林木蔥郁、山石林立;極目遠眺,平川連山、河山相間。其緊張刺激不言而喻。路面采用三層鋼化夾膠防彈玻璃,每平方可承重800公斤,本來是極安全的。但踏上透明的玻璃,還是不由的緊張,有同伴嚇得緊扒崖壁,不敢挪步。</h3><h3> 下午2點多鐘回到客棧,吃罷午飯后,動身前往相距160公里的洛陽。</h3> <h3></h3><h3> 9日的洛陽游,首要目標當然是牡丹園。洛陽有好幾個牡丹園,我們選擇了洛河邊的中國國花園。</h3><h3> 此時的洛陽,正是牡丹盛開的季節。公園里,馬路邊,廣場上,到處是牡丹朵朵。進到牡丹園,更讓人接應不暇。絢麗高貴,雍容大氣,牡丹確實有著非同一般的氣度。</h3><h3> 下午匆匆忙忙地游覽了一下龍門石窟,太匆忙了。</h3><h3> 之后,又趕路,回鄭州。</h3><h3><br></h3> <h3> 10日上午,在鄭州機場的所在地新鄭,我們懷著虔誠之心去了黃帝故里。</h3><h3> 黃帝故是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圣地,每逢三月三黃帝誕辰,這里都舉行盛大的拜祖大典。三月三,也就是我們到達新鄭的前一天。所以我們到黃帝故里時,大典的現場布置還未拆除。</h3> <h3> 黃帝為五帝之首。據大量的歷史記載和文物佐證,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被后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h3><h3> 河南新鄭古為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降于軒轅之丘,定都于有熊,漢代在新鄭北關軒轅丘前建有軒轅故里祠,之后有毀有修。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新鄭市政府對黃帝故里進行了多次整修、擴建和改造,形成現在的黃帝故里景區。可以說,黃帝故里歷經了千年風雨滄桑,見證了歷代王朝沉浮。</h3><h3> 黃帝故里景區有中華姓氏廣場,廣場中有一個中華第一鼎——黃帝寶鼎,高6.99米,鼎口直徑4.7米,重24噸。另有軒轅故里祠、拜祖廣場、軒轅丘與黃帝紀念館區等。</h3><h3> 五千多年前,以黃河中下游為中心的我國中原地區,氏族林立,大小部落成千上萬。部落之間磨擦不斷,民眾不得安寧。黃帝修德整兵,習用干戈,以道義促使部落之間相安友好,以武力征伐強暴,制止侵略。許多部落慕其戚望,仰仗歸從。炎帝也被其打敗并歸順。這時,東方九黎部族興起,強悍兇橫,侵略其他部落。其首領蚩尤更是兇神惡煞。黃帝親率部族,并聯合其他部落,在涿鹿郊野與蚩尤展開決戰。最終平定蚩尤。各部族一致擁戴他為部落聯盟首領。從此炎黃部族逐漸融合為一。后來,黃帝為了氏族的安全,又率領部族復歸故里,“都于有熊”,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新鄭,初步奠定了中國的規模。</h3><h3> 黃帝定都有熊后致力于發展。他選賢任能,設官司職,治理天下。“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仰天地置列侯眾官;置左右太監,監于萬國(諸部落),建立起完備的部落聯盟管理體制。 黃帝總結神農氏炎帝時代的農業生產經驗,祭祀天地百神,劃野分州,計田設井,教民因時播種五谷蔬菜,馴養畜禽。黃帝和他的臣下,有很多發明創造。傳說中有制定天干地支,用來計算年月日,從此中國有“黃帝歷”。還有制作蓋天(渾天儀之類),觀察天象;還有作算數,制定度量衡之制,用來計量物之輕重、長短、多寡,制作象形文字等。</h3><h3> 厲害了,我黃帝。</h3><h3> 在黃帝故里,恭恭敬敬地給老祖宗敬了三炷香。</h3> <h3><br></h3><h3> 巍巍太行山,牡丹城洛陽,再加上誕生了千古偉人的黃帝古里,都有風景,都有故事。旅游旅游,很多時候,其意義就在于你可以去看平日不見或少見之風景,去聽并且置身其中地去感受一個原本離你很遙遠,甚至聞所未聞的故事。</h3><h3> 看了好風景,聽了好故事,此行值了。</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南县|
连平县|
平阴县|
东莞市|
景德镇市|
潞西市|
贵南县|
吐鲁番市|
政和县|
长宁县|
广灵县|
大石桥市|
桂东县|
乐安县|
大城县|
罗山县|
张家港市|
潍坊市|
宾川县|
辽宁省|
丰原市|
庆元县|
乳山市|
利川市|
双牌县|
于田县|
蕲春县|
萨嘎县|
大英县|
应用必备|
林芝县|
佳木斯市|
邹平县|
宿迁市|
轮台县|
长寿区|
永顺县|
松溪县|
湖州市|
盐边县|
金溪县|